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CD62P、TSP含量的动态变化

魏学霞;耿德勤;黄健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急症, 膜糖蛋白类, 凝血酶类,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功能与急性脑血管病(A CVD)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荧光抗体为探针,测定ACVD患者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浓度,并常规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TS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P<0.01);脑出血(CH)与对照组、脑梗死(CI)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CD62P和T SP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I早期PLT增加(P<0.05),MPV无明显变化,亚急性期MPV明显增大(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其生化基因表达产物增多。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

    近年来,由于导管技术和导引穿刺技术的发展,临床已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此种方法,不要求全麻,不经腹腔,创面小,术后恢复快。1998~1999年,笔者参与132例肝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陈忠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He-Ne激光治疗外科未愈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He-Ne激光对术后未愈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25 mW He-Ne激光仪以扩束光斑法及光纤照射法,对68例术后创面长期不愈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愈合49例(72.06%),2疗程后愈合19例(27.94%)。总有效率100.00%。结论:He-Ne激光治疗是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陶真;韩福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年龄、麻醉、手术方法的不同,对1 472例全麻下行各类口腔颌面部手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结果:1 472例中19例发生术后窒息,其中2例死亡。窒息发生率1.29%,病死率0.14%。结论:重视和加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王艳;陈利华;王英;卢保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Polystar 1000 mA型多功能数字成像X线机与Kodak 1120型激光照像机连接,随机对140例患者进行快速胃肠道造影检查,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140例检查阳性率占56%。所见食管、胃、小肠及右半结肠的轮廓、粘膜、分布及其功能改变均清楚显示,检查时间比常规方法缩短6~8倍。结论: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顾素英;班义提;王启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痢疾杆菌L型的诱导及生物学性状观察

    目的:探讨痢疾杆菌L型的诱导方法,比较原菌及L型的生物学性状。方法:用抗生素纸片法、胆盐、胆汁法分别诱导痢疾杆菌D15为L型,对原菌及L型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用抗生素纸片法、胆盐、胆汁法均可诱导痢疾杆菌D15为L型,稳定的L型在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等方面均与原菌有明显区别,回复株则与原菌基本相同。结论:痢疾杆菌在诸多因素作用下可发生L型变异,L型菌与原菌性状不同,临床诊断时应予注意。

    作者:孙阳;李凤云;唐素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青年人、中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106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17例,胸穿抽气45例,胸腔闭式引流13 例,手术治疗31例。结果:治愈87例,好转14例,死亡5例,病死率4.7%。复发32例,复发率30 .2%。自发性气胸青年组好发在夏季和冬季,病因以特发性气胸、肺大泡为常见;中老年组好发于7~9月份,以阻塞性肺气肿常见。结论:对3次以上复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无效或肺部有明确病灶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桑颖;王秀丽;丁航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非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用血液分析仪作血常规检测时由非小红细胞引起的上限区域干扰(upper region interference,URI)对血小板计数(BPC)结果的影响。方法:用血液分析仪作血小板参数分析,对出现URI报警但又不是小红细胞干扰的标本作显微镜计数,把两法结果作配对t检验。结果:仪器法结果为(66±17)×109/L,而显微镜计数法为(98±20)×10 9/L,两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1);URI报警时除小红细胞干扰外,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块、冷球蛋白、衰老破坏的红细胞碎片等,其中常见的为大血小板。结论:对URI报警但非小红细胞干扰的BPC结果,一定要进行人工显微镜目测计数复检,否则会得到不可靠的结果。

    作者:余道军;钟政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1例

    目的:观察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刺五加,对照组用川芎嗪。观察眩晕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P<0.01),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川芎嗪。

    作者:周咸君;周杰;卢德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蚌埠市区1 028名儿童乳牙牙合关系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蚌埠市区儿童乳牙牙合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市区内5所幼儿园共1 028名儿童,观察乳牙牙合前牙间隙及乳磨牙终末平面情况。结果:男性儿童乳牙牙合前牙间隙出现率为82.5%,女性儿童为85.5%;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磨牙终末平面垂直型为72.8%,近中型为13.7%,远中型为13.5%。结论:错牙合畸形发病率增高可能与乳牙牙合关系不良有关。应加强对乳牙牙合期的牙齿保健教育。

    作者:宋旻;于敬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观察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A )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例儿童(<14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分别行射频消融术;其中,右侧旁路(RAP)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例。结果:8例均获消融成功;术后2个月1例His束旁路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4~24个月,均无SVT再次发作。结论:RF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而有效。

    作者:蔡鑫;高大胜;史晓俊;卜军;张宁汝;宋业年;冯慧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晶体源性青光眼47例临床分析

