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萍
乳腺癌根治术的要求是将患侧乳房连同癌肿周围至少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大肌、胸小肌和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淋巴组织整块切除[1]。术后造成患者体形改变、术侧上肢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需要对患者加强功能康复指导。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0年1月,我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对90例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年龄28~81岁,平均58岁。左侧35例,右侧55例。Ⅱ期62例,Ⅲ期28例。住院时间平均21.6天。88例切口愈合良好,2例发生皮瓣坏死。
作者:杨秀木;祝改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20岁。因发现下腹部肿块1年、伴排尿困难半年,以子宫颈浆膜下肌瘤于2000年7月20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下腹有一鸡蛋大肿块,因不影响生活质量而未就医。近半年来小便频数且排尿困难,有时须在腹部加压方可排出,无尿急、尿痛史,无肉眼血尿,下腹部肿块亦未见明显增大。病程中月经周期及量正常,不发热,食欲及大便正常。1个月前在外院多次彩超及妇检均诊断为子宫颈浆膜下肌瘤,建议手术治疗。未婚,否认有性生活史。既往健康,家族中无肿瘤病史。体检:BP 97.5/67.5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妇检:外阴发育正常,阴道前壁明显膨出,阴道口松弛,可容2指,内诊触及子宫颈位于耻骨后上方,子宫体后位;于子宫前方至阴道前壁下1/3处可触及一直径8 cm大的肿块,质硬,活动受限,无压痛,附件(-)。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 B超提示:子宫42 mm×66 mm×120 mm,子宫下段可见62 mm×84 mm×89 mm低回声团,包膜完整。超声诊断:子宫体下段肌瘤(浆膜下型可能)。血常规:RBC 4.5×1012/L,Hb 130 g/L,WBC 4.9×109/L,N 0.72。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子宫颈部未见肌瘤,双侧附件无异常;于子宫颈前下方和膀胱后下方之间可见一肿块,触之下界达骨盆底,与子宫颈不相连。先切开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紧贴子宫颈部位切开肿块包膜,以锐性及钝性分离法剔出一完整肌瘤约8 cm ×7 cm×7 cm,术中诊断为阴道前壁肌瘤。术后12天痊愈出院。病理报告:(阴道壁)平滑肌瘤,9 cm×8 cm×6 cm。术后 1个月随访,诉小便正常;检查阴道前壁粘膜组织稍增厚,质中,可能为血肿尚未完全吸收所致。
作者:刘锐;郭琼;申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抑菌疗法治疗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患者172例,分为强化治疗组78例,抑菌治疗组94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6周,两组治疗无效者均继续抑菌治疗3~ 6个月以上。结果:强化治疗与抑菌治疗对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均有一定效果,且随时间延长,疗效提高,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应采用低剂量抗生素长程抑菌治疗。
作者:陈卫东;张燕;贾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纤支镜局部注入巴曲酶(batroxo bin)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肺结核的63例患者中,均于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和静脉应用止血药物的同时,采用纤支镜向出血部位注入巴曲酶2~6 BU。结果:术后1~3天内痰血消失者57例,4~7天内痰血消失者4例,另有1例于10天后咯血停止,1例大咯血者于次日再发大量咯血,经紧急开胸行肺叶切除而愈。总有效率为98.3%。全部病例于检查、治疗过程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无新的支气管播散病灶出现。结论:经纤支镜局部注入巴曲酶为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止血措施,且安全、简便。
作者:江荣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Reilini制膜法测定55例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红细胞膜Na+*K+ -ATP酶活性,并与35名健康组作对照,并且将其结果与红细胞内Na+*K+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且与红细胞内Na+*K+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密切相关。结论: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下降可能参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何浩明;黄慧建;徐宁;李小民;田小平;汪洪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儿童肘内翻畸形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率高达30%~50%[1]。其治疗方法也很多,如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后钢板内固定、“∩”形钉固定、“M”型钉固定、克氏针固定、记忆钢钉固定等。笔者应用楔形截骨后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肘内翻27例。认为此术式方法简便,固定牢靠,效果好。兹作报道。
作者:孙贤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伴有晕厥的心律失常即晕厥性心律失常(syncopic arrhythmia,SA)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如果能及时正确诊断和合理救治,患者可转危为安。本文介绍其临床特点、急救方法及体会。
作者:王好伦;王治海;王瑞庭;江鹏;于友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鼻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鼻腔恶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4例鼻腔恶黑进行光镜观察,并对部分病例做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其镜下改变与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皮肤恶黑)类似,4例免疫组化S -100蛋白和HMB45染色均阳性。结论:鼻腔恶黑易误诊,结合恶黑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辅以组化、免疫组化和光镜检查可减少误诊。
作者:王欣;张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在肝源性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肝源性糖尿病、14例原发性2型糖尿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OGTT,检测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在OGTT中除180 min 差异有显著性外(P<0.01),其余各时间段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浆胰岛素均呈高峰延迟型,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呈高基础值血症型。结论:OGTT在鉴别肝源性糖尿病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俊杰;张龙云;王品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蚌埠市区儿童乳牙牙合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市区内5所幼儿园共1 028名儿童,观察乳牙牙合前牙间隙及乳磨牙终末平面情况。结果:男性儿童乳牙牙合前牙间隙出现率为82.5%,女性儿童为85.5%;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磨牙终末平面垂直型为72.8%,近中型为13.7%,远中型为13.5%。结论:错牙合畸形发病率增高可能与乳牙牙合关系不良有关。应加强对乳牙牙合期的牙齿保健教育。
