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捷文;李红雨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围生儿预后.方法:对122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及围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121例枕前位产妇为对照.结果: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骨盆异常、宫缩乏力发生率比枕前位高(P<0.05~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枕前位(P<0.01),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P<0.01),胎儿窘迫、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均明显多于枕前位(P<0.01).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程时间延长、宫缩乏力是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不当,围生儿预后欠佳,手术产率提高.
作者:杨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教育建设的对策.方法:通过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应用互联网状况研究分析,提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必须的人文关怀是校园网络文化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结果:大学生上网心理动机主要有减压心理、好奇心理、寻求自我价值、情感表达需要及探索、尝试新事物.校园网络文化教育建设途径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大学生理论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合理配置资源,全方位引导,支持校园内大学生网站平台建设.结论:加强医学院校的网络建设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融合的前提,也是加强医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基础.
作者:王明勤;齐玉龙;赵东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CK19、Lunx mRNA表达对于肿瘤微转移的价值.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46例NSCLC患者(其中肺癌Ⅰ期组6例,Ⅱ期组9例,Ⅲ期组14例,Ⅳ期组17例))和同期18例良性肺部疾病(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EA、CK19、Lunx mRNA进行检测.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Lunx、CEA、CK19 mRNA的阳性率为52.2%、43.5%、41.3%,其中Ⅰ期组Lunx、CEA和 CK19 mRNA的阳性率为16.6%(1/6)、16.6%(1/6)和0%(0/6),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Ⅲ期和Ⅳ期组 NSCLC患者Lunx mRNA的阳性率为44.4%(4/9)、50.0%(7/14)、70.6%(12/17),CEA mRNA 的阳性率为33.3%(3/9)、50.0%(7/14)、52.9%(9/17),CK19 mRNA的阳性率为22.2%(2/9)、42.9%(6/14)、64.7%(11/17),肺癌Ⅱ期组Lunx、肺癌Ⅲ期组CEA和Lunx、肺癌Ⅳ期组CEA、CK19、Lunx mRNA表达阳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CEA、CK19、Lunx mRNA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NSCLC患者微转移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梁翠微;龚五星;杜均祥;彭东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治疗子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阴道镜检查并活检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子宫颈湿疣、子宫颈炎症后行LEEP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及反应、术后并发症、子宫颈塑形的情况.结果:75例子宫颈疾病患者术中出血<5 ml 56例,5~10 ml 14例,>10~15 ml 2例,>15~20 ml 2例,>20 ml 1例.术中15例局部有灼热感,2例下腹坠痛,58例无不适感.术后并发症5例.子宫颈塑形满意64例,欠满意8例,不满意3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把握手术范围和深度,有序的复查,是提高LEEP术治疗子宫颈病变临床效果的保证.
作者:田玲;苏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途径是否减弱乙醇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注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再灌注期间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结果: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相比,乙醇后处理明显促进了左心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左心室做功量的恢复,降低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出液中LDH的释放(P<0.01);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减弱了乙醇后处理的作用,抑制了心室动力学指标的恢复(P<0.05~P<0.01),LDH释放增多(P<0.01).结论:抑制PI3K通路减弱了乙醇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胡俊锋;王晓梅;叶红伟;姜翠荣;姜丽娜;高琴;李正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外科干预多癫痫灶的方法和运用该方法所达到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根据其临床发作类型、体征、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edi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单光子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SPECT)、认知量表进行术前评估,分别应用以下6种手术方式:(1)病灶切除术+变性脑组织切除术+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action,MST)+胼胝体切开术+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颅狭征浮动骨瓣整复术1例;(2)病灶切除术+变性组织切除术+MST+热灼术 36例;(3)MST+热灼术+选择性胼胝体切开术 5例;(4) MST+热灼术+双侧海马、杏仁核放射治疗术 1例;(5)病灶切除术+变性组织切除术+选择性胼胝体切开术+MST 4例;(6)病灶切除术+变性组织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海马杏仁核切除术+MST 18例.结果:随诊6个月至11年,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Ⅰ级30例,Ⅱ级9例,Ⅲ级20例,Ⅳ级6例.Ⅰ、Ⅱ级39例为临床治愈,Ⅲ级20例为好转,治愈率60.00%,好转率90.77%.随诊38例患者智商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多癫痫灶难治性癫痫外科干预,根据癫痫放电区域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汪恩焕;王洪飞;周家利;乔慧;朱成;马骥;周钟阳;张妮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时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不留置胃管并早期进食;2003年5月到2008年1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肝门排气后拔管、进食.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提前,恶心显著减少(P<0.01),呕吐和腹胀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中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恢复进食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马静;刘士会;李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加强冷沉淀临床应用的输血管理,合理应用冷沉淀,降低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生率,减少不良输血反应.方法: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2010年冷沉淀的应用量(U)和2010年冷沉淀的应用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冷沉淀的合理应用率及不合理应用率.结果:2009、2010年的冷沉淀年均应用量是2008年的3.4倍,2010年冷沉淀的合理应用率为43.8%,不合理应用率为56.2%.结论:2009~2010年,冷沉淀的应用量过大,2010年不合理应用率过高,必须加强冷沉淀临床应用的输血管理,严格掌握冷沉淀的输注适应证及输注指征,杜绝不必要的输注.
