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静;许勤;雷婷婷;王飞;李宁;贾贤杰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1例采用PKRP治疗前列腺>60 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时间(82.5±9.2)min,术中出血量(195.5±65.8)ml,术中3例出现心脏前负荷增加的表现,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4例发生尿道狭窄,术后随访24个月,大尿流率由术前(4.2±0.5)ml/s增加至术后(22.6±2.5)ml/s(P<0.01),剩余尿量由术前(104.2±21.5)ml下降至术后(29.3±6.2)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从26.4±3.6和5.1±0.3降到8.7±2.4和2.5±0.4,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张建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乳糜尿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结果:7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5~110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术后随访2~28个月,尿乳糜试验均阴性.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除具有微创及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势外,同时具有结扎更彻底、近期疗效好的优点,可完全替代开放手术,是目前治疗乳糜尿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胡玮;徐家庭;江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血浆和尿中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改良酚-氯仿方法从血浆和尿中提取DNA,突变富集型PCR技术扩增EGFR外显子19和21,进行基因测序.结果:60例进展期肺腺癌患者中,血浆中检测出12例EGFR突变,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7例,外显子21点突变5例,尿标本中未检测出突变.血浆EGFR突变与性别相关,与年龄、吸烟史无相关.结论:在进展期肺腺癌患者血浆标本中可检测出EGFR突变,尿标本中未检测出EGFR突变.
作者:袁海花;刘峰;张文颖;赵美;王炯轶;姜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4-1BBL/4-1BB信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CD3单抗刺激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抗4-1BBL单抗阻断4-1BBL/4-1BB共刺激信号,流式细胞术检测阻断前后T、B细胞上4-1BB、CD40L、4-1BBL、CD40以及CD69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T细胞上CD6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4-1BB、CD40L和B细胞上4-1BBL、CD4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化后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表达升高更加明显(P<0.01);抗4-1BBL单抗阻断后4-1BB、CD40L表达明显下降(P<0.01),B细胞上CD40表达下降,与SLE未活化组和活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活化水平升高,4-1BBL/4-1BB信号对其活化状态维持可以起重要作用.
作者:高元元;吴俊英;李柏青;王慧;梁友宝;梁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eg及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分子的表达,探讨Treg和PD-1表达在SLE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组、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 T细胞中的CD4+CD25highTreg和CD4+CD25lowT细胞的比例,及其PD-1分子的表达率.结果:CD4+CD25highTreg在SLE患者组外周血中CD4+ T细胞的比例(0.63±0.31)%与正常对照组(2.07±0.74)%相比明显降低(P<0.05),该亚群细胞上 PD-1+的百分率(24.99±18.65)%与对照组(6.97±1.92)%相比显著增高(P<0.05);CD4+CD25lowT细胞的百分率(13.40±8.47)%及其PD-1+的百分率(2.70±3.06)%与正常对照组(20.16±11.89)%和(0.43±0.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highTreg数量下降及其PD-1分子表达上调可能在SLE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元元;陈晓蓉;刘铜;唐洁;谢长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确诊后采用抗炎、抗变态反应、局部使用减充血剂、抗感染等系统治疗.结果:48例UACS患儿中误诊26例,误诊率54.17%.42例患儿在2周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有效率87.50%.结论:UACS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伴随症状复杂,易被误诊误治.详细询问病史、合理检查、专科会诊有助于明确诊断.给予针对性治疗,绝大部分疗效好.
作者:董传莉;谢怀珍;张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子的超声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伴门静脉癌栓32例(PVTT组),肝癌伴门静脉血栓18例(PVBT组).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后,PVTT组 32例、PVBT组4例均作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2组患者均排除肝动静脉瘘.结果:PVTT组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7例,不全阻塞型6例,侵犯门静脉管壁型9例.PVBT组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0例,不全阻塞型8例.PVTT组中,彩超检查显示血供29例,PVBT组仅1例疑有少许血供,2组血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P<0.01).结论:门静脉栓子的超声表现分型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寿巧;丁汇清;朱云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及其救治方法.方法:对86例急诊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留诊观察,给予吸氧、静脉输液、纳络酮解酒促醒、护胃活血、补液利尿及对症处理.结果:86例患者30~180 min症状明显缓解,皮肤潮红消退,胸闷心悸、头痛、头晕好转,无一例病死.结论: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严重,但经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作者:贾振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脂蛋白、载脂蛋白(Apo)和ApoB/ApoA-Ⅰ比值及血浆脂蛋白a[LP(a)]的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将2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61例住院并诊断为CHD的患者设为CHD组.分别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ApoB、ApoA-Ⅰ比值、LP(a)的水平.结果:CHD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ApoB、ApoB/ApoA-Ⅰ比值、L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提示,HDL-C、ApoB、LP(a)均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相关分析发现,ApoB、Lp(a)及ApoB/ApoA-Ⅰ比值与CHD正相关,其他结果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poB、ApoB/ApoA-Ⅰ比值与Lp(a)联合监测对CHD危险性的预测更有意义.
