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龙
目的::研究规律“花鼓操”有氧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受试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维持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不变,干预组受试者采用有氧运动处方“花鼓操”训练12周(每周运动3次,有氧运动强度为50%~70%大心率,每次50~60 min)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上臂、腹部、肩胛、皮脂厚度及腰围、臀围和体质量指数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花鼓操”运动干预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辅助疗法,应在城乡社区大力提倡和推广“花鼓操”有氧运动疗法,以提高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费加明;刘志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太极拳、健步走对70岁以上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开展科学健身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式在某市区筛选146名70岁以上女性进行平衡能力测量,按照年龄分为70~79岁组和≥80岁组,按照锻炼方式分为太极拳、健身走和无规律运动,测量指标为包络面积、重心动摇轨迹长、能量损耗和X、Y方向上的轨迹长。结果:70~79岁组平衡能力好于≥80岁组(P<0.05~P<0.01);随年龄增长,平衡能力出现下降,不因参与锻炼而发生改变,但下降的幅度发生变化,为无规律运动>健身走>太极拳;相同年龄组中,太极拳、健身走与无规律运动比较,均具有改善平衡能力的作用(P<0.01),其中太极拳的效果好于健身走(P<0.05~P<0.01)。结论:高龄老年人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体育锻炼可以减缓下降速度,其中太极拳的锻炼效果较好。
作者:陈晓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某市老年人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抽取蚌埠市禹会区4个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国家卫生部试行的特殊人群之老年人问卷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29.5%的人觉得很幸福,45.1%的人觉得幸福,22.7%的人觉得幸福感时有时无,1.5%的人觉得偶尔有幸福感,1.1%的人觉得不幸福。老年人幸福感与其食欲状况、睡眠状况、个人经济状况、家庭关系、亲友关系和邻居关系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而与文化程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该市老年人的幸福感强,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个人经济、食欲、睡眠、社会关系。调动社会各领域如政府提高社会支持,小区改善文化氛围,社区医疗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作者:曹群群;申正付;赵一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CD11b+Gr-1+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方法:将145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35只,脓毒症组(SE组)和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组(SD组)各55只;SE组和SD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NC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 SD组于注射LPS 2 h后经尾静脉注入地塞米松0.3 mg/kg,SE组和NC组经尾静脉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LPS后时刻记为0 h,于6、12、24 h检测血清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于12、24、48、72 h检测小鼠脾脏及骨髓中CD11b+Gr-1+ MDSCs的百分比。结果:与NC组比较,SD组及SE组在实验6 h干扰素-γ和12 h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增加(P<0.05~P<0.01);SD组与SE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SE组脾脏MDSCs百分比在12~72 h均明显升高(P<0.01),SD组在12~48 h亦均升高(P<0.01);而SE组和SD组在24~72 h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SE组和SD组骨髓MDSCs百分比在48 h和72 h均升高(P<0.05~P<0.01);而SE组和SD组在48 h和72 h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MDSCs的产生及聚集。
作者:李小双;刘丽;罗菲菲;解启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FPG和HbA1c水平,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63例中HbA1c<5.5%者139例,5.5%~6.5%者88例,>6.5%者36例。 HbA1c>6.5%体检者FPG均明显高于HbA1c<5.5%和5.5%~6.5者(P<0.01)。相关分析显示,263名研究对象的HbA1c水平与FPG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FPG和HbA1c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对糖尿病的筛查有重要价值,适宜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金齐力;李曦光;韩玮玮;韦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种植义齿修复牙缺失被运用到临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Branemark 教授[1]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骨结合”概念,成为现代口腔种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近年来,种植体常用金属钛的表面改性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尽管采用了各种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种植体植入骨内后的平均骨结合率只有55%[2],远低于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所希望的100%。此外,种植体植入骨内后的愈合速度、远期植入效果也不甚理想。对于某些特定的患者如骨质缺损量多、骨质疏松、糖尿病、长期吸烟等,种植义齿的修复也存在软组织愈合缓慢、难以形成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种植体周围炎等诸多问题[3]。钛表面纳米化修饰可提高牙种植体表面的骨结合率[4]。常见的种植体表面活化处理多采用减成或加成的方法在种植体表面构建微观形貌或生物活性涂层。大颗粒喷砂、阳极氧化、酸蚀处理、钛浆喷涂、微弧氧化、激光熔覆、溶胶凝胶、羟基磷灰石涂层、各类偶联接支蛋白的生物活性涂层、抗菌药物的加载[5]等方法均被运用到种植体表面改性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中,进行了口内种植技术多元化的尝试。钛表面随时间增加而出现生物活性降低的现象被称为钛生物老化。紫外线照射可引发二氧化钛(分子式TiO2)表面光催化反应,分解表面有机物,提高材料亲水性。本文就光催化反应用于TiO2纳米管表面活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闵曦(综述);夏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的规范化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进行组织液葡萄糖监测及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和胰岛素泵报警装置。结果:经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6 d后,40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强化治疗6 d后改为其他治疗方案,均好转出院。结论:规范化护理下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更安全,降糖效果好。
作者:肖龙静;许秀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血透)置管患者置管时间、健康知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饮食方案、疾病自我检测、并发症管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知晓率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及健康调查简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血透置管患者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过嘉茹;王燕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T1G3期膀胱癌2种电切方式的二次电切临床疗效。方法:将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4周内行第二次电切,其中38例行 TURBT,44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肌层缺失率及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和肌层缺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BT出血少、切割层次清晰,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降低术中闭孔神经反射,提高肿瘤病理分期准确性。
作者:张启发;刘剑新;韩孝州;田长海;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生存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并发症的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康复组采用2周康复程序的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及入院后2周,对2组的生存质量( QOL)及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入院后第1天,2组QOL总量表及各维度、状态焦虑量表以及特质焦虑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周,康复组QOL总量表、主观感受、生理、心理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状态焦虑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程序可以明显改善AMI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焦虑情绪。
作者:曹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未婚先孕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未婚先孕异位妊娠破裂的患者67例,按入院单双日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给予人文关怀式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舒适指数评分。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和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无腹内脏器损伤、大出血和胚胎残留、心理突变等并发症。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舒适指数评分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2组患者并发症和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婚先孕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其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质量。
