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络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60例分析

朱儒娴;周初锦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 纳络酮
摘要:目的:评价纳络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按0.01~0.05 mg/kg静脉注射之后,以10~20 μg.kg-1.h-1静脉滴注维持4~5 h,共3~5 天,与对照组35例比较有效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57.1%(P<0.01);病死率分别为8.33%和25.71%(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肠脂垂炎7例

    急性肠脂垂炎是一种少见病,多见于肥胖患者,且与急性阑尾炎发病症状相似,在临床表现上难于鉴别.1989~1998年,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1 976例,其中发现肠脂垂病变7例,兹作报道.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2~50岁.腹痛前无明显诱因.均发热,T 38.5~39.3℃;有腹膜刺激症者5例,有固定性压痛者4例,白细胞计数超过 1×10 9/L者5例.7例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系肠脂垂炎症、坏死.1例肠脂垂坏死穿透肠腔,形成肠脂垂腔内积粪;2例整个肠脂垂坏死化脓,4例头部坏死化脓.

    作者:徐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农村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4例分析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农村老年人AMI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农村老年人AMI多有明确的诱因,病情重,症状多不典型,病死率高.结论:对农村老年人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发生AMI的可能,及时行心电图检查,以减少误(漏)诊.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附红细胞体病2例

    例1,男,35岁.高热2月余,体温持续39.5~40.0℃,纳差、嗜睡.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 青霉素、头孢氨苄、红霉素、环丙沙星抗炎治疗无效,拟发热待查于1999年6月入院.体检 :T 39.5℃,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10次/分,律齐,腹软,肝肋下2 cm.

    作者:张泽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糖尿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对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 D-Ab)的测定,了解其在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例1型、2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5 g葡萄糖或馒头餐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OGTT-IRT)及GAD-Ab检测,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AD-Ab阳性率1型糖尿病为100%;2型糖尿病为8.7%.结论:GAD-Ab在糖尿病患者分型中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傅丽琳;孙向东;陈安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28例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补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治疗组中毒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P<0.001).结论: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邵志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腹腔镜在非胆囊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部非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非胆囊的腹部疾病.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期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平均住院6天.结论:腹腔镜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范围较广泛.

    作者:邢宝平;鲍子雨;李鸿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细菌编码方法和Vitek-AMS对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比较

    目的:比较细菌编码鉴定方法与Vitek-AMS对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符合率.方法:使用笔者自编的细菌鉴定编码和Vitek-AMS对临床分离的124株肠杆菌科细菌同时进行鉴定.结果:两者鉴定结果完全符合的有113株,符合率为91.1%,11株鉴定不符合的细菌归纳为4类原因.结论:笔者自制的细菌编码鉴定系统可用于临床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准确率较高,且鉴定成本大为降低.

    作者:马筱玲;陈学民;黄尊波;李华;蹼跃晨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子宫颈癌10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妇女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将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5岁与>35岁两组;≤35岁组137例,> 35岁组89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及5年生存率的差别.结果:≤35岁的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症状和体征个体差异较大,>35岁的妇女子宫颈癌多有较明确的病灶.≤35岁组和>35岁组子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类型构成与细胞分化分级构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05).Ⅰ、Ⅱ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35岁组均高于>35岁组(P<0.005) . 结论:≤35岁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腺癌发病率高,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预后差,早期病例应首选手术加化疗;晚期病例应采用化疗加放疗的综合性治疗.

    作者:李群;陈传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260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适合131I治疗的病例,测定甲状腺吸131 I率并行甲状腺显像,估算甲状腺的重量.根据经验公式并参考患者的病情、年龄、病程, 确定较为确切的治疗量,采用一次性口服法.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结果:治疗260例甲亢中,225例痊愈,治愈率达86.5%,16例未完全缓解者 ,其中8例1年后给予第二次131I治疗.随访1年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低)19 例,甲低发生率为7.3%.甲低者口服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能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131I治疗甲亢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方法.

    作者:陶新全;袁超;刘霞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纤维结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及护理

    纤维结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及护理是结肠镜检查成功的基础,不仅有利于准确地观察病变部位,且有益于纤维结肠镜的保养及延长使用寿命.1 临床资料1996年6月~1998年12月,我科收治的消化道患者中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者136例.男74例 ,女62例;年龄22~66岁.其中,长期便秘或便秘、腹泻交替者49例;慢性腹泻伴有脓血便者69例;有冠心病史9例,腹胀者9例.

