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霞;刘恒超;马琳;赵瑾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肺癌患者50例作为肺癌组,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疾病5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对象血清中CEA和CA125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肺癌组CEA和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 CEA和 CA12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和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结果与CEA和CA125单独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CEA和CA125水平会明显升高,检测CEA和CA125能够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太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血透)置管患者置管时间、健康知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饮食方案、疾病自我检测、并发症管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知晓率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及健康调查简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血透置管患者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过嘉茹;王燕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EGF-D)和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蛋白异常表达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VEGF-D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VEGF-D蛋白阳性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雌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和P<0.05)。 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雌激素受体阳性及阴性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VEGF-D和PTEN蛋白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VEGF-D和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云霞;刘恒超;马琳;赵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高频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对于高危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高危妊娠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10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 S/D)、子宫动脉评分、搏动指数( PI)及阻力指数( RI)等动脉血流动力参数指标;建立各血流指数的ROC 曲线,记录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S/D值的产妇其胎儿产出后的体质量、生长受限及窒息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的S/D值为2.93±1.04,PI 0.73±0.19,RI 1.39±0.82,三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1±0.29、0.54±0.12、1.08±0.37(P<0.01);观察组中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体质量(3192±204)g,明显低于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体质量(3327±284)g(P<0.01);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生长受限率68.12%、窒息率42.03%,均明显高于 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生长受限率19.61%、窒息率13.73%( P<0.01);早产、小于胎龄儿与剖宫产的PI、RI、SD参数在ROC曲线下面积均逐渐减少。结论:子宫动脉高频超声多普勒可监测高危妊娠晚期患者的动脉血流动力参数异常,根据S/D值判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胶浆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的躁动,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达克罗宁组(Ⅱ组)、右美托咪定组(Ⅲ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组(Ⅳ组),各20例,患者均不用术前药。Ⅲ、Ⅳ组在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负荷剂量静脉泵注,15 min后以0.2~0.3μg ·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Ⅱ、Ⅳ组达克罗宁胶浆于插管前均匀涂抹气管导管头端至15 cm处,Ⅰ、Ⅱ组泵入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术毕时(T1)、气管导管拔管时(T2)、气管导管拔除后5 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前Riker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T2、T3时MAP均明显高于T1,HR均明显快于T1(P<0.01);Ⅲ组和Ⅳ组患者T1~T3时MAP均低于Ⅰ组(P<0.05~P<0.01),HR均明显慢于Ⅰ组(P<0.01)。4组苏醒期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无明显不同(P>0.05)。Ⅳ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Ⅰ、Ⅱ、Ⅲ组(P<0.01);Ⅱ、Ⅲ和Ⅳ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Ⅲ组和Ⅳ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插管前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15 min后以0.2~0.3μg ·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联合达克罗宁胶浆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并能降低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且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作者:程亮;朱明;余四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乳头、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应用于10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治疗体会。方法: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10例(11侧)中单侧9例,双侧1例,均行输尿管末端外翻成1.5~2 cm乳头后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随访3个月至10年,10例(11侧)术后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输尿管外形明显改观或恢复正常。结论: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根据输尿管不同扩张程度行裁剪,在输尿管末端做1.5~2 cm外翻乳头及输尿管膀胱吻合,可以起到有效抗反流和防止吻合口狭窄的作用。
作者:刘定益;王健;俞家顺;王名伟;张翀宇;周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规律“花鼓操”有氧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受试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维持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不变,干预组受试者采用有氧运动处方“花鼓操”训练12周(每周运动3次,有氧运动强度为50%~70%大心率,每次50~60 min)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上臂、腹部、肩胛、皮脂厚度及腰围、臀围和体质量指数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花鼓操”运动干预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辅助疗法,应在城乡社区大力提倡和推广“花鼓操”有氧运动疗法,以提高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费加明;刘志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不同灌药周期兔药物血清中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血药浓度,确立中药药物血清制作中的灌药周期。方法:色谱柱为Cosmosil C18柱(4.6 mm ×250 mm,5μm),人参皂苷Rg1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60:4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随着灌药时间的延长,血清中的人参皂苷Rg1的血药浓度逐渐增加,在灌胃3 d血药浓度低,灌胃7 d、14 d、21 d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3 d(P<0.01),21 d与14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中药药物血清实验中实验动物的灌药周期提供实验依据,并能够有效控制四君子汤拆方人参的质量。
作者:郭晨旭;钱军;李靖;金鑫;喻大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叶酸在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每次80 mg,每天1次,口服;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每次80 mg联合叶酸每次0.4 mg,每天1次,口服。2组患者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Hcy水平、心脑血管事件等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3、6和12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患者降压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3、6和12个月后血浆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效果明显,在降低血压和Hcy水平的同时,可有效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萍芳;宋丽娟;姜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各种超声技术对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6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联合运用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应变弹性成像比值法( SR)以及声触诊组织成像( VTI)、声触诊组织量化( VTQ)技术进行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超声、SR、VTI及VTQ检查与病理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的常规超声、SR以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含VTI及VTQ)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方面各有优势,在临床上根据各种技术的影像学特征联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对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叶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赛对初治或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41例,其中一线治疗18例,二线治疗23例。