作者:章菊;钟少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及分类.方法:对门诊诊治的6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并对诊断分类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儿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22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6例,特异性咳嗽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2例,心因性2例,先天性呼吸道疾病2例,多发性抽动及气管微小异物各1例.其中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UACS、CVA及特异性咳嗽为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结论:细化对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及分类,强调合理诊断治疗对儿童慢性咳嗽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已将社会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结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网络社会.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2亿,与2009年底相比提高了2.9%.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构成比仍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接近1/3的网民为学生.大学生网络使用率在90%以上,他们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流群体[1].研究[2]表明,互联网对我国网民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既产生了许多正面效应,也带来了各种负面冲击.网络成瘾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学生正在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3-5].
作者:齐玉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效果.方法:应用综合治疗(洗胃、导泻、血液净化、药物治疗等)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21例.结果:21例患者中病死5例,自动出院3例,治愈13例.结论:早期洗胃、导泻及血液净化是救治百草枯中毒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克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25例.结果:随访10~30个月,所有滑脱椎间均骨性融合,优19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结论:应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技术对腰椎前、后柱均起稳定作用,腰椎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作者:左传宏;谢威;凤晓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组织发生、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7例RCC组织、10例正常肾组织中CD147、MMP-9与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R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及其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RCC中CD147、MMP-9与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RCC组织中CD14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RCC组织CD147、MMP-9与VEGF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47、MMP-9与VEGF表达之间也均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CD147的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肿瘤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47、MMP-9与VEGF在RCC的临床演进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147、MMP-9与VEGF可作为反映RCC发生及侵袭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王苏春;王禾;秦卫军;孙航;顾汝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CD-3500型血细胞分析仪(简称CD-3500)的检测性能.方法:对CD-3500的WBC、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计数(BPC)进行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比对等方面的评价.结果:CD-3500检测新鲜静脉血WBC、RBC、Hb、BPC的线性良好(r均>0.999),WBC、RBC、Hb、MCV、BPC各项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均在规定允许范围内,WBC、RBC、Hb、BPC的携带污染均<1%,与CD-1800比对结果相关性好,偏倚小.结论:CD-3500进行血细胞分析具有准确、精密、线性好的特点,是一台性能良好、检测结果值得信赖的血细胞分析仪.
作者:徐承来;张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8例CT引导穿刺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及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手术治疗18例与术后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穿刺成功32例;失败6例,其中2例为靶点选择错误,4例因为取材较少,不能明确病理类型.18例穿刺成功并进行手术者,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完全相符.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于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马先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血液透析水平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各种并发症亦明显增加,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2007~2008年,我院5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8例,现就其护理作一报道.
作者:周锡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方法:使用BiPAP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0例,通过使用呼吸机前、中、后及脱机正确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并逐渐脱机.1例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堵塞,2例出现胃肠胀气,经积极处理,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BiPAP呼吸机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能使患者安全、舒适,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穆清华;吴叶荣;李海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80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地平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治疗,尼莫地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 mg/h微量泵入,2周后改为尼莫地平片剂30 mg,每天3次持续使用12~24周.并于治疗后24 h和72 h、7 d和14 d应用经颅多普勒观察伤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3个月后哥拉斯哥昏迷预后评分.结果:尼莫地平组脑血管痉挛程度及预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t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明显,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曹永胜;程宏伟;冯春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后随访1~6个月,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术后月经均改善,10例无月经,17例少量月经,14例正常月经.其中11例伴痛经者10例减轻.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远期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作者:杨云;支翠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