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荧光金逆行标记评价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率

王能;李茂;栾文斌;项平

关键词:视神经切断, 荧光金, 视网膜节细胞
摘要:目的:利用荧光金逆行标记评价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存活率.方法:将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视神经切断后5 d、7 d和14 d组.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和定量解剖学技术观察正常对照组和视神经切断后5 d、7 d和14 d 组RGCs的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呈放射状分布,边界清晰,可见明显细胞突起,无渗漏现象;视神经切断组RGCs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细胞分布不均匀,并且可见吞噬死亡细胞碎片和从死亡细胞渗漏的荧光金的小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左眼与右眼RGCs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切断后RGCs进行性减少,切断后5 d、7 d和14 d组左眼RGCs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视神经切断后5 d、7 d和14 d存活率分别为53%、38%和13%.结论:荧光金逆行标记是评价视神经切断后RGCs存活率有效的方法.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蚌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蚌埠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预防控制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按照分层抽样方法,从蚌埠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1 009名大学生,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大学生进行无记名方式的现场问卷调查.结果:SCL-90总分均分(149.91±46.27)分,总均分平均值为(1.67±0.51)分;SCL-90各因子均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总均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P<0.05);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及各因子分与SCL-90总均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社会支持情况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学习压力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总应激量和社会支持总分对SCL-90总均分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从健康教育及加大社会支持等方面来预防和控制心理问题的产生.

    作者:王丹妮;张勤;张玉媛;高金霞;高扬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fbp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目的:探讨克隆结核杆菌H37Ra菌株抗原fbpC基因及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结核杆菌弱毒性菌株H37Ra的编码基因fbpC,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通过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由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纳-聚丙烯酰胺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fbpC 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相对分子量约33 000的重组蛋白.结论:重组质粒pET28a-fbpC成功构建和表达,为fbpc反应原性、免疫诊断价值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马志刚;钱中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重度痔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Milligan-Morgan术(M-M)治疗重度痔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Ⅲ~Ⅳ期重度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5年随访资料,M-M组和PPH组各83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指数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Ⅲ期患者中,PPH组术后3年、5年复发率与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患者中,PPH组术后3年、5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均高于M-M组(P<0.05).结论:PPH治疗Ⅲ、Ⅳ期重度痔的近期疗效优于M-M,但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率较高.对于Ⅲ期脱垂性内痔或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宜选择PPH治疗,而对于Ⅳ期重度痔及以外痔为主的混合痔则应考虑以M-M进行治疗.

    作者:谭书锦;别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狼疮性肾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1例

    患者女性, 41岁,因胸闷、低热、颜面水肿,伴间歇性关节红肿、游走性疼痛5月余,于 2011年10月3日入院.体格检查:T 37.6 ℃,心率108次/分,血压115/70 mmHg;胸背部皮肤可见充血样斑疹块,颌、腋下、腹股沟可触及1.3 cm×2.0 cm淋巴结,质中等,活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双肾区轻度叩击痛.

    作者:邵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为AD患者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以及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结果:52例AD中,Stanford A型12例,Stanford B型40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内膜片,76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及再破口位置98处.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结论:64排螺旋CTA对A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迅速准确诊断AD,为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谢宗玉;徐凌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全层眼睑缺损的护理

    目的:探讨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全层眼睑缺损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10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重度眼睑缺损行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术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口腔护理、手术切口的护理.结果:10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口腔感染或眼部感染,移植片无撕脱;术后随访6~12个月,除1例下睑轻度退缩外,眼睑外观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硬腭黏膜移植片及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及移位.结论:对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术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口腔护理、手术切口的观察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口腔感染和眼部感染,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洪霞;杨梅;王静;周萍;刘应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537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年龄分为低龄组144人,适龄组289人,大龄组80人,高龄组24人;按孕妇孕前BMI分为肥胖组9人,过重组44人、标准组416人,过轻组68人.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巨大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低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高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组、大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低龄组(P<0.01).孕前过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0.01),孕前过轻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亦明显低于孕前标准组(P<0.01).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细胞免疫应答及与胃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不同疾病宿主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及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疾病患者胃黏膜病变局部IFN-γ及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水平较Hp阴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明显降低(P<0.01);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患者血清IL-4水平随病变的进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水平亦均无明显不同(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IFN-γ在Hp感染的浅表性胃炎中表达较高(P<0.05),IL-4的表达与之相反,在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表达较高(P<0.05).结论:胃病变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特别是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杨清峰;江泳;张旭;周磊;张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不同人群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比较心理干预对新兵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研究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将新兵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分成2组,入组后对所有受试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现场交卷.新兵分为A组和B组,A组系统授课和训练,进行心理干预3个月,遇有应激障碍及时给予心理治疗;B组进行常规模式的军事训练.3个月后2组再测SCL-90.药物治疗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C组和D组,分别进行SCL-90量表测查,现场交卷.C组在精神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D组继续精神科的传统住院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评SCL-90.结果:A组干预后新兵心理障碍阳性症状者和C组精神分裂症症状严重程度均明显少于B组和D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新兵或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效,积极的心理治疗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很重要.

