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柳颖

关键词:床旁超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液体管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体会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进行液体管理,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参数对比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超声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既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参数、临床指标,又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在老年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治疗老年肺不张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检查、治疗,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内科检查、治疗,探讨纤支镜治疗老年肺不张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病因全部检出,在导致老年肺不张的众多原因中,居首位的是肿瘤(40.13%),第二位是炎症(29.92%),第三位是结核(14.85%),病因检出率100.00%.而对照组没有完全检测出病因,未检测出病因的患者有4例,检出率为90.24%.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治疗老年肺不张能准确快速地诊断出病因且安全有效.

    作者:杜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编写规范探讨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基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注册技术审评的经验对医疗器械说明书的法律法规、常见问题、变更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张龚敏;赖锦坝;李风梅;何泽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手腕部磁共振成像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针对手腕部磁共振成像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所接收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中西医治疗,同时使用手腕部磁共振进行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影像资料变化.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显效为31例,占72.09%;有效为11例,占25.28%;无效为1例,占2.32%.对照组显效为18例,占41.86%;有效为16例,占37.21%;无效为9例,占20.93%.两组患者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针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两组患者影响资料进行比较,观察组中21例患者滑膜厚度减小,25例血管翳强化程度减弱,17例骨髓水肿减轻,18例关节积液减少;对照组中12例患者滑膜厚度减小,11例血管翳强化程度减弱,13例骨髓水肿减轻,9例关节积液减少.两组患者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手腕部磁共振成像可以及时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表现.

    作者:张懿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血流动力学和视觉功能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眼底激光结合羟苯磺酸钙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与视觉功能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受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方案)67例129眼和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方案)53例102眼.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4个月,观察组BCVA(5.11±1.25)、CRV-PSV(8.92±1.21)cm/s、CRV-EDV(2.12±0.55)cm/s、OA-PSV(27.15±6.72)cm/s、OA-EDV(5.11±1.25)cm/s检测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明显,可以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及眼部血液循环.

    作者:张新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纤维乳管镜在乳管扩张症的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乳管扩张症的介入治疗中采用纤维乳管镜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8月~2018年8月,取以上时段内本院收治的150例乳管扩张症患者,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均75例.治疗组用纤维乳管镜介入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管扩张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纤维乳管镜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实验室指标,又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刘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飞利浦Brilliance16排CT故障维修及其维护保养

    目的:探讨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CT的常见故障维修及其维护保养.方法:结合本院实际分析飞利浦Brilliance16排CT常见故障,总结出科学、实效的故障维修及其维护保养措施并应用于实践.结果:飞利浦Brilliance16排CT常见故障原因为硬件故障和失误操作及环境因素.CT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传输控制三个部分,任何一方的问题都会引起系统故障.结论:科学规范操作能优化飞利浦Brillianee16排CT的临床管理,提高安全使用率,降低故障率的发生.

    作者:周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于本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另选取6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健康组.采用两种检查方式对64名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研究组(32例)进行胸部CT检查,对照组(32例)进行胸部DR检查,分析对比两组肺癌检出阳性率,并将肺癌组、健康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胸部CT组肺癌检出阳性率为96.88%,胸部DR组肺癌检出阳性率为78.13%,P<0.05;肺癌组NSE、CYFRA21-1、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较健康组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各体检中心应高度重视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工作,通过应用新技术、联合检查等方式提高肺癌检出率,对改善肺癌患者预后、提高生命质量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付欣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中对患者生存质量和肺功能评价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中对患者生存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所应用的器械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44),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肺功能(通过血气分析检验)以及调查他们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结果:使用了无创呼吸机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恢复以及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效果更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创呼吸机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疾病中对于患者的肺功能的恢复和以后的生存质量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作者:田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德国CARL ZEISS OBSERVER D1荧光倒置显微镜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供医技人员提取物质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是贵重的精密的医疗仪器.本文就德国CARL ZEISS OBSERVER D1荧光倒置显微镜的常见故障分析进行简单概述,有利于提高临床工程师对显微镜的维修技术水平.

    作者:杜智洋;冯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床旁超声引导下PICC静脉置管术在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PICC静脉置管术在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83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彩超引导下进行PICC静脉置管)42例和对照组(直接进行PICC静脉置管)41例.对比置管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置管成功例数和耗时.结果:观察组在彩超引导下进行的PICC静脉置管的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的耗时.而且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临床进行PICC静脉置管一次性成功例数高于传统的静脉置管方法,而且还大大缩短了PICC静脉置管的耗时,彩超辅助操作大大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作者:祖重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快速血糖检测仪在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对于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以快速血糖检测仪监测血糖水平的效果.方法:对94例2017年1月~2017年9月医院接诊的妊娠糖尿病产妇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分析.分别取全部产妇适量静脉血,分别以快速血糖检测仪、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糖水平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血糖监测结果、误诊率和患者对检测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产后1d、2d、3d测量到FBG、2hBG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法检查产后3d内的误诊率无明显差异(P>0.05);快速血糖检测仪的患者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全自动生化仪(65.96%),P<0.05.结论:利用快速血糖检测仪检测妊娠糖尿病产妇血糖,是一种操作便捷,测量较为准确,患者满意度良好的检查方法.

