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世银;汪波;高峰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和杀菌活性的影响,以了解IL-10对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麻醉后从眼球取血,与不同浓度IL-10在37 ℃水浴中作用2 h,然后加FITC标记大肠埃希菌,置37 ℃水浴中15 min,溶血剂去除红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IL-10浓度组PMN的吞噬率.小鼠麻醉后局部消毒,摘眼球,无菌方法取血.与不同浓度IL-10 在37 ℃下作用2 h,然后加大肠埃希菌置37 ℃水浴1 h,同时设PMN杀菌0 min组、无IL-10的PMN杀菌对照组,各组样品作适当稀释后接种琼脂平板,后观察各组菌落数,与对照组比较,计算IL-10对杀菌力影响.结果:PMN的吞噬功能在IL-10浓度为1 ng/ml组减低(15.87±1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MN的杀菌功能在IL-10浓度为0.1 ng/ml组降低(39.59±37.36)%,在IL-10浓度为1 ng/ml组则降低(42.28±2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对PMN的吞噬功能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对PMN的杀菌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亦有抑制作用.
作者:赵修春;徐凤珍;李柏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24 h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A组,43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B组,57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24 h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出血、尿潴留、失眠、肢体及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动脉痉挛或闭塞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较股动脉途径的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舒适度高.
作者:周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布加-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4:1.0,发病年龄20~70岁,病程0.5~25年;临床主要表现有腹胀、双下肢水肿和肝肿大;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下腔静脉造影;25例X线引导下带囊导管破膜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35例曾被误诊,误诊肝硬化3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3例,腹腔肿瘤2例.结论:应重视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可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辛克锋;李铭;李永华;吴兆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间歇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吸引鼻腔、口腔滞留物,观察组进行间歇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MV时间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驻留时间.结果:观察组MV时间、ICU驻留时间、VAP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VAP发生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声门下吸引可缩短MV时间,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陈莲芳;章凤;贾培艳;丁慧;贾杨阳;朱红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改良法经上臂动脉采血血气分析标本的效果及成功率.方法:选择110例需行2次以上血气分析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比的方法,对同一患者交替使用传统法和改良法经上臂动脉采血,比较穿刺成功和标本合格情况.结果:改良法经上臂动脉采血穿刺效果优于传统法(P<0.01);改良法标本合格率为98.18%,高于传统法的80.91%(P<0.01).结论:改良法经上臂动脉采血,可以提高一次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减少回针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吴龙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舌系带过短的不良影响,探讨舌系带过短矫正术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对125例实施舌系带矫正术患儿术后2年复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舌系带矫正术后125例患儿语言、发音功能均正常.结论: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术后加以语言发音训练,可有效治疗儿童舌系带过短引起的语言障碍.
作者:李小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式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松弛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健康、肌体疼痛、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阴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专人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指导,观察组采用专人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及焦虑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及焦虑值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专人术前访视能使患者了解手术情况,有效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减少血压、心率的波动及患者负面情绪,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莉;张影;李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水煮法和干血滤纸片基因组DNA分离试剂盒提取间日疟原虫DNA用于PCR检测及克隆研究的差异.方法:采集间日疟患者末梢血制备干血滤纸片,分别用水煮法和QIAamp DNA mini kit试剂盒提取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 10份.PCR扩增LDH基因,并克隆质粒pGEM-PvLDH.分析比较2种提取方法的差异.结果:水煮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间日疟原虫gDNA,均扩增出LDH基因特异条带,但试剂盒提取的gDNA目的条带亮于水煮法.结论:水煮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在等量血源条件下,所得DNA量较少、纯度较低;试剂盒提取可获得较高的得率,在定量检测和复合扩增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成功率较高.
作者:胡明洁;吴守伟;刘辉;张静;方强;沈继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误诊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13例右半结肠癌临床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6例,慢性阑尾炎3例,急性肠梗阻3例,右卵巢囊肿扭转1例;行急诊手术10例,择期手术3例;一期切除行肠吻合10例,因反复出现右下腹疼痛考虑慢性阑尾炎而行择期手术3例,均在手术中发现为右半结肠肿瘤而行右半结肠切除.结论:右半结肠癌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漏诊或误诊为阑尾炎或肠梗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体检,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是减少漏、误诊的关键.
作者:桑世银;汪波;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有偿献血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CV、HBV)感染情况及其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25例曾有偿献血HIV感染者,进行HCV、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125例中,合并HCV感染率为92.0%,合并HBV感染率为5.6%,合并HCV感染组AST、ALT与对照组和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HCV、HBV感染组及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HCV组与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V合并HCV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害,对肾功能未造成影响,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过度活化的表现.