    由于晶体异常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部分病例早期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笔者现将此类病例的病因及治疗结果作一分析,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1998年,我科共收治继发性青光眼47例47眼,占同期各类青光眼总数的8.25%(47/570)。男29例,女18例;年龄8~82岁。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 眼;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眼;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眼;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眼。1.2 临床表现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发病急骤,眼压明显升高,前房浅,房角窄,晶体混浊膨胀,虹膜前膨隆。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过熟期,眼压明显升高,前房深,房角开放,在角膜后壁、房水、房角、虹膜及晶体表面可见灰白色具有彩色反光的斑点。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例均为外伤后晶体脱位引起,其中晶体不全脱位10例,脱位于前房内4例,脱位于玻璃体内6例。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例,右眼晶体自发破裂,前房内有多量渗出,角膜后壁有成团的沉着物。所有病例眼压在5.33~9.33 kPa,视力光感至0.3不等。1.3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先采用药物治疗,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例行晶体摘除7例,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12例,其中Ⅰ期植入人工晶体14例。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 例均行晶体囊内摘除。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例有6例保守治疗,14例行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例保守治疗。1.4 结果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者41例,占87.23%,未控制者6例,占12. 77%;视力提高38例占80.85%,视力下降7例,占14.89%;视力丧失2例占4.26%(见表1)。其中晶体异位性青光眼眼压控制16例,视力提高仅13例。

    作者:李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和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Reilini制膜法测定55例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红细胞膜Na+*K+ -ATP酶活性,并与35名健康组作对照,并且将其结果与红细胞内Na+*K+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且与红细胞内Na+*K+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密切相关。结论: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下降可能参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何浩明;黄慧建;徐宁;李小民;田小平;汪洪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卒中综合治疗对肢体功能与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2例卒中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同时设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应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测评,先应用药物治疗,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配合早期、系统化、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及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预防复发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05)。结论: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冰;王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学生群体HBsAg检测及免疫效果观察

    为了解青少年HBsAg感染情况,进一步做好乙型肝炎预防接种工作,切实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笔者于1999年1月对某技校516名新生进行HBsAg检测和肝功能检测,并对HBsAg阴性者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和接种后血清HBsAb随访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516名中,男323名,女193名;年龄15~18岁。用一次性注射器取空腹静脉血2 ml,迅速分离血清,测定HBsAg和肝功能。  1.2 试剂与疫苗 HBsAg和HBsAb用ELISA诊断试剂盒,珠海亚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乙肝疫苗酵母重组系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980829-1。  1.3 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对HBsAg阴性的学生采用0、1、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 μg,选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半年后进行血清HBsAb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鼻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鼻腔恶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4例鼻腔恶黑进行光镜观察,并对部分病例做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其镜下改变与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皮肤恶黑)类似,4例免疫组化S -100蛋白和HMB45染色均阳性。结论:鼻腔恶黑易误诊,结合恶黑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辅以组化、免疫组化和光镜检查可减少误诊。

    作者:王欣;张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诊救治晕厥性心律失常34例分析

    伴有晕厥的心律失常即晕厥性心律失常(syncopic arrhythmia,SA)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如果能及时正确诊断和合理救治,患者可转危为安。本文介绍其临床特点、急救方法及体会。

    作者:王好伦;王治海;王瑞庭;江鹏;于友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沙眼衣原体与泌尿生殖道感染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结果:130例患者检出沙眼衣原体总阳性率为30.00%,其中男25.56%,女40 .00%。结论:沙眼衣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注意检查与防治。

    作者:李凤云;张明霞;冯锡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休克期切痂植皮在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应用

    目的:探讨休克期切痂植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依据休克期切痂植皮的临床指标,对1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行切痂植皮。结果:11例全部平稳渡过休克期,仅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后期因重度营养不良伴感染,自动出院,余10例整个治疗过程平稳,感染及并发症明显减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行切痂植皮是可行的,且疗效肯定。

    作者:徐东卫;袁振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疝的早期观察和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和颅内病变,病情复杂多变,脑疝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防和早期发现脑疝是抢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现就脑疝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作一总结。  1 临床资料  1997年7月~1999年7月,我科共收治204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男120例,女84例;年龄8个月~76岁。手术治疗143例,保守治疗41例,死亡20例,治愈率达90.2%。  2 护理  2.1 观察要点 (1)意识变化:①原神志清楚,后逐渐转入嗜睡状态,或不主动求食思饮;或不易呼应需要大声刺激才能唤醒;②突然躁动不安而后转入嗜睡;③在原来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出现小便失禁,对疼痛刺激不敏感;④部分患者处于持续昏迷状态呈进行性加深或出现中间清醒期;⑤枕骨大孔疝有后枕部压痛、眩晕、呕吐、颈部强直及强迫性头位、脉搏缓慢有力、呼吸变慢、小脑症状等。这些均是病情加重的早期征兆。本组有3例因之及时抢救脱险。(2)瞳孔观察:正常瞳孔直径为2~6 mm,对称且圆,光反射灵敏。伤后需随时观察瞳孔的变化。但是,要排除动眼神经原发性损伤或冬眠药等因素引起的瞳孔改变。一旦发现瞳孔不等大、缩小或散大,光反射迟钝,说明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因素存在,要迅速排除。(3)生命体征观察:定时测T、P、R、BP。如原来生命体征平稳,突然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而慢伴鼾声,要警惕是否有脑疝形成而采取相应的措施。(4)肢体活动观察:若出现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偏瘫,腱反射亢进或消失,病理征阳性等同时伴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立即CT复查,并作好手术前准备。

    作者:秦亚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膈疝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膈疝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经腹部修补膈疝12例,经胸或胸腹联合手术24例。结果:35例治愈,1例死亡,病死率2.78%。结论:小儿膈疝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相对简单,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并且安全。

    作者:徐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