    作者:金俐;蔡玉娟;古玉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106例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治疗中的地位和时机.方法:106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行减灭术,术后给予腹腔化疗和全身化疗. A组:59例减灭术后残存癌灶直径<2 cm并全部行系统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B组:47例减灭术后残存癌灶直径≥2 cm,部分病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总5年生存率为40.6%.A组和B组生存率分别为5 7.6%和19.1%,A组明显高于B组(P<0.005).106例中病理分级生存率为:Ⅰ级41.7%, Ⅱ级59.1%,Ⅲ级34.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成功减灭术应为残癌直径<2 cm和系统的腹膜 后淋巴结清除术,此术式应在综合治疗中列为首选.

    作者:李燕华;王文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30例分析

    目的:观察2%酮康唑洗剂对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头皮脂溢性皮炎60例,随机等分两组:2%酮康唑洗剂组和头皮洗剂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有效率及头屑、油性脂溢、瘙痒三项症状的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潮红症状的疗效,2%酮康唑洗剂组优于头皮洗剂治疗组(P<0.05).结痂症状的疗效 ,头皮洗剂组优于2%酮康唑洗剂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对头皮脂溢性皮炎均有较好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作者:李诚让;安加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阿托品治疗大咯血伴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24 h内阿托品治疗大咯血伴失血性休克代偿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阿托品2 mg静脉注射,每30 min 1次,连续2~4次,达轻度阿托品化后改1 mg肌肉注射,每4 h 1次,维持24 h停药.对照组予垂体后叶素5 u静脉注射后改25 u静脉滴注,维持24 h停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品治疗大咯血伴失血性休克代偿期疗效肯定,值得重视.

    作者:马驭;陶正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联合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目的: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新术式.方法: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人造血管架桥分流或脾腔分流术,门静脉、奇静脉断流及脾切除术,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术中测定门静脉压力,脾切除术前3.45±0.6 kPa,脾切除术后3.15 ±0.5 kPa,分流术后2.85±0.45 kPa,断流术后3.05±0.38 kPa.全组术后2周内行Dopple r彩超检查示血管吻合口通畅.1例出院后失访,22例中,随访1~7年.1例2年后因黑便入内科,纤维胃镜检查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例术后5年因少量呕血,内科控制后,Doppler彩超检查脾腔吻合口狭窄.再出血率约9%.结论:该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疗效可靠.

    作者:胡宗宇;李红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纳络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60例分析

    目的:评价纳络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按0.01~0.05 mg/kg静脉注射之后,以10~20 μg.kg-1.h-1静脉滴注维持4~5 h,共3~5 天,与对照组35例比较有效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57.1%(P<0.01);病死率分别为8.33%和25.71%(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朱儒娴;周初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建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85例分析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目前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要实施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必须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目前,临床上仍沿用 Brsecia和Cimino 1966年选择头静脉和桡动脉建立动静脉标准内瘘[1].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钛制轮钉为ESRD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85例(90例次),兹作报道.

    作者:李秀勇;王丽;李龙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控制性降压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颅内手术患者36例,按手术类型分为相类似的两组:对照组(A组)18例和降压组(B组)18例.两组均采用气静复合麻醉,控制呼吸.B组在打开脑膜时开始降压至瘤体摘除,并于30 min内缓慢停用降压药.比较两组术中补液量、输血量、出血量以及术中去除瘤体后和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情况.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和手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B组术中补液量、输血量、出血均显著少于A组(P<0.01);两组生命体征均平稳.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缓冲脑组织回位,防止切除瘤体后引起心率剧烈波动,且减轻术后脑水肿.

    作者:王南海;金钟;李晓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经腹全门奇断流术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经腹全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1999年施行经腹全门奇断流术68例及随访观察. 结果:术前门静脉压力(FPP)平均2.97 kPa,术后FPP平均2.32 kPa,再出血4例(5.88%),肝性脑病发生5例(7.35%),手术死亡3例(4.41%).结论:经腹全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可行的,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和彻底地离断门静脉和奇静脉之间的反常血流.

    作者:宋景暄;田景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支气管镜术与痰细胞学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及其术后咳痰找脱落细胞(术后痰)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98例经纤支镜检查术及术后痰检查确诊为肺癌,对两种检查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8例中经纤支镜诊断阳性率83.67%,术后痰诊断阳性率53.06%.其中有16例(16.33%)纤支镜未检出,而术后痰检出癌细胞确诊.结论:术后痰检查为纤支镜检查术的补充,两者联合检查,优势互补,可提高对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纪成;王叶如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8例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1998年,笔者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其中 20~30岁10例,31~55岁30例,56~70岁18例.呕血51例,柏油样便7例.原发病为消化性溃疡44例,门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8例,胃十二指肠炎5例.

    作者:彭晓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