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疗效分析

于智勇;许程伟;张艮龙

关键词:高血压, 门静脉, 脾肾分流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摘要:目的:观察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门静脉高压者分别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31例和断流术81例,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FPP)变化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分流断流联合术组FPP下降优于断流术组(P<0.01);2组术后病死、近期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断流联合术组远期再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低于断流术组(P<0.05),远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首选术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胃血管畸形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7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胃血管畸形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要点,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7 例胃血管畸形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急诊胃镜诊断胃血管畸形出血5 例;7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期明确诊断并定位,及时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作者:汤校辉;张斌蓉;屠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p63和Ki-67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p63和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6例子宫颈活检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63、Ki-67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表达,其中12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为对照组,CIN1 40例、CIN2 31例、CIN3 33例及浸润性癌组织10例.对浸润性癌用原位杂交技术(ISH)加做低危型和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对照组组织中p63呈阴性,但在增厚的鳞状上皮可出现阳性细胞.在CIN1、CIN2、CIN3和浸润性癌组织中,p63阳性率分别为80.0%、96.8%、100.0%和10/10,Ki-67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0%、27.5%、64.5%、54.5%和8/10,HPV阳性率分别为33.3%、17.5%、51.6%、39.4%和3/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浸润性癌组织中低危型和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5/10和8/10.p63在CIN组织中表达强度随病理分级明显增强,且与HPV感染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p63和Ki-67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钟辉;刘锦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专人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人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指导,观察组采用专人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及焦虑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及焦虑值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专人术前访视能使患者了解手术情况,有效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减少血压、心率的波动及患者负面情绪,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莉;张影;李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舌系带矫正治疗舌系带过短125例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舌系带过短的不良影响,探讨舌系带过短矫正术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对125例实施舌系带矫正术患儿术后2年复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舌系带矫正术后125例患儿语言、发音功能均正常.结论: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术后加以语言发音训练,可有效治疗儿童舌系带过短引起的语言障碍.

    作者:李小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8782名健康体检人群腹部B超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腹部B超检查疾病情况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分布.方法:对8 782名健康体检人群的腹部B超检查前晚餐清淡饮食,晨起空腹,中量充盈膀胱,常规行肝脏、胆囊、脾脏、胰腺及双肾检查.结果:8类疾病检出率为15.21%,>30~50岁人群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和肝内血管瘤的检出率均高于20~30岁和>50岁(P<0.01),而>50岁的肝囊肿检出率高于20~50岁(P<0.01).结论:>30~50岁人群应注意防患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和肝内血管瘤等疾病.

    作者:朱国彬;汪世秀;邓治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为制定高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某高校1 282名安徽籍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龋病、牙结石、氟斑牙、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和牙颌畸形.结果:1 282名新生患龋率为29.5%,治疗率为11.6%;牙结石检出率为21.6%;氟斑牙检出率为5.5%;第三磨牙萌出率为23.9%;牙颌异常率为44.5%.结论: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有待进一步强化;入校后加强大学生的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

    作者:徐锦程;刘峰;姚荣英;张;利;路晓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3种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在检测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BioXun、DiaMed和 BioVue 3种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在检测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中的差异,并分别计算它们的医学决定值.方法:用3种检测卡和试管法平行检测137 例与丈夫ABO 血型不合的O 型孕妇血清IgG 抗-A(B)效价水平.结果:BioXun、DiaMed和 BioVue卡测得的IgG抗-A(B)的平均效价分别为56.36(30.76)、111.94(59.02)、104.47(58.08),试管法为28.31(16.41),它们与试管法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均呈正相关关系(r=0.950,0.938;r =0.913,0.901;r=0.873,0.883).DiaMed卡与BioVue卡测得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oXun卡与DiaMed卡或与BioVue卡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结果与DiaMed卡和BioVue卡的结果均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60,0.917;r=0.948,0.940).通过回归方程计算BioXun、DiaMed和 BioVue卡检测孕妇IgG 抗-A(B)效价时的医学决定值分别为122(122)、267(228)、215(229).结论:3种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较之试管法具有高灵敏度,都需重新界定医学决定值.国产BioXun卡的灵敏度低于进口DiaMed和 BioVue卡,但其试验结果与进口检测卡试验结果呈高度正相关.进口DiaMed和 BioVue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具有相同程度的灵敏度.

    作者:管政;张军;陈丽;郭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10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和杀菌活性的影响,以了解IL-10对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麻醉后从眼球取血,与不同浓度IL-10在37 ℃水浴中作用2 h,然后加FITC标记大肠埃希菌,置37 ℃水浴中15 min,溶血剂去除红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IL-10浓度组PMN的吞噬率.小鼠麻醉后局部消毒,摘眼球,无菌方法取血.与不同浓度IL-10 在37 ℃下作用2 h,然后加大肠埃希菌置37 ℃水浴1 h,同时设PMN杀菌0 min组、无IL-10的PMN杀菌对照组,各组样品作适当稀释后接种琼脂平板,后观察各组菌落数,与对照组比较,计算IL-10对杀菌力影响.结果:PMN的吞噬功能在IL-10浓度为1 ng/ml组减低(15.87±1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MN的杀菌功能在IL-10浓度为0.1 ng/ml组降低(39.59±37.36)%,在IL-10浓度为1 ng/ml组则降低(42.28±2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对PMN的吞噬功能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对PMN的杀菌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亦有抑制作用.

