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分析CT、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

王克江

关键词:CT诊断, MRI诊断, 股骨头坏死,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且高度怀疑为股骨头坏死的8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CT诊断、MRI诊断,并跟访到患者终病理诊断结果.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不同诊断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终病理诊断确诊,MRI诊断符合率为96.25%,显著高于CT诊断符合率78.7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股骨头坏死典型线样征、骨髓水肿、骨小梁模糊等显示率方面,MRI诊断高于CT诊断,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均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但是MRI诊断准确率高,且能够更好地显示典型征象,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生物可吸收支架研究进展

    由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血管支架的应用正不断增加.生物可吸收支架(BRS)代表了30年介入心脏病史中的一种新型范例.BRS有生物相容性好,植入人体后异物反应、血栓形成、新生内膜增生少,内皮化更完全等优点,这项技术克服了金属支架的局限性,并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文章就几种基于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特点、临床试验、应用情况、未来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姜凯迪;王春仁;刘丽;韩倩倩;赵丹妹;薛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对于口腔修复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来本诊所就诊的牙列缺损的患者,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进行此次调查,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覆盖义齿修复的方式进行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总结.对患者口内余留的牙齿或者残留的根残冠进行分析,以便于为患者安置磁性附着体进行义齿修复,具体的安装过程需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基牙的预备、制作根帽、制作义齿、试戴及完成义齿等相关的步骤,对于患者治疗前后牙齿的固定力和咀嚼的效率等进行评价,并作比较.结果:评价本研究所有患者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之前和口腔修复以后的牙齿固定力和咀嚼的效率,治疗前后存在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时候,为患者选择磁性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可有效提高患者口腔修复的效率,能够帮助患者进行义齿的固定,提高了患者咀嚼的效率.

    作者:宋晓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本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30例.对照组采纳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纳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比较血液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PTH、Scr、BU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降低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吴杰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注射用布比卡因凝胶中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的含量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注射用布比卡因凝胶中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方法检测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分别在1.00~40.0μg/mL和2.04~8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都为0.9999,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在注射用布比卡因凝胶中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4%(RSD=4.76%)和86.4%(RSD=3.95%),该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包装材料中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在注射用布比卡因凝胶中的迁移情况.

    作者:周建栋;许慧;方旻;谢新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分别应用于临床,分析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为以后该疾病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其中,采用PFNA治疗手段的患者为治疗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手段的患者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要明显比对照组少,但卧床时间却比对照组长(P<0.05).从后一次随访记录中可以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1.7%和93.2%.结论: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选择PFNA治疗手段还是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手段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需根据不同患者有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家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在结肠镜检查之前通过使患者进行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来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继而为找出更好的肠道准备创造条件方法.方法:在本次试验过程中选择200例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本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时,给予服用甘露醇的方式,观察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时给予患者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之前的肠道清洁程度、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肠道气泡的出现情况进行对比,判断两种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结肠镜检查之前,通过相关数据表明,两组患者都较好的完成了肠道准备工作,但是,在肠道的清洁程度方面,观察组的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1.00%,而在对照组中则有2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7.00%;此外,在肠道气泡的出现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出现的肠道气泡也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少,因此,在进行肠道图像观察时,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要比对照组的清楚很多.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前使患者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来进行肠道准备工作将会极大程度的使肠道清洁程度更高、肠道气泡数量减少,同时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因此,在今后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前,应该更多的使患者通过此方式来进行肠道清理工作.

    作者:李春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行超声检查诊断,术后行病理学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良性病变检出率为92.22%,恶性病变检出率为3.33%;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93.33%,恶性病变检出率为5.56%;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超声诊断有1例良性病变误诊,有2例良性病变漏诊,有1例恶性病变漏诊.超声和病理学诊断对于甲状腺囊肿、乳头状癌、增生结节、滤泡性腺瘤、炎性结节等病理分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结果能够为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提供准确性较高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佟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探讨高频超声在膝骨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采用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确诊的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并对两组患者超声影像表现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没有显著的骨赘产生,滑膜没有增生的情况出现,关节腔内没有积液,软骨总体透声性较好,关节软骨厚度处于正常水平,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回声;观察组患者增生性与退行性变化显著,关节炎表现为唇样突起,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滑膜显著增厚,关节软骨厚度比对照组患者的薄.观察组患者的滑膜厚度(3.16±0.02)mm大于对照组的(0.87±0.01)mm(P<0.05),观察组患者的软骨厚度(0.62±0.23)mm小于对照组的(1.54±0.43)(P<0.05);能量表明增厚的滑膜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线、分支状的血流,关节腔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积液,软骨低回声带较薄,或者有缺损的情况出现,软骨毛糙,且边缘不清晰.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准确诊断患者的关节软骨、关节腔积液以及滑膜等病变情况.

    作者:宁春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粒的合成与鉴定

    目的:合成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粒,并检测其体外缓释作用.方法:本实验使用可降解高分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采用乳化分散法,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包裹,制成可控制释放的微粒.测定VEGF体外释放情况并描绘成曲线.结果:制得VEGF的缓释微粒大小约80~120nm.体外释放检测开始时为快速释放期,随后为缓慢持续释放.结论:此实验证实成功构建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粒.

