学术投稿

阶梯式康复护理在半月板关节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于桦;朱爱兰

关键词:关节镜, 半月板, 阶梯式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病人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膝关节功能,提升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DNA定量分析在宫颈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及其对细胞学ASCUS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DNA定量分析在宫颈早期病变诊断中对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2016年宫颈筛查1980例妇科宫颈普查病例,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DNA定量分析,241例在阴道镜引导下行宫颈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估DNA定量分析的诊断价值及其对ASCUS的临床意义.结果:241例病人中DNA倍体正常组(128例)、1~2个异倍体细胞组(54例)及≥3个异倍体细胞组(59例),3组活检分别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7例、7例、30例,细胞DNA倍体分析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变级别与DNA倍体异常数呈正相关(rs=0.439,P<0.01),其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61.4%.活检的57例ASCUS病人中伴1~2个DNA异倍体细胞8例,伴≥3个异倍体细胞28例,伴DNA倍体正常21例,3组分别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1例、13例、1例,ASCUS病例伴DNA倍体异常的组织病理学级别与DNA倍体异常数呈正相关(rs=0.424,P<0.01).结论:DNA定量分析可提高宫颈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而ASCUS伴有≥3个异倍体细胞时CINⅡ及以上病变的风险高,二者结合可提高筛查质量、指导临床处置.

    作者:闻明;王琳;田德明;陈新华;洪爱娟;胡哲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阶梯式康复护理在半月板关节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病人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膝关节功能,提升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桦;朱爱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丙泊酚麻醉对妇科微创手术病人术中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丙泊酚麻醉对妇科微创手术病人术中皮质醇(Cor)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七氟醚组于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比较2组病人建立气腹前(T1)和建立气腹后10 min(T2)、30 min(T3)及术毕(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Cor、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Glu)水平.结果:2组病人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注胶体液量、输液总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及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的Cor、血糖、胰岛素、Glu水平均高于T1(P<0.05~P<0.01).丙泊酚组T1时的Cor、血糖、胰岛素、C肽和Glu水平与七氟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血糖、Glu水平均低于七氟醚组,C肽水平高于七氟醚组(P<0.05);T3、T4时Cor、血糖、Glu水平均低于七氟醚组,胰岛素、C肽水平均高于七氟醚组(P<0.05~P<0.01).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可有效维持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丙泊酚可以促进病人术中C肽和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了术中Glu、Cor过度分泌及血糖过度升高,相较于七氟醚,丙泊酚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的效果更佳.

    作者:吴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DCA护理在降低老年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感染 和不良事件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PDCA)护理模式在降低老年肿瘤病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108例行PICC置管的老年肿瘤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PDCA护理模式.比较2组病人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干预组PICC相关性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落及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1.11%)较对照组(53.70%)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病人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依从性和满意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干预组病人对护理人员PICC操作技能、沟通能力、护理态度、责任心及对PICC意外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PDCA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老年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导管留置时间,亦能促进病人满意度的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尹丽;邱家英;袁君兰;蔡红梅;李俊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脂肪干细胞异位成骨修复兔上颌大面积缺损效果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异位成骨修复上颌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兔上颌缺损模型,取自体脂肪干细胞进行异位成骨修复,活体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活检结果显示,实验动物新生骨组织血管化良好,为成熟骨组织结构.重建术后2个月,腹直肌基本上完全萎缩,上皮化良好.丙烯酸固定桥修复成功,修复功能良好率为95.0%.术后6周,常规下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实验动物新生骨量明显,缺损边缘及中央均有明显新骨生成,术后8周,缺损已经完全修复.结论:脂肪干细胞异位成骨修复兔上颌骨大面积缺损无明显排斥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章立群;任英华;杨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在足踝骨折病人术后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以护士为基础、以临床医生和麻醉医生为督导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NBASS-APS)在足踝骨折病人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足踝骨折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给予以护士为基础、以临床医生和麻醉医生为督导的NBASS-APS;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由病区护士和医生实施术后镇痛管理.比较2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术后24 h、48 h内睡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及病人对术后疼痛管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病人在10分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的四个指标VASmax、meanVAS、Tmax、PVAS的得分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干预组病人术后24 h和48 h睡眠时长多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NBASS-APS应用于足踝骨折手术病人能有效地降低疼痛水平,恢复生理功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宗桂;于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管理中实施精益管理方案对手术量完成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将精益管理方案应用于手术管理中对手术量完成率、医护人员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未实施精益管理方案)期间开展的800台择期手术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6-12月(实施精益管理方案)期间开展的800台择期手术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手术量完成及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量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加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医护人员对手术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手术管理中实施精益管理方案可促进手术室手术准时开台,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加班时间得到明显缩短.

