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袁媛;张凤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CDH13基因, 甲基化, 总体生存时间
摘要: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病人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别检测34例AML病人(AML组)和22例非恶性肿瘤的缺铁性贫血病人(对照组)骨髓标本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半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2组标本中CDH13 mRNA相对含量.AML组病人随访2年,统计总体生存时间.结果:AML组标本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1.76%,高于对照组的27.27%(P<0.05);AML组CDH13mRNA相对含量为0.355 ± 0.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45 ± 0.271(P<0.01).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临床分型AML病人的CDH13基因甲基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的AML病人总体生存时间为(12.4 ± 3.3)个月,明显短于甲基化阴性病人的(18.6 ± 4.1)个月(P<0.01).结论:AML病人中存在CDH13基因甲基化现象,检测CDH13基因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AML病人预后.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表面标志物Cripto-1表达对食管癌干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表面标志物Cripto-1(CR-1)的表达对食管癌干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自食管癌Eca109细胞中分选Eca109干细胞,提取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和Eca109细胞、Eca109干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CR-1表达水平;构建CR-1基因沉默载体CNE2/CR-1 -及过表达载体CNE1/CR-1 +,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CNE2/CR-1 -和CNE1/CR-1 +分别转染进Eca109干细胞中,并设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CR-1表达;MTT法检测对照组、CNE2/CR-1 -组、CNE1/CR-1 +组Eca109干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ca109干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ca109细胞及Eca109干细胞中CR-1表达均明显高于HEEC(P<0.01).RT-PCR结果显示,CNE2/CR-1 -组CR-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NE1/CR-1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T结果显示,CNE2/CR-1 -组细胞增殖明显低于对照组,CNE1/CR-1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NE2/CR-1 -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CNE1/CR-1 +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CNE2/CR-1 -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CNE1/CR-1 +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Akt蛋白表达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CR-1作为潜在的食管癌干细胞标记物,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干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作者:宋爽;徐琳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黄芪地黄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黄芪地黄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人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地黄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2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和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相应指标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地黄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肾功能和降低24 h尿蛋白、IL-6和TNF-α水平有关.

    作者:项红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GPR30、ERα与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 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雌激素受体(ER)α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76例PTC病人术后石蜡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PTC中GPR30、ERα、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阳性表达率相互之间的差异及其与病人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RP30、ERα、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76.3%、78.9%,癌旁正常组织未见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病人GRP30、cyclinD 1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者(P<0.05和P<0.01),二者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MACI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ERα表达率女性病人高于男性(P<0.01),肿瘤直径≥2 cm病人高于<2 cm病人(P<0.01),而与病人年龄、淋巴结转移、MACIS评分无关(P>0.05).PTC中GPR30、ERα、cyclin D1两两之间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GPR30、ERα与雌激素结合后共同影响PTC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潜在的临床诊疗靶点.

    作者:王畏;王广辉;王宜轩;贾建光;钱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900例具有完整产科资料的妊娠女性作为受试对象,依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20 kg/m2)、正常组(20 kg/m2≤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的不同,将孕妇分为:<15 kg组、15~20 kg组和>20 kg组.观察孕前不同BMI和体质量增加的不同程度对产妇终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孕妇顺产率依次降低,剖宫产率依次升高(P<0.01).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升高,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依次升高(P<0.01);肥胖组孕妇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逐渐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亦可显著增加剖宫产率、巨大胎儿率、不良妊娠结局如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风险.

    作者:杨海平;贾宝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精细化流程管理在减轻手术室病人紧张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在减轻手术室病人紧张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作为时间间隔点,以精细化流程管理开展前6个月(对照组)与开展后6个月(观察组)手术室病人资料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在手术室期间实施常规化管理,观察组在手术室期间给予精细化流程管理,包括人员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和流程管理等,观察2组的护理质量、手术预后、紧张度变化情况与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文书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意外事件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8.6%,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2组术后7 d的紧张度评分均低于术前1 d (P<0.05).出院时进行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8.6%(P <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能减轻病人紧张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手术有效率,改善病人对护理的评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海菊;李光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2种手术方式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2种术式治疗局限性PCa各35例,比较2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Gleason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分期、术后随访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大尿流率、术后性生活恢复例数、生化复发时间和生化复发例数.结果:2组均无死亡病例.2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术后大尿流率、术后性生活恢复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化复发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局限性 PCa术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P <0.01),大尿流测定时间、生化复发时间均短于逆行根治性组(P<0.05~P<0.01).结论: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均是治疗局限性PCa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局限性PCa比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

    作者:刘定益;胡桑;楚晨龙;周燕峰;何竑超;王健;王名伟;周文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参与糖尿病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分析

