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痢疾杆菌L型的诱导及生物学性状观察

孙阳;李凤云;唐素兰

关键词:志贺菌属, 细菌L型, 生物学性状
摘要:目的:探讨痢疾杆菌L型的诱导方法,比较原菌及L型的生物学性状。方法:用抗生素纸片法、胆盐、胆汁法分别诱导痢疾杆菌D15为L型,对原菌及L型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用抗生素纸片法、胆盐、胆汁法均可诱导痢疾杆菌D15为L型,稳定的L型在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等方面均与原菌有明显区别,回复株则与原菌基本相同。结论:痢疾杆菌在诸多因素作用下可发生L型变异,L型菌与原菌性状不同,临床诊断时应予注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内冲洗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内冲洗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采用早期气管内冲洗治疗21例MAS,监测冲洗前后的血气、血氧饱和度、胸片的变化。结果:经过1次冲洗后19例血气、血氧饱和度均正常,术后6 h胸片均示改善,2例无效而行机械通气治疗。结论:气管内冲洗能迅速有效地改善血气,并可能减少MAS患儿使用呼吸机的机会。

    作者:陈诚;张玄龄;许茂超;朱运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1998年10月~2000年3月,本科共选4例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经临床观察,该疗法安全有效。现将其护理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51~66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经头颅CT证实排除外出血(发病6 h内)。4例均有偏瘫,其中右侧肢体瘫痪3例,肌力为0~Ⅰ级;左侧肢体瘫痪伴失语1例,肌力为Ⅱ级。4例均无意识障碍。1.2 方法首先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滴注改善微循环药液。由医师决定有超早期、发病6 h以内动脉溶栓指征患者,作碘皮试,并抽血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采用右侧股动脉插管,并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3例;左侧大脑中动脉梗死1例,分别于梗死部位一次性注入尿激酶50~90 u,待造影证实血管已通,拔出导管,局部压迫20~30 min,加压包扎,送回病房。1.3 结果本组3例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2例症状完全改善(瘫痪肢体肌力由入院时Ⅱ级,于溶栓后5 h,恢复Ⅴ级),2例症状明显改善(瘫痪肢体肌力由入院时0~Ⅰ级,溶栓后,恢复Ⅲ级,出院时为Ⅳ级)。出院后随访,除1例发生再梗死;其余3例均治愈,未出现并发症。

    作者:孙荣;段晓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乳腺癌根治术的要求是将患侧乳房连同癌肿周围至少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大肌、胸小肌和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淋巴组织整块切除[1]。术后造成患者体形改变、术侧上肢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需要对患者加强功能康复指导。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0年1月,我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对90例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年龄28~81岁,平均58岁。左侧35例,右侧55例。Ⅱ期62例,Ⅲ期28例。住院时间平均21.6天。88例切口愈合良好,2例发生皮瓣坏死。

    作者:杨秀木;祝改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肘内翻畸形的治疗

    儿童肘内翻畸形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率高达30%~50%[1]。其治疗方法也很多,如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后钢板内固定、“∩”形钉固定、“M”型钉固定、克氏针固定、记忆钢钉固定等。笔者应用楔形截骨后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肘内翻27例。认为此术式方法简便,固定牢靠,效果好。兹作报道。

    作者:孙贤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先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88例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多发病,也是中青年常见病之一。我院采用心先安治疗,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效果,兹作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7~1999年,我院收治病毒性心肌炎188例。男122例,女66例;年龄16~41岁。(1)重度(30例):有胸闷、心悸、气喘(甚至不易平卧),伴有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唇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脏肿大,两下肢明显指凹性水肿,柯萨奇病毒分离阳性,心肌酶谱学和心电图明显改变。(2)中度(11 4例):有胸闷、心悸、气短,伴有Ⅰ°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两下肺可闻及少许干湿性罗音,肝脏肋下刚触及,两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柯萨奇病毒分离阳性,心肌酶谱学及心电图明显改变。(3)轻度(44例):有胸闷、心悸,运动后加重,柯萨奇病毒分离阳性,心肌酶谱学及ST有轻度改变。本文Ⅰ°、Ⅱ°、Ⅲ°房室传导阻滞32例,房颤及各种期前收缩131例。(1)心先安治疗组(9 4例) :男70例,女24例;年龄16~39岁。重度6例,中度70例,轻度18例。Ⅰ°、Ⅱ°房室传导阻滞8例,房颤及各种期前收缩21例。(2)联合治疗组(94例):男52例,女42例;年龄17~41 岁。重度24例,中度44例,轻度26例。Ⅰ°、Ⅱ°房室传导阻滞23例,Ⅲ°传导阻滞1例,房颤及各种期前收缩110例。

    作者:任启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沙眼衣原体与泌尿生殖道感染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结果:130例患者检出沙眼衣原体总阳性率为30.00%,其中男25.56%,女40 .00%。结论:沙眼衣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注意检查与防治。

    作者:李凤云;张明霞;冯锡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78例

    目的:总结78例射频消融术(RFCA) 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法:应用RFCA技术治疗难治性SVT。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2例,共54条旁路消融成功49条,成功率为90.7%。其中左侧旁路成功率(97.6%)明显高于右侧(66.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 NRT)26例,仅1例失败,成功率为96.1%。78例总成功率为92.5%。本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2~42个月,5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RFCA为治疗SV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靶点标测、消融功率和时间的控制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包宗明;蔡鑫;高大胜;宋业年;冯慧勤;史晓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带蒂包皮皮管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

