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素娥
目的:观察纳络酮(naloxon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40例用纳络酮治疗2个疗程后与40例同样患者用复方丹参或维脑路通治疗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用χ2或u检验。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治疗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汪建超;李宗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认清三管关系后,分别分离钳夹,剪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电凝剥离胆囊。结果:52例中手术成功45例,效果满意。结论:术中应明确胆囊及其三角区解剖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尽可能采取灵活、实用的操作方法,对完成手术十分必要。
作者:王金汉;赵怀辉;岳词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是测量静脉压、监测右心负荷和长期静脉输液、静脉内高能营养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观察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998年3~12月,200例ASA Ⅱ~Ⅳ级患者。男98例,女102例;年龄16~90岁。用于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监测1例,休克循环衰竭7例,消化道手术及肿瘤患者长期输液和静脉内高能营养192例。全部采用 Arrow Product NOES-04301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set) 。患者取头低位15°,穿刺点以胸锁乳突肌三角内顶点入路,穿刺针与皮肤呈30°,颈动脉搏动外侧或向同侧乳头方向穿刺,入皮肤2~4 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导管留置长度12~14 cm,留置时间1~5 2天。
作者:郑慧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功能与急性脑血管病(A CVD)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荧光抗体为探针,测定ACVD患者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浓度,并常规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TS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P<0.01);脑出血(CH)与对照组、脑梗死(CI)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CD62P和T SP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I早期PLT增加(P<0.05),MPV无明显变化,亚急性期MPV明显增大(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其生化基因表达产物增多。
作者:魏学霞;耿德勤;黄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在肝源性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肝源性糖尿病、14例原发性2型糖尿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OGTT,检测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在OGTT中除180 min 差异有显著性外(P<0.01),其余各时间段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浆胰岛素均呈高峰延迟型,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呈高基础值血症型。结论:OGTT在鉴别肝源性糖尿病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俊杰;张龙云;王品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疑有子宫内病变患者术前行腹部或阴道超声,多方位多切面扫查,术后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2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82例为良性,39例为恶性。结论:超声能检出子宫内病变,可应用超声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筛选手段。
作者:朱长梅;苏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年龄、麻醉、手术方法的不同,对1 472例全麻下行各类口腔颌面部手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结果:1 472例中19例发生术后窒息,其中2例死亡。窒息发生率1.29%,病死率0.14%。结论:重视和加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王艳;陈利华;王英;卢保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性,30岁,已婚。因外阴溃烂1个月,疼痛10天,来我科就诊。发病初在外阴部出现两处约黄豆大的溃疡,不疼痛;近1个月来有劳累及感冒史,溃疡处感觉疼痛。查体:面、躯干未见皮疹,双侧小阴唇及会阴正下方3处溃疡,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在3处溃疡面取分泌物作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为阳性。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16) ;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阳性。细菌学检查:取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较单一的革兰阴性细长、无弯曲杆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上经35℃培养18~24 h,可形成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菌落,生化鉴定该菌对葡萄糖、果糖、木糖、乳糖、蔗糖及麦芽糖等均不氧化分解,氧化酶阳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在O-F培养基的表面产碱,故确定为产碱假单胞菌。药敏:采用K-B法,结果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其次为头孢曲松、喹诺酮类药。
作者:姜敏;盛秀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综合征。目前,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中采用保守疗法(非透析治疗)保护健存肾单位,以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推迟患者采用透析治疗时间,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措施。前列腺素 E1(PGE1)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和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肾血流量,抑制免疫反应。我院应用PGE1治疗2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何衡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结果:130例患者检出沙眼衣原体总阳性率为30.00%,其中男25.56%,女40 .00%。结论:沙眼衣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注意检查与防治。
