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川;崔琢
目的::通过蛋白印迹技术验证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中抗氧化蛋白6(PRDX6)、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 B1)和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8只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脓毒症6 h组(6 h组)和12 h组,每组6只。利用鲍曼不动杆菌腹腔注射制作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模型,提取N组、6 h组和12 h组大鼠的中性粒细胞总蛋白,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RDX6、SERPIN B1和TCTP的表达变化,并与前期双向凝胶电泳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6 h组和12 h组中性粒细胞中PRDX6表达量均明显低于N组(P<0.01),12 h组较6 h组下降更明显(P<0.01);6 h组和12 h组SERPIN B1的表达量均高于N组(P<0.01),6 h组和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和12 h组TCTP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N组(P<0.01),而6 h组和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与前期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组大鼠中性粒细胞中 PRDX6、SERPIN B1和TCTP表达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RDX6、SERPIN B1和TCTP可能会成为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作者:邹琪;颜培娥;陈振东;汪华学;何先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安徽省宿州市2009~2012年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宿州市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或爆发疫情时流感患者的咽拭子,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标本中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结果:在1672份标本中,共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14例,总阳性率12.8%。2009年共检测标本287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155例,阳性率54.0%;2010年标本729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39例,阳性率5.3%;2011年共检测标本319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4例,阳性率1.3%;2012年共检测标本337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16例,阳性率4.7%。214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0~和10~岁年龄组,其次是20~岁,男女比为1.2: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2.0%和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率2009~2011年逐年下降,2012年比2011年阳性率升高,流感病毒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仍需加强。流感发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儿童及青少年,且无性别差异。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置管完毕后按传统方法使用透明贴膜固定;观察组在置管完毕后使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并在穿刺点上方3~5 cm处沿血管走向使用水胶体敷料。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0%,对照组为2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胶体敷料在PICC后能有效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白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肿瘤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不合理医嘱,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3年药师审核出不合理的情况分析汇总。结果:常见不合理医嘱为溶媒不适宜28.96%,载体量不适宜31.59%,给药途径不适宜18.42%。干预成功率高可达95.28%。结论:药师审核医嘱,从药学基础分析干预,可以及时纠正用药不合理现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梁潇;裴保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聚集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聚集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的呼吸道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和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集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自护能力。
作者:汤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17例患者,均首先给予保守治疗,6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11例因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2例无法置入继续选择保守治疗,1例局部麻醉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果:所有肾绞痛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8例成功置入双J管中,1例带管期间结石排出,5例留置双J管至产褥期结束后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排石,2例排石失败患者均于产褥期结束后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6例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无一例发生意外妊娠终止。结论: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是处理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安全而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刘贝贝;张家俊;汪盛;陈志军;韩峰;李庆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后舒适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周身(周围静脉)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60例。对照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舒适度和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腰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介入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术后疼痛不适感,减少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梅;倪红霞;王娜娜;胡云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玻璃化冷冻载体对人卵巢组织冷冻效果的影响,为人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参考依据。方法:预处理人卵巢皮质切成10 mm×1 mm×1 mm大小,随机分为新鲜组( A组)、针浸润玻璃化冷冻组(B组)、表面玻璃化冷冻组(C组)和直接覆盖玻璃化冷冻组(D组)。 A组直接予以固定、组织切片及HE染色;B、C、D 3组采用不同玻璃化冷冻载体冷冻后,投入液氮保存2个月,采用快速复温法解冻后予以固定、切片及染色。行形态学分析,通过计算各组卵巢组织切片中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比较各组冷冻效果。结果:4组共计数809个始基卵泡,其中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分别为:A组96.12%,B组88.14%,C 组80.00%,D组81.25%。行玻璃化冷冻的3组卵巢组织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均明显小于A组(P<0.01);而B组、C组和D组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后人卵巢组织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较新鲜组织下降,但仍能较好地保存人类卵巢组织,可用于人类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
作者:郑轶;周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大鼠回肠黏膜增殖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烧伤对照组( C组)、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组,烧伤后6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烧伤后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伤烧前(PBD 0)及烧伤后0.5 d(PBD 0.5)、1 d(PBD 1)、3 d(PBD 3)、7 d(PBD 7)和10 d(PBD 10)大鼠回肠黏膜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3H-尿嘧啶核苷(3H-Uridine)和3H-亮氨酸(3 H-Leucine)掺入率、增殖指数及回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烧伤后大鼠回肠黏膜3 H-TdR、3 H-Uridine掺入率各时点均明显低于烧伤前,PBD1~PBD10 EEN组3 H-TdR、3 H-Uridine、3 H-Leucine掺入率均较DEN组增高( P<0.05~P<0.01)。烧伤后大鼠回肠黏膜增殖指数均低于烧伤前 PBD0,EEN 组在 PBD1~PBD10均高于 DEN 组(P <0.05~P <0.01)。大鼠回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PBD1~PBD10均显著低于PBD0,PBD3~PBD10 EEN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均较DEN组增高(P<0.05~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效地降低了烧伤后肠黏膜增殖受抑程度,促进了肠黏膜修复。
