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和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

何浩明;黄慧建;徐宁;李小民;田小平;汪洪流

关键词:糖尿病性血管病, 红细胞膜, 酶激活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Reilini制膜法测定55例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红细胞膜Na+*K+ -ATP酶活性,并与35名健康组作对照,并且将其结果与红细胞内Na+*K+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且与红细胞内Na+*K+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密切相关。结论: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下降可能参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卒中综合治疗对肢体功能与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2例卒中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同时设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应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测评,先应用药物治疗,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配合早期、系统化、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及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预防复发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05)。结论: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冰;王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学生群体HBsAg检测及免疫效果观察

    为了解青少年HBsAg感染情况,进一步做好乙型肝炎预防接种工作,切实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笔者于1999年1月对某技校516名新生进行HBsAg检测和肝功能检测,并对HBsAg阴性者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和接种后血清HBsAb随访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516名中,男323名,女193名;年龄15~18岁。用一次性注射器取空腹静脉血2 ml,迅速分离血清,测定HBsAg和肝功能。  1.2 试剂与疫苗 HBsAg和HBsAb用ELISA诊断试剂盒,珠海亚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乙肝疫苗酵母重组系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980829-1。  1.3 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对HBsAg阴性的学生采用0、1、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 μg,选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半年后进行血清HBsAb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术后体位放置失当致上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护理

    术后体位放置是一项常规护理,操作虽然简单,如果没有高度责任心,则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现将术后患者体位安置失当致左上肢血液循环障碍1例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性,8岁。因腹痛、呕吐2天急诊入院,诊断为急性肠套叠。氯胺酮麻醉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平稳回房,患儿未完全清醒,右上肢肘部静脉输液,搬移患儿忽略左上肢放置位置,致左手肘关节以下压在身体下。术后测右手脉搏未见异常。2 h后,患儿清醒,主诉左上肢僵直,远端皮肤青紫,皮温低于对侧,左手因麻木而活动受限,肱动脉搏动减弱。迅速抬高患肢、按摩、湿热敷、保暖。约30 min,患肢皮温、肤色恢复正常,活动自如,痊愈出院。

    作者:解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观察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A )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例儿童(<14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分别行射频消融术;其中,右侧旁路(RAP)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例。结果:8例均获消融成功;术后2个月1例His束旁路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4~24个月,均无SVT再次发作。结论:RF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而有效。

    作者:蔡鑫;高大胜;史晓俊;卜军;张宁汝;宋业年;冯慧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榄香烯乳肝动脉介入佐治原发性肝癌22例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1995年12月~1998年1月,我院与安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合作,应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作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结果较单独使用化疗药物(MAP)灌注、栓塞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张震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儿结核病结核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及抗脂肪阿拉伯酸甘露聚糖抗体(LAM-IgG)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6例结核病患儿血清抗LAM-IgG和PPD试验,并与30例非结核病患儿进行对照。结果:小儿结核病PPD试验阳性率为59.1%,抗LAM-IgG阳性率为69.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PPD试验对非重症结核病阳性率(79.5%)明显高于重症结核(18.2%)(P<0.005);而抗LAM-IgG重症结核病阳性率(70.5%)与非重症结核病(68.2%)相近(P>0.05)。PPD试验对非结核病患儿的假阳性率(36.7%)明显高于抗LAM-IgG试验(3.3%)(P<0.01)。结论:PPD试验对非重症结核病诊断价值优于重症结核病;抗LAM-IgG检测对重症结核病的诊断优于PPD试验,对非结核病的假阳性率较低。

    作者:刘欣;潘家华;陈兰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髓瘤特殊及非典型表现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特殊及非典型表现。方法:对具有特殊及非典型表现的28例M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均结合骨髓、血液等检查而确诊。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表现可不典型而易误诊或漏诊。结论:对MM不典型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鉴别,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或漏诊。

    作者:贾平;吴晓莉;纪淑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诊救治晕厥性心律失常34例分析

    伴有晕厥的心律失常即晕厥性心律失常(syncopic arrhythmia,SA)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如果能及时正确诊断和合理救治,患者可转危为安。本文介绍其临床特点、急救方法及体会。

    作者:王好伦;王治海;王瑞庭;江鹏;于友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He-Ne激光治疗外科未愈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He-Ne激光对术后未愈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25 mW He-Ne激光仪以扩束光斑法及光纤照射法,对68例术后创面长期不愈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愈合49例(72.06%),2疗程后愈合19例(27.94%)。总有效率100.00%。结论:He-Ne激光治疗是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陶真;韩福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抑菌疗法治疗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患者172例,分为强化治疗组78例,抑菌治疗组94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6周,两组治疗无效者均继续抑菌治疗3~ 6个月以上。结果:强化治疗与抑菌治疗对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均有一定效果,且随时间延长,疗效提高,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应采用低剂量抗生素长程抑菌治疗。

    作者:陈卫东;张燕;贾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的现状和预防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以便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取综合性和目标性监测,对收治患者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1 18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共4 019例,感染率为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术后切口次之。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近几年通过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病率有显著下降趋势。结论: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内、外源性感染的发生,必须采用强有力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和控制对策。

    作者:王翠兰;卓和平;董泽润;李成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细胞的慢自发性去极化电位

    目的:探讨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慢自发性去极化电位(SSDP)。方法:离体细胞内记录技术,并观察IMG细胞SSDP发生间隔、持续时间及幅度。结果:SSDP发生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和幅度较为恒定,分别为449.7±11.0s、198.8±15.1s和14.2±2.4mV。5-HT1P受体拮抗剂BRL24924对SSDP和该细胞的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S-EPSP)无影响。结论:豚鼠IMG内可能存在SSDP。