    作者:赵修春;徐凤珍;李柏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0例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生活及饮食护理、穿刺口护理和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10例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预见性护理能够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爱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式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松弛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健康、肌体疼痛、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阴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布-加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布加-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4:1.0,发病年龄20~70岁,病程0.5~25年;临床主要表现有腹胀、双下肢水肿和肝肿大;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下腔静脉造影;25例X线引导下带囊导管破膜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35例曾被误诊,误诊肝硬化3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3例,腹腔肿瘤2例.结论:应重视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可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辛克锋;李铭;李永华;吴兆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右半结肠癌13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误诊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13例右半结肠癌临床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6例,慢性阑尾炎3例,急性肠梗阻3例,右卵巢囊肿扭转1例;行急诊手术10例,择期手术3例;一期切除行肠吻合10例,因反复出现右下腹疼痛考虑慢性阑尾炎而行择期手术3例,均在手术中发现为右半结肠肿瘤而行右半结肠切除.结论:右半结肠癌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漏诊或误诊为阑尾炎或肠梗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体检,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是减少漏、误诊的关键.

    作者:桑世银;汪波;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乳腺浸润性大汗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大汗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满足组织学诊断标准的33例乳腺大汗腺癌的存档蜡块苏木精-伊红切片、光镜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和HER2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子分型.结果:18例为三阴(TN)型,11例为HER2型,4例归入其他类型.结论:乳腺大汗腺癌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模式,分子分型多为TN型和HER2型.

    作者:陈金璋;张继平;殷宪刚;李国霞;徐流河;杨艳丽;赵澄泉;任兴昌;薛德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30例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急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病机制及可行性治疗方案.结果:30例患者中,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血钠恢复缓慢,出院后失访;11例中度低钠血症患者经补水补钠治疗10~14天后,血钠恢复正常;另外16例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经补水补钠治疗2~3周,后血钠恢复近正常水平.结论:急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颈髓脊神经损伤后引起神经调节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动力学、肾排泄以及内环境的整体紊乱;应及早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判断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及临床类型,进而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有偿献血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生化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有偿献血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CV、HBV)感染情况及其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25例曾有偿献血HIV感染者,进行HCV、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125例中,合并HCV感染率为92.0%,合并HBV感染率为5.6%,合并HCV感染组AST、ALT与对照组和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HCV、HBV感染组及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HCV组与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V合并HCV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害,对肾功能未造成影响,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过度活化的表现.

    作者:张夏;黄传荣;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送检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血液标本6 40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384份(6%),不合格原因分别为:溶血104份(27.1%),凝血52份(13.5%),血液标本量不准200份(52.1%),其他28份(7.3%).结论:血液标本量不准,溶血、凝血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采血者业务学习,严格操作程序,提高责任心,就完全可以避免不合格标本的出现.

    作者:王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抗生素治疗兔椎间隙感染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兔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探讨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间隙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椎间隙感染兔模型;将经临床表现、X线、MRI检查、C反应蛋白(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证实椎间隙感染兔36只随机均分为3组: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抗生素治疗组(SAT组)、先锋霉素Ⅴ治疗组(AT组)、未治疗组(NT组).治疗后对总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NT组体温、ESR及CRP异常,临床症状恶化,病死率高(66.7%),治愈率低(16.7%);AT组体温、ESR及CRP恢复慢或不恢复,临床症状缓解慢,病死率高(50.0%),致残率较高(16.7%),治愈率低(33.3%);SAT组体温、ESR及CRP恢复快,临床症状缓解迅速,治愈率高(91.7%),病死率低(8.3%).SAT组和AT组治疗效果均高于NT组(P<0.01和P<0.05).结论:前路手术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体温、ESR及CRP恢复快,病理转归好的优点.

    作者:胡永军;梁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共清除淋巴结1 310枚,平均16.8枚;其中Ⅰ级淋巴结平均11枚,Ⅱ级淋巴结平均4.9枚,Ⅲ级平均1.8枚;检出阳性淋巴结312枚,阳性率为23.82%.随访50~114个月,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疗效确切.

    作者:王海;朱兆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NP;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NP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经济负担,使患者获得佳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福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改良法经上臂动脉采血血气分析标本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法经上臂动脉采血血气分析标本的效果及成功率.方法:选择110例需行2次以上血气分析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比的方法,对同一患者交替使用传统法和改良法经上臂动脉采血,比较穿刺成功和标本合格情况.结果:改良法经上臂动脉采血穿刺效果优于传统法(P<0.01);改良法标本合格率为98.18%,高于传统法的80.91%(P<0.01).结论:改良法经上臂动脉采血,可以提高一次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减少回针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吴龙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