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尧;赵燕;陈昌杰
目的:以Orem的自理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对38例患者从入院需求评估、对环境需求、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及健康教育的开展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自我护理能力的不同,分别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几方面的需求进行评估,让患者参与对疾病的了解和认知,消除自悲感和恐惧感,同时因势利导,开展老年病的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收到很好效果.结论:自我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洪霞;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切除术1 093例,术后并发乳糜胸13例,保守治疗 5例,手术治疗8例,对其诊断和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的5例中有4例行胸腔抽液及引流后9天~8个月痊愈.1例死亡.手术治疗的8例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胸腔内出现大量积液,连续几天无减少趋势,应高度怀疑乳糜胸的可能.
作者:王海彦;汤振旻;朱继民;赵建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贫血患者的MCV/RDW值对贫血分类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CD-1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8种贫血的MCV、MCH、MCHC、RD W值,将其按Bassen分类法和MCV、MCH、MCHC三项分类法的分类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小显著法(LSD法)的t检验.结果:76例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1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和26 例溶血性贫血为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31例化疗期急性白血病患者RDW升高.结论:对比传统法和MCV/RDW分类法,后者直接、客观、提高了贫血诊断的准确率而且更能反映贫血的病因学变化.
作者:杨正梅;李德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高血糖高渗非酮症昏迷(hyperglycemic,hyperosmolar nonket otic coma,HHNC)[1]在神经外科领域近年渐受到认识和重视。本文报道4例为1991 ~1999年住院患者,现结合有关文献总结诊治体会。
作者:郭志强;李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Doula式分娩在爱母行动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对51名初产妇(观察组),当产程进入活跃期后,由一位有分娩经历的助产士陪伴一名产妇分娩,并与同期227名(对照组)由家属陪伴分娩者进行临床观察比较 .结果:发现两组剖宫产率和总产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和P <0.01).结论:Doula式分娩是以科学的方法顺应自然,使分娩不再是痛苦的历程, 而成为母亲健康、愉快的回忆.
作者:闫华;李志敏;王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脓胸的外科治疗.方法:78例小儿脓胸中,65例行脏层胸膜剥脱术,13例行脏层加壁层胸膜剥脱术和肺松解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早期脏层胸膜剥脱术是治疗小儿脓胸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海涛;唐震;彭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手术前后护理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经验.方法:注重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新膀胱的康复训练.结果:8例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通过盆底肌锻炼等康复训练,3例恢复,另1例仍有熟睡时尿失禁现象.1例手术后3个月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经留置导尿后缓解.结论: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后,加强对新膀胱排尿机能的训练及精心护理,是本手术护理的关键.
作者:王玉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常见的内科急症,在此基础上常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而ARF又是DKA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如何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 及时护理,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我科收治的DKA并发ARF 15例,对其诱发因素、防治、观察与护理作一报道.
作者:任启芳;汤云霞;王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方法:分析30例妇产科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成功16例(53.3%),保守无效而中转手术14例(46.7%),9例行肠切除术.结论:妇产科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易发生肠绞窄,临床表现不典型,应采取积极的手术疗法.
作者:刘瑞林;骆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戊乙奎醚(商品名长效托宁 )在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戊乙奎醚、氯解磷定和对症治疗;对照组用阿托品、氯解磷定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148例,死亡2例,治愈率98.6%;对照组152例,死亡3例,治愈率98.0%(P>0.05).在同等情况下治疗组用药次数和用药总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01),且副作用小.结论:戊乙奎醚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选择性较好且疗效可靠的抗胆碱药物.
作者:余长河;周八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癌的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0例原发性阴道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放射治疗24例, 放疗加化疗22例,单纯手术6例,手术加化疗8例.结果:总5年生存率58.3%.放疗组和手术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和64. 3%(P>0.05).单纯放疗和放疗加化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7%和72.7%(P>0.05 ).临床分期为Ⅰ、Ⅱ、Ⅲ和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5.6%、36.3%和0/5(P<0 .05);肿瘤浸润阴道≤1/3段和>1/3段的5年生存率为76.9%和44.1%(P<0.05); 鳞癌Ⅰ、Ⅱ、Ⅲ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8.2%和37.5%(P<0.05).结论:原发性阴道癌采取彻底的手术治疗或合理的放射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阴道浸润范围均影响预后.
