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伟;曾春野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腹部B超检查疾病情况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分布.方法:对8 782名健康体检人群的腹部B超检查前晚餐清淡饮食,晨起空腹,中量充盈膀胱,常规行肝脏、胆囊、脾脏、胰腺及双肾检查.结果:8类疾病检出率为15.21%,>30~50岁人群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和肝内血管瘤的检出率均高于20~30岁和>50岁(P<0.01),而>50岁的肝囊肿检出率高于20~50岁(P<0.01).结论:>30~50岁人群应注意防患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和肝内血管瘤等疾病.
作者:朱国彬;汪世秀;邓治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状况,并对血浆Hcy和MMP-9水平与CAS的斑块及其硬化程度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CVD患者斑块组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ICVD组颈动脉IMT与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ICVD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ICVD组血浆Hcy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对ICV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结论:ICVD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和MMP-9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ICV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余传庆;张梅;薛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0例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生活及饮食护理、穿刺口护理和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10例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预见性护理能够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爱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为制定高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某高校1 282名安徽籍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龋病、牙结石、氟斑牙、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和牙颌畸形.结果:1 282名新生患龋率为29.5%,治疗率为11.6%;牙结石检出率为21.6%;氟斑牙检出率为5.5%;第三磨牙萌出率为23.9%;牙颌异常率为44.5%.结论: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有待进一步强化;入校后加强大学生的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
作者:徐锦程;刘峰;姚荣英;张;利;路晓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大汗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满足组织学诊断标准的33例乳腺大汗腺癌的存档蜡块苏木精-伊红切片、光镜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和HER2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子分型.结果:18例为三阴(TN)型,11例为HER2型,4例归入其他类型.结论:乳腺大汗腺癌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模式,分子分型多为TN型和HER2型.
作者:陈金璋;张继平;殷宪刚;李国霞;徐流河;杨艳丽;赵澄泉;任兴昌;薛德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门静脉高压者分别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31例和断流术81例,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FPP)变化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分流断流联合术组FPP下降优于断流术组(P<0.01);2组术后病死、近期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断流联合术组远期再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低于断流术组(P<0.05),远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首选术式.
作者:于智勇;许程伟;张艮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现状与指南的差距.方法:对119例ACS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4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5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MI/UAP组).结果:STEMI组中,18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STEMI/UAP组住院期间未进行任何再灌注治疗;23例住院稳定后转院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STEMI组与NSTEMI/UAP组分别为29.7%和7.3%.在STEMI组与NSTEMI/UAP组中使用阿司匹林分别为98.4%和98.2%,氯吡格雷92.2%和67.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73.4%和83.6%,他汀类调脂药98.4%和92.7%,β受体阻滞剂60.9%和78.2%,低分子量肝素(LMWH)93.8%和72.7%,硝酸酯类药82.8%和94.5%,钙离子拮抗剂0.3%和12.7%,中成药82.8%和90.9%;2组比较,STEMI组中氯吡格雷和LMWH及再灌注治疗高于NSTEMI/UAP组(P<0.01),而β受体阻滞剂少于NSTEMI/UAP组(P<0.05).结论:在基层二级医院治疗ACS中,治疗STEMI执行指南比NSTEMI/UAP要好,二者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作者:李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26例老年人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不同治疗方案及临床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人肺栓塞均有2种或2种以上危险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卧床、高血压居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异常多见,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为主要确诊手段;首诊中92.3%误诊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溶栓治疗4例,治愈及好转3例;单纯抗凝治疗16例,治愈及好转11例;未采用溶栓及抗凝治疗6例,治愈及好转2例.结论:老年人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提高诊断意识,减少误诊率,CTPA可作为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选择合理规范的抗凝或溶栓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单黎丽;谭树宣;王力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漏斗胸Nuss术矫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漏斗胸患者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加强营养,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进行呼吸道管理、疼痛和腹胀的护理及出院宣教.结果:1例患者术后8天并发钢板移位,其余28例均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出现钢板移位1例,其余患者矫形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漏斗胸患者应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尤其加强出院宣教,从而预防钢板移位的并发症.
