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改;王雨晴;杨忠秀;王莉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射血分数( EF)、每搏量( SV)、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以及Lee心衰积分,并依据Lee心衰积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EF、SV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提升明显(P<0.01);2组患者Nt-proBNP和Lee心衰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47.22%,治疗组有效率75.0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邦俊;王志芳;周利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危儿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单次法与多次法对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对38例高危新生儿在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12个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和临床诊断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单次法和多次法的预测效度。结果:多次法对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75.0%,而单次法其阳性预测值为55.3%;多次法对脑性瘫痪的预测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6.9%,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100.0%,而单次法其阳性预测值为31.6%。结论:多次法对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作者:武改;王雨晴;杨忠秀;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尿酸(UA)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4例分别作为AMI组和UAP组,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3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和多支病变亚组22例;另选52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ELISA法检测血浆YKL-40、hs-CRP和UA水平。结果:AMI组YKL-40、hs-CRP和UA水平与UA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亚组血浆YKL-40和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除AMI组与UAP组比较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血浆YKL-40水平与hs-CRP、UA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YKL-40升高可能预示着ACS患者的不稳定状态,且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汤阳;康品方;李妙男;唐碧;王洪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射频技术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组24例经关节镜采用射频技术治疗;常规组24例经关节镜采用常规的手术器械和电动刨削器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Lysholm评分和术后2周内关节积液量。结果:2组术前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而且2组患者术后1年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射频组术后2周内膝关节积液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结论:射频技术辅助膝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助于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袁拥军;吴国强;孙长惠;岑建平;何国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肿瘤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不合理医嘱,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3年药师审核出不合理的情况分析汇总。结果:常见不合理医嘱为溶媒不适宜28.96%,载体量不适宜31.59%,给药途径不适宜18.42%。干预成功率高可达95.28%。结论:药师审核医嘱,从药学基础分析干预,可以及时纠正用药不合理现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梁潇;裴保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3例皮肤扩张法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前、术后护理工作,再造耳廓术后外形取得满意效果。Ⅰ期植入扩张器无一例破溃及感染,耳后皮肤均扩张良好,Ⅱ期行自体肋软骨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后,肋缘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引流管通畅。出院后6个月随访,再造耳廓形态逼真,无组织坏死,血供及感觉良好,能承受睡觉时的正常压迫。结论: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后,耳后皮肤扩张的2个月期间手术的患处护理尤为重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震;张素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胃疾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和二者比值(PGR)以及胃泌素-17(G-17)水平,探讨PG、G-17作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筛查指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行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78例,根据胃镜及病理结果分为4组,包括非萎缩性胃炎组105例,萎缩性胃炎组42例,胃癌组64例和胃溃疡组6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每例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并计算PGR值。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PGⅠ水平和PGR均较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降低(P<0.01),G-17水平明显升高(P<0.01);胃癌组PGⅠ水平和PGR均较萎缩性胃炎组明显降低(P<0.01),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进展期胃癌血清PGⅠ水平、PGR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1),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R降低及G-17升高提示了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高危风险,联合检测血清PG和G-17可以作为胃萎缩及胃癌的筛查手段,为是否需行进一步胃镜检查提供积极参考。
作者:邓晓晶;郑海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状况,探讨自我护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护理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行手术治疗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护理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喉癌患者82例作为调查对象,在出院3个月后复查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国头颈部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喉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段、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是否带管、放化疗的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总自我护理能力及各维度与生活质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护理能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66.7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8.79%。结论:引导喉癌术后患者培养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周英;杨从艳;赵梅君;张培培;余陆华;鲍丽;杨学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测定六安市健康成年人群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建立六安市实验室血浆凝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使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3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PT、APTT、FIB和TT测定。结果:初步建立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PT 11.06~14.24 s;APTT 27.57~42.23 s;FIB 1.91~3.99 g/L;TT 14.05~18.47 s。结论:指标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实验室应制定适合的指标正常值范围。
作者:广圣芳;张守永;孙磊;刘选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置管完毕后按传统方法使用透明贴膜固定;观察组在置管完毕后使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并在穿刺点上方3~5 cm处沿血管走向使用水胶体敷料。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0%,对照组为2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胶体敷料在PICC后能有效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白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 UAlb)定量检测结果,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 DM )组60例和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 DN )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等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DN组患者的病程较DM组长(P<0.01),年龄、SBP、DBP和FPG均高于DM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DBP、HbA1c、TG和TC均为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年龄、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晓丽;孙卫华;裴晓艳;张士荣;周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无症状体检组)6例、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53例、C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1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胶囊内镜检查无不适和并发症;86例患者完成检查,其中A组5例,B组51例,C组30例;90例患者中共发现小肠病变58例,小肠疾病总阳性检出率为64.4%,B组和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83.3%(25/30)。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且无创伤,对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冯亮;王启之;任开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2例ASO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55例,采用药物治疗7例。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55例术后患肢疼痛缓解,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皮温变暖,术后踝肱指数明显提高,20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或较术前明显增强;药物治疗的7例中,4例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足趾坏疽行截趾术。结论:ASO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治疗后,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促进血管通畅,改善下肢血流,保证手术成功。
作者:董敏;段然;谢红峰;黄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1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PFF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住院期间11例患者均无相关并发症,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Harris评分显著提高(P<0.01);疼痛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合理安排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可以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梅;朱坤;张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聚集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聚集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的呼吸道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和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集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自护能力。
作者:汤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的59例患者,分析斜疝类型、发病年龄、麻醉方式、神经保护等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并制定相应预防或减轻疼痛措施。结果:Ⅲ、Ⅳ型斜疝患者疼痛程度高于Ⅰ、Ⅱ型斜疝患者(P<0.05),低龄患者和局部浸润麻醉患者疼痛程度与高龄患者和椎管内麻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与疾病类型有一定关系,根据以上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预防或缓解疼痛尤为必要。
作者:许建共;蔡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联合血液灌流基础上联合环磷酰胺及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MMP-9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环磷酰胺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能有效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 MMP-9的水平,血清MMP-9水平降低可能是减轻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徐宁;郭晋;伍德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 TST)与硬化剂注射加柱状缝扎术治疗直肠前突( RC)的远期疗效。方法:将58例中重度RC患者分为TST组(观察组)30例,硬化剂注射加柱状缝扎术组(对照组)28例。随访1~4年,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直肠阴道瘘及肛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ST治疗RC改善排便功能远期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勇;孟君;张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5级国际预检系统(5L NTS)在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内科中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观察组依据5L NTS标准进行分诊,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分诊,分别观察并比较2组间患者分诊失误率、候诊等候时间及就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失误率为1.0%,对照组为9.2%,2组患者分诊失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每例患者的候诊时间为(7.44±7.00)min,对照组为(10.12±9.44)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候诊等候时间满意度、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满意度和医生诊疗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5L NTS能有效降低预检护士分诊失误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了就诊满意度。
作者:王飞燕;魏薇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吸入性麻醉药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脏病且需其他部位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治疗组采用吸入性麻醉的方式,比较吸入性麻醉药物和静脉麻醉药物对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和术后心肌缺血事件的影响,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31.25%,低氧血症6.25%,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37.50%;对照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43.75%,低氧血症14.58%,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64.58%,2组术中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治疗组患者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1、2、3 d 肌钙蛋白Ⅰ浓度异常情况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和第2天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术中心血管药物使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中危非心脏手术时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以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策略优化选择。
作者:张伯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