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中的比较

张宪宦;周姝;田晓涛

关键词: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小儿, 麻醉, 比较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择期手术患儿92例,ASAⅠ或Ⅱ级,依据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6例患儿给予喉罩麻醉,对照组46例患儿给予气管插管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分别为(12.71±5.23)min、(50.21±21.22)min,对照组患儿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分别为(31.50±13.20)min、(120.55±21.00)min,观察组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84.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麻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其麻醉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更适合应用于小儿麻醉中.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初步探寻早期食管癌辅助检查法.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诊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就诊后均行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回顾性对比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诊断价值的差异.结果:电子胃镜检查灵敏度(95.00%)、特异度(60.00%)、诊断符合率(93.33%)均高于X射线钡剂造影,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胃镜、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均可作为早期食管癌的辅助诊断方法,电子胃镜检查在灵敏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方面更优于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

    作者:刘文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CT与核磁共振(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在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接受CT(组)与MRI(组)检查,分别给予CT与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经病理检查后78例患者均确诊为股骨头坏死,CT组检查阳性率为79.49%(62/78),MRI组检查阳性率为94.87%(7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0期、1期检出率略低于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髋关节积液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1).结论:MRI对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积液的检出率略高于CT组,但0期、1期的检出率略低,临床可联合应用两种技术诊断疾病.

    作者:杨聪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目的:体会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进行液体管理,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参数对比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超声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既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参数、临床指标,又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柳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在ICU非气道困难患者插管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在ICU非气道困难患者插管中作用.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6例ICU非气道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可视喉插管,对照组患者行普通喉镜插管,对比两组插管效果及插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一次成功31例,成功率93.94%,插管时间(1.59±0.27)min;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一次成功23例,成功率69.70%.插管后对照组患者心率(91.18±5.28)次/min、收缩压(126.81±9.73)mmHg、舒张压(71.41±3.01)mmHg;观察组患者心率(77.23±4.37)次/min、收缩压(113.45±8.26)mmHg、舒张压(79.54±3.00)mmHg.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1.21%;观察组总发生率6.06%,P<0.05.结论:可视喉镜应用在ICU非气道困难患者气管插管中的效果优于普通喉镜,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降低对插管部位的伤害.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目的:探索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后建立一套器械安全管理体系.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医院医疗器械从生产、采购、使用到售后等各个环节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控制体系,防患于未然.结论:医疗器械安全存在隐患,需要建立一套管理体系防控风险发生.

    作者:刘烨斌;仇庆;杨澍钰;龚磊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价值探讨

    目的:总结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500例患者尿液标本,采取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人工镜检对其予以检测,比对三种检测结果.结果:以人工镜检予以对照,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出红细胞灵敏度为98.0%,特异度97.0%,Kappa 0.98;检测白细胞分别为98.0%、95.0%、0.96;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检出红细胞灵敏度99.0%,特异度96.0%,Kappa 0.97;检测白细胞分别为77.0%、74.0%、0.63.结论:采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监测患者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具有较好效果,优势体现在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率高,但现阶段仍无法完全取代人工镜检,需通过二者联合方可获得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金智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血流动力学和视觉功能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眼底激光结合羟苯磺酸钙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与视觉功能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受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方案)67例129眼和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方案)53例102眼.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4个月,观察组BCVA(5.11±1.25)、CRV-PSV(8.92±1.21)cm/s、CRV-EDV(2.12±0.55)cm/s、OA-PSV(27.15±6.72)cm/s、OA-EDV(5.11±1.25)cm/s检测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明显,可以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及眼部血液循环.

    作者:张新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胃镜电凝止血结合思密达喷洒对胃溃疡出血止血情况与胃肠激素影响

    目的:探讨胃镜电凝止血辅助思密达喷洒治疗胃溃疡出血对胃肠激素和止血情况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接诊的胃溃疡出血患者95例,依据患者胃镜下电凝止血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9例,予以胃镜电凝止血结合思密达喷洒,对照组46例,单纯采取胃镜电凝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和临床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的再出血率(4.08%)、停止黑便时间(3.27±0.24)d、输血量(229.15±12.68)mL以及停止呕血时间(1.28±0.29)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GAS(93.18±7.41)ng/L、MTL(241.09±11.28)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出血患者,可使用思密达喷洒辅助胃镜电凝止血治疗,对改善患者胃肠激素分泌水平有明显作用,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作者:李新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纤维乳管镜在乳管扩张症的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乳管扩张症的介入治疗中采用纤维乳管镜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8月~2018年8月,取以上时段内本院收治的150例乳管扩张症患者,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均75例.治疗组用纤维乳管镜介入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管扩张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纤维乳管镜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实验室指标,又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刘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方法:选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80例患者的血培养标本,采用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阳性标本转种之后,利用梅里埃公司API系统开展鉴定工作,然后采用K–B方式进行药敏分析.结果:阳性检出率为68(85.0%)例,病原菌为68株,革兰阳性球菌为47.0%,革兰阴性杆菌为29.4%,真菌为23.6%.革兰阳性球菌的红霉素、克林霉素以及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高,肠杆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稍低,非发酵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很高.结论:在血培养分离之后可以发现,病原菌的耐药性很高,需要正确分析血液培养的具体结果,为临床采用抗菌药物提供支持.

