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川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328例肺癌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8例肺癌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9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9.21%,例次感染率为29.27%.同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26%.且感染多发于肺癌中晚期,严重营养不良、合并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等为重要易感因素.共送检标本142份,检出病原菌96株,其中,G-杆菌63株,G+球菌24株,真菌9株.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其次为消化道.结论:肺癌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易感因素诸多,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性发生.
作者:赵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子宫峡部瘢痕妊娠临床少见,但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日益上升,本病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有时因阴道大出血不止,需及时切除子宫,导致年轻女性丧失生育功能,影响其生活质量[1].现就本院收治的5例作一分析.
作者:范建灵;张宁芝;肖红;梅莉;苏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低旋转点7例,皮瓣切取范围5 cm×7 cm至18 cm×14 cm,蒂长5~16 cm.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愈合;术后随访14例,皮瓣外观、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血供可靠,成功率高,操作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且降低旋转,能修复足中端远端创伤,是修复小腿下段、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余勇;赵慧;许瑾;李勇;武朱明;章祥洲;袁振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探讨Hp-L型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Hp-L型与胃癌BGC-823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24 h,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观察胃癌BGC-823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blotting实验测定胃癌BGC-823细胞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随胃癌BGC-823细胞与细菌共培养细菌含量增大,穿透重建基底膜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P<0.01),胃癌BGC-823细胞中ezrin表达量逐渐增加(P<0.01).结论:Hp-L型感染增强了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胃癌细胞的ezrin表达量增加有关.
作者:魏军;于东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人们认识早且研究多的是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现已证实,在脑、肾、肠、肝、肺和皮肤等器官组织都存在IR损伤现象.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是一种有广泛药理作用和多个作用位点的非甾体消炎药,传统上作为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物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一种药物.有学者[1]认为,应用ASA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的IR损伤,现将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张乃菊;祝晓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例1,女,24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5天.主诉近期消瘦明显,伴乏力,偶有左腰背部胀痛不适.查体:T 36.8 ℃,体型消瘦,全身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肋腰点压痛阳性,左肾区叩痛阳性.尿常规(-).WBC 6.4×109/L,RBC 3.04×1012/L,Hb 88 g/L,BPC 399×109/L.血白蛋白33.8 g/L,球蛋白37 g/L.
作者:丁银满;王正权;杨先俊;陶沙;张仁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2例均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术中置双J管引流,术后6~8周拔除双J管,3~6个月复查.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肾盂积水好转,狭窄解除,吻合口通畅.随访6个月,未出现吻合口再狭窄、肾积水加重等并发症.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狭窄的有效方法,使用有引流作用的支架管可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张家俊;李庆文;韩锋;陈志军;王成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进家属健康教育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宣教.对照组家属仅作手术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家属则给予合作性分阶段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髋部骨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髋关节的Harris评分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63.33%(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除情绪功能评分外,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的Harri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家属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配合程度及患者的康复锻炼能力,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朱素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能否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并探讨其凋亡机制. 方法:UU感染HUVEC 2、4、8、1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并检测UU感染HUVEC 8 h后TNF-α、caspase-3及caspase-8产生量,同时检测加入TNF-α抗体、caspase-3和caspase-8抑制剂后的细胞凋亡率.结果:UU可以诱导HUVEC发生凋亡,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8 h后TNF-α、caspase-3、caspase-8的产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加入TNF-α抗体、caspase-3和caspase-8抑制剂后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UU可以诱导HUVEC凋亡,并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其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介导的caspase-8及caspase-3激活的外源性死亡因子受体途径.
作者:马丽娜;吕杰;李凤云;刘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6例CPP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并同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腹腔镜检查盆腔病变有子宫内膜异位症58例,慢性盆腔炎36例,盆腔粘连13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9例,其他病变7例,镜下未见盆腔器官异常者3例.结论:CPP病因复杂,临床确诊困难,腹腔镜基本上可以明确CPP的病因,并能同时进行治疗,为CPP诊治的首选手段.
作者:徐福霞;沙玉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不同注射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38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89例和改进治疗组194例,比较两组皮下出血率.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改进治疗组皮下出血率分别为66.14%和12.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进治疗组的皮下注射法可以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发生率.
作者:胡云芝;倪红霞;韩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持续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持续负压引流术是否优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方法:51例腮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持续负压引流组(A组)26例,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组(B组)25例,通过临床观察主客观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均较B组具有自觉疼痛轻、痛苦小、进食影响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0.01).结论:腮腺手术中持续负压引流术优于传统的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
作者:马新亮;朱守莉;韩立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展快,病情较重,且往往集中发病.近年来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外感染逐渐受到重视,每年发展中国家约有87万人死于该病,心肌损害是死亡原因之一[1].2005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异常182例,现作分析.
作者:黄胜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干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是近年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使用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外伤也取得一定进展[1].但由于其潜在的致瘤危险及伦理学限制,目前尚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近年来发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也具有干细胞特征,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可分化为成骨细胞[2]、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肝细胞[3-4]等间充质细胞,在多种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可作为颅脑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5].
作者:王永志;冯东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流行病学教学方法,以顺应社会对流行病学人才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公共卫生人才.方法:采用培养学生兴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完善流行病学教学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动手能力.结果: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提高了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结论:通过一系列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措施,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能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同时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芈静;孟灿;梅翠竹;程先进;贾贤杰;周纯先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病,患者因足部畸形、拇囊炎或足底胼胝形成伴疼痛,临床治疗较为复杂,缓解疼痛和美观是患者求医的根本要求,但往往临床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对于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常需手术治疗.1998~2007年,我院采用第1跖骨近端张开式截骨结合其他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3例(28足),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岑建平;孙长惠;张振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拉米呋啶(lamivudine,LAM)和阿德福韦酯(adcfovirdipivoxil,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及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的变化,以判断两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70例CHB患者分为LAM组37例,应用LAM 100 mg/d口服,ADV组33例,应用ADV 10 mg/d口服,两组同时应用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等基本药物,治疗前未用过免疫调节治疗.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12、24及48周末查肝功能ALT、AST及HBV DNA定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基本相同,从第4周末到第48周末两组HBV DNA变化基本相同(P>0.05).结论:LAM在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方面早期较ADV快,48周时基本相似.
作者:周怀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uSp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根据血清HLA-B27是否阳性将120例uSpA患者分为两组,阳性组78例,阴性组42例.分析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部分患者进行3年以上随访观察,了解其病情变化.结果:HLA-B27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显著早于HLA-B27阴性组(P<0.05);发热、消瘦、疲倦等全身症状表现HLA-B27阳性组显著多于HLA-B27阴性组,且较严重(P<0.05);实验室检查中血沉以HLA-B27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骶髂关节X线表现亦以HLA-B27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而两组性别及外周关节炎等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HLA-B27阳性组3年后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者显著多于HLA-B27阴性组(P<0.05).结论:HLA-B27阳性组uSpA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临床症状较重,更有可能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
作者:杨积保;张慧群;刘智;李志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9例HA植入术后发生义眼座暴露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5例应用羊膜修补.结果:9例义眼座暴露均愈合良好,未再复发.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恰当的处理如羊膜移植等可以使之恢复.
作者:代应辉;尚平;周琦;刘应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黄丽霞;吴秋霞;张秋娟;张添招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