作者:张夏;黄传荣;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正丁酸钠对急性CO中毒后家兔血液循环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24只普通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CO中毒组(模型组)和急性CO中毒正丁酸钠预处理组(干预组),每组8只.家兔腹腔注入高纯CO气体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干预组在家兔造模前10 min经耳缘静脉注射500 mg/kg正丁酸钠.造模后第7天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率指标.结果: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率各指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各指标均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而干预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丁酸钠可明显改善急性CO中毒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其作用机制极可能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途径发挥抗炎效应,阻断炎症-凝血网络,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慧峰;何先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26例老年人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不同治疗方案及临床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人肺栓塞均有2种或2种以上危险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卧床、高血压居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异常多见,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为主要确诊手段;首诊中92.3%误诊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溶栓治疗4例,治愈及好转3例;单纯抗凝治疗16例,治愈及好转11例;未采用溶栓及抗凝治疗6例,治愈及好转2例.结论:老年人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提高诊断意识,减少误诊率,CTPA可作为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选择合理规范的抗凝或溶栓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单黎丽;谭树宣;王力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将某三甲医院2009年待分娩的1 922孕妇设为对照组,接受一般孕期知识健康教育;2010年的2 089例行门诊定期产检和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于孕37周后,通过问卷调查对产前门诊选择剖宫产和不确定分娩方式者及住院期间提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孕妇,了解具体想法和原因,并给予一对一健康教育.比较2组分娩方式和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妇一般资料及具体原因,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剖宫产821例,低于对照组的889例(P<0.01);研究组社会因素剖宫产159例,低于对照组的388例(43.6%)(P<0.01).2组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妇的一般资料和具体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但要贯穿于入院前后,健康教育对不同年龄、学历、职业及选择剖宫产具体原因不同,其效果存在差异.
作者:苗从艳;闫华;胡文杰;许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 ration,P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提高对PS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手术治疗7例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诊断为肺囊肿综合征4例,PS 2例,支气管肺癌1例.异常血管源于胸主动脉3 例,腹主动脉2例,肋间动脉1例,膈动脉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PS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周晓;刘学刚;王祖义;唐震;刘以尧;李小军;施超;段贵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p63和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6例子宫颈活检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63、Ki-67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表达,其中12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为对照组,CIN1 40例、CIN2 31例、CIN3 33例及浸润性癌组织10例.对浸润性癌用原位杂交技术(ISH)加做低危型和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对照组组织中p63呈阴性,但在增厚的鳞状上皮可出现阳性细胞.在CIN1、CIN2、CIN3和浸润性癌组织中,p63阳性率分别为80.0%、96.8%、100.0%和10/10,Ki-67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0%、27.5%、64.5%、54.5%和8/10,HPV阳性率分别为33.3%、17.5%、51.6%、39.4%和3/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浸润性癌组织中低危型和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5/10和8/10.p63在CIN组织中表达强度随病理分级明显增强,且与HPV感染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p63和Ki-67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钟辉;刘锦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兔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探讨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间隙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椎间隙感染兔模型;将经临床表现、X线、MRI检查、C反应蛋白(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证实椎间隙感染兔36只随机均分为3组: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抗生素治疗组(SAT组)、先锋霉素Ⅴ治疗组(AT组)、未治疗组(NT组).治疗后对总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NT组体温、ESR及CRP异常,临床症状恶化,病死率高(66.7%),治愈率低(16.7%);AT组体温、ESR及CRP恢复慢或不恢复,临床症状缓解慢,病死率高(50.0%),致残率较高(16.7%),治愈率低(33.3%);SAT组体温、ESR及CRP恢复快,临床症状缓解迅速,治愈率高(91.7%),病死率低(8.3%).SAT组和AT组治疗效果均高于NT组(P<0.01和P<0.05).结论:前路手术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体温、ESR及CRP恢复快,病理转归好的优点.
作者:胡永军;梁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漏斗胸Nuss术矫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漏斗胸患者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加强营养,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进行呼吸道管理、疼痛和腹胀的护理及出院宣教.结果:1例患者术后8天并发钢板移位,其余28例均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出现钢板移位1例,其余患者矫形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漏斗胸患者应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尤其加强出院宣教,从而预防钢板移位的并发症.
作者:李秀贞;汪国文;葛树阳;姚琳;解萍;黄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诊治经验.方法:19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体液复苏,抗感染及静脉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结果:19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孕妇无流产及死亡.终止妊娠4例,入院时时胎儿宫内死亡2例,引产1例,剖宫产取出1例;2例分别孕38周、39周因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剖宫产娩出存活.结论:妊娠中晚期高脂血症和胆道疾病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及时终止妊娠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0例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生活及饮食护理、穿刺口护理和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10例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预见性护理能够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爱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