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张民主;刘茜;朱坤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现状与指南的差距.方法:对119例ACS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4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5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MI/UAP组).结果:STEMI组中,18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STEMI/UAP组住院期间未进行任何再灌注治疗;23例住院稳定后转院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STEMI组与NSTEMI/UAP组分别为29.7%和7.3%.在STEMI组与NSTEMI/UAP组中使用阿司匹林分别为98.4%和98.2%,氯吡格雷92.2%和67.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73.4%和83.6%,他汀类调脂药98.4%和92.7%,β受体阻滞剂60.9%和78.2%,低分子量肝素(LMWH)93.8%和72.7%,硝酸酯类药82.8%和94.5%,钙离子拮抗剂0.3%和12.7%,中成药82.8%和90.9%;2组比较,STEMI组中氯吡格雷和LMWH及再灌注治疗高于NSTEMI/UAP组(P<0.01),而β受体阻滞剂少于NSTEMI/UAP组(P<0.05).结论:在基层二级医院治疗ACS中,治疗STEMI执行指南比NSTEMI/UAP要好,二者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作者:李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微意识状态(MC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8例MCS患者的年龄、损伤机制、入院时脑干功能检查(GLCS)、诊断、治疗及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预后与患者年龄、入院时GLCS以及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P<0.05~P<0.01),而与诊断、治疗、护理、损伤原因及综合康复治疗介入时间无关(P>0.05).结论:影响MCS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患者的年龄、入院时GLCS和颅脑损伤程度,而与诊断、治疗、护理、损伤原因及综合康复治疗介入时间无关.
作者:宋明浩;李志祥;唐忠;马文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舌系带过短的不良影响,探讨舌系带过短矫正术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对125例实施舌系带矫正术患儿术后2年复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舌系带矫正术后125例患儿语言、发音功能均正常.结论: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术后加以语言发音训练,可有效治疗儿童舌系带过短引起的语言障碍.
作者:李小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门静脉高压者分别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31例和断流术81例,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FPP)变化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分流断流联合术组FPP下降优于断流术组(P<0.01);2组术后病死、近期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断流联合术组远期再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低于断流术组(P<0.05),远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首选术式.
作者:于智勇;许程伟;张艮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专人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指导,观察组采用专人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及焦虑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及焦虑值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专人术前访视能使患者了解手术情况,有效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减少血压、心率的波动及患者负面情绪,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莉;张影;李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 ration,P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提高对PS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手术治疗7例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诊断为肺囊肿综合征4例,PS 2例,支气管肺癌1例.异常血管源于胸主动脉3 例,腹主动脉2例,肋间动脉1例,膈动脉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PS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周晓;刘学刚;王祖义;唐震;刘以尧;李小军;施超;段贵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有偿献血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CV、HBV)感染情况及其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25例曾有偿献血HIV感染者,进行HCV、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125例中,合并HCV感染率为92.0%,合并HBV感染率为5.6%,合并HCV感染组AST、ALT与对照组和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HCV、HBV感染组及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HCV组与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V合并HCV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害,对肾功能未造成影响,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过度活化的表现.
作者:张夏;黄传荣;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腹部B超检查疾病情况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分布.方法:对8 782名健康体检人群的腹部B超检查前晚餐清淡饮食,晨起空腹,中量充盈膀胱,常规行肝脏、胆囊、脾脏、胰腺及双肾检查.结果:8类疾病检出率为15.21%,>30~50岁人群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和肝内血管瘤的检出率均高于20~30岁和>50岁(P<0.01),而>50岁的肝囊肿检出率高于20~50岁(P<0.01).结论:>30~50岁人群应注意防患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和肝内血管瘤等疾病.
作者:朱国彬;汪世秀;邓治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NP;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NP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经济负担,使患者获得佳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福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24 h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A组,43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B组,57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24 h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出血、尿潴留、失眠、肢体及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动脉痉挛或闭塞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较股动脉途径的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舒适度高.
