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

王勇

关键词: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1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中的Hcy和hs-CRP含量,其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72例,非高血压患者48例。结果:脑梗死组Hcy与hs-CRP分别为(22.1±6.3)μmol/L和(9.4±2.6)mg/L,均高于对照组的(10.4±2.5)μmol/L和(1.8±0.8)mg/L(P<0.01),合并高血压组的Hcy、hs-CRP分别为(31.4±8.5)μmol/L和(13.7±4.9)mg/L,均高于非高血压组的(23.4±4.6)μmol/L和(10.7±4.3)mg/L(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hs-CRP和Hcy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s-CRP和Hcy对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X线片及三维CT扫描,观察椎间高度、椎间支撑体及周围植骨融合情况、椎管减压程度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结果: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36个月,术后1周X线片未见支撑体明显移位,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个月X线片、CT扫描示椎管通畅无占位,支撑体及周围植骨与临近椎体间隙模糊;术后6个月、12个月X线片、CT扫描示18例患者支撑体及周围植骨与邻近椎体有连续骨小梁形成,1例支撑与椎间无连续骨小梁通过,但周围植骨已骨性愈合;1例支撑倾斜(矢状面或冠状面倾斜角度均<10°);19例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减压彻底,有利于脊髓神经恢复,支撑体植骨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降低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的可能。

    作者:庄全魁;陈勇;李杨;吴刚强;艾继超;孟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胎盘植入的MRI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产前检查仅行平扫,3例产后检查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局部区域均可见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其中4例位于子宫前壁,2例位于子宫底部,1例子宫底部及子宫前壁均可见;6例在T2 WI上胎盘内可见多发低信号带状影,5例胎盘内可见多发迂曲增粗的血管流空影;4例产前检查中2例出现前置胎盘;3例产后增强扫描的患者中,在动脉早期,胎盘组织明显强化。结论:当超声检查不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时,MRI检查成为诊断胎盘植入的佳检查方式。胎盘-子宫交界不清,胎盘侵及子宫肌层、胎盘组织内低信号带影、胎盘内粗大血管流空影等影像学表现的存在均提示胎盘植入的可能。

    作者:范瑜;洪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安徽省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及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及趋势,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单位,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统计中心国家卫生信息直报系统,收集2007~2012年全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结果:截止2012年底,全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为3.42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33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38人;2007~2012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数年平均增长率为6.36%,执业(助理)医师数年平均增长率为6.06%,注册护士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1.75%。结论: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较低;各城市之间配置水平差异较大。根据安徽省“十二五”卫生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值:至201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达1.88,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达2.07;实现目标较为困难。

    作者:刘岩;丁宏;何振仿;孙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98例子宫内膜疾病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198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中超声误诊5例,漏诊11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异常者28例,宫腔积液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6.7%。结论: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简单、无创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花;孙红梅;桂冬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作者:彭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肺叶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 OT组);3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 VATS组),对2组患者病例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T组,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OT组(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可兵;史冬森;吴伟;杨锦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注抗肿瘤辅助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静脉输注抗肿瘤辅助用药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2组患者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7%和21.1%,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3%和26.9%。观察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静脉炎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魏少美;董寒玉;马其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多节段颈椎压迫前路和后路术式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手术及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压迫(3个节段以上包括3个节段)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及后路手术组。统计2组患者术前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出现的比例,分析影像学改善(椎管椎体比值、脑脊液通畅)情况。结果: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后路组优于前路组( P<0.01)。后路组手术时间少于前路组(P<0.01)。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术后出现颈项部、肩背部肌肉酸痛、无力、僵硬、活动受限,查体有压痛点和肌肉痉挛者3例,前路组2例。后路组患者颈椎管与椎体的矢状径比值优于前路组(P<0.01)。后路组术后颈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率明显优于前路组(P<0.01)。结论:颈椎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前路手术。

    作者:赵辉;邓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精索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精索静脉曲张对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阴囊彩超检查结果,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和站立位作Valsalva动作后内径及反流时间、睾丸体积,并与精索静脉正常者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精索静脉曲张时,其内径明显增宽(P<0.01),大部分伴走形迂曲,或呈网格状,且Valsalva动作时反流时间延长(P<0.01)。50例均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可见左侧睾丸体积明显缩小(P<0.01);同时合并右侧曲张3例。结论:彩超检查方便,廉价,快捷,可重复性强,结果准确,可作为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同时也可作为临床手术指征的重要参数之一。

