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54例治疗体会

顾颖浩;蒋斌

关键词: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肛门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均行保肛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对肛门功能进行判定.结果:5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48个月.全组手术无死亡,切缘均经病理证实,除1例有肿瘤细胞浸润其余均无肿瘤细胞残留,无切口感染.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3例.2例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结论:严格选择病例,改进吻合技术,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保肛手术对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案,并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T在诊断脑白质疏松症和Binswanger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白质变性(LA)和Binswanger病(BD)的临床改变和CT检查的变化.方法:分析96例LA患者(LA组)和56例BD患者(BD组)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比较2组患者CT分级和临床症状的不同.结果:LA组和BD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CT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有所不同,BD组患者发生脑室扩大、多发腔隙性梗死灶和单发梗死灶的发生率高于LA组.相比较LA组,BD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严重,出现了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熟悉LA的CT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张文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水提法和微波助提法在蛹虫草多糖提取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蛹虫草菌丝体多糖提取方法的应用.方法:利用水提法和微波助提法提取蛹虫草菌丝体中多糖成分,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的含量.结果:水提法粗多糖的提取率为22.26%,微波助提法的提取率为15.16%.结论:菌丝体粗多糖提取过程中应用传统水提法提取率高,但其工艺复杂、耗时,微波助提法工艺简便、快速.

    作者:郑庆委;张涛;徐志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ApoB和ApoB/ApoA-Ⅰ比值在冠心病危险性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脂蛋白、载脂蛋白(Apo)和ApoB/ApoA-Ⅰ比值及血浆脂蛋白a[LP(a)]的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将2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61例住院并诊断为CHD的患者设为CHD组.分别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ApoB、ApoA-Ⅰ比值、LP(a)的水平.结果:CHD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ApoB、ApoB/ApoA-Ⅰ比值、L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提示,HDL-C、ApoB、LP(a)均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相关分析发现,ApoB、Lp(a)及ApoB/ApoA-Ⅰ比值与CHD正相关,其他结果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poB、ApoB/ApoA-Ⅰ比值与Lp(a)联合监测对CHD危险性的预测更有意义.

    作者:章菊;钟少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方法:使用BiPAP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0例,通过使用呼吸机前、中、后及脱机正确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并逐渐脱机.1例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堵塞,2例出现胃肠胀气,经积极处理,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BiPAP呼吸机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能使患者安全、舒适,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穆清华;吴叶荣;李海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护理配合,以提高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像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渐完善对患者检查前、中、后的护理.结果:在1~2级的368例次检查中,正常者72例次,冠状动脉异常者296例次,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97例次(289根血管),冠状动脉狭窄者156例次(179根血管).207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异常者检查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治疗,与冠状动脉DSA表现总体符合率达95%以上.结论:完善细致的围检查期护理,使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适应力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

    作者:倪红霞;王培;李国平;余松涛;丁强;朱广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双硫仑样反应86例急诊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及其救治方法.方法:对86例急诊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留诊观察,给予吸氧、静脉输液、纳络酮解酒促醒、护胃活血、补液利尿及对症处理.结果:86例患者30~180 min症状明显缓解,皮肤潮红消退,胸闷心悸、头痛、头晕好转,无一例病死.结论: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严重,但经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作者:贾振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Bhlha15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Bhlha15(basic helix-loop-helix family,member a15)也称Mist1(muscle intestine and stomach exprssion 1),或Bhlhb8(basic helix-loop-helix family,member b8),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家族.bHLH转录因子的名称来自其结构中的bHLH基序,该基序约含60个氨基酸,由一个能与DNA结合的碱性区域(basic region)和螺旋-环-螺旋模体(helix1-loop-helix motif)组成,其中环的长度在不同bHLH蛋白有差异[1].Bhlha15转录因子于1997年由Lemercier等[2]从小鼠基因中分离鉴定,在果蝇[3]、斑马鱼[4]及人类[5]基因中也相继被发现.本文就Bhlha15在各系统组织、细胞分化发育调控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成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按前列腺电切术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实验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疼痛的程度.

    作者:邵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一次性胃管在术前清洁灌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次性胃管在术前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62例术前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袋连接肛管进行灌肠;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硅胶胃管进行灌肠.比较2组患者的灌肠效果、灌肠次数及有无灌肠黏膜损伤.结果: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灌肠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硅胶胃管为术前患者清洁灌肠,能减少灌肠次数和肠黏膜损伤,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灌肠效果.

    作者:李来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肺腺癌患者血浆及尿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研究

    目的:分析血浆和尿中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改良酚-氯仿方法从血浆和尿中提取DNA,突变富集型PCR技术扩增EGFR外显子19和21,进行基因测序.结果:60例进展期肺腺癌患者中,血浆中检测出12例EGFR突变,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7例,外显子21点突变5例,尿标本中未检测出突变.血浆EGFR突变与性别相关,与年龄、吸烟史无相关.结论:在进展期肺腺癌患者血浆标本中可检测出EGFR突变,尿标本中未检测出EGFR突变.