    血糖波动已成为血糖四分体新主角,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连续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已成为一个评估血糖波动的有效工具,揭示血糖管理的不足.CGM分为回顾式CGM系统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RT-CGM)系统.有研究[1]表明,CGM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实用性.但目前CGM血糖图谱评估糖尿病和标准血糖数据报告的广泛临床应用仍然受到限制.RT-CGM系统的实时数据、血糖波动参数、血糖波动图谱及高低血糖预测/预警等高级功能有很好的临床效益及成本效益,正确使用RT-CGM提供的信息是目前临床工作和长期个人使用的关键问题.本文就RT-CGM系统的实时信息及回顾图谱参与糖尿病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应用价值及成本-效益分析作一综述.

    作者:洛佩;谷成英;徐冬香;徐澍人;陈丽华;陈隶华;周里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尿半乳糖测定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尿半乳糖测定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症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尿半乳糖测定,对比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儿乳糖不耐症阳性率情况.结果:140例中,尿半乳糖测定阳性110例,继发乳糖不耐受发生率78.57%,不同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6~12个月患儿的阳性率高于12~24个月组(P<0.05),其余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易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早期行尿半乳糖测定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腹泻患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吴昱;岳彬;刘佳;马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麻醉在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麻醉应用于分娩的效果.方法:根据分娩过程中的麻醉方式将140例产妇分为A组(57例)、B组(48例)和C组(35例).A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麻醉,B组产妇采用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麻醉,C组产妇未采用无痛分娩术.比较3组产妇宫口开至2~3 cm(T1)和宫口全开(T2)时的VAS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情况以及3组会阴侧切率.结果:T1时3组产妇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相比,A组、B组VAS疼痛评分在T2时均明显降低(P<0.01),而C组则明显升高(P<0.01);且T2时A组产妇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C组,B组VAS疼痛评分亦明显低于C组(P<0.01).T1时3组产妇血糖、皮质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相比,3组产妇血糖、皮质醇水平在T2时均升高(P<0.05~P<0.01);且T2时A组产妇血糖和皮质醇水平均低于B组、C组(P<0.05~P<0.01),B组产妇血糖和皮质醇水平亦均低于C组(P<0.01和P<0.05).C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1),而A组、B组会阴侧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麻醉的分娩效果良好,具有痛感轻、应激反应轻、会阴侧切率低等优点.

    作者:段志良;李兵;王新闻;吴莉萍;王永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纤溶酶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手术治疗病人炎性因子的干预研究

    目的:纤溶酶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手术治疗病人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但未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病人80例(治疗组)及体检正常者40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组血清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再将80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纤溶酶治疗组,观察纤溶酶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手术治疗病人炎性标志物hs-CRP、TNF-α、IL-6表达的影响.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IL-6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纤溶酶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TNF-α、IL-6明显降低(P<0.01).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涉及免疫炎症损伤,纤溶酶可以抑制免疫炎症因子表达.

    作者:沙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控烟对策的研究进展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1],烟草的使用仍然处在高水平,截止到2012年吸烟率居前三位的是中国、美国和英国,中国为28%,英国为22%,美国为19%.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600万人死于直接使用烟草和二手烟[2].我国是人口大国,烟草的生产和消费位居世界首位[3],吸烟人数已超过3亿,约占全世界吸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且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4].我国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控烟干预,吸烟率出现下降趋势,而我国大学生吸烟率出现持续增高的趋势[5].大学时期是形成规律吸烟的重要阶段,对大学生的吸烟行为进行有力的干预,是控烟工作重要的环节之一[6].我们对大学生吸烟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大学生控烟和无烟校园的建设提供依据.

    作者:周花;张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工真皮修复儿童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术修复儿童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选择烧伤后瘢痕挛缩影响功能患儿28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瘢痕切除后行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对照组行瘢痕松解后中厚皮移植术.比较2组患儿术后供皮区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术后1周创面感染率及术后随访6个月取皮区、植皮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2组植皮区创面均无感染,所植皮片基本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2组供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植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儿童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继松;宋德恒;章祥洲;李勇;杜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健胃消食口服液与肠胃康合剂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健胃消食口服液与肠胃康合剂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将112例被诊断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各56例,观察组使用健胃消食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肠胃康合剂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2组有效、显效、无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达到正常胃电节律的例数均明显增多(P<0.01),且观察组达到胃电节律正常的例数较观察组多(P<0.05).结论:2种药物治疗均具有很好疗效,但健胃消食口服液在回复胃部电节律方面疗效更好.