作者:周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血管畸形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要点,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7 例胃血管畸形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急诊胃镜诊断胃血管畸形出血5 例;7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期明确诊断并定位,及时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作者:汤校辉;张斌蓉;屠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间歇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吸引鼻腔、口腔滞留物,观察组进行间歇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MV时间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驻留时间.结果:观察组MV时间、ICU驻留时间、VAP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VAP发生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声门下吸引可缩短MV时间,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陈莲芳;章凤;贾培艳;丁慧;贾杨阳;朱红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方法:对63例急性药物中毒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提出护理问题,找出理论依据及循证支持,对中毒患者通过催吐、洗胃、导泻、利尿,以减少毒物的吸收,加速毒物的排泄,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结果:63例患者中除1例极重症死亡外,余基本康复出院.结论: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陈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诊治经验.方法:19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体液复苏,抗感染及静脉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结果:19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孕妇无流产及死亡.终止妊娠4例,入院时时胎儿宫内死亡2例,引产1例,剖宫产取出1例;2例分别孕38周、39周因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剖宫产娩出存活.结论:妊娠中晚期高脂血症和胆道疾病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及时终止妊娠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男性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压力及其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减轻心理压力的措施.方法:对26名男性护理工作者采用问卷调查和晤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心理问卷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一般项目、自我性格评价、自我心理评价、现职岗位满意程度和迫切的需求支持五项内容;以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90项自觉症状清单量表测验;由心理咨询师主持晤谈.结果:回收有效心理问卷调查表24份,自评有心理症状者18人;接受90项症状清单心理测量的24人中,总分>160分者15人,单项因子得分>2者21人.在晤谈中24人全部感到有心理压力,只是程度不同.压力的来源主要集中于传统观念、世俗偏见、护患关系紧张、工作强度大、自我否定等五个方面.结论:男性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者队伍中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层面,其次是心理层面,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少华;路遥;赵杰;杨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眶外侧缘、睑下缘、耳颞切口、口内前庭沟等多小切口,显露颧骨复合体骨折段后,进行复位;应用微型钛板对颧弓复合体骨折31例进行坚强内固定,通过面形、张口度、切口愈合情况及X线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1例患者中除 2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形对称,切口Ⅰ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方法,符合现代外科治疗理念.
作者:张晓东;张民主;刘茜;朱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正丁酸钠对急性CO中毒后家兔血液循环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24只普通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CO中毒组(模型组)和急性CO中毒正丁酸钠预处理组(干预组),每组8只.家兔腹腔注入高纯CO气体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干预组在家兔造模前10 min经耳缘静脉注射500 mg/kg正丁酸钠.造模后第7天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率指标.结果: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率各指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各指标均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而干预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丁酸钠可明显改善急性CO中毒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其作用机制极可能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途径发挥抗炎效应,阻断炎症-凝血网络,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慧峰;何先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布加-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4:1.0,发病年龄20~70岁,病程0.5~25年;临床主要表现有腹胀、双下肢水肿和肝肿大;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下腔静脉造影;25例X线引导下带囊导管破膜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35例曾被误诊,误诊肝硬化3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3例,腹腔肿瘤2例.结论:应重视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可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辛克锋;李铭;李永华;吴兆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65例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100.0%)、皮疹(100.0%)、呕吐(100.0%)、精神差(96.9%)、易激惹(80.0%)、肢体抖动(72.3%)为多见;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脑干脑炎各1例;病原学检测32例,其中22例阳性为EV71感染8例、CoxA16感染14例.56例痊愈出院,9例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除1例失访,1例仍观察外,其余7例随访半年均恢复正常.结论: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及时呼吸支持、积极降颅压、维护循环功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汪伟;曾春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为制定高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某高校1 282名安徽籍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龋病、牙结石、氟斑牙、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和牙颌畸形.结果:1 282名新生患龋率为29.5%,治疗率为11.6%;牙结石检出率为21.6%;氟斑牙检出率为5.5%;第三磨牙萌出率为23.9%;牙颌异常率为44.5%.结论: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有待进一步强化;入校后加强大学生的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
作者:徐锦程;刘峰;姚荣英;张;利;路晓淼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