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观察与护理

陶方萍

关键词:呼吸, 人工, 机械通气, 丙泊酚,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38例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上机后使用丙泊酚镇静,动态观察用药前、用药后、停药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及镇静效果,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38例患者停药时R、HR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用药前(P<0.01),而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用药前(P<0.05~P<0.01),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和意外.结论: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便于监护和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将46例青少年分对照眼和治疗眼(23眼),治疗眼用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每天3次,1个疗程后观察屈光度和视力的改变进行对照.结果:与对照眼比较,治疗眼屈光度降低和视力提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有较确切的疗效.

    作者:叶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卵巢癌MMP-2、MMP-9和VEGF-C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MMP-2、MMP-9与VEGF-C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97例卵巢乳头状癌组织进行MMP-2、MMP-9与VEGF-C蛋白的检测.结果:MMP-2、MMP-9与VEGF-C的表达与乳头状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的表达均高于Ⅰ、Ⅱ期(P<0.005~P<0.05);Ⅰ级、Ⅱ级和Ⅲ级的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76.9%和91.7%,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79.5%和94.4%,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66.7%和72.2%,其阳性表达率均随着恶性肿瘤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有腹腔淋巴结转移者均高于无转移者(P<0.005~P<0.05).卵巢癌中,VEGF-C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MP-2、MMP-9与VEGF-C的过表达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VEGF-C表达与MMP-2、MMP-9表达分别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MP-2、MMP-9、VEGF-C蛋白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郭冰沁;俞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氯化钾静脉滴注致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氯化钾注射液属于电解质平衡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静脉滴注氯化钾时注射部位发生疼痛临床上常见[1],但发生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十分罕见.2006年11月15日,我院发生氯化钾静脉滴注致心脏骤停1例,经迅速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现作报道.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将6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空腹胰岛素(FIn)、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FIn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格列美脲组FIn下降程度高于二甲双胍组(P<0.01).两组治疗后TG及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均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而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较二甲双胍作用强.

    作者:李昉;汤广锋;唐同翠;杨玉红;张志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急诊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192例疗效分析

    自1980年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开始应用于临床后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临床经验不断积累和碎石机设备不断更新,ESWL适应证逐渐扩大,现已成为治疗输尿管结石首选方法[1,2],但对输尿管中下段、下段结石因输尿管镜治疗效果更佳,是否首选ESWL尚有争议.

    作者:王昌兵;顾恒;袁宇峰;黄奕江;侯金华;李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靶向mdr1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mdr1基因shRNA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以mdr1为靶基因设计具有短发夹结构的模板寡核苷酸,退火形成互补双链结构,再克隆至pSilencerTM 3.1-H1 neo载体,构建重组的短发夹shRNA表达载体.采用酶切法和测序法鉴定.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后显示有66 bp模板寡核苷酸片段和4.3 kbp的线性化的pSilencerTM 3.1-H1 neo载体片段.重组子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的mdr1基因cDNA序列相符.结论:重组靶向mdr1基因shRNA表达载体构建正确,为进一步转染耐药的肿瘤细胞逆转肿瘤耐药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干惠珠;张桂珍;张凤春;卜丽莎;杨绍娟;高申;郑德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避孕器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避孕器(IU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绝经后取IUD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200 μg阴道后穹隆放置12 h后行取IUD术,对照组直接取IUD,比较两组子宫颈软化及术中综合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子宫颈软化为81.7%,部分软化16.7%,欠佳1.7%,宫颈软化优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取IUD术中综合反应轻度为85.0%,中度13.3%,重度1.7%,综合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取IUD成功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取IUD术前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12 h,可软化宫颈,提高取IUD成功率.

    作者:叶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壁皮下埋植法保留严重热压伤致毁损手掌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严重热压伤致毁损手掌的方法.方法:将严重毁损的手掌扩创后埋植于腹部皮下,4~6周后连同腹壁皮肤一同切下,手掌面包膜外植皮,或扩大切取腹壁皮肤,修成超薄皮瓣后包裹手掌创面.结果:残手得以保存,并不同程度地保存部分功能,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态良好.结论:腹壁皮下埋植法可以保留重伤或毁损手掌,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勇;章祥洲;袁振奋;杨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菌苗制备变形链球菌C型抗血清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菌苗制备变形链球菌C型抗血清的效果.方法:用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标准株ATCC25175制备成活菌苗和死菌苗,以活菌苗、死菌苗及联合菌苗(活菌苗加死菌苗)3种不同菌苗静脉注射免疫家兔,观察兔子的反应和死亡情况,监测抗体的产生.结果:活菌苗和联合菌苗均在免疫注射的第27~30天出现血清抗体(效价为1:32),但活菌苗注射后致死率高.结论:联合菌苗是一种较为安全、高效的免疫方案.