作者:李秀贞;汪国文;葛树阳;姚琳;解萍;黄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式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松弛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健康、肌体疼痛、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阴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合肥市0~6岁集居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并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9年240 771名合肥市0~6岁集居儿童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集居儿童身高、体重、营养不良、肥胖、贫血、视力和龋齿的变化趋势.结果:合肥市集居儿童的身高、体重处于50百分位以上呈上升趋势(P<0.01),营养不良患病率逐年下降(P<0.01),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P<0.01),贫血患病率逐年下降(P<0.01),视力不良患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合肥市集居儿童健康状况良好,营养不良患病率呈逐年下降的同时,肥胖发生率逐年上升;儿童的视力不良和龋齿也不容忽视;托幼机构集居儿童的肥胖和相关五官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是当前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殷刚柱;傅苏林;邵子瑜;张黎明;李欢欢;黄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误诊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13例右半结肠癌临床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6例,慢性阑尾炎3例,急性肠梗阻3例,右卵巢囊肿扭转1例;行急诊手术10例,择期手术3例;一期切除行肠吻合10例,因反复出现右下腹疼痛考虑慢性阑尾炎而行择期手术3例,均在手术中发现为右半结肠肿瘤而行右半结肠切除.结论:右半结肠癌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漏诊或误诊为阑尾炎或肠梗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体检,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是减少漏、误诊的关键.
作者:桑世银;汪波;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血管畸形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要点,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7 例胃血管畸形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急诊胃镜诊断胃血管畸形出血5 例;7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期明确诊断并定位,及时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作者:汤校辉;张斌蓉;屠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共清除淋巴结1 310枚,平均16.8枚;其中Ⅰ级淋巴结平均11枚,Ⅱ级淋巴结平均4.9枚,Ⅲ级平均1.8枚;检出阳性淋巴结312枚,阳性率为23.82%.随访50~114个月,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疗效确切.
作者:王海;朱兆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变化和胆固醇水平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采集超声检查结合手术确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128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的外周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总甲状腺素(TT4)水平,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观察3组之间甲状腺功能变化和胆固醇水平.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组、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TT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组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组T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组TC和LDL-C显著高于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对照组(P<0.01),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组TBA低于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对照组(P<0.01).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对照组TC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发胆囊结石组和对照组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甲状腺肿组(P<0.0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的发病始动因素可能是患者TT3降低导致的渐进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外源性补充左旋甲状腺激素钠可能防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的发病.
作者:马世红;刘勤江;张有成;朱小康;田尤新;王军;张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眶外侧缘、睑下缘、耳颞切口、口内前庭沟等多小切口,显露颧骨复合体骨折段后,进行复位;应用微型钛板对颧弓复合体骨折31例进行坚强内固定,通过面形、张口度、切口愈合情况及X线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1例患者中除 2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形对称,切口Ⅰ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方法,符合现代外科治疗理念.
作者:张晓东;张民主;刘茜;朱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和杀菌活性的影响,以了解IL-10对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麻醉后从眼球取血,与不同浓度IL-10在37 ℃水浴中作用2 h,然后加FITC标记大肠埃希菌,置37 ℃水浴中15 min,溶血剂去除红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IL-10浓度组PMN的吞噬率.小鼠麻醉后局部消毒,摘眼球,无菌方法取血.与不同浓度IL-10 在37 ℃下作用2 h,然后加大肠埃希菌置37 ℃水浴1 h,同时设PMN杀菌0 min组、无IL-10的PMN杀菌对照组,各组样品作适当稀释后接种琼脂平板,后观察各组菌落数,与对照组比较,计算IL-10对杀菌力影响.结果:PMN的吞噬功能在IL-10浓度为1 ng/ml组减低(15.87±1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MN的杀菌功能在IL-10浓度为0.1 ng/ml组降低(39.59±37.36)%,在IL-10浓度为1 ng/ml组则降低(42.28±2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对PMN的吞噬功能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对PMN的杀菌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亦有抑制作用.
作者:赵修春;徐凤珍;李柏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正丁酸钠对急性CO中毒后家兔血液循环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24只普通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CO中毒组(模型组)和急性CO中毒正丁酸钠预处理组(干预组),每组8只.家兔腹腔注入高纯CO气体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干预组在家兔造模前10 min经耳缘静脉注射500 mg/kg正丁酸钠.造模后第7天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率指标.结果: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率各指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各指标均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而干预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丁酸钠可明显改善急性CO中毒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其作用机制极可能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途径发挥抗炎效应,阻断炎症-凝血网络,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慧峰;何先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在不孕症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48例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其病因做出诊断,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结果:47例检出异常,异常检出率为97.92%,其中输卵管阻塞、积水及因盆腔粘连致输卵管扭曲、不全闭锁31例,余依次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多囊卵巢3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纵隔子宫1例、宫腔粘连1例、卵巢良性肿瘤1例.未发生因联合手术而引起的并发症.术后3年内妊娠率为48.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诊治不孕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美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急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病机制及可行性治疗方案.结果:30例患者中,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血钠恢复缓慢,出院后失访;11例中度低钠血症患者经补水补钠治疗10~14天后,血钠恢复正常;另外16例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经补水补钠治疗2~3周,后血钠恢复近正常水平.结论:急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颈髓脊神经损伤后引起神经调节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动力学、肾排泄以及内环境的整体紊乱;应及早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判断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及临床类型,进而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