    作者:王烈成;何延龙;祝延;黄振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综合征。目前,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中采用保守疗法(非透析治疗)保护健存肾单位,以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推迟患者采用透析治疗时间,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措施。前列腺素 E1(PGE1)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和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肾血流量,抑制免疫反应。我院应用PGE1治疗2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何衡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气管内冲洗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内冲洗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采用早期气管内冲洗治疗21例MAS,监测冲洗前后的血气、血氧饱和度、胸片的变化。结果:经过1次冲洗后19例血气、血氧饱和度均正常,术后6 h胸片均示改善,2例无效而行机械通气治疗。结论:气管内冲洗能迅速有效地改善血气,并可能减少MAS患儿使用呼吸机的机会。

    作者:陈诚;张玄龄;许茂超;朱运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硬下疳合并产碱假单胞菌感染1例

    患者女性,30岁,已婚。因外阴溃烂1个月,疼痛10天,来我科就诊。发病初在外阴部出现两处约黄豆大的溃疡,不疼痛;近1个月来有劳累及感冒史,溃疡处感觉疼痛。查体:面、躯干未见皮疹,双侧小阴唇及会阴正下方3处溃疡,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在3处溃疡面取分泌物作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为阳性。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16) ;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阳性。细菌学检查:取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较单一的革兰阴性细长、无弯曲杆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上经35℃培养18~24 h,可形成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菌落,生化鉴定该菌对葡萄糖、果糖、木糖、乳糖、蔗糖及麦芽糖等均不氧化分解,氧化酶阳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在O-F培养基的表面产碱,故确定为产碱假单胞菌。药敏:采用K-B法,结果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其次为头孢曲松、喹诺酮类药。

    作者:姜敏;盛秀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细菌L型感染与妇产科疾病的关系

    细菌L型早是由Kliseneberger-Nobel从念珠杆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培养物中发现的一种小菌落,命名为L1(以她工作的Lister研究所的第一个字母而定)。后来,Pirece和Sharp等研究发现,抗生素(如青霉素)、溶菌酶、动物血清等有诱导细菌为L型的作用。巨噬细胞中与中性粒细胞由于其中的溶菌酶的作用亦有诱导L型的作用。而细菌进入人体内,在抗生素、溶菌酶、抗体、补体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使细菌的胞壁部分或全部缺陷诱导为L型,并在细胞内定居生长繁殖和长期存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回复,使疾病反复发作。目前,妇产科疾病对细菌L型感染的潜在危险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甚少,本文综合有关报道,探讨细菌及其L型感染与不孕症、流产、子宫异常出血、子宫颈及子宫内膜炎症和子宫肿瘤发生的关系,以便做好对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1 细菌及其L型感染与不孕症、流产的关系  细菌及其L型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可能很密切,在426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切片中,细菌L型感染率为83.1%(354例),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在54例不孕症患者阴道分泌物培养中,细菌及其L型阳性率为48%。通过30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和精液病原微生物培养,发现53.4%子宫内膜和43.3%精液L型阳性,其中7对夫妇为双阳性。常规精液检查6/30例精子活动率和活动力均低于正常。抗感染治疗后8例已妊娠,表明细菌L型感染与不孕症有明显关系[1,2]。吴爱武等[3]对22例溶脲脲原体培养阴性的精液进行细菌及其L型培养,金葡菌及其L型阳性率27.27%(6/22),培养金葡菌及其L型阳性精子固定后进行电镜扫描,可见有些精子头部和尾部有巨形体、圆球体附着,但很少见典型的金葡菌。用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小鼠,其受孕率为25%~50%(正常对照组100%)(P<0.01)。且感染组小鼠受孕时间也明显推迟[4]。

    作者:赵发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的进展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发症多,至今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外科式迷宫型手术及其改良术式由于创伤大、病死率较高而受限制;经导管线性消融因损伤时间长,且不能取得与外科手术相当的疗效而进展缓慢[1]。1996年Haissaguerre等[2]首先报道并提出局灶性房颤的概念,且成功地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这一重要发现已被实验及临床所证实,是近年房颤非药物治疗领域具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就射频消融局灶性房颤的进展作一综述。  1 局灶性房颤的概念  局灶性房颤定义[3]为由激动方式恒定的单个或多个心房期前收缩发动的房颤,在房性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成功消融后,房颤不再发生。Haissaguerre等[4]发现在成功消融与房颤并存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扑动的起源后,房颤也同时消失,提示消融部位同时是房颤发生或维持的关键部位。目前认为,多数阵发性房颤和一部分持续性房颤及慢性房颤均存在一个或多个局灶性的起源部位,后者发放的冲动可以局部触发(focal trigger)形式发动房颤或以局灶驱动(focal driver)形式发动并维持房颤,射频消融这些异位兴奋灶后,62%~86%的这类房颤可以根治[5,6]。

    作者:张泽华;柴枝楠;马长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病变的超声诊断

    目的: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疑有子宫内病变患者术前行腹部或阴道超声,多方位多切面扫查,术后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2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82例为良性,39例为恶性。结论:超声能检出子宫内病变,可应用超声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筛选手段。

    作者:朱长梅;苏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重症颅脑损伤和颅内病变,病情复杂多变,脑疝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防和早期发现脑疝是抢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现就脑疝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作一总结。

    作者:王雪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

    近年来,由于导管技术和导引穿刺技术的发展,临床已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此种方法,不要求全麻,不经腹腔,创面小,术后恢复快。1998~1999年,笔者参与132例肝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陈忠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