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B/T 14233.1-2008还原物质直接滴定法与YY/T 0031-2008还原物质滴定法的比较与分析

沈丽斯;林伟聪;卢翰生;黄敏菊

关键词:还原物质, 直接滴定法, 水浸提液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GB/T 14233.1-2008还原物质直接滴定法与YY/T 0031-2008还原物质滴定法.方法:用GB/T 14233.1-2008还原物质直接滴定法与YY/T 0031-2008还原物质滴定法分别对样品中的还原物质进行滴定.结果:GB/T 14233.1-2008还原物质直接滴定法滴定结果稳定,能满足易氧化物含量的测定;YY/T 0031-2008还原物质滴定法无法完整进行实验.结论:YY/T 0031-2008还原物质滴定法存在问题,需要进行重新修订.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肾镜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医学专业实习生23名纳入研究对象,总结经皮肾镜技术教学方法.结论:临床进行经皮肾镜技术教学过程中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遵循由简至难的教学原则,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作者:刘尧;赵永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价值探究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接受二维超声单独检查的60例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后对比不同孕周畸形临床准确率.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前畸形临床准确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91.7%,46.2%,χ2=4.8481,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可将临床准确率显著提升,可尽早将胎儿畸形状况予以发现,从而使缺陷胎儿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许丽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螺旋CT扫描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目的:总结螺旋CT扫描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腕舟骨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腕舟骨骨折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对本组患者均展开螺旋CT及其MPR技术与X射线片影像检测,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测准确性.结果:螺旋CT及其MPR诊断准确率(97.92%)明显高于X射线片(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螺旋CT及其MPR分型显示,B2型、B3型、A2型占比率较高,相反,A1型、B1型、B4型占比率较低.结论:螺旋CT扫描及其MRI技术应用腕舟骨骨折的诊断中确有较好效果,且利于骨折的分型.

    作者:杨志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妇科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妇科疾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超声检查技术在妇科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超声检查技术在妇科病检查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就目前临床上使用频次较多的超声技术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TVS(经阴道超声)技术和TAS(经腹超声)技术.首先介绍了TVS和TAS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超声技术在宫外孕、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早期异位妊娠、卵巢病变、盆腔附件病变、子宫内膜疾病等常见妇科疾病的应用进展情况.

    作者:邹洪庆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疗设备调配中心管理实践及探讨

    围绕急救通用设备资源共享,降低设备购置成本,加强设备集中管理,建立统一顺畅的应急调配保障机制,提高设备使用率及应急调配效率,有效控制设备的使用质量和安全,提高应急设备的经济效益等话题进行探讨.

    作者:龚睿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PCM患者核磁共振成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对其病灶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病灶位置以及区域进行研究.结果:50例患者中病灶总量为52个,按照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特点,将PCM划分为炎症型(18个)、脓包型(14个)以及混合型(20个).30个病灶覆盖范围较广,22个仅处于某一象限之内以及乳晕部分,4个仅存在于乳晕区.扫描强化后,44个病灶可见度有所改善.结论:针对PCM核磁共振成像是较为有效的诊断方式,可为PCM患者分期提供参考.

    作者:冯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下肾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下肾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开腹下肾镜取石术.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7.50%)与对照组相比(75.00%)显著较高(P<0.05),在切口感染率(0)及复发率(7.50%)上与对照组(12.50%、25.00%)相比显著较低(P<0.05).结论:将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应用于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时,能显著改善手术指标,降低切口感染率及复发率,提升结石清除率.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胃镜电凝止血结合思密达喷洒对胃溃疡出血止血情况与胃肠激素影响

    目的:探讨胃镜电凝止血辅助思密达喷洒治疗胃溃疡出血对胃肠激素和止血情况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接诊的胃溃疡出血患者95例,依据患者胃镜下电凝止血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9例,予以胃镜电凝止血结合思密达喷洒,对照组46例,单纯采取胃镜电凝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和临床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的再出血率(4.08%)、停止黑便时间(3.27±0.24)d、输血量(229.15±12.68)mL以及停止呕血时间(1.28±0.29)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GAS(93.18±7.41)ng/L、MTL(241.09±11.28)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出血患者,可使用思密达喷洒辅助胃镜电凝止血治疗,对改善患者胃肠激素分泌水平有明显作用,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作者:李新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100例,均接受MRI与CT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检出情况.结果:MRI检查方法共检出156例病灶,敏感度为98.73%,准确率为96.79%;CT检查方法共检出141例病灶,敏感度为89.24%,准确率为84.40%;MRI早期诊断敏感度高于CT检查,χ2=12.5997,P=0.0004;MRI早期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χ2=13.7739,P=0.0002.结论: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实施MRI检查的早期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

    作者:田玉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耳挂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的设计及实现

