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翠芳
目的::通过测定六安市健康成年人群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建立六安市实验室血浆凝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使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3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PT、APTT、FIB和TT测定。结果:初步建立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PT 11.06~14.24 s;APTT 27.57~42.23 s;FIB 1.91~3.99 g/L;TT 14.05~18.47 s。结论:指标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实验室应制定适合的指标正常值范围。
作者:广圣芳;张守永;孙磊;刘选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本科生《生命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护理学系2012级A班175名学生(观察组)分为23个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合作学习;2012级护理学系B班17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以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期末总结性评价、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期末终结性评价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课堂学习效率、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等对教学体会以及对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合作学习可以提升护理本科生对《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杨秀木;齐玉龙;谢晖;申正付;赵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5级国际预检系统(5L NTS)在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内科中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观察组依据5L NTS标准进行分诊,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分诊,分别观察并比较2组间患者分诊失误率、候诊等候时间及就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失误率为1.0%,对照组为9.2%,2组患者分诊失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每例患者的候诊时间为(7.44±7.00)min,对照组为(10.12±9.44)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候诊等候时间满意度、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满意度和医生诊疗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5L NTS能有效降低预检护士分诊失误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了就诊满意度。
作者:王飞燕;魏薇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聚集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聚集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的呼吸道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和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集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自护能力。
作者:汤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脑梗死非糖尿病组(B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C组)各60例及健康对照组(D组)60名的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分析比较各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C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A组、B组的血清尿酸水平亦均明显高于D组(P<0.01)。结论:高水平的血清尿酸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不同气腹压力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将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高气腹压组(HP组,2.0 kPa)和低气腹压组(LP组,1.33 kPa),于气腹前后分别监测呼吸循环系统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气腹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气腹后,2组呼吸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1),且HP组较LP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放气5 min 后,LP组均恢复至气腹前水平(P>0.05),而HP组均仍高于气腹前水平(P<0.01);气腹后,2组胸廓顺应性较气腹前显著降低(P<0.01),且HP组下降更加显著,放气5 min 后,HP组仍低于气腹前水平(P<0.01),LP组则恢复正常值。 HP组有5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高气腹压力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影响更大,因此腹腔镜手术时,应选择低气腹压进行,并动态监测呼吸循环指标,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爱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2种体外照射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不良反应,获取宫颈癌佳的放疗方案。方法:随机将60例Ⅱb期以上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每周5次,每日每野肿瘤量(DT)1.0 Gy,每日照射两野;对照组采用盆腔前后野对穿体外照射,每周5次,每日每野 DT 1.8~2.0 Gy,每日两野轮流照射,盆腔外照射DT 50 Gy,腔内后装治疗3~7次,每周1次,每次A点 DT 6.0~7.0 Gy。比较2组患者因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2组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可相对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董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后舒适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周身(周围静脉)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60例。对照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舒适度和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腰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介入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术后疼痛不适感,减少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梅;倪红霞;王娜娜;胡云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158例,根据术后随访模式分为2组,79例实施传统门诊随访模式为对照组,79例实施延续护理随访模式为观察组,随访1年,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定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健康行为量表评定患者的健康行为,比较2组患者随访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分析2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满意度。结果:随访1年时,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显著提升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
作者:高晓洁;季梅丽;杨阳;俞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及其低亲和力受体p7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V-900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乳腺疾病患者病灶组织中NGF和p75的表达。结果:NGF在乳腺癌上皮细胞中表达,在恶性肿瘤中阳性率高于良性肿瘤(P<0.01),在原位癌和浸润癌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75在乳腺的肌上皮细胞表达,在良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高于恶性肿瘤(P<0.01)。 NGF阳性率在肿瘤的分级、年龄、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p75阳性率在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的分级和淋巴结转移间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NGF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事件,但与乳腺癌的浸润性进展无关;p75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章菊;叶书来;张昌龙;周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 TST)与硬化剂注射加柱状缝扎术治疗直肠前突( RC)的远期疗效。方法:将58例中重度RC患者分为TST组(观察组)30例,硬化剂注射加柱状缝扎术组(对照组)28例。