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红
由于晶体异常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部分病例早期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笔者现将此类病例的病因及治疗结果作一分析,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1998年,我科共收治继发性青光眼47例47眼,占同期各类青光眼总数的8.25%(47/570)。男29例,女18例;年龄8~82岁。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 眼;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眼;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眼;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眼。1.2 临床表现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发病急骤,眼压明显升高,前房浅,房角窄,晶体混浊膨胀,虹膜前膨隆。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过熟期,眼压明显升高,前房深,房角开放,在角膜后壁、房水、房角、虹膜及晶体表面可见灰白色具有彩色反光的斑点。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例均为外伤后晶体脱位引起,其中晶体不全脱位10例,脱位于前房内4例,脱位于玻璃体内6例。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例,右眼晶体自发破裂,前房内有多量渗出,角膜后壁有成团的沉着物。所有病例眼压在5.33~9.33 kPa,视力光感至0.3不等。1.3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先采用药物治疗,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例行晶体摘除7例,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12例,其中Ⅰ期植入人工晶体14例。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 例均行晶体囊内摘除。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例有6例保守治疗,14例行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例保守治疗。1.4 结果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者41例,占87.23%,未控制者6例,占12. 77%;视力提高38例占80.85%,视力下降7例,占14.89%;视力丧失2例占4.26%(见表1)。其中晶体异位性青光眼眼压控制16例,视力提高仅13例。
作者:李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导管技术和导引穿刺技术的发展,临床已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此种方法,不要求全麻,不经腹腔,创面小,术后恢复快。1998~1999年,笔者参与132例肝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陈忠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与先天畸形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先天畸形胎儿标本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经金葡菌及其L型免疫组化染色及金葡菌PCR检测先天畸形胎儿组织中的金葡菌及其L型抗原和DNA。结果:21例先天畸形胎儿标本中52.38%(11/21)的肺组织中存在间质性炎症,金葡菌PCR阳性率为19.05%(4/21),23.81%(5/21)胎儿的肺组织中存在金葡菌L型抗原。其中14.29%(3/21)的标本中金葡菌PCR、金葡菌L型免疫组化同时阳性。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与致胎儿先天畸形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勇;夏佩莹;刘德纯;刘运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蚌埠市区儿童乳牙牙合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市区内5所幼儿园共1 028名儿童,观察乳牙牙合前牙间隙及乳磨牙终末平面情况。结果:男性儿童乳牙牙合前牙间隙出现率为82.5%,女性儿童为85.5%;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磨牙终末平面垂直型为72.8%,近中型为13.7%,远中型为13.5%。结论:错牙合畸形发病率增高可能与乳牙牙合关系不良有关。应加强对乳牙牙合期的牙齿保健教育。
作者:宋旻;于敬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纤支镜局部注入巴曲酶(batroxo bin)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肺结核的63例患者中,均于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和静脉应用止血药物的同时,采用纤支镜向出血部位注入巴曲酶2~6 BU。结果:术后1~3天内痰血消失者57例,4~7天内痰血消失者4例,另有1例于10天后咯血停止,1例大咯血者于次日再发大量咯血,经紧急开胸行肺叶切除而愈。总有效率为98.3%。全部病例于检查、治疗过程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无新的支气管播散病灶出现。结论:经纤支镜局部注入巴曲酶为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止血措施,且安全、简便。
作者:江荣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的效果。方法:83例重症新生儿根据原发疾病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西咪替丁5 mg/kg静脉滴注,疗程5天。结果:观察组AGM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咪替丁可降低新生儿AGML的发生率。
