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发生、发展受众多因素调节,是一个多步骤复杂的过程.很多研究表明,激活素与抑制素对卵巢、甲状腺、肾上腺、前列腺等生殖内分泌肿瘤及其它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激活素、抑制素均属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TGF-β是一组结构相似,但功能不同的生长因子构成,TGF-β还包括缪勒管抑制素和骨形成蛋白等.近年来发现TGF-β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免疫功能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现就激活素、抑制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痰菌阴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早期确诊手段.方法: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给予活检、刷检.结果:乳白色干酪样物19例,充血水肿7 例,瘢痕狭窄6 例,糜烂溃疡3 例.35例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刷检证实24例,病理活检确诊9例,病理活检及刷检均阳性8例.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痰菌阴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4例,分为ACS组3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3例,正常对照组32例,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SES、IL-10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结果:ACS组血清SES、IL-10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SES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IL-10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SES和IL-10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而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肠扭转是一种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急腹症,病因复杂,多见有手术史,餐后剧烈活动,憩室,系膜冗长及便秘等患者.以往对此病认识不够以致不能早期诊断乃至延误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我科根据症状、体征及腹部CT影像特点诊断肠扭转,经积极护理效果较好,现将14例肠扭转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激光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用半导体激光进行静脉腔内治疗并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果:手术时间单条肢体45~70 min;术后住院2~4天;切口2~5个;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疼痛轻微,不需使用止痛药.曲张静脉处出现血栓样硬结2例,一般在3~6周内逐渐消退; 皮下瘀斑2例,1周内消失;并发皮肤灼伤1例,较轻微,1周后治愈;并发隐神经损伤1例,3周内治愈.随访3~6个月,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无局部复发.结论:利用激光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美观,近期及中期疗效较好,可以部分替代传统的大隐静脉剥脱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coystectormy,LC)后早期取随意卧位对促进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方法:120例LC患者,随机选60例为观察组,在行LC术后入病房头垫枕头平卧后早期采取随意卧位,即侧卧位、平卧、左右半卧位、低半卧位,患者随意选择.同时随机选60例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8 h后随意体位.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主观舒适度、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C术后早期随意卧位使患者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肛门排气时间更早.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副舟骨痛综合征的X线平片、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8例(32足)经过典型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CT证实的副舟骨痛综合征均摄患足常规正斜位片,其中12例摄双足对比,20例CT冠状位平扫.结果:软组织改变表现局部软组织隆起、肿胀24足;副舟骨改变表现硬化、增生、毛糙19足,囊变9足,碎裂3足;舟骨面硬化、增生、毛糙13足,副舟骨与舟骨融合4足,副舟骨与舟骨间隙增宽3足,舟骨肥大2足.结论:X线平片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对副舟骨痛综合征可作出正确诊断,CT有重要补充价值.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18例,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加后路固定18例.结果:随访1.5~5年.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优良率83.3%,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加后路固定优良率94.4%.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有手术条件者尽早手术,有关节突增生应进行固定手术,手术前后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进行检测和定位,并与术中观察到的穿支血管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估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性.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7例大腿前外侧皮瓣进行了术前检测,并于术中观察到的穿支血管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结果:17例股前外侧皮瓣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穿支血管48条,83.0%的穿支血管位于大腿中1/3.除2支外,其余多普勒超声发现的穿支血管均于术中找到;另有4条穿支血管于术中发现而未被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的阳性率为92.0%,阳性预测值为95.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做术前检查,准确率高,可靠性好,可明确穿支血管的数量并准确定位,皮瓣的解剖和游离更加方便,提高手术效率.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四肢骨折内固定中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AO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和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等治疗四肢骨折45例51处.22例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骨折采用LISS固定,其余骨折采用LCP治疗.通过间接复位、微创技术等,于肌层下骨膜外闭合插入,完成锁定钢板的固定.结果:术后干骺端骨折均恢复关节面的高度,骨干骨折无明显旋转和成角畸形.随访1~17个月余,切口无感染和延迟愈合,无骨不连、关节面高度丢失、骨折再移位、成角畸形、螺钉拔出、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8~16周.术后12~16周均能弃拐行走或正常持物,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软组织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异质性疾病,其病因十分复杂,通常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所以阐明2 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及其与环境因素、其他因素相互作用,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前提之一.