作者:王逸娟;刘曼曼;徐淑秀;吴丹;吴炜;彭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住院危重患儿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评价工具STRONG kids对284例住院危重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别在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天通过体格检查评估其营养状况。结果:284例危重患儿营养风险检出率为52.82%,入院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9.01%,出院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3.80%,营养不良检出率与营养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住院时间与营养风险检出率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危重患儿住院期间营养支持不理想以至于出院时急性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入院时增加,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越高,住院时间可能越长。
作者:李冬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终止瘢痕子宫再次中期妊娠的方式。方法:选择瘢痕子宫妊娠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孕妇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和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妊娠,观察2组孕妇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引产时间、软产道损伤和胎盘胎膜残留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妊娠具有较可靠的临床效果,且手术方式简单,明显降低对患者的损伤。
作者:宫莹莹;何玉;席玉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温馨提示牌在口服华法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服华法林住院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即每次发药时口头指导服药;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温馨提示牌与口头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口服华法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和服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临床路径式温馨提示牌可显著提高口服华法林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戴文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个体化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跌倒、沟通、服药依从性、压疮、便秘及肺部感染等阳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跌倒、沟通、服药依从性、压疮、便秘及肺部感染等阳性事件发生率均下降(P<0.05~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阳性事件发生情况的认知程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提高(P<0.01和P<0.05)。结论:预见性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陆露;王晓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3例皮肤扩张法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前、术后护理工作,再造耳廓术后外形取得满意效果。Ⅰ期植入扩张器无一例破溃及感染,耳后皮肤均扩张良好,Ⅱ期行自体肋软骨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后,肋缘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引流管通畅。出院后6个月随访,再造耳廓形态逼真,无组织坏死,血供及感觉良好,能承受睡觉时的正常压迫。结论: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后,耳后皮肤扩张的2个月期间手术的患处护理尤为重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震;张素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薄敷料加硫酸镁在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液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0例肠外营养液外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超薄敷料+硫酸镁)和对照组(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硫酸镁)各35例。观察2组炎症和肿胀消散情况以及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高效、中效和低效的起效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敷料联合硫酸镁治疗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液外渗所致局部组织损伤优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起效更快,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汤士芳;朱莉;余利;祁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富士能电子分光内镜技术( FICE)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09例,共116处病灶,用放大内镜联合FICE技术及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将其分为6型(Ⅰ~Ⅲ型为胃黏膜腺管结构清晰,微血管形态分别为规则清晰、不规则、模糊不清;Ⅳ~Ⅵ型为胃黏膜腺管结构不规则模糊,微血管形态分别为规则清晰、不规则、模糊不清),并行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将分型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ICE放大内镜对腺管开口分型的诊断优于常规放大内镜(P<0.01);FICE放大内镜与染色放大内镜图像相比,能更清晰显示胃黏膜微细血管形态结构(P<0.01),两者在显示腺管开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腺管开口规则清楚的病灶中(Ⅰ~Ⅲ型)均未发现癌变,仅有1例高级别内瘤变;高级别内瘤变及癌变均集中于胃黏膜腺管开口不规则模糊病灶中(Ⅳ~Ⅵ型)。结论:利用放大内镜联合FICE技术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能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提高胃癌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郑雄;孙颖;胡梅洁;李健;刘进进;马瑾;王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尿酸(UA)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4例分别作为AMI组和UAP组,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3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和多支病变亚组22例;另选52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ELISA法检测血浆YKL-40、hs-CRP和UA水平。结果:AMI组YKL-40、hs-CRP和UA水平与UA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亚组血浆YKL-40和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除AMI组与UAP组比较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血浆YKL-40水平与hs-CRP、UA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YKL-40升高可能预示着ACS患者的不稳定状态,且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汤阳;康品方;李妙男;唐碧;王洪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 DEX)对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7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术毕10 min时静脉泵注DEX 0.5μg/kg 10 min,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同时间泵完。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术毕清醒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气管拔管前患者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1~4 h舒适评分( BCS)及痛觉模拟评分( VAS)。结果:2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泵注DEX后心率有所减慢(P<0.01);对照组气管拔管时患者呛咳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且心率、血压升高(P<0.05~P<0.01);对照组术后1~4 h BCS评分低于观察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拔管期间应用DEX可获得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
作者:李文江;王灿灿;李安宝;蒋金华;余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危儿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单次法与多次法对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对38例高危新生儿在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12个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和临床诊断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单次法和多次法的预测效度。结果:多次法对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75.0%,而单次法其阳性预测值为55.3%;多次法对脑性瘫痪的预测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6.9%,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100.0%,而单次法其阳性预测值为31.6%。结论:多次法对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作者:武改;王雨晴;杨忠秀;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方法。方法:对34例大龄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录音评估,制定治疗计划,在强化腭咽闭合功能训练后,根据不同发音类型进行个性化的语音训练。结果:34例患者经过语音训练辅导后,语音清晰度由训练前的(44.67±14.23)%提高至(91.11±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性化的语音训练有助于矫正大龄腭裂患者的不良发音习惯,提高腭裂患者的语音清晰度。
作者:路晓淼;赵莉莉;张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