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卫伟;李颂;徐元宏;夏欣;李红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异常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鼻窦炎、鼻息肉并伴鼻中隔偏曲及中、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组32例作鼻内镜手术同期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30例单纯作鼻内镜手术,采用鼻内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56.6%(P<0.05);62例并发鼻腔粘连8例,窦腔粘连12例,窦口粘连8例,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22例.结论:鼻腔解剖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影响较大.
作者:刘永刚;连俊勤;邹起瑞;朱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和维A酸霜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一清胶囊,外用0.025%维A酸霜;B组口服一清胶囊;C组外用0.025%维A酸霜.3组均同时口服螺内酯和复合维生素B,均各治疗6周.结果:联合用药总有效率为95%,但三种疗法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一清胶囊联合外用维A酸霜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
作者:殷红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菌苗制备变形链球菌C型抗血清的效果.方法:用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标准株ATCC25175制备成活菌苗和死菌苗,以活菌苗、死菌苗及联合菌苗(活菌苗加死菌苗)3种不同菌苗静脉注射免疫家兔,观察兔子的反应和死亡情况,监测抗体的产生.结果:活菌苗和联合菌苗均在免疫注射的第27~30天出现血清抗体(效价为1:32),但活菌苗注射后致死率高.结论:联合菌苗是一种较为安全、高效的免疫方案.
作者:叶卫伟;李颂;徐元宏;夏欣;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正常机体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存在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成分,对维持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正常的结构、功能非常重要.claudin蛋白是构成细胞膜紧密连接至关重要的成分,其异常表达可导致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结构破坏、功能受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claudin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磊;葛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静脉和侧脑室注射内吗啡肽-1(EM-1)降低动脉血压中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给药组14只和侧脑室给药组6只.静脉和侧脑室注射EM-1及其阻断剂Cyprodime,静脉注射NOS抑制剂L-NNA,分别测定大鼠动脉血压、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结果:大鼠静脉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及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升高(P<0.01和P<0.01),可被Cyprodime和L-NNA阻断;侧脑室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注射EM-1可能通过μ阿片受体激活血管内皮NOS,促进NO释放降低动脉血压.侧脑室注射EM-1可能通过中枢μ阿片受体降低动脉血压,与NO无关.
作者:胡杰;汪思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38例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上机后使用丙泊酚镇静,动态观察用药前、用药后、停药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及镇静效果,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38例患者停药时R、HR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用药前(P<0.01),而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用药前(P<0.05~P<0.01),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和意外.结论: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便于监护和护理.
作者:陶方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亦称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16例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患者和同期25例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患者,分别观察其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永久性双腔导管组血流量为(221.25± 19.28)ml/min;导管留置时间(4.44±2.76)月.临时性双腔导管组血流量为 (180.00±14.43)ml/min;导管留置时间(0.96±0.45)月.两组血流量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5%和68%,以永久性双腔导管组显著为低(P<0.01).结论: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血流量大,可长期保留,并发症较少,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多种原因导致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患者.配合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将46例青少年分对照眼和治疗眼(23眼),治疗眼用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每天3次,1个疗程后观察屈光度和视力的改变进行对照.结果:与对照眼比较,治疗眼屈光度降低和视力提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有较确切的疗效.
作者:叶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器官受累特点,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各种器官受累情况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重度子痫前期起病时间以34孕周为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器官受累情况、并发症或合并症及母婴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器官损害以胎盘为主,胎盘损害发生率比晚发型有显著升高(P<0.005);伴有器官受累者的新生儿预后较无受累者差;在伴有器官受累者中,早发型新生儿预后较晚发型差.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时间越早、器官受累越严重,其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婴情况积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肖成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并对其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对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给予对应护理.结果:抑郁发生率58%,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间抑郁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发病率高,应加强对该类患者心理支持、用药指导、功能锻练、维护安全等护理.
