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种不同方式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临床效果比较

宫莹莹;何玉;席玉玲

关键词:妊娠, 瘢痕子宫, 米非司酮, 依沙吖啶
摘要:目的::探讨终止瘢痕子宫再次中期妊娠的方式。方法:选择瘢痕子宫妊娠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孕妇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和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妊娠,观察2组孕妇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引产时间、软产道损伤和胎盘胎膜残留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妊娠具有较可靠的临床效果,且手术方式简单,明显降低对患者的损伤。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不合理医嘱干预成果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不合理医嘱,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3年药师审核出不合理的情况分析汇总。结果:常见不合理医嘱为溶媒不适宜28.96%,载体量不适宜31.59%,给药途径不适宜18.42%。干预成功率高可达95.28%。结论:药师审核医嘱,从药学基础分析干预,可以及时纠正用药不合理现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梁潇;裴保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预见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个体化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跌倒、沟通、服药依从性、压疮、便秘及肺部感染等阳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跌倒、沟通、服药依从性、压疮、便秘及肺部感染等阳性事件发生率均下降(P<0.05~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阳性事件发生情况的认知程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提高(P<0.01和P<0.05)。结论:预见性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陆露;王晓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降低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降低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的品管圈活动能否降低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分别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对514名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品管圈实施效果。结果:实施一系列防止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措施后,实习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保障了实习护生的职业安全。

    作者:李秀川;崔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种不同方式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终止瘢痕子宫再次中期妊娠的方式。方法:选择瘢痕子宫妊娠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孕妇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和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妊娠,观察2组孕妇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引产时间、软产道损伤和胎盘胎膜残留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妊娠具有较可靠的临床效果,且手术方式简单,明显降低对患者的损伤。

    作者:宫莹莹;何玉;席玉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放大内镜联合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富士能电子分光内镜技术( FICE)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09例,共116处病灶,用放大内镜联合FICE技术及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将其分为6型(Ⅰ~Ⅲ型为胃黏膜腺管结构清晰,微血管形态分别为规则清晰、不规则、模糊不清;Ⅳ~Ⅵ型为胃黏膜腺管结构不规则模糊,微血管形态分别为规则清晰、不规则、模糊不清),并行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将分型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ICE放大内镜对腺管开口分型的诊断优于常规放大内镜(P<0.01);FICE放大内镜与染色放大内镜图像相比,能更清晰显示胃黏膜微细血管形态结构(P<0.01),两者在显示腺管开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腺管开口规则清楚的病灶中(Ⅰ~Ⅲ型)均未发现癌变,仅有1例高级别内瘤变;高级别内瘤变及癌变均集中于胃黏膜腺管开口不规则模糊病灶中(Ⅳ~Ⅵ型)。结论:利用放大内镜联合FICE技术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能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提高胃癌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郑雄;孙颖;胡梅洁;李健;刘进进;马瑾;王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的建立

    目的::通过测定六安市健康成年人群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建立六安市实验室血浆凝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使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3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PT、APTT、FIB和TT测定。结果:初步建立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PT 11.06~14.24 s;APTT 27.57~42.23 s;FIB 1.91~3.99 g/L;TT 14.05~18.47 s。结论:指标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实验室应制定适合的指标正常值范围。

    作者:广圣芳;张守永;孙磊;刘选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国人大脑外侧裂MRI立体定向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的大脑外侧裂立体定向解剖学及其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采集30名健康成年自愿者的脑MRI图像,经图像转换和配准,在标准三维立体坐标系中测量,以外侧裂的外侧缘为起点,向内沿X轴方向每3 mm为一取样点直到岛盖内侧面,记录各取样点的X、Y值,Z值为所在层面与AC-PC层面间层数与层距的积,统计所有取样点的三维坐标值,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立体定位数据集。将所有外侧裂外侧缘取样点坐标值进行分析,绘制其在矢状和冠状面上的投影图。结果:成功构建大脑外侧裂立体定位数据集;对30例出外侧裂外侧缘的投影图进行分析,找出了外侧裂的走行特点,并求出了回归方程。结论:大脑外侧裂立体定向解剖学研究,可为脑的立体定向手术及脑图谱的建立提供解剖学资料。

    作者:李成;郭晋;隋东莉;曹承亮;王震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 UAlb)定量检测结果,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 DM )组60例和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 DN )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等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DN组患者的病程较DM组长(P<0.01),年龄、SBP、DBP和FPG均高于DM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DBP、HbA1c、TG和TC均为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年龄、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晓丽;孙卫华;裴晓艳;张士荣;周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期间效应室浓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诱导期间泵注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EC)、熵指数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患者2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以血浆血药浓度为靶目标进行TCI,丙泊酚靶控血药初始浓度设为1.5μg/ml,每4 min增加0.5μg/ml,当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和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当MOAA/S为0分时给予肌松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丙泊酚EC、熵指数[反应熵( RE)、状态熵( SE)]、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于诱导前( T0)、气管插管前3 min即给肌松药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结果:观察组T1~T3丙泊酚EC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T1~T3 RE和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 MAP和T1~T3 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泊酚TCI诱导期间泵入雷米芬太尼使麻醉深度不变的情况下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血压和HR被抑制更明显。

