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芹
目的:通过持续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持续负压引流术是否优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方法:51例腮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持续负压引流组(A组)26例,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组(B组)25例,通过临床观察主客观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均较B组具有自觉疼痛轻、痛苦小、进食影响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0.01).结论:腮腺手术中持续负压引流术优于传统的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
作者:马新亮;朱守莉;韩立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DS)发生与母亲年龄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对DS患儿母亲年龄及其接触环境因素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儿中出生时母亲年龄<35岁者126例(86.90%),其母亲均不同程度接触过不同种类的物理、化学因素.结论:DS患儿的母亲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其发病与接触有害的环境因素有关.应加大优生优育环境因素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扩大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年龄和地域范围.
作者:廖亚平;鲍明升;李忠文;吴涛;唐宝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峰值鼻呼吸流量的影响,以确定峰值鼻呼吸流量在慢性鼻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微型峰值鼻呼吸流量仪分别测定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峰值鼻呼吸流量.结果:正常成人的峰值鼻呼吸流量基本保持稳定,4周前后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矫正术明显改善患者峰值鼻呼吸流量,手术后4周增加到近正常范围,和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亦显著增加患者峰值鼻呼吸流量,手术后4周和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峰值鼻呼吸流量,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
作者:李佩忠;邱明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不同注射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38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89例和改进治疗组194例,比较两组皮下出血率.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改进治疗组皮下出血率分别为66.14%和12.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进治疗组的皮下注射法可以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发生率.
作者:胡云芝;倪红霞;韩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6例CPP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并同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腹腔镜检查盆腔病变有子宫内膜异位症58例,慢性盆腔炎36例,盆腔粘连13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9例,其他病变7例,镜下未见盆腔器官异常者3例.结论:CPP病因复杂,临床确诊困难,腹腔镜基本上可以明确CPP的病因,并能同时进行治疗,为CPP诊治的首选手段.
作者:徐福霞;沙玉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的方法.方法:将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插入胃管;观察组采用喂水法、快速置管法、侧位拉舌法、端坐位法插入胃管,观察两组插管前后心率、收缩压的变化;呕吐、咳嗽发生情况;一次性插管成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前后心率、收缩压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呕吐、咳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宜采用新方法插管,不但可减轻插管对机体的影响,而且能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
作者:周艳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指南2000[1]充分体现了心肺复苏抢救及其护理的发展需要,揭示了当前临时医学中心肺复苏抢救护理的新动态[2].本文就现代CPR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护理及一些新观点作一综述.
作者:徐辉;万双青;陆春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采用连续缝合方法进行人工机械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缓慢空跳下,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切口径路,加强左、右心吸引,保持术野清晰,用一根2-0 Prolene双头针带小垫片的缝线连续缝合行二尖瓣置换.同期合并手术有:三尖瓣环De Vega环缩术29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5例.结果:术后瓣周漏1例,再次手术修补成功,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气栓、血栓、卡瓣等发生,均治愈出院,随访2~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法行二尖瓣置换术,缩短手术时间,采用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张雷;刘学刚;刘戈;李新亚;王康武;唐震;王祖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展快,病情较重,且往往集中发病.近年来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外感染逐渐受到重视,每年发展中国家约有87万人死于该病,心肌损害是死亡原因之一[1].2005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异常182例,现作分析.
作者:黄胜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其抑酸时间长于同剂量的奥美拉唑,在目前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中,埃索美拉唑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1].本研究旨在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与夜间酸突破(NAB)的关系.
作者:韩继顺;贾道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入院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事先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教育、观察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治疗依从性有无差异.结果:运用系统的健康教育路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治疗依从性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知信行的改变,改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的社会地位.
作者:穆清华;张永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子宫峡部瘢痕妊娠临床少见,但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日益上升,本病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有时因阴道大出血不止,需及时切除子宫,导致年轻女性丧失生育功能,影响其生活质量[1].现就本院收治的5例作一分析.
作者:范建灵;张宁芝;肖红;梅莉;苏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496例(496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40眼,术后7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64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便、有效、经济、安全,适合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应用.
作者:邹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7例,脾切除 10 例,单纯脾修补5例,脾动脉结扎+脾部分切除 2 例.结果:治愈16例,病死1例.结论:对于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应提高警惕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明确诊断,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保脾治疗亦应受到重视.
作者:郭鹏;强泽好;沈大友;石秀全;王功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干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是近年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使用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外伤也取得一定进展[1].但由于其潜在的致瘤危险及伦理学限制,目前尚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近年来发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也具有干细胞特征,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可分化为成骨细胞[2]、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肝细胞[3-4]等间充质细胞,在多种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可作为颅脑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5].
作者:王永志;冯东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人们认识早且研究多的是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现已证实,在脑、肾、肠、肝、肺和皮肤等器官组织都存在IR损伤现象.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是一种有广泛药理作用和多个作用位点的非甾体消炎药,传统上作为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物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一种药物.有学者[1]认为,应用ASA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的IR损伤,现将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张乃菊;祝晓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低旋转点7例,皮瓣切取范围5 cm×7 cm至18 cm×14 cm,蒂长5~16 cm.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愈合;术后随访14例,皮瓣外观、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血供可靠,成功率高,操作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且降低旋转,能修复足中端远端创伤,是修复小腿下段、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余勇;赵慧;许瑾;李勇;武朱明;章祥洲;袁振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病,患者因足部畸形、拇囊炎或足底胼胝形成伴疼痛,临床治疗较为复杂,缓解疼痛和美观是患者求医的根本要求,但往往临床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对于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常需手术治疗.1998~2007年,我院采用第1跖骨近端张开式截骨结合其他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3例(28足),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岑建平;孙长惠;张振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相对少见,且常伴有下壁、前壁和后壁等其他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又与左心室急性心肌梗死在治疗上差异很大,故早期RVMI的诊断对降低心肌梗死(MI)发病率意义重大.在发病早期,仔细分析心电图,捕捉某些异常心电图改变不失为早期诊断RVMI的简单、实用且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方法.本文对32例ARVI合并其他不同部位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ARVI的心电图诊断.
作者:赵映;张清华;方效民;蒋知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拉米呋啶(lamivudine,LAM)和阿德福韦酯(adcfovirdipivoxil,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及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的变化,以判断两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70例CHB患者分为LAM组37例,应用LAM 100 mg/d口服,ADV组33例,应用ADV 10 mg/d口服,两组同时应用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等基本药物,治疗前未用过免疫调节治疗.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12、24及48周末查肝功能ALT、AST及HBV DNA定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基本相同,从第4周末到第48周末两组HBV DNA变化基本相同(P>0.05).结论:LAM在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方面早期较ADV快,48周时基本相似.
作者:周怀德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