    作者:彭光生;陈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钛制弹性钉治疗儿童长骨骨折67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长骨干骨折在闭合复位后使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7例儿童四肢长骨骨折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结果:67例均获得随访3~18个月,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股骨干、胫腓骨愈合时间为6~8周,肱骨干、尺桡骨干愈合时间4~6周,术后平均6个月取出内固定,患肢功能和邻近关节活动均接近正常。有4例患儿出现钉尾带来的软组织激惹及滑囊形成,取出内固定后消失。结论: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的方法,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是一种可优先考虑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吴伟;李军;王斌;程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92例,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单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B组)、术前无药物预处理组( C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次要观察终点为术后30 d MACE。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肌酸激酶( CK)、肌酐( CR)水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A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TIMI血流帧数均低于C组(P<0.01和P<0.05);A组和B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均高于C组(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次要终点中,3组主要MACE和出院前ALT、CK、CR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PLT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PCI术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峰;张军;沈童童;李兆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 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RA患者40例,非RA风湿病患者40例,体检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0名,测定其抗CCP抗体水平和RF值,比较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值均显著高于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1)。抗CCP抗体,RF单独测定时特异度分别为97.50%和83.75%,灵敏度分别为65.0%和67.5%,2者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8.75%和82.50%。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作者:汪祥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参考文献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四)

    6.学科名称缩写刊名中学科名称缩写很常见,因而了解学科名缩写规则非常必要。凡以- ogy 结尾的单词,一律将词尾- ogy 去掉,如Cardiology 缩写为Cariol,Biology 缩写为Biol,以- ics 结尾的学科名词,缩写时将- ics 或连同其前面若干字母略去。如Physics,缩写为Phys,以- try 结尾的词,缩写时将- try 连同前面若干字母略去。如chemistry 缩写为Chem,其中也包括其他形容词的缩写。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注入与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持续灌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清除脑室积血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明峰;任印斌;程雷鸣;何金辉;张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采用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对乙肝病毒( HBV)阻断母婴传播,探讨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0例确诊为HBV携带者的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2组,观察组孕28周注射HBIG,对照组不注射,比较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所有新生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乙肝表面抗体( HBsAb)的检出率。结果:经过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新生儿中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BsAb检出率为64.55%,明显优于出生1个月的22.72%(P<0.01),并且在治疗期间孕妇及新生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HBIG在阻断HB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马子东;冯朋;周益文;高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4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组(腹腔镜组,46例)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开放组,58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2组手术均得到较好疗效,2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来选择术式。

    作者:宋坤;于江涛;王军;宁长青;王学究;张正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实施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1);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应用一次性体腔穿刺包治疗新生儿气胸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体腔穿刺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次性体腔穿刺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13例,观察引流后1、2、3、24、48、72 h的疗效。结果:11例术后呼吸窘迫、发绀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改善,痊愈出院。其中4例术后3 h内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发绀明显改善,于48 h左右拔管;2例肺炎患儿因病情较重继续机械通气,于84~96 h拔管;另5例于72 h左右拔管;1例放弃治疗,1例转上级医院。结论:应用一次性体腔穿刺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好、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连少峰;王东杰;韩淑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诊断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 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后处理技术,探讨MSCT对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法及大密度投影法)对19例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诊断资料,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19例MSCT检查中均有肠系膜血管“漩涡征”或肠管“漩涡征”,“鸟嘴征”9例,“靶环征”2例;19例均出现肠系膜水肿,或伴有腹腔积液;15例出现肠腔扩张积液;2例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异常;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结论: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后处理技术能显示肠系膜血管或肠管的“漩涡征”和肠管的“鸟嘴征”,评价肠系膜、肠扭转方向、程度及扭转的部位,同时可以显示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肠腔扩张积液及腹腔积液。

    作者:戚伟;彭增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儿童皮肌炎1例

    患者,男性,18岁,因“双下肢无力伴皮疹8年”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患者主诉2005年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乏力,久蹲后起立困难,上楼梯时更明显,提重物上楼梯不能走两个台阶,体育考试常不及格,自觉多年来下肢无力进展缓慢、无明显加重,但双下肢渐出现肌肉萎缩,并且双足反复出现皮疹、溃烂、疼痛。其间无发热,无关节、肌肉疼痛,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口腔溃疡,无胸闷、气急,无恶心、呕吐,无心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光敏感现象。在当地多家医院检查未明确诊断而来我院就诊。病程中精神、睡眠尚可,饮食较好,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进行性下降。

    作者:孙家栋;姜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