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银凤;陈前芬
目的:探讨胎盘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2例胎盘血管瘤的大体及镜下特点,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瘤体分别位于胎盘内和胎盘外,境界清,镜下均表现为毛细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CD31、CD34、CK18均阳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结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阴性;表面被覆的滋养叶细胞:CK1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结论:胎盘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胎盘原发性非滋养细胞肿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作者:张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CRLM患者行原发灶加肝转移灶切除术31例(肝转移灶切除组);肝转移灶未切除37例(肝转移灶未切除组)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肝动脉、门静脉置泵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肝转移灶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为83.9%、45.2%和25.8%.肝转移灶未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为62.2%、27.0%和8.1%.2组1年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RLM患者,应尽可能彻底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不能完全切除的肝转移灶同时行射频消融、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补充措施.
作者:栾大明;胡宗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28例,其中行部分切除成形术16例,次全切除术9例,全切除术3例.采用Ikeuchi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优1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9.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目前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尽可能保留6~8 mm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健康半月板组织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戴永立;郑延贵;黄明;王开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构建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b 微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并鉴定其正确性.方法:构建DNMT1 siRNA重组质粒和DNMT3b siRNA重组质粒各4种,分别用BamH Ⅰ和Pst Ⅰ酶切、测序、鉴定.结果:用BamH Ⅰ和Pst Ⅰ进行双酶切后所有质粒均为阳性重组载体,每一种载体选择两个克隆进行测序鉴定,测序结果与插入的寡核苷酸的序列完全相符.结论:DNMT1 siRNA重组质粒和DNMT3b siRNA重组质粒正确,可用于后续实验.
作者:刘毅;张旋;魏涧;李虎宜;梁志恒;张栩亮;张有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43岁.右侧睾丸肿大坠胀1个月,未予治疗.病程中睾丸无明显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体检:营养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淋巴结肿大.心、肺体检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肾区未及膨隆,叩击痛(-),输尿管及膀胱无压痛.
作者:祁真玉;于东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胆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手术患者218例,按术后镇痛方式分为3组:A组(n=75)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n=70)硬膜外镇痛(PCEA);C 组(n=73)对照组.观察住院期间胃肠道功能(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镇痛情况.结果:C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均早于A组和B组(P<0.01),排便时间早于A组(P<0.05);A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晚于B组(P<0.01);C组患者术后静息、活动和咳嗽时的VAS评分均高于A、B组(P<0.01).结论:术后PCEA和PCIA均能提供完善镇痛,PCEA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晶;姚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操作体会.方法:对4例胆囊结石和1例胆囊息肉,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未放置引流管,无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3天出院;术后随访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是可行的,但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大,术后腹壁瘢痕不明显,适用于对美容效果有较高要求的患者.
作者:胡霜久;黄德胜;李浩;查炜;余宜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洗胃及微量喂养对重症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重症HIE 35例作为对照组,在入院时未洗胃,根据患儿病情直接给予常规喂奶及综合治疗和护理;2009年重症HIE 35例作为干预组,在综合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在入院时即给予1%碳酸氢钠洗胃,禁食6 h后再给予微量喂养.比较2组在入院7 d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相比,胃肠紊乱的发生率分别为45.71%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中,洗胃时发现先天性食道闭锁1例,应激性溃疡3例.结论:重症HIE在入院后给予洗胃及微量喂养,可有效降低重症HIE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及时发现消化道异常,采取相对性的措施,可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徐兵;李莉;戴明红;杨丽君;蔡娟;杨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气管镜检查证实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胸部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内异物19例,右支气管内异物28例,左支气管内异物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或肺不张28例.56例异物均成功取出,患儿痊愈出院.结论:螺旋CT能清晰显示异物的存在部位、大致形状及肺部合并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马晓林;马俊;代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并且得到公认.经典的途径是从股动脉进行操作,而经桡动脉途径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且易于观察等优点被大家所接受.