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翠玲;徐晓宇;高莹莹;谢小缺;胡文军
目的::总结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EG)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例以反复出现消化道症状入院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寄生虫感染、血液系统肿瘤等疾病,确诊为EG,给予抗过敏药物、白三烯抑制剂及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及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EG有反复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吞咽困难、肠梗阻、肠穿孔;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内镜检查:黏膜粗糙、充血水肿,点片状红斑或糜烂;活组织病理检查:病变部位每高倍视野超过15~20个嗜酸性粒细胞。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实验室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好转直至消失。结论:EG是一种胃肠道变态反应性良性疾病,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刘威;倪陈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种植义齿修复牙缺失被运用到临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Branemark 教授[1]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骨结合”概念,成为现代口腔种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近年来,种植体常用金属钛的表面改性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尽管采用了各种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种植体植入骨内后的平均骨结合率只有55%[2],远低于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所希望的100%。此外,种植体植入骨内后的愈合速度、远期植入效果也不甚理想。对于某些特定的患者如骨质缺损量多、骨质疏松、糖尿病、长期吸烟等,种植义齿的修复也存在软组织愈合缓慢、难以形成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种植体周围炎等诸多问题[3]。钛表面纳米化修饰可提高牙种植体表面的骨结合率[4]。常见的种植体表面活化处理多采用减成或加成的方法在种植体表面构建微观形貌或生物活性涂层。大颗粒喷砂、阳极氧化、酸蚀处理、钛浆喷涂、微弧氧化、激光熔覆、溶胶凝胶、羟基磷灰石涂层、各类偶联接支蛋白的生物活性涂层、抗菌药物的加载[5]等方法均被运用到种植体表面改性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中,进行了口内种植技术多元化的尝试。钛表面随时间增加而出现生物活性降低的现象被称为钛生物老化。紫外线照射可引发二氧化钛(分子式TiO2)表面光催化反应,分解表面有机物,提高材料亲水性。本文就光催化反应用于TiO2纳米管表面活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闵曦(综述);夏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AD)是心血管系统危急重症,具有发病率低、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致漏诊和误诊,临床报道误诊率达25.0%~31.8%[1-2]。本文结合AD误诊病例和文献报道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AD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冯少彬;李金丽;刘万周;李素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尿酸( UA)水平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 ACI)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中青年ACI患者为脑梗死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血UA、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脑梗死组UA水平(382±110)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6±101)μmol/L(P<0.01);脑梗死组UA异常率为32.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后,UA水平仍与中青年ACI呈正相关关系(OR=1.006,95%CI:1.003~1.011,P<0.05)。结论:UA水平是中青年ACI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洁一;邢远;徐志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P<0.01);2组治疗前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与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绞痛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梁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运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对食管癌术前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结合实验室营养指标检测综合分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食管癌术前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调查,并结合人体营养指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前白蛋白( PAB)、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8例(61.29%)患者术前具有营养不良风险,年龄≥60岁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79.49%;有吞咽困难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68.63%;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和有无吞咽困难均为术前营养风险相关危险因素(P<0.01)。有营养风险患者RBP、PAB、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患者(P<0.01);有营养风险患者红细胞计数与无营养风险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前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有吞咽困难、年龄≥60岁、体质下降、RBP和PAB早期改变者,为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
作者:刘春芳;叶枫林;顾侠;周静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发病情况及血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2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其母亲的血液标本进行微柱凝胶技术检测ABO、Rh血型鉴定以及HDN三项试验(即直抗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6例中,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HDN为99例,总阳性率为30.37%。其中母婴血型为O-A型有61例阳性,阳性率为50.41%;O-B型有38例阳性,阳性率为34.86%。 A型血患儿HDN阳性率高于B型血(P<0.05)。三项试验中直抗试验阳性者15例(15.15%),游离试验阳性者63例(63.64%),放散试验阳性者99例(100.00%)。结论:ABO-HDN较为常见,A型血患儿的HDN阳性率高于B型血。 HDN血清学三项试验中放散试验阳性率高,对于确诊ABO-HDN具有价值。
作者:王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用于诊断乳腺肿瘤的有效性。方法:对乳腺肿瘤98例患者的138个乳腺结节分别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UE)、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以及两者结合进行诊断检查。以患者的手术病理为诊断依据,比较3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98例中有64例患者的96个乳腺结节病理结果为良性;34例患者的42个乳腺结节为恶性。患者病理检查良、恶性乳腺结节结果与CDFI、UE和CDFI+UE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诊断方法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CDFI +UE 的诊断敏感度为97.62%,UE、CDFI 单用分别为83.33%、88.10%;CDFI+UE的特异度与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6.88%、97.10%,CDFI、UE 单用分别为92.71%、91.30%与93.83%、92.03%。结论:CDFI、UE结合用于诊断乳腺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结云;汤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血透)置管患者置管时间、健康知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饮食方案、疾病自我检测、并发症管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知晓率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及健康调查简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血透置管患者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过嘉茹;王燕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学报》(学报)2004~2014年发表基金论文的情况。方法:手工检索2004~2014年共102期学报,以每篇论文首页左下角所标示的基金项目为依据,从基金论文数、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基金论文的地区分布、基金论文资助项目级别,基金论文第一作者年龄、职称、单位,以及基金论文栏目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4年学报共发表论文5278篇,其中基金论文共862篇,总的基金论文比为16.33%,且基金论文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X2趋势=29.78,P<0.01)。862篇基金论文共受到1146项基金项目资助,且基金资助项目数量逐年递增(X2趋势=89.30,P<0.01)。基金项目中有86.31%来自安徽省,以省厅级为主(35.27%)。基金论文的第一作者以中青年、中级职称(43.62%)和高校作者(52.67%)为多。基金论文比排名前5位的栏目为医学教育、基础医学、精神医学、述评、技术与方法。结论:学报的年载文量及基金论文比总体较稳定,可继续采取优先发表、免收版面费、予以一定奖励等鼓励措施,吸引优秀基金论文,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报发展。