    作者:乐玉霞;付静;李凤麒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德国CARL ZEISS OBSERVER D1荧光倒置显微镜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供医技人员提取物质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是贵重的精密的医疗仪器.本文就德国CARL ZEISS OBSERVER D1荧光倒置显微镜的常见故障分析进行简单概述,有利于提高临床工程师对显微镜的维修技术水平.

    作者:杜智洋;冯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体位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的影响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静脉异位发生率及临床情况.方法:选择92例2014年1月~2017年7月接诊的PICC置管患者,按照不同体位进行分组,分成坐立组(47例)与仰卧组(45例),比较两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及并发症率、复位成功率、调管时间.结果:坐立组静脉异位发生率、并发症率显著低于仰卧组(2.13%,13.33%;6.38%,15.56%,P<0.05),复位成功率显著高于仰卧组(93.62%,84.44%,P<0.05);坐立组调管时间显著低于仰卧组((10.15±2.37)min,(16.72±3.02)min,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采取坐立位复位相比仰卧位,不仅能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并发症率,同时具有较高的复位成功率,调管时间较短.

    作者:李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100例,均接受MRI与CT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检出情况.结果:MRI检查方法共检出156例病灶,敏感度为98.73%,准确率为96.79%;CT检查方法共检出141例病灶,敏感度为89.24%,准确率为84.40%;MRI早期诊断敏感度高于CT检查,χ2=12.5997,P=0.0004;MRI早期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χ2=13.7739,P=0.0002.结论: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实施MRI检查的早期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

    作者:田玉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超声卵巢回声对比法在早期宫外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卵巢回声对比法在早期宫外孕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站收治的120例宫外孕患者(超声表现为同心圆征)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宫内妊娠合并黄体囊肿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时段从2017年8月~2018年8月,均进行超声诊断,分析其卵巢回声特点.结果:研究组中120例患者,有心管搏动以及胎芽的4例、14例有卵黄囊、剩余102例无囊内容物.对照组中黄体囊肿平均(3.05±0.62)cm.研究组92例同心圆征壁回声比卵巢实质回声高、28例同心圆征壁回声等于卵巢实质.对照组14例黄体囊肿壁回声比卵巢实质回声高、42例黄体囊肿壁回声等于卵巢实质回声、64例黄体囊肿壁回声比卵巢实质回声低.结论:超声卵巢回声对比法可提高早期宫外孕诊断准确率,效果显著.

    作者:莫活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胃十二指肠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86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禁食、洗胃、口服奥美拉唑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化内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81.4%),观察组患者随访发现初次止血率、再次止血率、急诊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张艳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和探讨直接冠脉支架植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冠脉植入治疗心肌梗死的患者共256例,其中直接冠脉支架植入的患者133例,作为实验组进行观察分析,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共12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统计两组患者成功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实验组造影剂量(0.92±0.47)mGy、手术时间(40.25±9.38)min、X射线照射时间(8.93±0.91)min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支架植入成功率(93.23%)、血栓抽吸(0.75%)、指引导丝不易通过(1.50%)、支架平均长度(16.21±3.50)mm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总并发症率(3.01%)和对照组(7.32%)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上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相较于球囊扩张术,手术时间少,造影剂使用量少,X射线照射时间短.

    作者:李纪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飞利浦Brilliance16排CT故障维修及其维护保养

    目的:探讨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CT的常见故障维修及其维护保养.方法:结合本院实际分析飞利浦Brilliance16排CT常见故障,总结出科学、实效的故障维修及其维护保养措施并应用于实践.结果:飞利浦Brilliance16排CT常见故障原因为硬件故障和失误操作及环境因素.CT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传输控制三个部分,任何一方的问题都会引起系统故障.结论:科学规范操作能优化飞利浦Brillianee16排CT的临床管理,提高安全使用率,降低故障率的发生.

    作者:周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经尿道肾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前列腺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经尿道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收治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患者,遵循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为A组、B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40例.A组经尿道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组经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B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相关指标,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治疗中,采用尿道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前列腺电切术,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可减少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作者:田迎春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辅助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和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对患者治疗效果和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99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植入不同DES进行分组,实验组47例,以可降解涂层DES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2例,以不可降解涂层DE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年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年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高切黏度(4.16±0.35)mPa·s、血浆黏度(1.16±0.14)mPa·s、低切黏度(8.41±1.13)mPa·s均和对照组(3.87±0.57)mPa·s、(1.25±0.12)mPa·s、(8.63±1.36)mPa·s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62%)和对照组(92.31%)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降解DES与不可降解DES均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但相对于不可降解DES而言,可降解DES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率较低.

    作者:于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PCM患者核磁共振成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对其病灶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病灶位置以及区域进行研究.结果:50例患者中病灶总量为52个,按照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特点,将PCM划分为炎症型(18个)、脓包型(14个)以及混合型(20个).30个病灶覆盖范围较广,22个仅处于某一象限之内以及乳晕部分,4个仅存在于乳晕区.扫描强化后,44个病灶可见度有所改善.结论:针对PCM核磁共振成像是较为有效的诊断方式,可为PCM患者分期提供参考.

    作者:冯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