培美曲赛500 mg/m2(第1天)+顺铂25 mg/m2(第2、3、4天)或卡铂AUC=5(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评价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18例一线治疗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4例,进展7例,有效率38.89%,疾病控制率61.11%,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6.8个月。23例二线治疗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9例,进展12例,有效率8.70%,疾病控制率47.8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6个月。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白细胞下降、贫血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赛联合铂类方案一线、二线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受性较好。
作者:孙翠玲;徐晓宇;高莹莹;谢小缺;胡文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 CSF)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分为中/重度颅脑损伤组15例( GCS≤12分)和轻度颅脑损伤组21例( GCS>12分),同时选择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前19例患者CSF和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患者CSF和血清的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和CSF中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 P<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血清和CSF中的IL-6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中/重度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CSF中的IL-6水平均高于血清(P<0.05~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IL-6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CSF和血清IL-6水平的差异表达对脑损伤机制探讨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娜;程晋成;齐一龙;王水平;张文娟;孙灵迪;邵先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对脊柱外科患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预计出血量超过600 ml,全麻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自体血液回输组( A组)和异体输血组( B组)。记录2组患者自体或异体输血前、输血后1 h( T2)、24 h( T3)、48 h( T4)、72 h( T5)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IL)-6和IL-10。观察术后感染、切口愈合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自体血液回输后T2~T5时点IL-6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而IL-10均低于B组(P<0.01);2组输血后不同时点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术后无任何相关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切口愈合良好,手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脊柱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可明显减轻IL-6和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作者:周玲;谢言虎;秦红;柴小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的规范化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进行组织液葡萄糖监测及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和胰岛素泵报警装置。结果:经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6 d后,40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强化治疗6 d后改为其他治疗方案,均好转出院。结论:规范化护理下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更安全,降糖效果好。
作者:肖龙静;许秀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太极拳、健步走对70岁以上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开展科学健身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式在某市区筛选146名70岁以上女性进行平衡能力测量,按照年龄分为70~79岁组和≥80岁组,按照锻炼方式分为太极拳、健身走和无规律运动,测量指标为包络面积、重心动摇轨迹长、能量损耗和X、Y方向上的轨迹长。结果:70~79岁组平衡能力好于≥80岁组(P<0.05~P<0.01);随年龄增长,平衡能力出现下降,不因参与锻炼而发生改变,但下降的幅度发生变化,为无规律运动>健身走>太极拳;相同年龄组中,太极拳、健身走与无规律运动比较,均具有改善平衡能力的作用(P<0.01),其中太极拳的效果好于健身走(P<0.05~P<0.01)。结论:高龄老年人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体育锻炼可以减缓下降速度,其中太极拳的锻炼效果较好。
作者:陈晓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T1G3期膀胱癌2种电切方式的二次电切临床疗效。方法:将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4周内行第二次电切,其中38例行 TURBT,44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肌层缺失率及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和肌层缺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BT出血少、切割层次清晰,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降低术中闭孔神经反射,提高肿瘤病理分期准确性。
作者:张启发;刘剑新;韩孝州;田长海;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据新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达到了1.79亿,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上升,而慢性病病程长、恢复慢等特点决定了其住院时间的有限性,导致我国需要长期照护(LTC)的老年群体规模不断增大[2]。而只有针对我国老年人口现状,科学地评估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这一老年人口主体的LTC 需求,才能进一步发展符合其需求的专业的LTC 服务。
作者:梁鸽(综述);谢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用于诊断乳腺肿瘤的有效性。方法:对乳腺肿瘤98例患者的138个乳腺结节分别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UE)、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以及两者结合进行诊断检查。以患者的手术病理为诊断依据,比较3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98例中有64例患者的96个乳腺结节病理结果为良性;34例患者的42个乳腺结节为恶性。患者病理检查良、恶性乳腺结节结果与CDFI、UE和CDFI+UE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诊断方法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CDFI +UE 的诊断敏感度为97.62%,UE、CDFI 单用分别为83.33%、88.10%;CDFI+UE的特异度与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6.88%、97.10%,CDFI、UE 单用分别为92.71%、91.30%与93.83%、92.03%。结论:CDFI、UE结合用于诊断乳腺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结云;汤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EG)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43例进展期AEG患者随机分为全胃切除术( TG组)22例和近端胃切除术( PG组)21例。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残胃癌综合征及术后1、2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残胃癌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AEG,术后生存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提高,可以作为治疗进展期AEG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冯辉;汪强;骆东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预测量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脑卒中后肺炎预测量表对3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入院时评分,并观察住院期间发生肺炎的病例数。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量表的准确性;计算量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来验证有效性。结果:急性脑卒中肺炎的发生率为18.9%,肺炎的发生率与分值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求得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 0.779~0.894,P<0.01);若使敏感度和特异度均>0.50,以取3分值为佳,其敏感度69.5%、阳性预测值52.7%及阳性似然比3.663,而特异度81.0%、阴性预测值89.7%及阴性似然比0.377。该量表的准确性达83.6%。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预测量表在检出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的发生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排除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的能力较强;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中,对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的初步预测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奇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