作者:顾青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EGF-D)和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蛋白异常表达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VEGF-D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VEGF-D蛋白阳性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雌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和P<0.05)。 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雌激素受体阳性及阴性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VEGF-D和PTEN蛋白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VEGF-D和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云霞;刘恒超;马琳;赵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儿童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85例ITP患儿( ITP组)和32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细胞数量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0.01);CD8+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意义(P>0.05)。 CD19+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CD16+CD56+细胞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是儿童ITP发生的免疫机制之一。
作者:张兰芳;胡正;山浩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赛对初治或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41例,其中一线治疗18例,二线治疗23例。培美曲赛500 mg/m2(第1天)+顺铂25 mg/m2(第2、3、4天)或卡铂AUC=5(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评价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18例一线治疗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4例,进展7例,有效率38.89%,疾病控制率61.11%,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6.8个月。23例二线治疗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9例,进展12例,有效率8.70%,疾病控制率47.8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6个月。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白细胞下降、贫血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赛联合铂类方案一线、二线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受性较好。
作者:孙翠玲;徐晓宇;高莹莹;谢小缺;胡文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高频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对于高危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高危妊娠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10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 S/D)、子宫动脉评分、搏动指数( PI)及阻力指数( RI)等动脉血流动力参数指标;建立各血流指数的ROC 曲线,记录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S/D值的产妇其胎儿产出后的体质量、生长受限及窒息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的S/D值为2.93±1.04,PI 0.73±0.19,RI 1.39±0.82,三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1±0.29、0.54±0.12、1.08±0.37(P<0.01);观察组中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体质量(3192±204)g,明显低于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体质量(3327±284)g(P<0.01);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生长受限率68.12%、窒息率42.03%,均明显高于 S/D值<2.8的产妇产后胎儿生长受限率19.61%、窒息率13.73%( P<0.01);早产、小于胎龄儿与剖宫产的PI、RI、SD参数在ROC曲线下面积均逐渐减少。结论:子宫动脉高频超声多普勒可监测高危妊娠晚期患者的动脉血流动力参数异常,根据S/D值判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卵巢冠囊肿的声像图表现,并分析超声误诊结果。结果:36例中超声诊断为卵巢冠囊肿23个,准确率63.9%;误诊13个,误诊率36.1%。分别误诊为卵巢黄体囊肿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卵巢囊腺瘤4例,输卵管积液3例。结论:卵巢冠囊肿内部声像图无特异性表现,发生位置是与卵巢囊肿鉴别的关键。超声发现附件区囊性肿块时,要仔细观察肿块与卵巢的关系,同时注意与卵巢黄体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囊腺瘤及输卵管积液的鉴别,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方凤如;谢景来;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学报》(学报)2004~2014年发表基金论文的情况。方法:手工检索2004~2014年共102期学报,以每篇论文首页左下角所标示的基金项目为依据,从基金论文数、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基金论文的地区分布、基金论文资助项目级别,基金论文第一作者年龄、职称、单位,以及基金论文栏目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4年学报共发表论文5278篇,其中基金论文共862篇,总的基金论文比为16.33%,且基金论文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X2趋势=29.78,P<0.01)。862篇基金论文共受到1146项基金项目资助,且基金资助项目数量逐年递增(X2趋势=89.30,P<0.01)。基金项目中有86.31%来自安徽省,以省厅级为主(35.27%)。基金论文的第一作者以中青年、中级职称(43.62%)和高校作者(52.67%)为多。基金论文比排名前5位的栏目为医学教育、基础医学、精神医学、述评、技术与方法。结论:学报的年载文量及基金论文比总体较稳定,可继续采取优先发表、免收版面费、予以一定奖励等鼓励措施,吸引优秀基金论文,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报发展。
作者:刘璐;章新生;刘畅;刘梦楠;周洋;卢玉清;周纯先;马启;姚仁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AP患者50例( CAP组),入院第1天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者为轻症组,≥6分者为重症组;选取同期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AP组入院第1天以及对照组血清和BALF中IL-6、IL-8、IL-10水平,同法测定CAP组入院第7、30天血清中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CAP组入院第1天血清和BALF中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CAP重症组血清中IL-6、IL-10和BALF中IL-6、IL-8、IL-10浓度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 CAP组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随病程呈下降趋势(P<0.01),在入院第7天和第30天均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CAP组血清中IL-8水平在入院第30天仍保持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6、IL-8和IL-10均参与了CAP患者局部和系统的炎症反应,BALF中IL-6、IL-8、IL-10和血清中IL-6、IL-10的水平可反映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检测血清中IL-6、IL-8和IL-10对CAP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静;魏希强;孙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抑郁急性期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评分变化。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ADL和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而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升高程度和HAMD评分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抑郁急性期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陈晓云;叶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患者治疗前后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术后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手术前后阿托伐他汀使用的剂量不同分为强化治疗组(40 mg/d)和常规治疗组(20 mg/d)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强化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程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 P<0.05~P<0.01)。强化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A峰降低程度及E峰、E/A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强化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6.67%,常规治疗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CABG患者治疗前后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调节血脂、改善心功能,效果优于常规剂量,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王平善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