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PTEN、MTA1、p73表达与预后相关性

刘运贤;胡亚翎;刘菊梅;张弦;蔡堃;杨倩

关键词:肺肿瘤, 癌基因产物,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utativ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EN)、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ls-associated gene,MTA1)、p73表达状况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使用抗体PTEN、 MTA1、p73对117例肺癌组织进行联合标记.结果:肺癌组织中PTEN表达65例(55.56%),MTA1表达21例(17.95%),p73表达63例(53.85%).PTEN与MTA1之间和MTA1与p73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在高分化型肺癌,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低分化者及有淋巴结转移者.MTA1基因蛋白表达以差分化癌为主,几乎均有淋巴结转移.p73基因的表达对于正常组织来说是一种肿瘤防御或应激基因,一旦组织发生癌变将触发p73基因应激性增强表达,执行其防御功能.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监测及其分析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的状况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和分析.方法:用常规鉴定技术鉴定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测其抑菌环直径.结果:166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氯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酶菌(P<0.005).而对于头孢类抗生素,总的耐药率虽较低,但产酶菌与非产酶菌的耐药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对于细菌的耐药率>50%的抗生素临床已不宜使用这些药治疗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对于头孢类抗生素,临床使用此类药时应结合其产酶情况,合理使用.

    作者:郝维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脉灌注化疗13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另一组接受全身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介入治疗中骨髓抑制率低于全身化疗组(P=0.050~P=0.009),病灶缩小及血β-hCG下降程度高于全身组(P=0.013,P=0.027).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滋养细胞肿瘤疗效明确,且毒副反应较静脉化疗轻.

    作者:杜丹丽;郭才;谭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生理性起搏器临床应用40例分析

    目的:比较生理性起搏器与心室按需型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生理性起搏与心室按需型起搏术前、术后均作无创心功能检查,并随访1~ 5年,观察心功能、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栓塞发生率.结果:生理性起搏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房颤发生率明显少于心室按需型起搏器随访患者(P<0.005).结论:生理性起搏较心室按需型起搏更接近于正常的生理,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房颤的发生率.

    作者:丁坤;吴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GalNAcT和CK19 mRNA表达与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β1,4-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GalNAcT)mRNA和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初治乳腺癌患者40例,在化疗前抽取骨髓,利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骨髓中GalNAcT和CK19的基因表达;另选择血液系统良性疾病患者10例和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40例乳腺癌患者GalNAcT mRNA和CK19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5%(17/40)和27.5%(11/40);10例血液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和5名正常人骨髓GalNAcT mRNA、CK19 mRNA均不表达.两者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以及激素状况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GalNAcT mRNA和CK19 mRNA可作为标志物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联合检测可增加骨髓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性.

    作者:佘明金;秦凤展;吴穷;郑荣生;汪子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人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延长,继发性肾脏病的增多,老年透析患者逐年增加,我院血液透析(血透)室治疗老年患者由去年同期40%上升到今年同期48%,现总结护理要点.

    作者:王德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05例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MP感染中,23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21.9%.主要并发症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皮疹、关节炎等.结论: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合并2个系统或以上的损害.少数病例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马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癌PTEN、MTA1、p73表达与预后相关性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utativ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EN)、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ls-associated gene,MTA1)、p73表达状况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使用抗体PTEN、 MTA1、p73对117例肺癌组织进行联合标记.结果:肺癌组织中PTEN表达65例(55.56%),MTA1表达21例(17.95%),p73表达63例(53.85%).PTEN与MTA1之间和MTA1与p73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在高分化型肺癌,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低分化者及有淋巴结转移者.MTA1基因蛋白表达以差分化癌为主,几乎均有淋巴结转移.p73基因的表达对于正常组织来说是一种肿瘤防御或应激基因,一旦组织发生癌变将触发p73基因应激性增强表达,执行其防御功能.

    作者:刘运贤;胡亚翎;刘菊梅;张弦;蔡堃;杨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早产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为控制早产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市初一、初二学生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孕期、孕前危险因素及家庭一般状况.运用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与孕期、孕前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早产率为5.90%;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母亲生育年龄≥30岁、孕期感染性疾病、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孕前两年月经不规则及母亲职业为工人、教师、医务、技术人员.结论:预防早产应从孕前、孕期和产前开始.

    作者:姚荣英;韩慧;张玉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骨科患者焦虑状态的调查及护理

    焦虑是个人的一种模糊不适感,其来源通常是非特异性和未知的.骨科患者因同时受到多种应激源的作用,极易导致心理卫生问题,产生焦虑的概率及程度相对较高.本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骨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和护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和参考,并为检查护理质量提供方法.

