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山;许霞
患者女性,46岁.胸闷2年余,加重伴左胸部隐痛1月,于1998年10月26日入院.查体:T 36.9℃;左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气管、心浊音界右偏.胸部X线、CT片示:左侧中下肺野被巨大软组织块影填充,边界清楚,有分叶,密度不均,内有多发散在斑片状钙化灶,纵隔向右侧移位.拟诊:左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朱峰;缪华新;朱金鼐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胆囊颈管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不易确诊.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确诊率得到提高,但易漏诊、误诊,本文就此作一报道.
作者:孙仁鸿;孔德全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慢性子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常见的病变.治疗子宫颈糜烂的方法较多,也易复发.笔者采用桂林西瓜霜喷剂治疗,疗效满意.兹作报道.
作者:年翠红;李嘉芬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方法,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对1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11例,其中膀胱镜检查、尿路造影确诊10例.结论:膀胱镜检查、尿路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处理上仍以采用半尿路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辛白;令卿;王耀林;焦福兰;李庆文;胡永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评估PCa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4例预后良好和33例预后不良的PCa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SA水平.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a患者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清PSA水平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PCa患者治疗前血清PSA水平对评估其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史国祥;赵亮;王展航;邓海运;吴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1993~1998年,笔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Budd-Chiari(布-加)综合征43例,效果良好,现予报道.
作者:韩继光;黄昆;丁友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2例均因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收入院.男、女各1例;年龄8个月~1岁.入院后给予抗生素、地塞米松、病毒唑治疗的同时,给维生素K1 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20 ml静脉注射,5~10 min时,患儿烦躁不安,口周紫绀,数秒钟后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停药,吸氧,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1∶1 000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急救措施.2~3 min后呼吸、心跳恢复,面色转红润.
作者:王文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男性,46岁,酒厂工人.因头痛1周,伴恶心、呕吐、发热2 d,在外院经查脑脊液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予链霉素、结核清等抗结核治疗2周,病情未见好转而转入我院.既往有结核病史.近1个月出现咳嗽,偶带有少量粘痰,无长期低热及盗汗,无胸痛及咯血.
作者:郑光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也是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之一,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致病.近年来国内发病率逐渐增多,许多文献表明,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有关.本文旨在对此作一探讨.
作者:王培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黄芪及小儿维生素咀嚼片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黄芪2~3 g.kg-1.d-1,煎水约90 ml,分3次口服,并用小儿维生素咀嚼片每天1粒口服;对照组单用小儿维生素咀嚼片口服,均两个月为一疗程.结果:黄芪及小儿维生素咀嚼片合用,疗效优于单用小儿维生素咀嚼片(P<0.05).结论:黄芪及小儿维生素咀嚼片合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满意.
作者:张万霞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运动中生理死腔量(VD)及其与潮气量(VT)比值(VD/VT)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无创性方法测定COPD和健康对照者静息与运动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自动计算出VD及VD/VT比值.结果:COPD组运动能力与运动中大通气量(VEmax)、大摄氧量(VO2max)、大潮气量(VTmax)、通气储备量(BR)均较对照组低.两组VD运动后均显著增高,组间运动前与运动后差异均无显著性;VD/VT值运动后均显著降低,但COPD组降低程度较小,运动后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后动脉血pH值明显下降.结论:COPD缓解期患者运动中VD变化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VD/VT比值的异常主要由VTmax增加受限引起.
作者:郑翠霞;徐凤珍;王爱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一种适用于流行区人群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方法.方法:用滤纸片与毛细管两种方法收集血样本,1% Tritonx-100裂解煮沸法处理血样,对全部血样进行PCR检测,并与常规镜检作比较.结果:200例血样PCR法阳性8.0%高于镜检阳性率3.5%(P<0.05),滤纸血样与毛细管血样PCR扩增取得相同的效果.结论:PCR检测间日疟原虫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实用性强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夏惠;方强;陆惠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及L-精氨酸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乌拉坦麻醉,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右侧椎动脉,观察结扎后30~240min左室功能和心肌的病理变化.结果:在结扎后60 min,+DP/DTmax、Vce 40和Lo降低(P<0.05),-DP/DTmax显著降低(P<0.01);结扎后120~240 min,HR、LVSP±DP/DTmax、Vce 40、Vmp、Vmax和Lo显著降低(P<0.01),心肌出现损害.L-精氨酸组在结扎后180 min,+DP/DTmax降低(P<0.05).结扎后240 min,±DP/DTmax、Vmp、Vmax及Lo均降低(P<0.05);而-DP/DTmax显著降低(P<0.01).与结扎组比较,L-精氨酸组在结扎后30 min,LVSP显著增高(P<0.05);结扎后60 min,LVSP、-DP/DTmax与Lo显著增加(P<0.01);结扎后120、180和240 min,全部左室功能指标均有显著增加(P<0.01),心肌病理损害明显改善.结论: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可引起心室功能和心肌损害,L-精氨酸对这些损害具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永勤;刘桂兰;胡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男,61岁.因2 d内两次出现发作性右侧上下肢活动受限伴失语,于1998年7月17日入院.发作时无意识障碍,无复视,无肢体感觉障碍.两次发作间隔10 h,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约2 min症状完全消失.有高血压病史15年,冠心病史1年,无脑血管意外史.
作者:谢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前列腺炎患者中,细菌感染占很大比例.了解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预防和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重要环节.现对分离自临床的前列腺病原菌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王蓉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 V1)及Macruz指数与超声心动图左房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常规心电图对64例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心电图Ptf V1和Macruz指数与左房功能指标LAD、LAV、LAP和LAT有相关性(P<0.01),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A峰、A/E比值、PFR及NPFR也呈相关性(P<0.05~P<0.01).结论:对于心功能正常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当心电图左房指标异常时,进一步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有助于早期确定是否存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作者:胡燕;姜奎;徐高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CD4+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对结核杆菌(Mtb)不同抗原的增殖反应,以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这两类T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方法:用Mtb分泌性蛋白抗原和耐热性低分子多肽抗原刺激健康人和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用荧光标记特异性单抗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新鲜分离和培养10 d后的细胞表型,以计数扩增的T细胞亚群数量. 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αβT细胞的数量比正常对照明显减低,而γδ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Mtb分泌性抗原仅能刺激CD4+αβT细胞增殖,而耐热性多肽抗原能刺激两类T细胞亚群增殖;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CD4+αβT细胞对Mtb分泌性抗原以及γδT细胞对Mtb耐热性多肽抗原的增殖反应均明显降低. 结论:CD4+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均参与机体抗Mtb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
作者:李柏青;宋秀宇;王安潮;徐凤珍;刘丛森;徐晓玲;周彩存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例1 35岁.G3P2,孕36周双胎,以胸闷、气急5 h入院.双下肢水肿1个月,20余天前尿量减少,约500~600 ml/d,1周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次,30 min后自行缓解.再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5 h不能缓解伴咳嗽、咳痰.
作者:王静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和异常表现.方法:对确诊的听神经瘤42例临床资料和BAEP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2例,异常40例(95.2%),以主波缺失、潜伏期和波间峰潜伏期延长、健侧耳(Ⅲ~Ⅴ)/(Ⅰ~Ⅲ)>1为主要表现.结论:BAEP对听神经瘤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临床筛选的常规检查.
作者:刘晓林;刘淑玲;乔慧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手术及麻醉的应激反应可加重代谢异常及并发症的发生,也直接影响手术预后.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恰当的麻醉选择,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术中即时的血糖监测,能直接地反映血糖指标,便于及时用药.本文总结应用体会.
作者:郭锡恩;徐晖 刊期: 199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