作者:李凤云;张明霞;冯锡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带蒂包皮皮管一期手术修复尿道下裂20例。结果:20例全部一次成功,无尿瘘。轻度尿道口狭窄1例,尿道口扩张后治愈;阴茎扭转1例,未予特殊处理。其余外观和功能正常。结论:包皮内板菲薄柔软,伸展性强,是理想的尿道成形材料。该术式适用于阴茎型和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
作者:关超;耿和;张青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1例子宫颈癌术前进行介入治疗及子宫动脉栓塞病例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预定治疗目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介入治疗是子宫颈癌术前重要的辅助方法,介入治疗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手段。
作者:冯瑞芳;王震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沙丁胺醇及溴化异丙托品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0.5%沙丁胺醇每次0.02 ml/ kg,0.025%溴化异丙托品0.04 ml/kg,生理盐水2 ml共同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氧流量5~6 L/min,每天4次。对照组(70例)单用沙丁胺醇,剂量同治疗组。3天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69例,部分缓解1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49例,部分缓解21例。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吸入沙丁胺醇及溴化异丙托品比单纯吸入沙丁胺醇疗效更好。
作者:彭素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提高胰腺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胰腺损伤28例,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提出的胰腺损伤分级标准: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4例,Ⅴ级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诊断为胰腺损伤仅6例,占21.5%。治愈24例,死亡4例,病死率 14.3%。结论:对胰腺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择合理的术式,可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郑士友;蒋昭林;JIANG Zhao-lin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106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17例,胸穿抽气45例,胸腔闭式引流13 例,手术治疗31例。结果:治愈87例,好转14例,死亡5例,病死率4.7%。复发32例,复发率30 .2%。自发性气胸青年组好发在夏季和冬季,病因以特发性气胸、肺大泡为常见;中老年组好发于7~9月份,以阻塞性肺气肿常见。结论:对3次以上复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无效或肺部有明确病灶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桑颖;王秀丽;丁航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20例普胸手术围手术期不输血经验。方法:采用胸壁较小切口,不切断肋骨进胸,延长肋间切口以利暴露,止血应彻底。术后需禁食的患者,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管饲流质。围手术期不输血。结果:术后恢复满意,无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等。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良好的手术操作基础上,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围手术期不输血是安全可行的,且不影响手术质量。
作者:刘以尧;王海涛;周晓;陈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类风湿因子(RF)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D-二聚体结果的干扰情况。方法:检测RF采用胶乳凝集法,D-二聚体采用ELISA法。结果:RF阳性组在中和D-二聚体前后阳性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 05和P<0.05);两组中和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999 9)。结论:RF对ELISA法测定D-二聚体结果干扰明显,临床上根据D-二聚体实验结果作为血栓形成性疾病诊断时,应排除RF的干扰。
作者:李静;刘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解青少年HBsAg感染情况,进一步做好乙型肝炎预防接种工作,切实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笔者于1999年1月对某技校516名新生进行HBsAg检测和肝功能检测,并对HBsAg阴性者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和接种后血清HBsAb随访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516名中,男323名,女193名;年龄15~18岁。用一次性注射器取空腹静脉血2 ml,迅速分离血清,测定HBsAg和肝功能。 1.2 试剂与疫苗 HBsAg和HBsAb用ELISA诊断试剂盒,珠海亚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乙肝疫苗酵母重组系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980829-1。 1.3 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对HBsAg阴性的学生采用0、1、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 μg,选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半年后进行血清HBsAb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 CNA)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1例正常膀胱组织PCNA的表达。结果:PCNA在膀胱癌及正常膀胱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 ;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PCNA阳性表达上升,Ⅰ级、Ⅱ级与Ⅲ级比较,PCNA 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2~T4期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Tis~T 1期(P<0.005);术后5年内无复发组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术后5年内复发组( P<0.005)。结论:PCNA可作为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可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作者:黄建康;李同度;陶仪声;胡永泉;姚敏;刘德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1995年12月~1998年1月,我院与安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合作,应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作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结果较单独使用化疗药物(MAP)灌注、栓塞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张震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