    作者:刘秋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的病区质量管理实践

    目的:探讨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对病区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病区全体护士参与质量管理、质控问题及持续改进,将质控者质控落实,质控结果、整改意见及整改效果纳入护士绩效考核.结果:实施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的病区质量管理后,病区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及病人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运用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的病区质量管理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臧季贤;季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大鼠肺内分流及肺组织HO-1表达的影响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大鼠肺内分流及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300~3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i=12):双肺通气组(C组)、单肺通气组(O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V组)和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组(I组).C组气管插管后行双肺通气1 h,潮气量10 mL/kg,通气频率60次/分,呼吸比1:2;O组、V组及Ⅰ组气管插管后行右侧单肺通气1 h,潮气量5 mL/kg,通气频率80次/分,呼吸比1:2.V组于术前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 μg/kg后,以2.5 μg·kg-1·h-1的速率输注至实验结束,Ⅰ组采用自制装置氧气驱动术前10 min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0.1 μg+0.9%氯化钠溶液4 mL,氧流量为2 L/min,气管插管后持续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1 μg;C组及O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机械通气前(T0)、机械通气结束时(T1)、机械通气后30 min(T2)时采集动脉血样,检测动脉血气,计算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肺内分流(Qs/Qt)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ELISA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HO-1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O组、V组和I组肺组织TNF-α、IL-6、IL-10含量及W/D升高,HO-1表达上调,T1、T2时RI升高,OI降低,Qs/Qt升高(P<0.05~P<0.01);与O组比较,V组和I组肺组织TNF-α、IL-6含量及W/D降低,IL-10含量升高, HO-1表达上调,RI降低,OI增高,Qs/Qt降低(P<0.01),病理学损伤减轻,V组和I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其机制与其上调肺组织HO-1的表达、降低肺内分流有关.

    作者:朱小兵;吴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视觉标识在手术精密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视觉标识管理对手术精密器械缺失率和损坏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12月处理的手术精密器械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进行;将2015年1-6月的手术精密器械包作为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外,包外再加用红色标识贴和包内改用紫色包布包裹精密细小器械进行提醒,产生视觉警示的作用.结果:视觉标识管理后,手术精密器械缺失率由0.32%下降为0.0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器械损坏率由0.28%下降为0.09%,手术室护士对精密器械处理的满意度由75.00%上升为95.24%,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标识在精密器械的管理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有效地保护精密器械,降低精密器械的缺失率,节约医院成本.

    作者:苗傲霜;胡晴霞;徐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icroRNA-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microRNA-106b(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活力、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3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06b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转染miR-106b类似物或miR-106b抑制物,采用MTT、BrdU-ELISA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Rb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miR-106b表达与视神经浸润有关(P<0.05).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Y79及HXO-Rb44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ACBRI-181中的表达水平(P<0.01).miR-106b抑制物明显降低HXO-Rb44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水平(P<0.01),并导致细胞活力降低(P<0.01)、增殖能力下降(P<0.01)及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miR-106b类似物明显增加Y79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水平(P<0.01),并导致细胞活力增强(P<0.01)、增殖能力增强(P<0.01)及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同时,降低HXO-Rb44细胞中miR-106b水平显著增高细胞内Rb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Y79细胞中miR-106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内Rb1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miR-106b可增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减少细胞凋亡,并可降低细胞内Rb1蛋白表达.miR-106b可能在视网膜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林声;王理论;杜青卫;程育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治疗202例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恢复良好,复查头颅CT钛网与颅骨均紧密贴合良好,头部外观满意.病人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02例发生头皮下积液6例,局部感染1例,脑内小血肿2例,术区硬膜外小血肿3例,分流术后病人并发大量硬膜外血肿2例,术后癫痫大发作2例.无钛网外露、松动、变形,无咀嚼疼痛、张口受限等不良反应.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可降低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手术并发症.

    作者:白咏;陈涛;薛光;张子焕;蒋晓帆;齐一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肌肉锻炼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FD病人12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联合组与单纯训练组,各62例,联合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腔肌肉锻炼治疗,单纯训练组仅应用盆腔肌肉康复锻炼治疗,疗程为4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训练组 (P<0.01).治疗前2组病人盆底肌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盆底肌电位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且联合组病人盆底肌电位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单纯训练组 (P<0.01).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的躯体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均较单纯训练组显著降低 (P<0.01).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腔肌肉锻炼治疗PFD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及盆底电生理特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钱亚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其预后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有效性及其预后.方法:选取1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严密观察病人术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同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比病人在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病人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的发生率均较术前降低(P<0.05);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人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不意义(P<0.05~P<0.01),且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良好的疗效,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国智;宋利宏;王霞;晁艳艳;常成;陈建军;李海红;张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