作者:刘璐;章新生;刘畅;刘梦楠;周洋;卢玉清;周纯先;马启;姚仁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某市老年人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抽取蚌埠市禹会区4个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国家卫生部试行的特殊人群之老年人问卷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29.5%的人觉得很幸福,45.1%的人觉得幸福,22.7%的人觉得幸福感时有时无,1.5%的人觉得偶尔有幸福感,1.1%的人觉得不幸福。老年人幸福感与其食欲状况、睡眠状况、个人经济状况、家庭关系、亲友关系和邻居关系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而与文化程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该市老年人的幸福感强,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个人经济、食欲、睡眠、社会关系。调动社会各领域如政府提高社会支持,小区改善文化氛围,社区医疗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作者:曹群群;申正付;赵一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高频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对于高危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高危妊娠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10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 S/D)、子宫动脉评分、搏动指数( PI)及阻力指数( RI)等动脉血流动力参数指标;建立各血流指数的ROC 曲线,记录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S/D值的产妇其胎儿产出后的体质量、生长受限及窒息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的S/D值为2.93±1.04,PI 0.73±0.19,RI 1.39±0.82,三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1±0.29、0.54±0.12、1.08±0.37(P<0.01);观察组中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体质量(3192±204)g,明显低于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体质量(3327±284)g(P<0.01);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生长受限率68.12%、窒息率42.03%,均明显高于 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生长受限率19.61%、窒息率13.73%( P<0.01);早产、小于胎龄儿与剖宫产的PI、RI、SD参数在ROC曲线下面积均逐渐减少。结论:子宫动脉高频超声多普勒可监测高危妊娠晚期患者的动脉血流动力参数异常,根据S/D值判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未婚先孕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未婚先孕异位妊娠破裂的患者67例,按入院单双日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给予人文关怀式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舒适指数评分。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和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无腹内脏器损伤、大出血和胚胎残留、心理突变等并发症。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舒适指数评分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2组患者并发症和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婚先孕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其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质量。
作者:顾青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EG)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43例进展期AEG患者随机分为全胃切除术( TG组)22例和近端胃切除术( PG组)21例。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残胃癌综合征及术后1、2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残胃癌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AEG,术后生存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提高,可以作为治疗进展期AEG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冯辉;汪强;骆东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护理本科学生志愿动机、志愿行为的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志愿动机量表》和《志愿行为问卷》,对792名大一至大三的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既往参加过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562人(71.0%),从未参加过志愿活动的230人(29.0%);志愿动机量表六个维度的评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知识理解(5.227)>价值观表达(5.193)>自我增强(4.979)>职业生涯(4.766)>自我保护(4.247)>社会交往(4.059);农村生源护生在价值观表达和知识理解维度评分均高于城市生源护生(P<0.01),在社会交往、职业生涯维度评分均低于城市生源护生(P<0.01);非独生子女在价值观表达、知识理解和自我增强维度以及志愿动机总评分均高于与独生子女(P<0.05~P<0.01);大三年级的护生在价值观表达和自我增强维度评分均高于大一和大二护生(P<0.05);大一护生志愿行为问卷评分值高;大二护生在志愿行为问卷评分、志愿动机总评分以及价值观表达、知识理解和自我保护维度评分均处于低值,社会交往维度评分处于高值;大三护生在志愿动机总评分以及价值观表达、知识理解、职业生涯、自我增强等维度评分均处于高值;相关分析显示研究变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243~0.848之间(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社会交往、自我增强和志愿动机对志愿行为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生的志愿动机表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志愿动机对志愿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高校团委要着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促使学生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
作者:杨秀木;周静;齐玉龙;申正付;黄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抑郁急性期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评分变化。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ADL和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而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升高程度和HAMD评分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抑郁急性期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陈晓云;叶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乳头、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应用于10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治疗体会。方法: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10例(11侧)中单侧9例,双侧1例,均行输尿管末端外翻成1.5~2 cm乳头后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随访3个月至10年,10例(11侧)术后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输尿管外形明显改观或恢复正常。结论: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根据输尿管不同扩张程度行裁剪,在输尿管末端做1.5~2 cm外翻乳头及输尿管膀胱吻合,可以起到有效抗反流和防止吻合口狭窄的作用。
作者:刘定益;王健;俞家顺;王名伟;张翀宇;周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生存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并发症的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康复组采用2周康复程序的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及入院后2周,对2组的生存质量( QOL)及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入院后第1天,2组QOL总量表及各维度、状态焦虑量表以及特质焦虑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周,康复组QOL总量表、主观感受、生理、心理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状态焦虑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程序可以明显改善AMI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焦虑情绪。
作者:曹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不同灌药周期兔药物血清中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血药浓度,确立中药药物血清制作中的灌药周期。方法:色谱柱为Cosmosil C18柱(4.6 mm ×250 mm,5μm),人参皂苷Rg1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60:4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随着灌药时间的延长,血清中的人参皂苷Rg1的血药浓度逐渐增加,在灌胃3 d血药浓度低,灌胃7 d、14 d、21 d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3 d(P<0.01),21 d与14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中药药物血清实验中实验动物的灌药周期提供实验依据,并能够有效控制四君子汤拆方人参的质量。
作者:郭晨旭;钱军;李靖;金鑫;喻大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儿童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85例ITP患儿( ITP组)和32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细胞数量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0.01);CD8+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意义(P>0.05)。 CD19+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CD16+CD56+细胞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是儿童ITP发生的免疫机制之一。
作者:张兰芳;胡正;山浩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