    作者:何娆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仪的闭环胰岛素泵的研究

    胰岛素泵由泵、小注射器以及与之相连的输液管构成,是一种持续输注胰岛素装置,既安全又方便携带,有助于控制血糖浓度.为了更好地监测血糖,根据人体血糖变化趋势,科学注射胰岛素,本文配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从整体结构设计、系统硬件结构设计与系统软件设计三个方面着手,设计研究新型闭环胰岛素泵.

    作者:穆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辅助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和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对患者治疗效果和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99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植入不同DES进行分组,实验组47例,以可降解涂层DES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2例,以不可降解涂层DE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年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年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高切黏度(4.16±0.35)mPa·s、血浆黏度(1.16±0.14)mPa·s、低切黏度(8.41±1.13)mPa·s均和对照组(3.87±0.57)mPa·s、(1.25±0.12)mPa·s、(8.63±1.36)mPa·s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62%)和对照组(92.31%)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降解DES与不可降解DES均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但相对于不可降解DES而言,可降解DES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率较低.

    作者:于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处理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处理方式对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术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探讨本术式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按照麻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Ⅰ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40例与Ⅱ组(单纯全麻组)30例,比较两组病例麻醉处理效果.结果:Ⅰ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Ⅱ组,硬膜外局麻药物用量少于Ⅱ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镇痛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Ⅱ组73.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T0)两组病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差异不显著(P>0.05),但气腹后30min(T1)、拔管后2h(T2)Ⅱ组MAP与HR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引导下接受直肠癌术治疗者,采用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麻醉见效快,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作者:曹亚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侧入路椎间孔镜YESS技术及其近年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脊柱内镜手术作为一项较新的技术,其安全性及短期效果及长期临床效果的研究仍较缺乏.文章对YESS技术及对其近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讨论.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运用改良YESS技术行侧入路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了26周的随访.应用改良ODI评分(RODQ),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QD)评分,MacNab评分及VAS评分进行术前及术后临床效果随访.应用F检验比较其有效性.结果:在随访中,131例患者接受了改良YESS技术椎间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26周的随访率为96.95%.术前平均改良ODI评分为37.65(CL36.14~39.17),术前平均VAS评分为57.20mm(CL54.6~59.9mm),术前平均RQD评分为18.30(CL 17.63~18.97).术后26周随访后MacNab评分有68例优,38例良,9例可及12例差,有效率为90.6%.术后26周后随访,平均改良ODI评分与平均VAS评分分别较术前下降了32.42(95%CI 29.85~34.98)和43.7mm(95%CI 38.4~49.0mm),平均RQD评分较术前下降了5.32(95%CI 13.90~16.73).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对于有符合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内镜手术是一项安全并且有效的技术.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样的观点.这也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陈辰;谷旸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价值探究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接受二维超声单独检查的60例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后对比不同孕周畸形临床准确率.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前畸形临床准确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91.7%,46.2%,χ2=4.8481,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可将临床准确率显著提升,可尽早将胎儿畸形状况予以发现,从而使缺陷胎儿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许丽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扩散张量成像对健康人群腰骶神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分析健康人群腰骶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显示腰骶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行常规腰骶椎磁共振平扫及DTI扫描,测量并比较各节段腰骶神经的FA值,运用DTT技术对神经根进行纤维束示踪成像.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各节段神经根的平均FA值为0.188±0.020,各节段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H=3.016,P=0.389),纤维束示踪图像能清晰显示腰骶神经的走行和形态.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可以观测腰骶神经的FA值,DTT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腰骶部脊神经的走行和形态.

    作者:俞立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氧化锆陶瓷与钴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对比观察

    观察比较氧化钴陶瓷与钴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氧化锆陶瓷、钴铬合金10块,分别制成3.0cm×3.0cm×0.3cm的板片.再将两种材料等分成两份,分别进行抛光处理和上釉处理.另将变形链球菌浮液分别加入到4组材料表面,于48h培养后检测各组细菌黏附数量;另比较氧化钴陶瓷与钴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相关性.结果:氧化锆陶瓷抛光组、钴铬合金抛光组、氧化锆陶瓷上釉组、钴铬合金上釉组的细菌黏附量(对数)分别为6.615±1.947,13.036±2.739,5.844±1.802,6.215±1.931.氧化锆陶瓷抛光组细菌黏附量低于钴铬合金抛光组(t=3.93,P<0.000),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氧化锆陶瓷上釉组、钴铬合金上釉组细菌黏附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1,P>0.05);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成正比,细菌黏附性越强,其生物亲和性越好,且氧化钴陶瓷材料与钴铬合金材料相比较,在同一细菌黏附性条件下,具有更强的生物亲和力.结论:氧化钴陶器材料较钴铬合金材料更适合作为口腔材料.

    作者:刘晓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疗设备维修的移动信息化管理工作探讨

    医疗设备的维修是保障医疗机构高效、稳定、正常运行的关键,而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医疗与医疗相关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以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正处于发轫之始,本文通过总结本院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化初步探索,对医疗设备维修移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作者:陈旭东;阎嶂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选择采用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进行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做出比较.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分组对照的方法,调查时间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来本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本研究选择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照组患者均选择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治疗,同时选择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修复的效果进行比较并且予以评价.结果: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更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明显.结论:在进行口腔修复的过程当中,为患者选择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的效果要明显比可塑纤维桩更好,其修复更加的美观,能够安全有效.

    作者:宋晓芬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