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委;张涛;徐志本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效果.方法:分析7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腔镜组)36例,开腹手术穿孔修补术(开腹组)38例.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腔镜组无中转开腹.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革;张辉;王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9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加强并发症的监测及护理.结果:95例中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PCI成功率100%.结论:重视手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以及血糖的监测与控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消除或减轻并发症的危害,大大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成功率.
作者:吴红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对77例流脑患者的季节分布、年龄分布、临床特征及预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并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7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3.96±18.21)岁.临床特点以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及皮肤淤点、淤斑为主.普通型55例,暴发型22例,病死4例,未愈自动出院6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脑疝、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损害者预后较差.13例细菌学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部分标本进行分群,其中C群7例.结论:流脑病例并发其他系统损害者多,病情较重,可能与细菌菌群变迁有关.
作者:徐葵花;张莉;陈峰;王彩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后随访1~6个月,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术后月经均改善,10例无月经,17例少量月经,14例正常月经.其中11例伴痛经者10例减轻.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远期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作者:杨云;支翠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发能模拟显示出诊断分析过程的血气分析软件供临床和教学使用.方法:用易语言编写全部程序,可用于Windows等操作系统.结果:该软件能准确判断各种酸碱失衡和呼吸功能障碍;能分为六个步骤模拟显示出血气分析的诊断分析过程.判断出酸碱失衡的类型后,能提供该类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建议.结论:该软件可供临床医师血气分析诊断分析时使用,也可用于教学和培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毅鹏;王忠平;周宁;梁咏雪;虞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gene protein 4,HE4)对临床不同分期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及是否优于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肿瘤标志物.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46例卵巢癌组(其中早期9例、中期31例、晚期6例)、50例盆腔良性瘤组、5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的HE4含量.结果:卵巢癌组HE4含量均明显高于盆腔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P<0.01);9例早期卵巢癌中的HE4阳性率达78%,而CA125阳性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4是诊断卵巢癌的一项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且优于CA125,特别对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刚;葛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乳糜尿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结果:7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5~110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术后随访2~28个月,尿乳糜试验均阴性.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除具有微创及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势外,同时具有结扎更彻底、近期疗效好的优点,可完全替代开放手术,是目前治疗乳糜尿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胡玮;徐家庭;江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应对方式状况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制定相关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5所医院543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消极应对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的消极应对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的护士在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士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年龄、职称、学历对临床护士的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影响,应根据临床护士的人口学特征,引导和教育护士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潘旭静;许勤;雷婷婷;王飞;李宁;贾贤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瘦素抵抗肥胖大鼠肺通气功能(PVF)的变化.方法:将30只SD雌性刚离乳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组各1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第8周末按体重增量从高脂组中筛选出7只大鼠作为瘦素抵抗肥胖组,测定2组大鼠的体重、血清瘦素浓度及潮气量(TV)、肺通气量(PV)、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吸气峰流量(PIF)和呼气峰流量(PEF).结果:瘦素抵抗肥胖组第3周末至第8周末大鼠的体重和第8周末血清瘦素浓度、PV、PIF与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TV、FVC 和MM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诱导的瘦素抵抗性肥胖降低了雌性大鼠的PVF.
作者:姚荣英;顾璇;郑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腋下副乳腺的不同手术方法及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8例腋下副乳腺患者,分别进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腋前皱襞切口副乳腺切除术68例,腺体型;单纯肿胀抽吸术34例,脂肪型;肿胀抽吸配合副乳腺切除术36例,脂肪腺体型.结果:138例切口均一级愈合,术后未发生感染、出血、淋巴瘘等并发症;无皮下积液,术后乳房外上方恢复胸大肌外侧轮廓线,美容效果好.结论:对腋下不同种类副乳腺的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取得佳疗效.