    目的:提高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带蒂包皮皮管一期手术修复尿道下裂20例。结果:20例全部一次成功,无尿瘘。轻度尿道口狭窄1例,尿道口扩张后治愈;阴茎扭转1例,未予特殊处理。其余外观和功能正常。结论:包皮内板菲薄柔软,伸展性强,是理想的尿道成形材料。该术式适用于阴茎型和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

    作者:关超;耿和;张青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榄香烯乳肝动脉介入佐治原发性肝癌22例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1995年12月~1998年1月,我院与安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合作,应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作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结果较单独使用化疗药物(MAP)灌注、栓塞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张震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面积脑梗死的护理

    目的:总结大面积脑梗死护理体会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54例大面积脑梗死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各种并发症的护理作观察。结果:死亡9例,其中原发病过重4例,消化道出血2例,心功能不全3例,余转危为安。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丽;李兰英;胡永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提高胰腺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胰腺损伤28例,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提出的胰腺损伤分级标准: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4例,Ⅴ级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诊断为胰腺损伤仅6例,占21.5%。治愈24例,死亡4例,病死率 14.3%。结论:对胰腺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择合理的术式,可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郑士友;蒋昭林;JIANG Zhao-lin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疝的早期观察和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和颅内病变,病情复杂多变,脑疝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防和早期发现脑疝是抢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现就脑疝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作一总结。  1 临床资料  1997年7月~1999年7月,我科共收治204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男120例,女84例;年龄8个月~76岁。手术治疗143例,保守治疗41例,死亡20例,治愈率达90.2%。  2 护理  2.1 观察要点 (1)意识变化:①原神志清楚,后逐渐转入嗜睡状态,或不主动求食思饮;或不易呼应需要大声刺激才能唤醒;②突然躁动不安而后转入嗜睡;③在原来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出现小便失禁,对疼痛刺激不敏感;④部分患者处于持续昏迷状态呈进行性加深或出现中间清醒期;⑤枕骨大孔疝有后枕部压痛、眩晕、呕吐、颈部强直及强迫性头位、脉搏缓慢有力、呼吸变慢、小脑症状等。这些均是病情加重的早期征兆。本组有3例因之及时抢救脱险。(2)瞳孔观察:正常瞳孔直径为2~6 mm,对称且圆,光反射灵敏。伤后需随时观察瞳孔的变化。但是,要排除动眼神经原发性损伤或冬眠药等因素引起的瞳孔改变。一旦发现瞳孔不等大、缩小或散大,光反射迟钝,说明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因素存在,要迅速排除。(3)生命体征观察:定时测T、P、R、BP。如原来生命体征平稳,突然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而慢伴鼾声,要警惕是否有脑疝形成而采取相应的措施。(4)肢体活动观察:若出现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偏瘫,腱反射亢进或消失,病理征阳性等同时伴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立即CT复查,并作好手术前准备。

    作者:秦亚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儿结核病结核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及抗脂肪阿拉伯酸甘露聚糖抗体(LAM-IgG)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6例结核病患儿血清抗LAM-IgG和PPD试验,并与30例非结核病患儿进行对照。结果:小儿结核病PPD试验阳性率为59.1%,抗LAM-IgG阳性率为69.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PPD试验对非重症结核病阳性率(79.5%)明显高于重症结核(18.2%)(P<0.005);而抗LAM-IgG重症结核病阳性率(70.5%)与非重症结核病(68.2%)相近(P>0.05)。PPD试验对非结核病患儿的假阳性率(36.7%)明显高于抗LAM-IgG试验(3.3%)(P<0.01)。结论:PPD试验对非重症结核病诊断价值优于重症结核病;抗LAM-IgG检测对重症结核病的诊断优于PPD试验,对非结核病的假阳性率较低。

    作者:刘欣;潘家华;陈兰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抑菌疗法治疗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患者172例,分为强化治疗组78例,抑菌治疗组94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6周,两组治疗无效者均继续抑菌治疗3~ 6个月以上。结果:强化治疗与抑菌治疗对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均有一定效果,且随时间延长,疗效提高,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应采用低剂量抗生素长程抑菌治疗。

    作者:陈卫东;张燕;贾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年龄、麻醉、手术方法的不同,对1 472例全麻下行各类口腔颌面部手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结果:1 472例中19例发生术后窒息,其中2例死亡。窒息发生率1.29%,病死率0.14%。结论:重视和加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王艳;陈利华;王英;卢保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卒中综合治疗对肢体功能与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2例卒中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同时设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应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测评,先应用药物治疗,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配合早期、系统化、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及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预防复发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05)。结论: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冰;王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1例

    目的:观察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刺五加,对照组用川芎嗪。观察眩晕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P<0.01),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川芎嗪。

    作者:周咸君;周杰;卢德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髓瘤特殊及非典型表现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特殊及非典型表现。方法:对具有特殊及非典型表现的28例M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均结合骨髓、血液等检查而确诊。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表现可不典型而易误诊或漏诊。结论:对MM不典型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鉴别,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或漏诊。

    作者:贾平;吴晓莉;纪淑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Polystar 1000 mA型多功能数字成像X线机与Kodak 1120型激光照像机连接,随机对140例患者进行快速胃肠道造影检查,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140例检查阳性率占56%。所见食管、胃、小肠及右半结肠的轮廓、粘膜、分布及其功能改变均清楚显示,检查时间比常规方法缩短6~8倍。结论: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顾素英;班义提;王启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纳络酮(naloxon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40例用纳络酮治疗2个疗程后与40例同样患者用复方丹参或维脑路通治疗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用χ2或u检验。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治疗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汪建超;李宗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