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提高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5例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行B超、盆腔CT以及膀胱镜检查加活检.采用膀胱全切除术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4例.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1例,膀胱鳞癌4例;术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5.6个月.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极其重要,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临床疗效.方法:28例老年晚期贲门癌患者,予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给药,每28天为1周期.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及稳定病例完成4周期.结果:28例均可进行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6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35.7%,临床获益57.1%,不良反应以Ⅰ~Ⅱ度粒细胞减少、乏力、脱发为主.结论:多西他赛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疗效较好,患者耐受性也较好.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针治疗胃肠道术后呃逆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5 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山莨菪碱常规治疗加用耳穴埋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山莨菪碱常规治疗,均连续治疗3天,观察5天.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埋针治疗胃肠道术后呃逆临床疗效显著,且有穴位刺激量轻、能持续刺激等优点.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保留乳房(保乳)的乳腺癌根治术和保留乳头、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加Ⅰ期假体置入整形术两种术式对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和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保乳的乳腺癌根治术组(A组)和保留乳头、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加Ⅰ期假体置入整形术组(B组).A组45例,B组35例.术后从乳腺局部复发率和乳房美容效果观察.结果:局部复发率 A组2.2%,B组无复发,同侧乳房再次手术A组占31.1%,B组无一例再次手术;美容效果A组优良率高于B组(P<0.05).但B组治疗费用低,局部复发率低.结论:在两种术式都适合的情况下,建议采用保留乳头、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加Ⅰ期假体置入整形术,可以减少同侧乳房再次手术的几率.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对45例53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49眼术中未感到疼痛或感到轻微疼痛,手术能顺利进行;3眼术中比较疼痛,经加滴1~2次表面麻醉药后仍能顺利完成手术;1眼行人工晶体后房悬吊固定时有痛感而加用筋膜囊下麻醉而完成手术.结论: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确切有效,简单快捷,且并发症较球后麻醉少.但适应证的选择很重要,对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有时要联合应用其他麻醉方式.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体液平衡管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135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根据术后1~3天液体出入量进行分组,曾出现过液体出入明显正平衡(≥800 ml)者为Ⅰ组,保持每日负平衡者为Ⅱ组,其他为Ⅲ组,比较三组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中9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其中循环系统并发症5例,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导致病死2例;Ⅱ组中有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其中循环系统并发症2例,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无病死病例;Ⅲ组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15例,其中循环并发症5例,呼吸并发症13例,导致病死1例.三组患者在循环系统并发症总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哮喘、低氧血症、肺水肿、呼吸衰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Ⅱ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减少,且未出现肺水肿及呼吸衰竭病例. 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术后早期应避免出现过量正平衡,通过限制性液体管理使正平衡尽早转入负平衡期,有助于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 584例LC术中胆道损伤7例进行分析.术中发现5例:右肝管烧灼伤1例,开腹修补穿孔后行T管支架引流;胆总管横断伤2例予以端端吻合T管支架引流;高位胆管损伤1例,左右肝管成型后行胆肠吻合T管支架引流;胆总管缺损较多1例予以胆肠吻合.术后发现2例:术后3天出现腹膜炎1例,剖腹探查发现胆总管横断伤,予以近端引流及腹腔冲洗后引流3个月炎症控制后行胆肠吻合术;术后3天出现黄疸、腹痛1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确诊胆总管完全闭合伤(钛夹把胆总管完全夹闭),术后4周予以胆肠吻合术.结果:7例经相应处理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无胆道感染及胆道梗阻症状.结论: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LC术胆道损伤的重要措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胆道损伤是减轻患者痛苦的唯一补救措施.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进行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60例烧伤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报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观察烧伤深Ⅱ度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入院时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很快降至正常的创面愈合快,下降慢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延长.结论:中性粒细胞导致的创面损伤可能烧伤后即发生,入院后应使用抗氧化剂及蛋白酶抑制剂.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心室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复方逆转左心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造模,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及补肾复方小剂量组,每组12只.观察5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病理形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左心室心肌局部AngⅡ水平.结果:模型组LVMI、左心室心肌局部AngⅡ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除模型组外,余4组心肌病理形态改变类似.结论:补肾复方与卡托普利具有基本一致的延缓压力负荷大鼠左心室重构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少左心室心肌局部AngⅡ水平有关.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