作者:韩旻;叶晓琴;袁建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多发病,也是中青年常见病之一。我院采用心先安治疗,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效果,兹作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7~1999年,我院收治病毒性心肌炎188例。男122例,女66例;年龄16~41岁。(1)重度(30例):有胸闷、心悸、气喘(甚至不易平卧),伴有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唇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脏肿大,两下肢明显指凹性水肿,柯萨奇病毒分离阳性,心肌酶谱学和心电图明显改变。(2)中度(11 4例):有胸闷、心悸、气短,伴有Ⅰ°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两下肺可闻及少许干湿性罗音,肝脏肋下刚触及,两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柯萨奇病毒分离阳性,心肌酶谱学及心电图明显改变。(3)轻度(44例):有胸闷、心悸,运动后加重,柯萨奇病毒分离阳性,心肌酶谱学及ST有轻度改变。本文Ⅰ°、Ⅱ°、Ⅲ°房室传导阻滞32例,房颤及各种期前收缩131例。(1)心先安治疗组(9 4例) :男70例,女24例;年龄16~39岁。重度6例,中度70例,轻度18例。Ⅰ°、Ⅱ°房室传导阻滞8例,房颤及各种期前收缩21例。(2)联合治疗组(94例):男52例,女42例;年龄17~41 岁。重度24例,中度44例,轻度26例。Ⅰ°、Ⅱ°房室传导阻滞23例,Ⅲ°传导阻滞1例,房颤及各种期前收缩110例。
作者:任启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在肝源性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肝源性糖尿病、14例原发性2型糖尿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OGTT,检测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在OGTT中除180 min 差异有显著性外(P<0.01),其余各时间段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浆胰岛素均呈高峰延迟型,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呈高基础值血症型。结论:OGTT在鉴别肝源性糖尿病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俊杰;张龙云;王品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沙丁胺醇及溴化异丙托品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0.5%沙丁胺醇每次0.02 ml/ kg,0.025%溴化异丙托品0.04 ml/kg,生理盐水2 ml共同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氧流量5~6 L/min,每天4次。对照组(70例)单用沙丁胺醇,剂量同治疗组。3天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69例,部分缓解1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49例,部分缓解21例。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吸入沙丁胺醇及溴化异丙托品比单纯吸入沙丁胺醇疗效更好。
作者:彭素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骨水泥用于颅骨整形手术是一项新开展的手术,手术中护理配合要求严格。本文就其护理体会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1999年6月,我科行骨水泥用于颅骨整形术术中护理15例,随访观察,获得良好效果。男11例,女4例;年龄8~50岁。根据病理性质分两大类:一类为颅骨骨肿瘤切除致缺损8例,另一类为开放性颅骨粉碎性骨折致缺损7例。颅骨缺损部位:额顶交界区7例,顶区7例,颞区1例。缺损面积:3 cm×5 cm~4 cm×6 cm。2 护理2.1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剃除全部头发,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成年人0.7~2 kPa(70~200 mmH2O),儿童0.5~1 kPa(50~100 mmH2O)],巡回护士术前1天到病房看望患者,做好心理安慰。(2)手术房间、器械、物品准备:手术前1天上午送手术通知单到手术室,下午,手术间不再安排其他手术。房间设施及物品、空气用紫外线照射60 min,术晨,该手术间再次用紫外线照射60 min,物品表面用1∶200 “84”消毒液擦拭;所需器械物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双极电凝头及电灼线用40%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3)特殊物品准备:脑外科开颅器及物品,另备双极电凝器,手枪式电钻,2.0 mm钻头,骨蜡,SH-1医用骨水泥。
作者:王贵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年龄、麻醉、手术方法的不同,对1 472例全麻下行各类口腔颌面部手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结果:1 472例中19例发生术后窒息,其中2例死亡。窒息发生率1.29%,病死率0.14%。结论:重视和加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王艳;陈利华;王英;卢保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鼻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鼻腔恶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4例鼻腔恶黑进行光镜观察,并对部分病例做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其镜下改变与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皮肤恶黑)类似,4例免疫组化S -100蛋白和HMB45染色均阳性。结论:鼻腔恶黑易误诊,结合恶黑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辅以组化、免疫组化和光镜检查可减少误诊。
作者:王欣;张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类风湿因子(RF)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D-二聚体结果的干扰情况。方法:检测RF采用胶乳凝集法,D-二聚体采用ELISA法。结果:RF阳性组在中和D-二聚体前后阳性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 05和P<0.05);两组中和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999 9)。结论:RF对ELISA法测定D-二聚体结果干扰明显,临床上根据D-二聚体实验结果作为血栓形成性疾病诊断时,应排除RF的干扰。