作者:孙蕊;王文福;李燕华;马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临床上股蓝肿罕见。该病特点是起病急,疼痛剧烈,患肢广泛、 明显 肿胀,皮肤发亮,呈紫绀色[1]。病情发展快,随时可出现休克及下肢湿性坏疽而 危及生命。我院于1999年成功救治1例,现将有关临床护理作一介绍。
作者:王平;焦文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腔填塞甲硝唑纱条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凡产后或剖宫产术后因宫缩乏力、胎盘附着面出血引起的产后出血 ,出血量>800 ml者,在使用宫缩剂或缝合出血面无效时,给予子宫腔填塞甲硝唑纱条止血.术后18~24 h经阴道取出纱条.结果:60例产后出血者经子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成功.1例因胎盘植入,填塞纱条无效行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率为22.95%,稍高于同期剖宫产术后感染率(19.88%),但差异无显著性(u=0.60,P>0.05).结论:子宫腔填塞甲硝唑纱条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快速控制产后出血的方法.
作者:陈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T型外固定支架加骨栓或螺钉治疗股骨踝上、踝间骨折.方法:采用股骨外侧切口辅以膝关节内侧小切口,骨栓或螺钉将髁间骨折变成髁上骨折,髁上斜行骨折加2~3个拉力螺钉,再加外固定支架,共34例.结果:经平均27个月随访,平均愈合时间10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本法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不需石膏固定,有利早期功能锻炼,尤其对老年患者防止术后关节僵直及骨质疏松极为有利.
作者:李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羟喜树碱(HCPT)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增敏化疗方案治疗胃肠肿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治疗30例胃肠肿瘤的方案为每天HCPT 10 mg、CF 300 mg、5-Fu 500 mg,每周均应用5天,静脉滴注,每3周一疗程,2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30例胃肠肿瘤患者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9例,无变化7例,进展 5例,总有效率为60.0%,毒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其次为白细胞下降.结论:HCPT、CF、5-Fu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方案,副反应较轻能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作者:裘光贤;王明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skin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Askin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作网状纤维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例Askin瘤为6~20岁,均发生于胸壁并侵犯肋骨.由少量纤维间质将小圆形瘤细胞分隔成巢状或小叶状.网状纤维染色肿瘤细胞间网状纤维少.免疫组化染色Vim、NSE 、S-100蛋白阳性数分别为3/4、4/4、3/4,LCA、CK均为阴性.2年生存数仅1例.结论:Askin瘤是一种特征性的高度恶性肿瘤.
作者:王欣;李志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术与心脏停搏心内直视术相比,术后护理的特殊性和优越性.方法:对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术122例的术后监护进行分析 ,找出其护理特点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患者复苏、康复快,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结论: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的关键,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刘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栓性脑梗死与血压、血脂及胰岛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老年人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血脂及胰岛素水平情况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老年人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血脂及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P<0.001).结论:老年人血栓性脑梗死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几种疾病可互相并存,相互加重,要重视这些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
作者:孙梦雯;唐戍平;林美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鳞癌抗原(SCCAg)在子宫颈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微粒子酶免法检测124例子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值,对照组180例为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早期患者(Ⅰ~Ⅱa期)术后一周重复检测SCCAg值,部分根治手术患者随诊中监测.结果:SCCAg在子宫颈鳞癌中的敏感性为73.4%,特异性为96.1%.SCCAg阳性率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早期患者(Ⅰ期和Ⅱa期)术前 SCCAg值异常者术后均下降至正常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部分术后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血清SCCAg值在正常水平.结论:SCCAg是子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子宫颈癌辅助诊断指标,评估子宫颈癌手术疗效,在早期浸润癌中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蒋鹏程;傅晓艳;周蓓蓓;曾四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糖皮质激素(GC)在控制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糖皮质激素受体(GR)是GC发挥重要生理和病理作用的中介物[1].自从196 8年Munck和Shaumburg等首次发现大鼠胸腺细胞中存在GR以来,已对GR进行大量研究,对其结构和功能已有较深入的了解.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多种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GR的分子克隆及测序成功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不仅促进临床药理学的发展,而且大大加深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病理机制的认识.许多采用GC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2~4],其外周血白细胞GR数目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发现GR数目的改变与这些疾病应用GC治疗的疗效及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关系 .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亦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采用GC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疗效.故而,笔者推测PM/DM外周血白细胞GR数目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可能与其应用GC的疗效及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关系.本文就GR的分子特性、GR与PM/DM的发病机制及疗效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陈向芳;余裕民;沈继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