作者:段晓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异氟烷联合麻醉同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用于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时、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及围麻醉期各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36例施行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组(联合麻醉组,n=18)和异氟烷吸入麻醉组(异氟烷组,n=18),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至完全清醒各主要指标,记录围麻醉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联合麻醉组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明显快于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组(P<0.001),且全麻苏醒期血液动力学平稳.结论:施行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时,丙泊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优于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
作者:邓宏平;黄丽;徐志云;石伯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放疗是否有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或生活质量的提高.方法:对11例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姑息放疗患者,与同期8例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未放疗者进行对比.放疗经模拟机定位,15 MV X线三野同中心照射,照射野长度包括食管支架全长及上下各放1~1.5 cm,野宽6 cm,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为50~55 Gy.结果:放疗者有明显不适的感觉(P=0.020),生存期或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其它观察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低营养状态不宜使用食管支架置入;对处于恶液质状态不宜放疗的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有姑息治疗价值,支架置入后不宜再行放疗.
作者:顾怀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磷酸川芎嗪滴丸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磷酸川芎嗪滴丸2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中药物的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磷酸川芎嗪滴丸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Ka为(0.151±0.144)min, Tmax为(40.5±15.5)min,Cmax为(1.7±0.3)μg/ml,t1/2β为(67.7±3.2)min,CL/F为(0.017±0.004)L·min-1·kg-1,AUC 0-300 min 为(181.5±40.3)μg·min-1·ml-1,AUC(0-∞) 为(209.6±46.6)μg·min-1·ml-1.结论:单剂量口服磷酸川芎嗪滴丸200 mg佳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
作者:耿新辉;陈方剑;于晶晶;陈建国;马涛;李见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护士洗手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Ⅱ类、Ⅲ类环境科室260名护士分别进行了洗手知识考试,观察护士洗手操作的合格率,以及护理操作前洗手和操作后洗手分别进行采样监测,分析洗手知识考试结果、洗手合格率和手监测结果,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Ⅲ类环境科室相对Ⅱ类环境科室的护士洗手意识薄弱,Ⅱ类环境科室的护士对洗手知识掌握及洗手合格率和手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Ⅲ类环境科室护士(P<0.005~P<0.01).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洗手技术的培训,规范护士洗手行为,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质量考核.
作者:杨萍;江杰;李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显微耳科学的可视化教学研究,探索一套提高学生对耳科学的认识和兴趣的方法.方法:在大量中耳、内耳手术病例和丰富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显微镜、显微摄像及显影设备,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模拟成像等处理,将显微耳科手术情况转化成图像,使学生能即时观看手术中情况;同时制成各类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利用网络,实现继续教育及交流和远程会诊.结果:增加了学生对耳科学的认识和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保存大量有用的临床资料,方便了继续教育及同行间交流.结论:显微耳科学的可视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比较有效的方法,可向耳鼻喉科其它学科扩展,并值得在有条件的教学医院推广.
作者:蒋成义;詹晓东;王文忠;张明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避孕器(IU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绝经后取IUD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200 μg阴道后穹隆放置12 h后行取IUD术,对照组直接取IUD,比较两组子宫颈软化及术中综合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子宫颈软化为81.7%,部分软化16.7%,欠佳1.7%,宫颈软化优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取IUD术中综合反应轻度为85.0%,中度13.3%,重度1.7%,综合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取IUD成功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取IUD术前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12 h,可软化宫颈,提高取IUD成功率.
作者:叶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肠道灌洗法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06年3月手术治疗的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均采用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结果: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未发生吻合口瘘,19例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结论:术中采用肠道灌洗法,使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肿瘤及吻合术成为可行.
作者:蒋圣战;高成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腭裂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和经验.方法:对160例腭裂患者的手术、术中配合及护理的过程进行对比和总结.结果:通过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护理,并随访观察,仅6例出现腭漏,其余均一期愈合.结论:在腭裂手术中,对配合和护理严格把关,抓好各个环节及操作管理,能帮助和促进腭裂手术的一次成功.
作者:赵永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40例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术后不用抗真菌药.结果:40例均获治愈,随访6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损伤小,能彻底清除病灶,建立良好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通道,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方国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之间的关系、肾活检的并发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肾活检资料.结果:9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3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6例,膜性肾病10例,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4例,IgM肾病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肾小球轻微病变8例,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例.肾活检术后并发症:肉眼血尿3例,肾包膜下小血肿2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肾活检病理检查与临床密切结合,有助于原发性肾脏疾病正确诊断和治疗.肾穿刺术虽有一定并发症,但多不严重,是一项安全、简便的诊断操作.
作者:白友为;吴永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