本文对我院30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孔德荣;贾苏豫;杨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的血药浓度与呼吸道感染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阿米卡星治疗,利用微生物法测定阿米卡星血药浓度,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系统做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阿米卡星血药浓度≤30 μg/ml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其耐药率分别为17.6%、24.7%、16.7%、17.1%;血药浓度>30 μg/ml时的耐药率分别为9.1%、14.6%、8.0%、10.5%,前2种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临床给药应依据药代动力学来分析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给药剂量达到阿米卡星的血药浓度预定值(>30 μg/ml),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细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传海;张业新;耿朝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工作人员的社会支持及心理卫生状况,分析医院工作人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卫生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500名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测试.结果:不同年龄段、婚姻状态、职称、工作岗位医院工作人员在支持各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历的医院工作人员社会支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工作人员SRRS总分和各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RS总分、客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多数与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级别医院工作人员制定心理疏导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作者:胡海萍;张少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微创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分析38例微创脑出血患者EN的临床治疗,对EN前和EN后2、14 d的血糖(GLU)、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血离子浓度进行比较,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和全身营养情况.结果:2例患者再出血病死,其余患者完成EN方案.切口愈合良好,与治疗前比较,EN后血清GLU明显下降,ALB明显上升(P<0.01),血清ALT、BUN、血K+、Na+、Cl-和Ca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脑出血术后EN方案操作简单经济,能有效改善昏迷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丁家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术中及术后严重出血的原因,减少手术所致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指导严重出血后如何进一步治疗.方法: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26例,11例发生严重出血,其中术中严重出血8例,夹闭肾造瘘管,终止手术;术后严重出血3例,1例术后肾造瘘管滑脱,急诊开放手术,2例术后严重出血,予以卧床休息.结果:11例手术严重出血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严重出血为其常见并发症,分析其原因,便于预防经皮肾镜严重出血的发生,妥善治疗.
作者:李增稳;徐鹏程;葛庆生;许全超;彭家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1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氧疗、抗感染、支持治疗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55.0%(P<0.01);口吐泡沫、呼吸困难、口周紫绀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能明显改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罗厚江;王静;谢怀珍;贾文婷;汪灵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数字化钼靶X线表现.方法:对1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因乳腺无痛性包块就诊,触诊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影像表现:肿块密度均匀,仅1例边缘模糊,其余边界清楚.其中5例呈分叶状.肿块内均无钙化,2例在肿块内下方及周围见粗颗粒点状散在钙化.未见毛刺征及皮肤异常等恶性征象.结论:认识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结合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玲玲;顾素英;杨菊萍;高之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优势,评估图像引导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边界.方法:6例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实施全乳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50 Gy,瘤床电子线加量10 Gy.评价乳腺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体积,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统计摆位误差.结果:靶区剂量均匀,正常组织受量在允许范围内,摆位误差左右方向≤0.3 cm,其他方向≤0.5 cm.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靶区剂量均匀性好,正常组织受量小,临床毒性反应小,摆位重复性差,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可减少摆位误差.
作者:赵于飞;张红雁;程勇;刘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后ATP酶及bcl-2和bax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和大豆异黄酮预处理组.采用三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 h后再灌1 h.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改变及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大豆异黄酮预处理组脑组织损伤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减轻,ATP酶活性升高,并且可以促进bcl-2和抑制bax的表达(P<0.05~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与提高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及促进bcl-2和抑制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董银凤;陈前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特点.方法:根据X线、CT及MRI等检查结果,初步评价肿瘤的性质、受累范围,确定手术方案.枕下颈后正中线入路15例,颈外侧入路3例,颈前方入路1例.结果:痊愈16例,1例术后无变化,1例术后呼吸困难加重,并发吸入性肺炎,术后3 d呼吸衰竭死亡.15例随访1~2年,肿瘤无复发.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熟练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显微手术是脊髓内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费勤勇;邓勇;吴习威;张恭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与肌酐(Cr)比值对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尿蛋白阴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以健康体检人群58名为对照,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含量,免疫浊度法测定尿mAlb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血清Cr和尿Cr.结果:高血压组的Cys C与尿mAlb/Cr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Cr在2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肾脏的早期损伤,联合检测血Cys C与尿mAlb/Cr指标,对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
作者:张漩;胡恩赑;金强;唐新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