    作者:林秋燕;胡亚兰;赖春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弹性防护垫预防术中无创血压监测所致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弹性防护垫在预防无创血压监测所致皮肤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拟行甲状腺手术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防护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上肢无创血压测量法;防护组在常规无创血压测量基础上,使用弹性绷带作为防护垫衬在袖带与上臂皮肤之间以防皮损.术前分别测量使用弹性防护垫前后的血压并作记录.手术结束后观察记录2组病人上臂袖带捆绑处皮肤有无损伤及损伤情况.结果:常规组病人出现皮肤压红痕迹、散在出血点例数高于防护组(P<0.05);2组病人麻醉前、手术开始后60 min及手术结束时血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防护组病人使用弹性防护垫前后血压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弹性绷带作为防护垫,能够有效预防手术中无创血压监测时上臂袖带捆绑处皮肤损伤,且不影响测量血压的准确性.

    作者:路遥;王少华;赵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颈部动脉迂曲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迂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162例.采用蒙特利尔智能量表评价病人认知功能;计算颈部动脉迂曲个数;分析颈部动脉迂曲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相比较认知正常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颈动脉迂曲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颈动脉迂曲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1),而椎动脉迂曲与认知功能障碍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迂曲个数和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618,P<0.05).结论:颈动脉迂曲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殷亮;李倩倩;张丽娜;钱伟东;屈洪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PCI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EPCs动员和VEGF、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AMI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50例.另选取非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病人的EPCs动员、VEGF含量和TLR4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EPCs细胞数量和VEGF水平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P<0.01),TLR4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大剂量组EPCs细胞数量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TLR4水平明显降低(P<0.01),常规剂量组TLR4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EPCs细胞数量和VEGF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病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增加行PCI术病人外周血VEGF表达,动员骨髓EPCs参与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降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具有抑制炎症、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马秋恩;刘虹;王晓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晚期NSCLC一线化疗病人46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组22例(培美曲塞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组24例(吉西他滨组).比较2组病人的近期疗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培美曲塞组和吉西他滨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6.4%和29.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5%和45.8%,中位PFS分别为6.5个月和6.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培美曲塞组和吉西他滨组粒细胞减少分别为36.4%(8/22)和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低,病人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梅;刘静;周争光;汪蕊;吴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病人术中使用纳米碳混悬液,对照组术中不使用混悬液,对2组病人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清扫淋巴结总数221枚,其中淋巴结黑染率为97.29%(215/221);对照组淋巴结总数为165枚.观察组阳性淋巴结比例、<0.3 cm淋巴结比例和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术前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对照组血钙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P<0.01),观察组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米碳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性,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珂;曾宪海;赵海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药学技能竞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药学技能竞赛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技能竞赛对药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影响,并追踪学生大三两个学期的综合成绩,分析其与技能竞赛成绩的相关性.结果:药学技能竞赛通过强调药学主干课程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专业能力,学生竞赛成绩排名与其在大三第一学期的综合成绩排名(r=0.311,P<0.01)和第二学期的综合成绩排名(r=0.565,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技能竞赛作为活动载体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注意力、观察力以及团队协作等综合基础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技能竞赛培育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论:药学技能竞赛对大学生多方面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魏芳;王颖;蒋国君;宋宜宁;刘浩;霍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ROC曲线分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游离雌三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游离雌三醇(fE3)、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17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分为子痫前期组49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组68例,另选择9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孕15~20周和孕24~28周抽取各组孕妇肘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比较孕15~20周和孕24~28周时各组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根据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APP-A、fE3、β-hCG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孕产妇年龄、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孕15~20周时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4~28周时子痫前期组血清PAPP-A、fE3水平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β-hCG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孕24~28周时血清PAPP-A水平与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和P<0.01),血清fE3水平与孕周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β-hCG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及三项串联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均有预测价值(P<0.01),三项指标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高(0.857),其预测价值优于任何一种单项指标.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孕中期血清PAPP-A、fE3水平降低,β-hCG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孕24~28周时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能够为预测子痫前期提供依据.