随访1~4年,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直肠阴道瘘及肛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ST治疗RC改善排便功能远期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勇;孟君;张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富士能电子分光内镜技术( FICE)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09例,共116处病灶,用放大内镜联合FICE技术及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将其分为6型(Ⅰ~Ⅲ型为胃黏膜腺管结构清晰,微血管形态分别为规则清晰、不规则、模糊不清;Ⅳ~Ⅵ型为胃黏膜腺管结构不规则模糊,微血管形态分别为规则清晰、不规则、模糊不清),并行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将分型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ICE放大内镜对腺管开口分型的诊断优于常规放大内镜(P<0.01);FICE放大内镜与染色放大内镜图像相比,能更清晰显示胃黏膜微细血管形态结构(P<0.01),两者在显示腺管开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腺管开口规则清楚的病灶中(Ⅰ~Ⅲ型)均未发现癌变,仅有1例高级别内瘤变;高级别内瘤变及癌变均集中于胃黏膜腺管开口不规则模糊病灶中(Ⅳ~Ⅵ型)。结论:利用放大内镜联合FICE技术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能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提高胃癌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郑雄;孙颖;胡梅洁;李健;刘进进;马瑾;王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温馨提示牌在口服华法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服华法林住院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即每次发药时口头指导服药;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温馨提示牌与口头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口服华法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和服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临床路径式温馨提示牌可显著提高口服华法林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戴文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蚌埠市某区中小学教师群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谱分布情况。方法:对2013年蚌埠市某区6所中小学903名教师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03名教师疾病及异常指标检出781人(86.49%)。其中高血压193人(21.37%)、心电图异常183人(20.27%)、脂肪肝152人(16.83%)、胆囊疾患114人(12.62%)、肾脏疾患88人(9.75%)、高甘油三脂血症75人(8.31%)、高血糖49人(5.43%),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缓解压力、倡导健康与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预防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谢怀珍;李玲;张琛;袁媛;徐姗姗;计承侠;崔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方法。方法:对34例大龄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录音评估,制定治疗计划,在强化腭咽闭合功能训练后,根据不同发音类型进行个性化的语音训练。结果:34例患者经过语音训练辅导后,语音清晰度由训练前的(44.67±14.23)%提高至(91.11±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性化的语音训练有助于矫正大龄腭裂患者的不良发音习惯,提高腭裂患者的语音清晰度。
作者:路晓淼;赵莉莉;张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CT平扫和CTA检查的16例烟雾病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脑出血8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及脑梗死2例,脑萎缩及脑出血2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 CTA显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狭窄、闭塞4例,单侧3例。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C1段、A1或A1~A3段、M1段不同程度狭窄、闭塞9例。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16例均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CTA可提供烟雾病确切的诊断,是一项实用、有效的技术,对烟雾病分析评价有重大临床价值。
作者:祝洪福;任千里;张芳;王立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2例ASO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55例,采用药物治疗7例。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55例术后患肢疼痛缓解,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皮温变暖,术后踝肱指数明显提高,20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或较术前明显增强;药物治疗的7例中,4例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足趾坏疽行截趾术。结论:ASO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治疗后,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促进血管通畅,改善下肢血流,保证手术成功。
作者:董敏;段然;谢红峰;黄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尿酸(UA)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4例分别作为AMI组和UAP组,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3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和多支病变亚组22例;另选52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ELISA法检测血浆YKL-40、hs-CRP和UA水平。结果:AMI组YKL-40、hs-CRP和UA水平与UA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亚组血浆YKL-40和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除AMI组与UAP组比较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血浆YKL-40水平与hs-CRP、UA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YKL-40升高可能预示着ACS患者的不稳定状态,且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汤阳;康品方;李妙男;唐碧;王洪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蛋白印迹技术验证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中抗氧化蛋白6(PRDX6)、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 B1)和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8只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脓毒症6 h组(6 h组)和12 h组,每组6只。利用鲍曼不动杆菌腹腔注射制作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模型,提取N组、6 h组和12 h组大鼠的中性粒细胞总蛋白,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RDX6、SERPIN B1和TCTP的表达变化,并与前期双向凝胶电泳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6 h组和12 h组中性粒细胞中PRDX6表达量均明显低于N组(P<0.01),12 h组较6 h组下降更明显(P<0.01);6 h组和12 h组SERPIN B1的表达量均高于N组(P<0.01),6 h组和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和12 h组TCTP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N组(P<0.01),而6 h组和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与前期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组大鼠中性粒细胞中 PRDX6、SERPIN B1和TCTP表达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RDX6、SERPIN B1和TCTP可能会成为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作者:邹琪;颜培娥;陈振东;汪华学;何先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置管完毕后按传统方法使用透明贴膜固定;观察组在置管完毕后使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并在穿刺点上方3~5 cm处沿血管走向使用水胶体敷料。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0%,对照组为2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胶体敷料在PICC后能有效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白茹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