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亮;朱明;余四新
目的::探讨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生存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并发症的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康复组采用2周康复程序的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及入院后2周,对2组的生存质量( QOL)及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入院后第1天,2组QOL总量表及各维度、状态焦虑量表以及特质焦虑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周,康复组QOL总量表、主观感受、生理、心理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状态焦虑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程序可以明显改善AMI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焦虑情绪。
作者:曹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未婚先孕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未婚先孕异位妊娠破裂的患者67例,按入院单双日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给予人文关怀式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舒适指数评分。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和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无腹内脏器损伤、大出血和胚胎残留、心理突变等并发症。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舒适指数评分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2组患者并发症和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婚先孕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其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质量。
作者:顾青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EGF-D)和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蛋白异常表达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VEGF-D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VEGF-D蛋白阳性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雌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和P<0.05)。 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雌激素受体阳性及阴性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VEGF-D和PTEN蛋白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VEGF-D和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云霞;刘恒超;马琳;赵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太极拳、健步走对70岁以上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开展科学健身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式在某市区筛选146名70岁以上女性进行平衡能力测量,按照年龄分为70~79岁组和≥80岁组,按照锻炼方式分为太极拳、健身走和无规律运动,测量指标为包络面积、重心动摇轨迹长、能量损耗和X、Y方向上的轨迹长。结果:70~79岁组平衡能力好于≥80岁组(P<0.05~P<0.01);随年龄增长,平衡能力出现下降,不因参与锻炼而发生改变,但下降的幅度发生变化,为无规律运动>健身走>太极拳;相同年龄组中,太极拳、健身走与无规律运动比较,均具有改善平衡能力的作用(P<0.01),其中太极拳的效果好于健身走(P<0.05~P<0.01)。结论:高龄老年人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体育锻炼可以减缓下降速度,其中太极拳的锻炼效果较好。
作者:陈晓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儿童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85例ITP患儿( ITP组)和32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细胞数量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0.01);CD8+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意义(P>0.05)。 CD19+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CD16+CD56+细胞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是儿童ITP发生的免疫机制之一。
作者:张兰芳;胡正;山浩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血透)置管患者置管时间、健康知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饮食方案、疾病自我检测、并发症管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知晓率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及健康调查简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血透置管患者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过嘉茹;王燕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1年随访动态改变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20例年龄60~75岁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方法收集数据,1年后再次进行相同数据的收集。比较2次的血压测量结果,按血压升降情况将患者分为血压升高组和血压降低组,比较2组BMI和WC的变化情况。结果:男性血压升高组的吸烟率和饮酒率明显高于血压降低组(P<0.01),锻炼情况显著少于血压降低组(P<0.01);女性患者中,2组吸烟率和饮酒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升高组的锻炼情况明显较血压降低组少(P<0.01);血压升高组中,男性与女性BMI和WC第2次测量均较第1次测量明显升高(P<0.01)。在血压降低组中,第2次测量男性和女性BMI和WC均较第1次明显降低(P<0.01)。取2次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BMI和WC之间的差值,分别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与BMI及WC之间的关系,结果均显示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升高和吸烟、饮酒及锻炼等情况有关,且BMI和WC的变化与血压的变化均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谭曼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eLRP)治疗前列腺癌的手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eLRP治疗老年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90例。结果:手术成功88例,余2例中转改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0~380 min,术中出血150~1400 ml,术中输血5例;术后发生感染2例,保守治疗约1周后痊愈;2例发生尿漏,均于20~30 d后自愈;4例拔除尿管后出现膀胱-尿道吻合处狭窄,行定期尿道扩张治疗后排尿通畅。随访3~24个月,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均下降至≤0.2 ng/ml。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与转移;术后性功能正常者64例。结论:腹膜外eL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健康状况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戢金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叶酸在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每次80 mg,每天1次,口服;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每次80 mg联合叶酸每次0.4 mg,每天1次,口服。2组患者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Hcy水平、心脑血管事件等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3、6和12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患者降压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3、6和12个月后血浆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效果明显,在降低血压和Hcy水平的同时,可有效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萍芳;宋丽娟;姜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 EGAP)的需求情况,为开设EGAP课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某医学院校113名硕士研究生进行EGAP需求问卷调查,对具有代表性的5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调查中98%的硕士研究生有开设EGAP课程需求,其中阅读需求大;他们希望学习EGAP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和翻译技巧;学习目标首先是提高EGAP的写作能力,其次是阅读和翻译能力;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认为EGAP应由高水平的英语教师教授。结论:EGAP具有帮助硕士研究生从大学英语学习过渡到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的桥梁作用,开设EGAP课程非常有必要。
作者:甄长慧;曹凤龙;郭书法;张海燕;杨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全氟辛酸(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小鼠脾脏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方法:40只SPF级ICR小鼠,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剂量组(1 mg/kg PFOA)、中剂量组(5 mg/kg PFOAS)、高剂量组(25 mg/kg PFOA)3个染毒组,每组10只。染毒组各组每天1次灌胃相应剂量PFOA染毒,灌胃溶液体积为0.1 ml/10 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14 d,每天称质量1次,观察行为,14 d后称质量处死,计算脾脏系数,检测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山梨醇脱氢酶( SDH)、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各染毒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体质量增长缓慢甚至减轻,其中中、高剂量组出现明显减轻(P<0.01);各染毒组脾脏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的脾组织匀浆中MDA、NO及 LDH 含量明显增高, SOD、SDH及GSH-Px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PFOA能抑制小鼠体质量的增长,对脾脏组织造成一定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作者:王力;张梦媛;吕卉;申玲;张玉媛;赵文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发病情况及血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2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其母亲的血液标本进行微柱凝胶技术检测ABO、Rh血型鉴定以及HDN三项试验(即直抗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6例中,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HDN为99例,总阳性率为30.37%。其中母婴血型为O-A型有61例阳性,阳性率为50.41%;O-B型有38例阳性,阳性率为34.86%。 A型血患儿HDN阳性率高于B型血(P<0.05)。三项试验中直抗试验阳性者15例(15.15%),游离试验阳性者63例(63.64%),放散试验阳性者99例(100.00%)。结论:ABO-HDN较为常见,A型血患儿的HDN阳性率高于B型血。 HDN血清学三项试验中放散试验阳性率高,对于确诊ABO-HDN具有价值。
