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快速康复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周玲;谢言虎;秦红;柴小青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输, 脊柱/外科手术, 快速康复
摘要: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对脊柱外科患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预计出血量超过600 ml,全麻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自体血液回输组( A组)和异体输血组( B组)。记录2组患者自体或异体输血前、输血后1 h( T2)、24 h( T3)、48 h( T4)、72 h( T5)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IL)-6和IL-10。观察术后感染、切口愈合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自体血液回输后T2~T5时点IL-6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而IL-10均低于B组(P<0.01);2组输血后不同时点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术后无任何相关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切口愈合良好,手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脊柱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可明显减轻IL-6和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本科生志愿动机、志愿行为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本科学生志愿动机、志愿行为的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志愿动机量表》和《志愿行为问卷》,对792名大一至大三的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既往参加过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562人(71.0%),从未参加过志愿活动的230人(29.0%);志愿动机量表六个维度的评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知识理解(5.227)>价值观表达(5.193)>自我增强(4.979)>职业生涯(4.766)>自我保护(4.247)>社会交往(4.059);农村生源护生在价值观表达和知识理解维度评分均高于城市生源护生(P<0.01),在社会交往、职业生涯维度评分均低于城市生源护生(P<0.01);非独生子女在价值观表达、知识理解和自我增强维度以及志愿动机总评分均高于与独生子女(P<0.05~P<0.01);大三年级的护生在价值观表达和自我增强维度评分均高于大一和大二护生(P<0.05);大一护生志愿行为问卷评分值高;大二护生在志愿行为问卷评分、志愿动机总评分以及价值观表达、知识理解和自我保护维度评分均处于低值,社会交往维度评分处于高值;大三护生在志愿动机总评分以及价值观表达、知识理解、职业生涯、自我增强等维度评分均处于高值;相关分析显示研究变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243~0.848之间(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社会交往、自我增强和志愿动机对志愿行为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生的志愿动机表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志愿动机对志愿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高校团委要着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促使学生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

    作者:杨秀木;周静;齐玉龙;申正付;黄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鲜尿液和定值质控品用于UF-1000 i型尿沉渣分析仪的主要性能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UF-1000i型尿沉渣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方法:采用新鲜尿液和定值质控品对UF-1000i型主要分析指标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不确定度进行分析。结果:UF-1000i型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细菌(BACT)、上皮细胞(EC)、管型(CAST)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4.0%~7.6%、4.4%~6.6%、5.9%~8.9%、5.7%~10.7%、7.0%~13.5%。 UF-1000i型检测WBC、RBC、BACT、EC、CAST的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1%~6.3%、4.8%~5.3%、7.2%~9.7%、8.0%~15.0%、9.5%~14.1%。检测新鲜尿液标本 WBC、RBC、BACT、EC、CAST的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120%、0.039%、0.084%、0.700%、1.640%。尿液WBC、RBC、BACT、EC、CAST分别在1.4~5097/μl、1.2~4885/μl、8~16540/μl、2.9~204/μl、1.2~19.4/μ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 UF-1000i型测定WBC、RBC、EC、CAST、BACT的相对偏差分别为2.4%~9.0%、0.9%~9.8%、-18.2%~-18.0%、-13.5%~5.1%、-3.7%~6.8%。结论:UF-1000i型的主要性能指标合格,可用于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作者:刘伟平;陈小玲;殷明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在高危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高频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对于高危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高危妊娠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10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 S/D)、子宫动脉评分、搏动指数( PI)及阻力指数( RI)等动脉血流动力参数指标;建立各血流指数的ROC 曲线,记录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S/D值的产妇其胎儿产出后的体质量、生长受限及窒息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的S/D值为2.93±1.04,PI 0.73±0.19,RI 1.39±0.82,三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1±0.29、0.54±0.12、1.08±0.37(P<0.01);观察组中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体质量(3192±204)g,明显低于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体质量(3327±284)g(P<0.01);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生长受限率68.12%、窒息率42.03%,均明显高于 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生长受限率19.61%、窒息率13.73%( P<0.01);早产、小于胎龄儿与剖宫产的PI、RI、SD参数在ROC曲线下面积均逐渐减少。结论:子宫动脉高频超声多普勒可监测高危妊娠晚期患者的动脉血流动力参数异常,根据S/D值判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患者治疗前后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术后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手术前后阿托伐他汀使用的剂量不同分为强化治疗组(40 mg/d)和常规治疗组(20 mg/d)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强化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程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 P<0.05~P<0.01)。强化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A峰降低程度及E峰、E/A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强化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6.67%,常规治疗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CABG患者治疗前后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调节血脂、改善心功能,效果优于常规剂量,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王平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联合运用常规超声、应变弹性成像比值法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各种超声技术对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6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联合运用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应变弹性成像比值法( SR)以及声触诊组织成像( VTI)、声触诊组织量化( VTQ)技术进行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超声、SR、VTI及VTQ检查与病理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的常规超声、SR以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含VTI及VTQ)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方面各有优势,在临床上根据各种技术的影像学特征联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对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叶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兔人参药物血清制作中的灌药周期研究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不同灌药周期兔药物血清中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血药浓度,确立中药药物血清制作中的灌药周期。方法:色谱柱为Cosmosil C18柱(4.6 mm ×250 mm,5μm),人参皂苷Rg1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60:4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随着灌药时间的延长,血清中的人参皂苷Rg1的血药浓度逐渐增加,在灌胃3 d血药浓度低,灌胃7 d、14 d、21 d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3 d(P<0.01),21 d与14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中药药物血清实验中实验动物的灌药周期提供实验依据,并能够有效控制四君子汤拆方人参的质量。