    作者:钟声;尚耀华;杨文峰;任远飞;董玉金;梁武;张铁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GB/T 13810-2017《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标准解析

    介绍新版标准GB/T 13810-2017与旧版标准差异,阐述主要技术变化及背景.以期相关人员加深对新版标准的理解,以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应用新版标准.

    作者:杨群;陈长胜;马忠贤;王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及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将其依据手术方案分为神经内镜组、显微手术组,每组各30例,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经治疗的术中出血量为(50.33±10.05)mL,手术时间为(1.91±0.52)h,血肿清除率为(89.66±10.2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均优于显微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143.46±35.87)mL,手术时间为(3.21±1.02)h,血肿清除率为(71.64±7.97)%,并发症发生率26.67%,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效果较显微手术更为显著,其手术时间较短,可对血肿大限度的清除,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对脊柱骨折生物力学和远期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相比在治疗脊柱骨折中对生物力学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病例来源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脊柱骨折经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骨折复位固定方式不同,随机分成2组,为经伤椎组(n=38)和跨伤椎组(n=36),比较治疗1年后两组生物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结果:经伤椎组在治疗后1年矫正丢失度(1.36±0.29)、矢状面Cobb角(5.37±0.78)显著低于跨伤椎组,伤椎前缘高度比(93.72±7.6)、骨折椎椎管面积比(90.18±5.82)显著高于跨伤椎组(P<0.05);经伤椎组并发症率(7.89%)和跨伤椎组(16.6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使用经伤椎固定能够有效改善脊柱骨折患者多项生物力学指标,对促进远期预后有良好效果.

    作者:郝家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NPB760呼吸机故障与维修研究

    NPB760呼吸机属于美国泰科公司所生产的一种电动电控类型无创呼吸机设备,体积较小,可以灵活的进行移动,其中的蓄电池不需要压缩空气源,日常使用具有较高便利性优势.且该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较高,具有自我检查的功能,在出现故障之后在显示器中自动地显示故障码,在了解故障码之后,就可以快速的寻找故障点,对其进行合理的维修.针对于此,下文分析NPB760呼吸机常见故障问题,提出几点维修建议.

    作者:陈俊峰;刘建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常见故障的维修和体会

    在当前的医疗领域中,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具备较为简便的操作流程以及优良的稳定性,同时还能缩短针对图像处理消耗的时间,截至目前,临床领域针对此类的螺旋CT的引进与利用相对热门.螺旋CT属于影像设备中的大型精密贵重设备,如果日常维护或操作不慎很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CT成像故障及经济损失.技术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常见性的螺旋CT典型故障种类,从而对其选择相应措施加以妥善维修.

    作者:赵光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医用高压氧舱维保浅谈

    根据本院使用的烟台冰轮公司生产的小型空气加压氧舱维护保养经验,介绍高压氧舱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分析排除.氧舱是高压氧治疗科的关键设备,它的安全运行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不容忽视.文章就空气加压舱面罩吸纯氧类氧舱系统的安全维护作简要分析.

    作者:牛利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美国MAUDE数据库人工椎间盘假体不良事件监测数据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使用安全提出建议.方法:对2012~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MAUDE数据库中153例人工椎间盘假体有关伤害病例报告和1994~2015年96篇涉及不良事件的国内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工椎间盘假体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沉陷、移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结论: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加强风险意识,健全监测相关的工作制度,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作者:曹帆;卞蓉蓉;李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StagoSTA R MA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对法国StagoSTA R MA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四个项目进行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及参考区间的性能验证.结果:各项目正确度的平均偏倚均小于1/2允许总误差(TEa);批内精密度(CV)小于1/4 TEa;批间精密度(CV)小于1/3 TEa;FIB项目线性良好,R2=0.9981;验证的参考区间与引用参考区间一致,验证通过.结论:StagoSTA R MAX全自动血凝仪性能良好,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杨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一款应用于介入诊疗中铅屏风的防护效果研究

    目的:设计了一款用于放射介入诊疗中的X射线防护铅屏风,并对它在实际应用中的辐射防护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使用热释光剂量计对有无铅屏风情况下操作人员防护服内外受照剂量进行监测.结果:在无铅屏风时,防护服平均屏蔽效果可达75%以上,在有铅屏风后,平均屏蔽效果可达95%以上.结论:介入放射诊疗中,铅屏风在防护服的基础上对操作人员可以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作者:瞿渊超;郑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分析

    在医疗行业中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判定疾病、诊疗患者的重要工具,医疗设备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效果.目前,医院中医疗设备不断增多,但多数医院设备维修管理方式仍以传统管理方式为主,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差强人意,影响患者诊疗效果.在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中,加强精细化管理,可以更高效地保障医疗设备可持续运行,促进诊疗效果提升,推动医院发展.

    作者:许寿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双极电凝联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9月~2018年2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选出14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鼻腔填塞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术结合鼻腔填塞治疗,对比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和鼻腔黏膜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联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姜晓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