作者:李静;刘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细菌L型早是由Kliseneberger-Nobel从念珠杆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培养物中发现的一种小菌落,命名为L1(以她工作的Lister研究所的第一个字母而定)。后来,Pirece和Sharp等研究发现,抗生素(如青霉素)、溶菌酶、动物血清等有诱导细菌为L型的作用。巨噬细胞中与中性粒细胞由于其中的溶菌酶的作用亦有诱导L型的作用。而细菌进入人体内,在抗生素、溶菌酶、抗体、补体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使细菌的胞壁部分或全部缺陷诱导为L型,并在细胞内定居生长繁殖和长期存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回复,使疾病反复发作。目前,妇产科疾病对细菌L型感染的潜在危险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甚少,本文综合有关报道,探讨细菌及其L型感染与不孕症、流产、子宫异常出血、子宫颈及子宫内膜炎症和子宫肿瘤发生的关系,以便做好对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1 细菌及其L型感染与不孕症、流产的关系 细菌及其L型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可能很密切,在426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切片中,细菌L型感染率为83.1%(354例),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在54例不孕症患者阴道分泌物培养中,细菌及其L型阳性率为48%。通过30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和精液病原微生物培养,发现53.4%子宫内膜和43.3%精液L型阳性,其中7对夫妇为双阳性。常规精液检查6/30例精子活动率和活动力均低于正常。抗感染治疗后8例已妊娠,表明细菌L型感染与不孕症有明显关系[1,2]。吴爱武等[3]对22例溶脲脲原体培养阴性的精液进行细菌及其L型培养,金葡菌及其L型阳性率27.27%(6/22),培养金葡菌及其L型阳性精子固定后进行电镜扫描,可见有些精子头部和尾部有巨形体、圆球体附着,但很少见典型的金葡菌。用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小鼠,其受孕率为25%~50%(正常对照组100%)(P<0.01)。且感染组小鼠受孕时间也明显推迟[4]。
作者:赵发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使用SK-93(沙氏)扩张器治疗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经验。方法:对117例术后患者行336例次扩张治疗,扩张时间为术后1~6个月。扩张次数1~13次。结果:3例因无法通过吻合口而放弃扩张。2例出现吻合口瘘,治疗后痊愈,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使用SK-93(沙氏)扩张器治疗食管切除后吻合口狭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唐震;张仰明;李小军;刘以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20例普胸手术围手术期不输血经验。方法:采用胸壁较小切口,不切断肋骨进胸,延长肋间切口以利暴露,止血应彻底。术后需禁食的患者,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管饲流质。围手术期不输血。结果:术后恢复满意,无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等。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良好的手术操作基础上,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围手术期不输血是安全可行的,且不影响手术质量。
作者:刘以尧;王海涛;周晓;陈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提高胰腺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胰腺损伤28例,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提出的胰腺损伤分级标准: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4例,Ⅴ级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诊断为胰腺损伤仅6例,占21.5%。治愈24例,死亡4例,病死率 14.3%。结论:对胰腺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择合理的术式,可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郑士友;蒋昭林;JIANG Zhao-lin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 CNA)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1例正常膀胱组织PCNA的表达。结果:PCNA在膀胱癌及正常膀胱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 ;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PCNA阳性表达上升,Ⅰ级、Ⅱ级与Ⅲ级比较,PCNA 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2~T4期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Tis~T 1期(P<0.005);术后5年内无复发组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术后5年内复发组( P<0.005)。结论:PCNA可作为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可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作者:黄建康;李同度;陶仪声;胡永泉;姚敏;刘德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乳腺癌根治术的要求是将患侧乳房连同癌肿周围至少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大肌、胸小肌和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淋巴组织整块切除[1]。术后造成患者体形改变、术侧上肢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需要对患者加强功能康复指导。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0年1月,我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对90例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年龄28~81岁,平均58岁。左侧35例,右侧55例。Ⅱ期62例,Ⅲ期28例。住院时间平均21.6天。88例切口愈合良好,2例发生皮瓣坏死。
作者:杨秀木;祝改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Polystar 1000 mA型多功能数字成像X线机与Kodak 1120型激光照像机连接,随机对140例患者进行快速胃肠道造影检查,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140例检查阳性率占56%。所见食管、胃、小肠及右半结肠的轮廓、粘膜、分布及其功能改变均清楚显示,检查时间比常规方法缩短6~8倍。结论: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顾素英;班义提;王启之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