    作者:郭晨旭;钱军;李靖;金鑫;喻大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普罗布考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塞来昔布组及普罗布考与塞来昔布联合组(联合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为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予以高脂饲料+维生素D3+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普罗布考组、塞来昔布组、联合组同法造模后分别予以普罗布考、塞来昔布、普罗布考联合塞来昔布灌胃。药物干预12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正五聚体蛋白3(PTX3),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的病理形态改变并计算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塞来昔布组和联合组的TC、LDL-C、CRP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普罗布考组和联合组的TC、LDL-C、CRP、PTX3均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普罗布考组、塞来昔布组和联合组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均明显增加(P<0.01),普罗布考组、塞来昔布组和联合组与模型组比较,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均显著减小,中膜厚度增加(P<0.01)。结论:普罗布考和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陈臻瑶;巢柳荫;仲明星;薄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观察组)使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并选取同期采用三孔胸腔镜的自发性气胸患者23例(对照组),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胸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000)。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能够顺利完成不需要复杂操作的胸腔镜手术,没有增加手术时间,符合微创的理念,值得在微创胸腔外科中推广。

    作者:吴志勇;戴辉水;孙荣贵;卢海彬;姬德宇;陆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014年基金论文定量分析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学报》(学报)2004~2014年发表基金论文的情况。方法:手工检索2004~2014年共102期学报,以每篇论文首页左下角所标示的基金项目为依据,从基金论文数、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基金论文的地区分布、基金论文资助项目级别,基金论文第一作者年龄、职称、单位,以及基金论文栏目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4年学报共发表论文5278篇,其中基金论文共862篇,总的基金论文比为16.33%,且基金论文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X2趋势=29.78,P<0.01)。862篇基金论文共受到1146项基金项目资助,且基金资助项目数量逐年递增(X2趋势=89.30,P<0.01)。基金项目中有86.31%来自安徽省,以省厅级为主(35.27%)。基金论文的第一作者以中青年、中级职称(43.62%)和高校作者(52.67%)为多。基金论文比排名前5位的栏目为医学教育、基础医学、精神医学、述评、技术与方法。结论:学报的年载文量及基金论文比总体较稳定,可继续采取优先发表、免收版面费、予以一定奖励等鼓励措施,吸引优秀基金论文,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报发展。

    作者:刘璐;章新生;刘畅;刘梦楠;周洋;卢玉清;周纯先;马启;姚仁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L-6差异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 CSF)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分为中/重度颅脑损伤组15例( GCS≤12分)和轻度颅脑损伤组21例( GCS>12分),同时选择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前19例患者CSF和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患者CSF和血清的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和CSF中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 P<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血清和CSF中的IL-6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中/重度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CSF中的IL-6水平均高于血清(P<0.05~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IL-6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CSF和血清IL-6水平的差异表达对脑损伤机制探讨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娜;程晋成;齐一龙;王水平;张文娟;孙灵迪;邵先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文关怀式护理在腹腔镜治疗未婚先孕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未婚先孕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未婚先孕异位妊娠破裂的患者67例,按入院单双日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给予人文关怀式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舒适指数评分。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和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无腹内脏器损伤、大出血和胚胎残留、心理突变等并发症。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舒适指数评分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2组患者并发症和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婚先孕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其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质量。