作者:郭博;陈丽;管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患者手术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手术安全核查表由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对手术患者相关内容进行核查.结果: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后,手术小组确认手术患者执行率达100%.结论:开展手术患者安全目标,就是要把握好手术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手术安全防范意识,防止手术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王静;宋家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构建具有相同3′末端而5′末端逐渐截短的人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并进行鉴定.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人基因组中扩增BRD8 启动子片段并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以已构建的BRD8报告基因为模板,分别用PCR扩增具有相同3′末端而5′末端逐渐截短的BRD8启动子系列片段,并分别插入pGL3-Basic载体.对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进行酶切鉴定、测序.结果:通过酶切鉴定、测序,证明构建的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序列和方向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人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调节BRD8基因表达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和(或)沉默子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传付;马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经皮治疗仪及专用贴片、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2组在退热、止咳、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在退热、止咳、肺部干、湿性罗音消失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安全、方便、无痛苦、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兴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按照WS/T312-2009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ICU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CU住院>48 h的1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00%,40例次,例次感染发生率为40.00%,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尿道插管使用率为59.67%,呼吸机使用率为37.66%,静脉插管使用率为58.22%;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6.28‰,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61‰,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为24.87‰.检出病原菌49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71.43%),且多重耐药.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器械使用率以尿道插管高,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加强防控措施,切断感染途径,做好基础及专科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丁翠芳;赵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粗隆部短弧型切口实施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臀肌挛缩症的可行性、方法及优点.方法:对46例双侧发病的中、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施行粗隆部短弧型切口臀肌挛缩带松解术,术中充分显露髂胫束、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挛缩带及挛缩的后关节囊,同时实施彻底松解.结果:46例均取得随访,时间6~26个月,按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76侧,良12侧,可4侧,差0侧,总体优良率95.6%.结论:该术式能充分显露各个挛缩带,松解彻底,同时又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优良等优点.
作者:秦慈南;高大柱;方策;任文涛;郑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检测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情况,探讨NS基因与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子宫颈癌细胞、乳腺癌细胞、乳腺导管癌细胞、肝癌细胞(SMCC-7721)、肝癌细胞(HpeG2)与正常肝细胞,提取对数生长期肿瘤细胞总RNA,以RT-PCR方法检测NS在mRNA水平的差异表达;提取肿瘤细胞的总蛋白,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S在翻译水平的差异表达.结果:肿瘤细胞中NS基因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尤其以乳腺癌细胞、乳腺导管癌细胞、肝癌细胞(SMCC-7721)与肝癌细胞(HepG2)中NS基因表达量为高,而正常肝细胞未检测到NS的表达.结论:NS在肿瘤细胞中的高表达具有普遍性,而在终末分化的细胞中不表达,判断NS基因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调控,其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指标.
作者:郭俣;夏俊;杨清玲;陈昌杰;刘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再次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异时性再发疝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异时性再发疝的原因,采取再次手术取出前次放置的补片,再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结果:11例均治愈,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0个月无复发.结论:再次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近期腹股沟再发疝是可行的,正确安放并可靠固定锥形填充物和补片是防治术后疝再发的关键.
作者:韩凯;贲大刚;张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完全腹膜外(totall extraperitonea,TEP)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EP疝修补术患者137例,对其中53例术中使用超声刀(超声刀组),与同期84例标准TEP疝修补术(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疝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是否中转其他术式、术后第1、2天引流量、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结果:2组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疝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第2天引流量及术后远期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第1天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超声刀组术后阴囊血肿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其他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在TEP疝修补术中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减少部分术中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畅;郭春华;刘嘉林;夏利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与双侧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疗效.方法:对96例OSAHS儿童随机分为2组,A组48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切除术,B组48例行一侧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2组在治疗儿童OSAHS疗效无明显不同(P>0.05),B组手术方式不影响儿童OSAHS的治疗效果.结论:一侧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切除术既能保留患儿一侧扁桃体的生理机能,又能有效治疗OSAHS,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邹起瑞;刘永刚;连俊勤;程耀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54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奥卡西平(900 mg/d,分3次口服)和安慰剂各8周,疼痛数字评分法(0~10级)记录2组患者服药期间头痛强度的变化,同时记录2组患者8周内偏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小时)和发作频率(次/月).结果:连续观察8周,治疗组患者头痛强度、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及预防偏头痛发作均有效.
作者:夏明武;黄永铸;胡光民;秦勇;许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溶栓治疗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的因素.方法:对发病至入院时间<6 h的58例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溶栓剂尿激酶用量因素对溶栓效果的影响.结果: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者入院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为(2.5±0.8)h,血糖水平(9.2±2.7)mmol/L,而未通者入院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4.8±1.1)h,血糖(13.5±4.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与尿激酶用量无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常不典型,易延误就诊时间,并且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心肌对缺血、缺氧敏感性较高,均是影响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U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TUPKRP治疗BPH 120例,前列腺切割方法依腺体大小而定.观察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R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200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10~100 g,术中出血量30~200 ml,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2~6 d,保留尿管时间3~7 d,术后住院时间5~16 d.无手术死亡,无输血,无包膜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及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术后IPSS、QOL、Qmax、PRV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TUPKRP是治疗BPH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恒;王昌兵;李博;余同辉;叶大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