作者:王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T1G3期膀胱癌2种电切方式的二次电切临床疗效。方法:将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4周内行第二次电切,其中38例行 TURBT,44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肌层缺失率及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和肌层缺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BT出血少、切割层次清晰,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降低术中闭孔神经反射,提高肿瘤病理分期准确性。
作者:张启发;刘剑新;韩孝州;田长海;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的规范化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进行组织液葡萄糖监测及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和胰岛素泵报警装置。结果:经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6 d后,40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强化治疗6 d后改为其他治疗方案,均好转出院。结论:规范化护理下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更安全,降糖效果好。
作者:肖龙静;许秀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学报》(学报)2004~2014年发表基金论文的情况。方法:手工检索2004~2014年共102期学报,以每篇论文首页左下角所标示的基金项目为依据,从基金论文数、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基金论文的地区分布、基金论文资助项目级别,基金论文第一作者年龄、职称、单位,以及基金论文栏目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4年学报共发表论文5278篇,其中基金论文共862篇,总的基金论文比为16.33%,且基金论文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X2趋势=29.78,P<0.01)。862篇基金论文共受到1146项基金项目资助,且基金资助项目数量逐年递增(X2趋势=89.30,P<0.01)。基金项目中有86.31%来自安徽省,以省厅级为主(35.27%)。基金论文的第一作者以中青年、中级职称(43.62%)和高校作者(52.67%)为多。基金论文比排名前5位的栏目为医学教育、基础医学、精神医学、述评、技术与方法。结论:学报的年载文量及基金论文比总体较稳定,可继续采取优先发表、免收版面费、予以一定奖励等鼓励措施,吸引优秀基金论文,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报发展。
作者:刘璐;章新生;刘畅;刘梦楠;周洋;卢玉清;周纯先;马启;姚仁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高频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对于高危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高危妊娠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10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 S/D)、子宫动脉评分、搏动指数( PI)及阻力指数( RI)等动脉血流动力参数指标;建立各血流指数的ROC 曲线,记录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S/D值的产妇其胎儿产出后的体质量、生长受限及窒息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的S/D值为2.93±1.04,PI 0.73±0.19,RI 1.39±0.82,三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1±0.29、0.54±0.12、1.08±0.37(P<0.01);观察组中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体质量(3192±204)g,明显低于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体质量(3327±284)g(P<0.01);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生长受限率68.12%、窒息率42.03%,均明显高于 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生长受限率19.61%、窒息率13.73%( P<0.01);早产、小于胎龄儿与剖宫产的PI、RI、SD参数在ROC曲线下面积均逐渐减少。结论:子宫动脉高频超声多普勒可监测高危妊娠晚期患者的动脉血流动力参数异常,根据S/D值判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 CSF)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分为中/重度颅脑损伤组15例( GCS≤12分)和轻度颅脑损伤组21例( GCS>12分),同时选择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前19例患者CSF和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患者CSF和血清的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和CSF中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 P<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血清和CSF中的IL-6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中/重度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CSF中的IL-6水平均高于血清(P<0.05~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IL-6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CSF和血清IL-6水平的差异表达对脑损伤机制探讨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娜;程晋成;齐一龙;王水平;张文娟;孙灵迪;邵先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肺癌患者50例作为肺癌组,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疾病5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对象血清中CEA和CA125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肺癌组CEA和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 CEA和 CA12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和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结果与CEA和CA125单独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CEA和CA125水平会明显升高,检测CEA和CA125能够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太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胶浆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的躁动,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达克罗宁组(Ⅱ组)、右美托咪定组(Ⅲ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组(Ⅳ组),各20例,患者均不用术前药。Ⅲ、Ⅳ组在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负荷剂量静脉泵注,15 min后以0.2~0.3μg ·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Ⅱ、Ⅳ组达克罗宁胶浆于插管前均匀涂抹气管导管头端至15 cm处,Ⅰ、Ⅱ组泵入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术毕时(T1)、气管导管拔管时(T2)、气管导管拔除后5 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前Riker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T2、T3时MAP均明显高于T1,HR均明显快于T1(P<0.01);Ⅲ组和Ⅳ组患者T1~T3时MAP均低于Ⅰ组(P<0.05~P<0.01),HR均明显慢于Ⅰ组(P<0.01)。4组苏醒期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无明显不同(P>0.05)。Ⅳ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Ⅰ、Ⅱ、Ⅲ组(P<0.01);Ⅱ、Ⅲ和Ⅳ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Ⅲ组和Ⅳ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插管前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15 min后以0.2~0.3μg ·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联合达克罗宁胶浆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并能降低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且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作者:程亮;朱明;余四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乳头、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应用于10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治疗体会。方法: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10例(11侧)中单侧9例,双侧1例,均行输尿管末端外翻成1.5~2 cm乳头后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随访3个月至10年,10例(11侧)术后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输尿管外形明显改观或恢复正常。结论: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根据输尿管不同扩张程度行裁剪,在输尿管末端做1.5~2 cm外翻乳头及输尿管膀胱吻合,可以起到有效抗反流和防止吻合口狭窄的作用。
作者:刘定益;王健;俞家顺;王名伟;张翀宇;周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