    提出一种类似蓝牙耳机的,佩戴于耳部的反射式监测人体血氧饱和度的检测仪设计方案.通过低功耗硬件电路的设计实现100h连续的血氧监测,进行参数校准和可靠性分析,计算出血氧饱和度值可通过手机App显示观察,并将血氧数据存储于设备中,可供后续回访分析;通过招募志愿者开展本设计与MASIMO rainbow的对比实验,初步证实在正常佩戴情况下,测量误差在2%以内,验证了测量的准确性、有效性且满足血氧测量要求.本设计可以长期佩戴测量且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实现佩戴者全程全信息的血氧检测,可用于患者围手术期、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中及常规家庭护理中血氧监测,具有较强的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

    作者:罗章源;郭清奎;郑敏;于航;朱辰;张蕾蕾;金勋;张文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目的:探索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后建立一套器械安全管理体系.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医院医疗器械从生产、采购、使用到售后等各个环节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控制体系,防患于未然.结论:医疗器械安全存在隐患,需要建立一套管理体系防控风险发生.

    作者:刘烨斌;仇庆;杨澍钰;龚磊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双管喉罩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心血管反应与呼吸指标影响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麻醉应用于腹部手术对患者呼吸指标和心血管反应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标准型喉罩,观察组采用双管喉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血管反应、呼吸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T2时间点DBP(73.59±6.29)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SBP(120.24±8.57)mmHg、HR(78.51±6.1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3d后,观察组MVV(37.49±3.52)L显著高于对照组,RV(3.17±0.36)L、TLC(4.16±0.72)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管喉罩麻醉适用于临床外科腹部手术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指标,使患者心血管反应处于平稳状态.

    作者:任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分析显微镜下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在临床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中应用显微镜下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的临床实际意义.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86眼)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方式与患者治疗意愿划分组别.联合组(n=43)应用显微镜下病灶切除+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对照组(n=43)应用传统保守治疗.将2组的手术干预成效、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联合组的手术干预成效、视力情况明显取得了比对照组更好的治疗成效(P<0.05);相比于对照组,联合组的并发症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中应用显微镜下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比传统保守治疗更具有代表性,成效可观,可有效提高视力水平,手术安全系数较高,可作为一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式,医学借鉴性高.

    作者:董翠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GB/T 14233.1-2008还原物质直接滴定法与YY/T 0031-2008还原物质滴定法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GB/T 14233.1-2008还原物质直接滴定法与YY/T 0031-2008还原物质滴定法.方法:用GB/T 14233.1-2008还原物质直接滴定法与YY/T 0031-2008还原物质滴定法分别对样品中的还原物质进行滴定.结果:GB/T 14233.1-2008还原物质直接滴定法滴定结果稳定,能满足易氧化物含量的测定;YY/T 0031-2008还原物质滴定法无法完整进行实验.结论:YY/T 0031-2008还原物质滴定法存在问题,需要进行重新修订.

    作者:沈丽斯;林伟聪;卢翰生;黄敏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胃十二指肠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86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禁食、洗胃、口服奥美拉唑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化内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81.4%),观察组患者随访发现初次止血率、再次止血率、急诊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张艳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体位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的影响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静脉异位发生率及临床情况.方法:选择92例2014年1月~2017年7月接诊的PICC置管患者,按照不同体位进行分组,分成坐立组(47例)与仰卧组(45例),比较两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及并发症率、复位成功率、调管时间.结果:坐立组静脉异位发生率、并发症率显著低于仰卧组(2.13%,13.33%;6.38%,15.56%,P<0.05),复位成功率显著高于仰卧组(93.62%,84.44%,P<0.05);坐立组调管时间显著低于仰卧组((10.15±2.37)min,(16.72±3.02)min,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采取坐立位复位相比仰卧位,不仅能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并发症率,同时具有较高的复位成功率,调管时间较短.

    作者:李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分析

    目的:了解使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进行诊疗的64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超声诊断方式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而后将其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总体符合率达90.63%,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检出准确率94.12%,子宫内膜增生检出准确率93.33%,黏膜下肌瘤检出准确率89.47%,子宫内膜癌检出准确率为84.62%.结论:使用超声诊断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能够得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便携式呼吸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便携式呼吸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需要运转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运转时使用呼吸机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便携式呼吸机,n=88)和对照组(简易呼吸器,n=62),观察两组患者在转运前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情况,以及发生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率.结果: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性高于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率低于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运中能够有效地保持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稳定,且转运的过程中发生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率较低,对于转运的重病患者的安全能够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作者:李吉衡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研究分析对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康平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穿孔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原则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20),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开腹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的手术中的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进一步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见黎;王国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科达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故障分析与维修探讨

    医科达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主要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是一种结构非常复杂,技术相当前言的高科技大型医疗设备[1].其运行过程中故障发生率相对较高,为让同行能更加全面总结加速器故障维修经验,现将其较为典型的故障罗列,将其故障原因及分析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黎美妍;肖捷;严朝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