作者:付晓艳;李成林;崔彦;杨鹤鸣;肖阳;林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及分类.方法:对门诊诊治的6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并对诊断分类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儿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22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6例,特异性咳嗽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2例,心因性2例,先天性呼吸道疾病2例,多发性抽动及气管微小异物各1例.其中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UACS、CVA及特异性咳嗽为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结论:细化对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及分类,强调合理诊断治疗对儿童慢性咳嗽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1例采用PKRP治疗前列腺>60 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时间(82.5±9.2)min,术中出血量(195.5±65.8)ml,术中3例出现心脏前负荷增加的表现,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4例发生尿道狭窄,术后随访24个月,大尿流率由术前(4.2±0.5)ml/s增加至术后(22.6±2.5)ml/s(P<0.01),剩余尿量由术前(104.2±21.5)ml下降至术后(29.3±6.2)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从26.4±3.6和5.1±0.3降到8.7±2.4和2.5±0.4,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张建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均行保肛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对肛门功能进行判定.结果:5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48个月.全组手术无死亡,切缘均经病理证实,除1例有肿瘤细胞浸润其余均无肿瘤细胞残留,无切口感染.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3例.2例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结论:严格选择病例,改进吻合技术,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保肛手术对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案,并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作者:顾颖浩;蒋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8例CT引导穿刺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及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手术治疗18例与术后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穿刺成功32例;失败6例,其中2例为靶点选择错误,4例因为取材较少,不能明确病理类型.18例穿刺成功并进行手术者,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完全相符.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于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马先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胃管在术前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62例术前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袋连接肛管进行灌肠;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硅胶胃管进行灌肠.比较2组患者的灌肠效果、灌肠次数及有无灌肠黏膜损伤.结果: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灌肠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硅胶胃管为术前患者清洁灌肠,能减少灌肠次数和肠黏膜损伤,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灌肠效果.
作者:李来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25例.结果:随访10~30个月,所有滑脱椎间均骨性融合,优19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结论:应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技术对腰椎前、后柱均起稳定作用,腰椎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作者:左传宏;谢威;凤晓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短效避孕药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口服避孕药组(OCP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OCP组术后当日口服短效避孕药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观察2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流血量、腹痛、阴道分泌物和月经转经等情况.结果:OCP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OCP组均有月经来潮,而对照组正常转经者89例;OCP组术后阴道分泌物较以往增多6例,对照组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短效避孕药有助于减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预防感染、正常转经,有益于妇女身心健康.
作者:杨晓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绝经与未绝经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00例子宫颈癌的临床资料,按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32例,未绝经组68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表现、瘤体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肿瘤转移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绝经组接触性出血症状明显多于绝经组(P<0.01);2组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绝经组瘤体大于绝经组(P<0.05);而病理类型方面,未绝经组非鳞癌比例大于绝经组(P<0.05);肿瘤分期方面,未绝经组明显早于绝经组,Ⅰ期及Ⅱ期所占比例较大,Ⅳ期较少(P<0.05);未绝经组肿瘤转移情况明显多于绝经组(P<0.05).结论:未绝经子宫颈癌患者接触性出血表现明显,瘤体相对较大,非鳞癌比例高,虽分期较早,但容易转移,预后较差.
作者:王晗;高薇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护理配合,以提高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像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渐完善对患者检查前、中、后的护理.结果:在1~2级的368例次检查中,正常者72例次,冠状动脉异常者296例次,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97例次(289根血管),冠状动脉狭窄者156例次(179根血管).207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异常者检查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治疗,与冠状动脉DSA表现总体符合率达95%以上.结论:完善细致的围检查期护理,使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适应力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
作者:倪红霞;王培;李国平;余松涛;丁强;朱广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肛肠镜辅助下纽扣内置瘘口堵压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瘘的护理配合.方法:心理护理消除患者顾虑,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引流管和牵引线的管理,合理冲洗,指导饮食.结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降低了费用,3例患者均获良好的效果.结论:系统的护理配合,为经肛肠镜辅助下纽扣内置瘘口堵压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瘘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卫璠;方珍;何秀英;应月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