    作者:罗爱军;郭红;邹永江;盛玉霞;张婧;巨星;武业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盐酸替利定治疗中重度癌痛18例

    目的:评价盐酸替利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3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硫酸吗啡片20 mg,每日4次;试验组用盐酸替利定100 mg,每日4次,均连用5d.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记录疼痛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在用药前及第6天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结束后分别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结果:2组服药前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服药后第2~5天的NRS评分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服药后第2~5天,2组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有效率试验组为77.8%,对照组为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利定和硫酸吗啡控制癌痛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可作为中重度癌痛的一线治疗.

    作者:翟云芝;郑荣生;毕明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度产后出血5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重度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例重度产后出血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积极配合抢救,纠正失血性休克,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保证各引流管通畅,指导产妇高营养饮食和正确哺乳方法.结果:5例患者住院10~15 d均康复出院,新生儿均成活.结论:对重度产后出血患者采取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配合抢救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秦娟;毛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1例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回肠末段多发性息肉瘤细胞累及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破坏淋巴滤泡;CD20、CD79α、cyclinD1、CD5等抗原表达阳性.结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为套细胞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其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差.

    作者:骆莉莉;王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NCPAP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7.5 mg/kg,每6 h 1次,连用7 d.观察2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氧合指数(OI)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4 h、36 h及48 h的OI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治疗后12 h的OI、机械通气使用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较单用NCPAP治疗NRDS疗效好、安全.

    作者:朱峰;黄启凌;李莹莹;柴彦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分析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方法: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155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rtN236T、rtA181V、rtA181T耐药位点.结果:155例患者共检出基因型耐药16例,发生率为10.3%,其中rtN236T位点3例、rtA181V位点7例、rtA181T位点2例、rtA181V+ rtA181T位点2例、rtA181T+rtN236T位点1例、rtN236T+ rtA181V+ rtA181T位点1例.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发生率并不高,疗效不佳可能与阿德福韦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能力较弱,病毒水平下降速度较慢有关.

    作者:张礼周;张振华;梁佳佳;方立庆;李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母婴感染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分析

    目的:分析梅毒抗体阳性待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为新生儿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3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及其新生儿使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和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TPPA)试验进行检测,比较母婴RPR的滴度.结果:13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RPR滴度阳性88例,阴性43例;131例新生儿RPR滴度阳性48例,阴性83例.母婴梅毒滴度等级相关系数为0.85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RPR滴度越高,新生儿RPR滴度阳性率也越高.临床上对梅毒抗体阳性的产妇应联合检测母婴的RPR和TPPA试验.

    作者:徐灼均;徐宁;梁映亮;张杰良;隋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直肠超声在妇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直肠和经腹检查的53例患者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0.38%,经直肠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45%.结论:经直肠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经腹超声,在不适合做经阴道超声的情况下,经直肠超声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景红霞;杨波;郑光美;白姣;彭月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2例围手术期治疗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施行PD中病例资料完整的72例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者21例(27例次),发生率29.17%;病死2例,病死率2.78%;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提高PD手术的安全性和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易婉婉;崔培元;范恒伟;谈?;吴华;吴斌全;吴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uctionn drainage,VSD)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18例患者,彻底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定期抗生素药液冲洗创面,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网状中厚皮片植皮,再次用VSD敷料覆盖,负压吸引并给予植皮创面0.9%氯化钠注射液慢滴治疗.结果:伤口感染控制,创面肉芽新鲜,渗血明显,表面平坦,无组织坏死及异常渗出,给予植皮治疗后移植皮片存活良好,色泽淡红,血运正常,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4 d,平均应用VSD 2.5次.结论:VSD联合植皮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奇;张莉;李旭文;熊竹友;王怀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髓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分成AML初治组40例,缓解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抽取骨髓液2 ml,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CD16+/CD56+)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NK细胞数量的检测.结果:初治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较缓解组显著降低(P<0.01).缓解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间原始细胞数量和AML患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ML的预后指标,亦有助于指导治疗.

    作者:董毅;朱太岗;张飞虎;汤继春;夏瑞祥;曾庆曙;葛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木村病文献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木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木村病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检索<万方数据>2001~2011年木村病的病例报道49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木村病主要表现为头颈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大涎腺侵犯,可合并肾病综合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血清IgE水平升高,双链DNA 均阴性,病灶边界不清无包膜,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易复发.有2例患者转化为恶性淋巴瘤.结论:木村病是一种病因未明、常累及周围淋巴结、大涎腺和肾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有向恶性淋巴瘤转化的倾向.

    作者:庄万传;夏瑞祥;李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