    作者:叶卫伟;李颂;徐元宏;夏欣;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微创组6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6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81.67%)优于内科组(45.00%)(P<0.005).微创组病死率(11.67%)显著低于内科组(40.00%)(P<0.005).随访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简便易行,创伤小,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患者病死率,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汪华;高洪波;李庆春;张宝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腭裂修复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腭裂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和经验.方法:对160例腭裂患者的手术、术中配合及护理的过程进行对比和总结.结果:通过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护理,并随访观察,仅6例出现腭漏,其余均一期愈合.结论:在腭裂手术中,对配合和护理严格把关,抓好各个环节及操作管理,能帮助和促进腭裂手术的一次成功.

    作者:赵永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19例分析

    目的:提高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例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淋巴瘤9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7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经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白血病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者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学、脱落细胞、淋巴结活检等病理学检查.

    作者:李骏;杨艳丽;耿英华;纪淑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43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TDF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食管癌24例,胃癌19例,应用TDF方案化疗,即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20 mg,静脉滴注,d1~d5;氟尿嘧啶500 mg,静脉滴注,d1~d5;28天为一个周期.2周期后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43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无变化11例,进展17例,客观有效率为35%.中位生存期6.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TDF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潘明;郑中显;徐金发;刘飞;宋文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laudin的研究进展

    正常机体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存在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成分,对维持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正常的结构、功能非常重要.claudin蛋白是构成细胞膜紧密连接至关重要的成分,其异常表达可导致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结构破坏、功能受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claudin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磊;葛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89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89例的疗效,探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在提高手术疗效中的重要性.方法:为89例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双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6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6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术后早期病死8例,其中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5例,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死3例,病死率为9.0%,生存81例,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刘以尧;刘学刚;唐震;史向前;王祖义;李小军;周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低血糖昏迷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旨在减少老年低血糖昏迷的误诊.方法:收集老年低血糖昏迷1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临床表现,及时确诊、漏诊情况及预后.结果:及时确诊者8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8例,1例因延误诊断时间过长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老年低血糖昏迷临床并不多见,当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时,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作者:吴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腔横纹肌肉瘤误诊为鼻息肉1例

    患者女性,23岁.右鼻腔反复鼻塞、流脓涕1月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血压正常,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外鼻无畸形,右侧鼻腔中鼻道见一黄白色新生物,质软,表面光滑,下鼻道见少量脓性分泌物.鼻部CT平扫示:(1)右中鼻道鼻息肉,但不排除内翻性乳头状瘤; (2)右侧上颌窦、筛窦炎.

    作者:达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血糖、血脂变化

    目的:建立贴近临床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模型的形态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成年大鼠80天,观测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后,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鼠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脂饲料可以使成年大鼠发生营养性肥胖,肥胖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杜文华;石建华;项平;陈凤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结核性脑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结核性脑膜炎的小鼠模型.方法:C57BL系雄性小鼠眼球后静脉丛注射结核分枝杆菌H37 RV 0.35 mg/0.05 ml(1×106 )建立结核性脑膜炎模型.4周后肉眼观小鼠脑的病变程度,并取脑组织进行匀浆培养,测定菌落数.结果:小鼠经结核分枝杆菌攻击后1周开始出现食欲降低,逐渐消瘦,被毛失去光泽,寒战,体温降低,活动量大幅度减少,攻击力逐渐下降至丧失;从感染后2周开始出现死亡,个别小鼠出现褪毛和行为异常;脑组织培养4周后,形成结核菌落.结论:此种方法成功建立了结核性脑膜炎动物模型.

    作者:陈兰举;潘家华;张慧洁;陈名武;丁周志;周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大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

    目的: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建立检测大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的方法.方法:低温匀浆大鼠脑组织离心后,取上清用pH 11.0 10 mmol/L硼砂缓冲液,在室温下衍生反应10 h连接上FITC荧光基团;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为pH 10.3 100 mmol/L硼酸-Tris缓冲液.结果: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检测限(S/N=3)达2.1 nmol/L水平,批内相对标准差(RSD)为3.4%,回收率达96.05%,在10-8~10-10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应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可检测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

    作者:刘广印;沈佐君;何晓东;伊茂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