    作者:姚运鹤;刘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LiHFe)对78例CH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生活质量.结果:CHF患者的体力限制、情绪、症状、社会限制、经济限制和LiHFe总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01).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提高,LiHFe分值明显增加;LiHFe总分在各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1);体力限制、情绪、社会限制、症状的分值也随着心功能的升级而增加(P<0.01).生活质量各项目与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与其相关;心功能愈差,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其与EF无相关性.

    作者:郑胜永;蒋锦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免疫细胞化学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及骨髓转移癌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免疫分型及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的鉴定.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使用常规8种CD分子抗体和二种CK分子抗体,测定39例AL免疫表型和10例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的免疫表达.结果:免疫分型与FAB形态学分型有较高的符合率,也存在CD抗原在淋系或髓系交叉或反向表达.3例AL应用FAB形态学难以定型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得到了鉴定.10例肿瘤细胞骨髓转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得到了诊断.结论: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可以弥补FAB形态学对白血病分型的不足,尤其是应用FAB形态学难以分型的AL及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的鉴定,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田万林;宫继勇;邓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放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的方法.方法:对1998年11月~2000年12月83例60岁以上老年NSCLC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加三维适形放疗)和对照组(常规放疗).两组常规放疗方法相同,先设前后对穿野,20次(5次/周)共照射DT 40 Gy,治疗组用三维适形放疗每次补充DT 3 Gy,5次/周,共DT 24 Gy,对照组仍用常规放疗避开脊髓共补充DT 20 Gy,5次/周,2周.结果: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36.6%,优于对照组的14.3%(P<0.05),治疗组无Ⅲ、Ⅳ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为7.3%和39%.结论: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提高老年人NSCLC患者的3年生存率,同时降低急性及晚期放射反应.

    作者:汤华;王建华;陆忠华;许锡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体位护理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体位护理的意义.方法: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前、术后特定的体位护理.结果:视网膜脱离体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围手术期体位护理能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对提高手术患者视力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田静;王剑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及其CagA基因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浅表性胃炎组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探讨Hp 及CagA基因与胃癌相关性及Hp形成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和血清Hp CagA抗体检测Hp,用PCR检测Hp CagA基因.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癌组织中Hp检出率分别为45.9%和54.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组织中Hp CagA检出率分别为35.3%和7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胃癌组织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胃癌组织中Hp CagA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 CagA基因与胃癌有一定相关性,Hp CagA基因可能涉及胃癌的形成机制.

    作者:王启之;于东红;汪强武;吴炎;燕善军;田怡;周蕾;承泽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牙合)垫结合面具前牵引治疗混合牙列反(牙合)10例

    反(牙合)(俗称地包天)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1].我国反(牙合)的儿童初诊时多为替牙中晚期.

    作者:刘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FIB-R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circulating activated platelets,CAP)的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inogen receptor,FIB-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名正常人、20例有血栓形成倾向和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FIB-R的表达量.结果:有血栓形成倾向和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FIB-R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FIB-R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FIB-R能准确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水平,对脑梗死的预测、治疗、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强;刘晓林;张郁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g与C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与补体3(complement,C3)之间的关系.方法:HIE患儿42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33名,于生后第1天无菌抽取静脉血送检,测定不同组别血清Ig与C3水平.结果:HIE患儿血清IgG、Ig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3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临床分度愈重,变化愈明显.结论:HIE与免疫球蛋白、补体C3有关系,IgG、IgA升高,C3下降可能是缺氧缺血后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所致的一个重要变化.

    作者:李志奇;任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3-乙酰基-5-羟甲基-7-羟基香豆素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7例

    病毒性肝炎合并重度黄疸在临床上较常见,也是临床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黄疸的消退,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于2004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3-乙酰基-5-羟甲基-7-羟基香豆素注射液(云南大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病毒性肝炎,伴有高胆红素血症37例,效果显著,现作报道.

    作者:邓正江;林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纳洛酮治疗催眠镇静药中毒疗效观察

    催眠镇静药中毒是较多见的临床急症,近年来似有增多趋势,其中严重中毒增多明显.为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催眠镇静药中毒2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作报道.

    作者:黄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8例乳腺癌、3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清f-PSA、PSA进行检测,并计算f-PSA/PSA.结果:乳腺癌组和良性肿瘤组血清PSA、f-PS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乳腺癌组f-PSA/PSA比值则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PSA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f-PSA/PSA比值有助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晓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