    作者:顾青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VBTIA)患者的诊断及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VBTIA患者行BAEP监测,以Ⅰ~Ⅴ波各波波峰潜伏期( PL)和/或Ⅰ~Ⅲ、Ⅲ~Ⅴ、Ⅰ~Ⅴ各峰间潜伏期及其比值为观察指标。结果:2组患者BAEP检测各波PL、IPL和Ⅰ~Ⅲ/Ⅲ~Ⅴ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BTIA组患者BAEP各波PL和IPL值均明显低于后循环脑梗死组(P<0.01)。结论:BAEP可作为VBT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以Ⅰ~V波各波 PL和/或Ⅰ~Ⅲ、Ⅲ~Ⅴ、Ⅰ~Ⅴ各IPL及其比值为主要检测指标,且其异常显著者易转归为脑梗死。

    作者:谢静;刘晓林;路屹;骆嵩;马博;时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生存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并发症的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康复组采用2周康复程序的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及入院后2周,对2组的生存质量( QOL)及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入院后第1天,2组QOL总量表及各维度、状态焦虑量表以及特质焦虑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周,康复组QOL总量表、主观感受、生理、心理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状态焦虑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程序可以明显改善AMI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焦虑情绪。

    作者:曹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小鼠CD11 b+ Gr-1+髓源抑制性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CD11b+Gr-1+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方法:将145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35只,脓毒症组(SE组)和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组(SD组)各55只;SE组和SD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NC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 SD组于注射LPS 2 h后经尾静脉注入地塞米松0.3 mg/kg,SE组和NC组经尾静脉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LPS后时刻记为0 h,于6、12、24 h检测血清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于12、24、48、72 h检测小鼠脾脏及骨髓中CD11b+Gr-1+ MDSCs的百分比。结果:与NC组比较,SD组及SE组在实验6 h干扰素-γ和12 h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增加(P<0.05~P<0.01);SD组与SE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SE组脾脏MDSCs百分比在12~72 h均明显升高(P<0.01),SD组在12~48 h亦均升高(P<0.01);而SE组和SD组在24~72 h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SE组和SD组骨髓MDSCs百分比在48 h和72 h均升高(P<0.05~P<0.01);而SE组和SD组在48 h和72 h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MDSCs的产生及聚集。

    作者:李小双;刘丽;罗菲菲;解启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和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EGF-D)和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蛋白异常表达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VEGF-D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VEGF-D蛋白阳性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雌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和P<0.05)。 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雌激素受体阳性及阴性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VEGF-D和PTEN蛋白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VEGF-D和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云霞;刘恒超;马琳;赵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的规范化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的规范化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进行组织液葡萄糖监测及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和胰岛素泵报警装置。结果:经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6 d后,40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强化治疗6 d后改为其他治疗方案,均好转出院。结论:规范化护理下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更安全,降糖效果好。

    作者:肖龙静;许秀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尿酸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尿酸( UA)水平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 ACI)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中青年ACI患者为脑梗死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血UA、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脑梗死组UA水平(382±110)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6±101)μmol/L(P<0.01);脑梗死组UA异常率为32.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后,UA水平仍与中青年ACI呈正相关关系(OR=1.006,95%CI:1.003~1.011,P<0.05)。结论:UA水平是中青年ACI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洁一;邢远;徐志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缬沙坦联合叶酸在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叶酸在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每次80 mg,每天1次,口服;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每次80 mg联合叶酸每次0.4 mg,每天1次,口服。2组患者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Hcy水平、心脑血管事件等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3、6和12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患者降压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3、6和12个月后血浆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效果明显,在降低血压和Hcy水平的同时,可有效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萍芳;宋丽娟;姜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输尿管乳头、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体会

    目的::总结输尿管乳头、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应用于10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治疗体会。方法: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10例(11侧)中单侧9例,双侧1例,均行输尿管末端外翻成1.5~2 cm乳头后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随访3个月至10年,10例(11侧)术后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输尿管外形明显改观或恢复正常。结论: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根据输尿管不同扩张程度行裁剪,在输尿管末端做1.5~2 cm外翻乳头及输尿管膀胱吻合,可以起到有效抗反流和防止吻合口狭窄的作用。

    作者:刘定益;王健;俞家顺;王名伟;张翀宇;周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据新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达到了1.79亿,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上升,而慢性病病程长、恢复慢等特点决定了其住院时间的有限性,导致我国需要长期照护(LTC)的老年群体规模不断增大[2]。而只有针对我国老年人口现状,科学地评估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这一老年人口主体的LTC 需求,才能进一步发展符合其需求的专业的LTC 服务。

    作者:梁鸽(综述);谢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