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高洪波;李庆春;张宝民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的7项血脂指标以及血糖(GLU)、血尿酸(UA),并与对照组30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Lp(a)]、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载脂蛋白A1(ApoA1)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UA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G、LDL、ApoB、Lp(a)、GLU的水平升高,ApoA1下降与脑梗死均有一定关系,应重视对高血脂、高血糖的积极防治.
作者:冯敏;张友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38例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上机后使用丙泊酚镇静,动态观察用药前、用药后、停药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及镇静效果,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38例患者停药时R、HR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用药前(P<0.01),而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用药前(P<0.05~P<0.01),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和意外.结论: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便于监护和护理.
作者:陶方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房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定性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对1 030例乳房肿块患者的肿块做细针穿刺,穿刺后取得组织制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观察作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穿刺细胞学诊断在乳腺肿瘤患者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达到96.86%.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为乳房肿块患者提供安全、快速、准确的诊断.
作者:王品;张松涛;张守永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保留严重热压伤致毁损手掌的方法.方法:将严重毁损的手掌扩创后埋植于腹部皮下,4~6周后连同腹壁皮肤一同切下,手掌面包膜外植皮,或扩大切取腹壁皮肤,修成超薄皮瓣后包裹手掌创面.结果:残手得以保存,并不同程度地保存部分功能,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态良好.结论:腹壁皮下埋植法可以保留重伤或毁损手掌,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勇;章祥洲;袁振奋;杨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亦称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16例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患者和同期25例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患者,分别观察其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永久性双腔导管组血流量为(221.25± 19.28)ml/min;导管留置时间(4.44±2.76)月.临时性双腔导管组血流量为 (180.00±14.43)ml/min;导管留置时间(0.96±0.45)月.两组血流量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5%和68%,以永久性双腔导管组显著为低(P<0.01).结论: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血流量大,可长期保留,并发症较少,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多种原因导致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患者.配合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TDF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食管癌24例,胃癌19例,应用TDF方案化疗,即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20 mg,静脉滴注,d1~d5;氟尿嘧啶500 mg,静脉滴注,d1~d5;28天为一个周期.2周期后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43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无变化11例,进展17例,客观有效率为35%.中位生存期6.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TDF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潘明;郑中显;徐金发;刘飞;宋文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15例在平均2年的矫治结束后,牙齿都已排齐,前牙覆(牙合)覆盖都已调节到Ⅰ度,磨牙关系也达到了中性.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矫治技术,对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能有效矫治各种错(牙合)畸形.
作者:孙军;乔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性生活质量调查表,对50例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疾病及其治疗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性生活质量较差,性生活质量与年龄、文化程度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子宫颈癌放疗患者性生活质量较差,与生殖器官放射损伤和患者心理因素有关.
作者:程元芝;张国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头皮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并联合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进路,行骨折复位后,对骨折处颧额缝、眶下缘、颧上颌缝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24例面部外形均明显改善,张口度恢复正常,8例有眼功能障碍者均恢复.结论:三维内固定治疗颧骨体骨折尤其复杂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固位精确、牢固,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成;廖圣恺;徐锦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40%碘化油经导管扩张灌注治疗儿童复发性腮腺肿胀临床疗效.方法:40%碘化油经腮腺导管扩张灌注,根据临床症状变化渐进重复,如必要时于第2、4周分别再灌注一次.结果:经6~12个月随访,34例中治愈21例,有效9例,无效4例.结论:该方法针对儿童复发性腮腺肿胀的特点,具有相对彻底性、功能保留性、非破坏性等优点,是一种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来平;叶茂昌;李容新;宋中娥;龚飞飞;周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健康对照者的全血高、低切黏度值、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血沉及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脑梗死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脂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尤其全血低切黏度值及血清TG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分析对临床诊断及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边广珠;秦静;王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0年来新生儿疾病构成比及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将1983~2002年住院的7 560例新生儿按疾病名称分4个年段进行分类统计,资料用统计学软件EPI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近20年来,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构成比逐年段下降,而非感染性疾病构成比有逐年段上升趋势;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各年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逐年段下降(P<0.005);病死率与日龄关系密切,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P<0.005).结论:加强围生期护理和提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可以降低住院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詹以森;闵红;张琼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Gps)对阿霉素致急性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阿霉素组(adriamycin,ADR)和绞股蓝总皂苷组(Gps).第3组给予4%绞股蓝总皂苷400 mg·kg-1·d-1,分早晚2次灌胃,其它两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天.第6天一次性腹腔注射阿霉素10 mg/kg复制大鼠急性心脏毒性模型,利用PowerLab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采集心室内压并分析心功能,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与NC组相比,阿霉素组左室收缩峰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下降速率(maximal rates of pressur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dp/dtmax)、SOD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 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ADR组相比,Gps组的LVSP、±dp/dtmax和SOD 均显著升高(P<0.01),MDA下降(P<0.05).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可减轻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明显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作者:张进;王长俊;谢江;陈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正畸治疗中,支抗的控制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支抗控制手段有口外弓、颌间牵引、横腭杆、Nance弓、唇挡、舌弓等,但它们存在不易控制、舒适性较差、依赖患者合作等不足,无法达到没有支抗丧失的绝对支抗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矫治效果,延长了疗程.