    作者:袁海花;刘峰;张文颖;赵美;王炯轶;姜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4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后随访1~6个月,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术后月经均改善,10例无月经,17例少量月经,14例正常月经.其中11例伴痛经者10例减轻.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远期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作者:杨云;支翠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癌血清学人附睾蛋白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gene protein 4,HE4)对临床不同分期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及是否优于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肿瘤标志物.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46例卵巢癌组(其中早期9例、中期31例、晚期6例)、50例盆腔良性瘤组、5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的HE4含量.结果:卵巢癌组HE4含量均明显高于盆腔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P<0.01);9例早期卵巢癌中的HE4阳性率达78%,而CA125阳性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4是诊断卵巢癌的一项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且优于CA125,特别对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刚;葛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4-1BBL/4-1BB信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4-1BBL/4-1BB信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CD3单抗刺激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抗4-1BBL单抗阻断4-1BBL/4-1BB共刺激信号,流式细胞术检测阻断前后T、B细胞上4-1BB、CD40L、4-1BBL、CD40以及CD69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T细胞上CD6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4-1BB、CD40L和B细胞上4-1BBL、CD4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化后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表达升高更加明显(P<0.01);抗4-1BBL单抗阻断后4-1BB、CD40L表达明显下降(P<0.01),B细胞上CD40表达下降,与SLE未活化组和活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活化水平升高,4-1BBL/4-1BB信号对其活化状态维持可以起重要作用.

    作者:高元元;吴俊英;李柏青;王慧;梁友宝;梁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乳腺癌的钼靶X线、CT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评价乳腺癌的钼靶X线和CT影像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5例可疑乳腺癌患者进行钼靶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观察钼靶X线与CT和组织学检查在诊断方面的差异.结果: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38例,病灶检出率为84.4%;螺旋CT诊断乳腺癌42例,病灶检出率为93.3%;两者结合诊断乳腺癌44例,诊断的正确率为97.8%.钼靶X线发现钙化33例,阳性率为73.3%;CT发现钙化21例,阳性率为46.7%.34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钼靶X线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23例,阳性率为67.6%;CT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30例,阳性率为88.2%.结论:钼靶X线和CT对乳腺癌的诊断均有重要的作用,但两者各有其特点,两者结合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李旭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子宫颈癌10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与未绝经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00例子宫颈癌的临床资料,按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32例,未绝经组68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表现、瘤体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肿瘤转移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绝经组接触性出血症状明显多于绝经组(P<0.01);2组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绝经组瘤体大于绝经组(P<0.05);而病理类型方面,未绝经组非鳞癌比例大于绝经组(P<0.05);肿瘤分期方面,未绝经组明显早于绝经组,Ⅰ期及Ⅱ期所占比例较大,Ⅳ期较少(P<0.05);未绝经组肿瘤转移情况明显多于绝经组(P<0.05).结论:未绝经子宫颈癌患者接触性出血表现明显,瘤体相对较大,非鳞癌比例高,虽分期较早,但容易转移,预后较差.

    作者:王晗;高薇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确诊后采用抗炎、抗变态反应、局部使用减充血剂、抗感染等系统治疗.结果:48例UACS患儿中误诊26例,误诊率54.17%.42例患儿在2周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有效率87.50%.结论:UACS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伴随症状复杂,易被误诊误治.详细询问病史、合理检查、专科会诊有助于明确诊断.给予针对性治疗,绝大部分疗效好.

    作者:董传莉;谢怀珍;张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0例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病特点、病理生理及救治方法.方法:50例DKA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补充血容量,小剂量应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消除诱因等治疗.结果:50例中治疗后24 h血糖均下降,高脂血症减轻.48 h血钾、钠、氯基本正常,其中40例患者2~3 d内CO2正常,3~5 d酮体转阴.重症患者10例,1周内CO2恢复正常,7~10 d酮体转阴.结论:DKA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及时明确诊断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早期足量补液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雪梅;冯玉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7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LNG-IUS,分别观察放置前及放置后3、6、12个月其痛经评分、月经量月经失血图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血癌抗原125(CA125)、血雌二醇(E2)、血卵泡刺激素(FSH)、血黄体生成激素(LH)等多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3、6和12个月,患者痛经评分、月经量月经失血图评分、血红蛋白和子宫内膜厚度及CA125、E2与放置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FSH和LH月与放置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是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刘娟;林萍;周玲;王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25例.结果:随访10~30个月,所有滑脱椎间均骨性融合,优19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结论:应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技术对腰椎前、后柱均起稳定作用,腰椎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作者:左传宏;谢威;凤晓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子的超声表现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子的超声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伴门静脉癌栓32例(PVTT组),肝癌伴门静脉血栓18例(PVBT组).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后,PVTT组 32例、PVBT组4例均作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2组患者均排除肝动静脉瘘.结果:PVTT组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7例,不全阻塞型6例,侵犯门静脉管壁型9例.PVBT组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0例,不全阻塞型8例.PVTT组中,彩超检查显示血供29例,PVBT组仅1例疑有少许血供,2组血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P<0.01).结论:门静脉栓子的超声表现分型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寿巧;丁汇清;朱云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