    作者:杨斌;张建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导师制教学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内外医学本科(MBBS)留学生临床实习导师制教学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2级MBBS留学生为观察组,按照导师制教学模式带教实习;选取2011级按照传统模式实习的MBBS留学生为对照组.比较2组出科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观察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导师制教学模式在MBBS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许孝凤;邹兵兵;李正红;周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

    目的:探讨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方法:SD大鼠20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组)、假手术组、8%O2+92%N2组(低氧A组)和15%O2+85%N2组(低氧B组),各51只.比较各组大鼠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4组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低氧A组HIF-1α表达水平高,其后依次为低氧B组、假手术组、HIBD组(P<0.01).4组大鼠学习潜伏期、记忆潜伏期、学习错误次数和记忆错误次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假手术组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1),而低氧A、B组的记忆潜伏期和学习错误次数、记忆错误次数均少于HIBD组(P<0.05~P<0.01),低氧A组的学习潜伏期亦少于HIBD组(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进行单次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能够有效促进HIF-1α表达,提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罗鑫刚;邓青青;肖慧媚;裴铮;易爱文;常燕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2例,根据MRI的结果分为LA组75例及非LA组27例,并对LA组按照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病变程度评估分为轻度LA组23例,中度LA组27例和重度LA组25例.采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病人24 h血压变化,比较2组病人血脂指标、高血压病程、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血压变异性(BPV).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清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病人24 h SBP和DBP、日间SBP和DBP、夜间SBP和DBP均高于非LA组(P<0.05~P<0.01).LA组病人24 h SBPV和DBPV、日间SBPV和DBPV、夜间SBPV和DBPV均明显高于非LA组(P<0.01).不同程度LA组间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LA组高于轻度LA组(P<0.05~P<0.01),且重度LA组的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高于中度LA组(P<0.05),中度LA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轻度LA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LA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吴雪松;宇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大鼠体内多西他赛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药物浓度,探讨不同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体内对多西他赛多次给药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2倍临床等效量(3.6 mL/kg)、临床等效量(1.8 mL/kg)、1/2倍临床等效量(0.9 mL/kg)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 min后,注射多西他赛15 mg/kg,按时间点采集血样处理并检测分析,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多次给药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AUC、Cmax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使用多西他赛后血药浓度有所降低,对多西他赛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邢亚群;王迪生;汪庆飞;孙思雨;吴小祥;陈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D-FIESTA联合3D-TOF-MRA成像技术 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高场3T磁共振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技术联合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资料纳入研究,术前均行3D-FIESTA联合3D-TOF-MRA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三叉神经和血管关系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3例中术前MRI诊断和术中金标准诊断动脉血管压迫阳性分别是52例(82.5%)和55例(8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其中术前MRI判读压迫40例,接触9例,可疑接触3例,责任血管包括来自小脑上动脉的21例(40.38%),小脑前下动脉的12例(23.07%),小脑后下动脉6例(11.53%),椎-基底动脉的8例(13.56%),三叉神经周围有明确的血管影但来源不明的5例(9.61%).术中发现,23例(41.82%)责任血管来自小脑上动脉,14例(25.46%)来自小脑前下动脉,5例(9.09%)来自小脑后下动脉,9例(16.36%)来自椎-基底动脉的,4例(7.27%)来自无名血管的压迫.对照手术结果,63例中,术前MRI结果(责任血管判定错误或阴性)与术中诊断不符15例(23.81%),术前无压迫而术中表现为小脑上动脉压迫3例(4.76%),小脑后下动脉1例(1.59%),椎-基底动脉2例(2.17%),静脉压迫或蛛网膜粘连4例(6.35%),其余5例(7.94%)为责任血管判定不符.结论:利用高场3T磁共振的3D-FIESTA技术联合3D-TOF-MRA成像结合多方位重组技术可以清晰分辨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帮助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准的影像学依据,但是受部分容积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责任血管的认定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汪红梅;吕洋;邱俊;罗艺;刘畅;陈传玉;季学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盐酸纳美芬改善老年病人胃癌术后苏醒和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改善老年病人胃癌手术后苏醒和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病人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美芬低剂量组和纳美芬高剂量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L,出手术室时连接PCIA镇痛泵(酒石酸布托啡诺0.2 mg/kg);低、高剂量组分别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0.25、0.50μg/kg盐酸纳美芬,出手术室时连接PCIA镇痛泵(酒石酸布托啡诺0.2 mg/kg+盐酸纳美芬2μg/kg).比较3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不同时间点Narcotrend值、拔管后精神状态(意识障碍、躁动、谵妄),并比较3组病人术后1、2、6、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恶心呕吐(PONV)评分.结果:高剂量组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3组病人给药时Narcotren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10、15 min,高剂量组Narcotrend值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给药后20 min,高、低剂量组Narcotren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组意识障碍和躁动/谵妄情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和48 h,高剂量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48 h,高剂量组Ramsay镇静评分和PONV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美芬可有效改善老年胃癌病人术后麻醉苏醒效果,维持良好的术后镇痛,并可减轻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刚;卜先龙;匡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