    作者:张景俊;徐晖;程亮;潘松;吴鸿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肝门阻断术联合超声定位在复杂性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断术联合超声在复杂性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超声定位、Pringle法联合肝静脉阻断切除复杂性肝脏肿瘤63例。结果:63例均顺利切除,未出现肝静脉分离失败、肝静脉损伤、大出血和空气栓塞。结论:肝静脉阻断术联合超声定位行复杂性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礼治;汪益民;汪继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语音训练对大龄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方法。方法:对34例大龄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录音评估,制定治疗计划,在强化腭咽闭合功能训练后,根据不同发音类型进行个性化的语音训练。结果:34例患者经过语音训练辅导后,语音清晰度由训练前的(44.67±14.23)%提高至(91.11±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性化的语音训练有助于矫正大龄腭裂患者的不良发音习惯,提高腭裂患者的语音清晰度。

    作者:路晓淼;赵莉莉;张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射血分数( EF)、每搏量( SV)、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以及Lee心衰积分,并依据Lee心衰积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EF、SV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提升明显(P<0.01);2组患者Nt-proBNP和Lee心衰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47.22%,治疗组有效率75.0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邦俊;王志芳;周利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玻璃化冷冻载体对人卵巢组织冷冻效果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的玻璃化冷冻载体对人卵巢组织冷冻效果的影响,为人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参考依据。方法:预处理人卵巢皮质切成10 mm×1 mm×1 mm大小,随机分为新鲜组( A组)、针浸润玻璃化冷冻组(B组)、表面玻璃化冷冻组(C组)和直接覆盖玻璃化冷冻组(D组)。 A组直接予以固定、组织切片及HE染色;B、C、D 3组采用不同玻璃化冷冻载体冷冻后,投入液氮保存2个月,采用快速复温法解冻后予以固定、切片及染色。行形态学分析,通过计算各组卵巢组织切片中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比较各组冷冻效果。结果:4组共计数809个始基卵泡,其中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分别为:A组96.12%,B组88.14%,C 组80.00%,D组81.25%。行玻璃化冷冻的3组卵巢组织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均明显小于A组(P<0.01);而B组、C组和D组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后人卵巢组织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较新鲜组织下降,但仍能较好地保存人类卵巢组织,可用于人类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

    作者:郑轶;周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安运动评估单次法与多次法对高危新生儿不良运动发育结局预测效度探讨

    目的::探讨高危儿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单次法与多次法对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对38例高危新生儿在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12个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和临床诊断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单次法和多次法的预测效度。结果:多次法对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75.0%,而单次法其阳性预测值为55.3%;多次法对脑性瘫痪的预测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6.9%,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100.0%,而单次法其阳性预测值为31.6%。结论:多次法对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作者:武改;王雨晴;杨忠秀;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68例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亚砷酸治疗。结果: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射频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技术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组24例经关节镜采用射频技术治疗;常规组24例经关节镜采用常规的手术器械和电动刨削器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Lysholm评分和术后2周内关节积液量。结果:2组术前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而且2组患者术后1年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射频组术后2周内膝关节积液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结论:射频技术辅助膝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助于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袁拥军;吴国强;孙长惠;岑建平;何国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气管拔管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 DEX)对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7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术毕10 min时静脉泵注DEX 0.5μg/kg 10 min,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同时间泵完。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术毕清醒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气管拔管前患者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1~4 h舒适评分( BCS)及痛觉模拟评分( VAS)。结果:2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泵注DEX后心率有所减慢(P<0.01);对照组气管拔管时患者呛咳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且心率、血压升高(P<0.05~P<0.01);对照组术后1~4 h BCS评分低于观察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拔管期间应用DEX可获得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

    作者:李文江;王灿灿;李安宝;蒋金华;余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薄敷料联合硫酸镁治疗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液外渗致组织损伤的护理

    目的::探讨超薄敷料加硫酸镁在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液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0例肠外营养液外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超薄敷料+硫酸镁)和对照组(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硫酸镁)各35例。观察2组炎症和肿胀消散情况以及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高效、中效和低效的起效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敷料联合硫酸镁治疗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液外渗所致局部组织损伤优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起效更快,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汤士芳;朱莉;余利;祁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治疗

    目的::探讨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17例患者,均首先给予保守治疗,6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11例因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2例无法置入继续选择保守治疗,1例局部麻醉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果:所有肾绞痛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8例成功置入双J管中,1例带管期间结石排出,5例留置双J管至产褥期结束后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排石,2例排石失败患者均于产褥期结束后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6例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无一例发生意外妊娠终止。结论: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是处理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安全而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刘贝贝;张家俊;汪盛;陈志军;韩峰;李庆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皮肤扩张法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3例皮肤扩张法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前、术后护理工作,再造耳廓术后外形取得满意效果。Ⅰ期植入扩张器无一例破溃及感染,耳后皮肤均扩张良好,Ⅱ期行自体肋软骨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后,肋缘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引流管通畅。出院后6个月随访,再造耳廓形态逼真,无组织坏死,血供及感觉良好,能承受睡觉时的正常压迫。结论: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后,耳后皮肤扩张的2个月期间手术的患处护理尤为重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震;张素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