作者:叶亮;王大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之间的关系、肾活检的并发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肾活检资料.结果:9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3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6例,膜性肾病10例,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4例,IgM肾病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肾小球轻微病变8例,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例.肾活检术后并发症:肉眼血尿3例,肾包膜下小血肿2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肾活检病理检查与临床密切结合,有助于原发性肾脏疾病正确诊断和治疗.肾穿刺术虽有一定并发症,但多不严重,是一项安全、简便的诊断操作.
作者:白友为;吴永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mdr1基因shRNA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以mdr1为靶基因设计具有短发夹结构的模板寡核苷酸,退火形成互补双链结构,再克隆至pSilencerTM 3.1-H1 neo载体,构建重组的短发夹shRNA表达载体.采用酶切法和测序法鉴定.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后显示有66 bp模板寡核苷酸片段和4.3 kbp的线性化的pSilencerTM 3.1-H1 neo载体片段.重组子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的mdr1基因cDNA序列相符.结论:重组靶向mdr1基因shRNA表达载体构建正确,为进一步转染耐药的肿瘤细胞逆转肿瘤耐药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干惠珠;张桂珍;张凤春;卜丽莎;杨绍娟;高申;郑德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菌苗制备变形链球菌C型抗血清的效果.方法:用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标准株ATCC25175制备成活菌苗和死菌苗,以活菌苗、死菌苗及联合菌苗(活菌苗加死菌苗)3种不同菌苗静脉注射免疫家兔,观察兔子的反应和死亡情况,监测抗体的产生.结果:活菌苗和联合菌苗均在免疫注射的第27~30天出现血清抗体(效价为1:32),但活菌苗注射后致死率高.结论:联合菌苗是一种较为安全、高效的免疫方案.
作者:叶卫伟;李颂;徐元宏;夏欣;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显微镜手术下翼状胬肉切除加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或成品生物羊膜移植加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初发和复发翼状胬肉19眼,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角膜上皮和羊膜移植片的变化.结果:角膜上皮正常愈合,无睑球粘连,无羊膜排斥反应发生,无复发.结论: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乃建;吉红云;李春霞;杨文劼;陆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孕产期因素对早产儿青春期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99名11~16岁的早产儿病例组和99名足月产对照组(按同性别、同年级、年龄相差不超过0.5岁、家庭环境相似等配对),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试,并分析孕产期因素对早产儿青春期智力水平的影响.结果:影响早产儿青春期智力水平的因素有母亲孕早期阴道出血、孕中晚期阴道出血、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孕产期因素对足月产儿青春期智力发育无影响.结论:预防妊娠期阴道出血、胎膜早破以及采取剖宫产的分娩方式有利于早产儿的智力发育.
作者:姚荣英;庄颖;袁长江;李红影;陶芳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4眼持续高眼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24眼手术顺利.术后随访2~15个月,眼压控制≤21 mmHg 20眼,局部用药可控制2眼;术后视力提高13眼,术后视力不变6眼.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郁佳;陶黎明;王剑锋;王爱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