作者:宋旻;于敬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8年10月~2000年3月,本科共选4例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经临床观察,该疗法安全有效。现将其护理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51~66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经头颅CT证实排除外出血(发病6 h内)。4例均有偏瘫,其中右侧肢体瘫痪3例,肌力为0~Ⅰ级;左侧肢体瘫痪伴失语1例,肌力为Ⅱ级。4例均无意识障碍。1.2 方法首先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滴注改善微循环药液。由医师决定有超早期、发病6 h以内动脉溶栓指征患者,作碘皮试,并抽血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采用右侧股动脉插管,并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3例;左侧大脑中动脉梗死1例,分别于梗死部位一次性注入尿激酶50~90 u,待造影证实血管已通,拔出导管,局部压迫20~30 min,加压包扎,送回病房。1.3 结果本组3例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2例症状完全改善(瘫痪肢体肌力由入院时Ⅱ级,于溶栓后5 h,恢复Ⅴ级),2例症状明显改善(瘫痪肢体肌力由入院时0~Ⅰ级,溶栓后,恢复Ⅲ级,出院时为Ⅳ级)。出院后随访,除1例发生再梗死;其余3例均治愈,未出现并发症。
作者:孙荣;段晓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疑有子宫内病变患者术前行腹部或阴道超声,多方位多切面扫查,术后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2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82例为良性,39例为恶性。结论:超声能检出子宫内病变,可应用超声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筛选手段。
作者:朱长梅;苏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重症颅脑损伤和颅内病变,病情复杂多变,脑疝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防和早期发现脑疝是抢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现就脑疝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作一总结。
作者:王雪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4年5月~1999年5月,我院胃镜室共检出残胃炎126例,并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本文旨在探讨残胃炎与Hp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92例,女34例;年龄26~64岁。Billroth Ⅰ式术后36例,Billroth Ⅱ式术后90例。镜下检查为残胃粘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点状糜烂等。其中伴胆汁反流(胃镜示胃内有胆汁存留或见吻合口有黄色泡沫状液及胆汁由肠腔向胃内涌入)88例。同期检出的4 5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 284例,女1 2 36例;年龄16~76岁。其中浅表性胃炎3 562例,萎缩性胃炎958例。 1.2 Hp检测 残胃炎组在距吻合口3 cm内胃粘膜取材1块,慢性胃炎组在距幽门口3 cm内胃窦部前壁取材1块。采用尿素酶试剂盒(由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行Hp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结果 (1)残胃炎与慢性胃炎Hp感染情况见表1。(2)有无胆汁反流残胃炎Hp感染情况见表2。
作者:钟能华;钱立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性,30岁。因与家人生气后口服农药双甲脒约200 ml,1 h 后急诊入院。入院检查:T、P、R、BP均未测出,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无呼吸运动。心率30次/分,心音微弱。两肺无呼吸音。四肢末梢冰凉,四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病理反射均未引出。拟诊:双甲脒重度中毒合并呼吸、循环衰竭、中毒休克。入院后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压给氧,配合胸外心脏按摩 (1∶4);心内注射肾上腺素1 mg、阿托品1 mg、异丙肾1 mg;保留两条静脉通道:静脉推注 5%碳酸氢钠、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地塞米松、美蓝、呋塞米;另一条静脉通道静滴多巴胺、间羟胺。经上述处理30 min后,心率达100次/分,仍无自主呼吸,BP 60/30 m mH g,立即插管人工洗胃、导泻,整个过程人工呼吸、心脏胸外按摩未中止。2 h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每分钟15次左右,血压上升108/60 mmHg稳定,又静脉滴注尼可刹米、洛贝林维持兴奋呼吸中枢;保护脑细胞:静脉滴注20%甘露醇加地塞米松、细胞色素C、脑活素;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记24 h出入量,输全血400 ml。患者于入院后12 h出现眼球左右转动,角膜反射恢复,72 h后,神志转清,出现恐惧感及幻视、幻听、幻想、失眠等精神症状,给予镇静剂、心理安慰等治疗,3天后精神症状消失。2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范连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78例射频消融术(RFCA) 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法:应用RFCA技术治疗难治性SVT。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2例,共54条旁路消融成功49条,成功率为90.7%。其中左侧旁路成功率(97.6%)明显高于右侧(66.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 NRT)26例,仅1例失败,成功率为96.1%。78例总成功率为92.5%。本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2~42个月,5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RFCA为治疗SV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靶点标测、消融功率和时间的控制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包宗明;蔡鑫;高大胜;宋业年;冯慧勤;史晓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内冲洗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采用早期气管内冲洗治疗21例MAS,监测冲洗前后的血气、血氧饱和度、胸片的变化。结果:经过1次冲洗后19例血气、血氧饱和度均正常,术后6 h胸片均示改善,2例无效而行机械通气治疗。结论:气管内冲洗能迅速有效地改善血气,并可能减少MAS患儿使用呼吸机的机会。
作者:陈诚;张玄龄;许茂超;朱运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与先天畸形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先天畸形胎儿标本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经金葡菌及其L型免疫组化染色及金葡菌PCR检测先天畸形胎儿组织中的金葡菌及其L型抗原和DNA。结果:21例先天畸形胎儿标本中52.38%(11/21)的肺组织中存在间质性炎症,金葡菌PCR阳性率为19.05%(4/21),23.81%(5/21)胎儿的肺组织中存在金葡菌L型抗原。其中14.29%(3/21)的标本中金葡菌PCR、金葡菌L型免疫组化同时阳性。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与致胎儿先天畸形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勇;夏佩莹;刘德纯;刘运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可控电解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GDC血管内栓塞后作回顾性分析。选择动脉瘤的瘤/颈比例大于2,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后,用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栓塞,无1例并发症及死亡。结论:GDC性能良好,操作简便,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效果满意。
作者:张少军;苏贺先;娄飞云;马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2例卒中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同时设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应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测评,先应用药物治疗,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配合早期、系统化、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及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预防复发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05)。结论: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冰;王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