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便携式呼吸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

李吉衡

关键词:便携式呼吸机, 大面积脑梗死, 患者转运, 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便携式呼吸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需要运转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运转时使用呼吸机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便携式呼吸机,n=88)和对照组(简易呼吸器,n=62),观察两组患者在转运前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情况,以及发生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率.结果: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性高于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率低于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运中能够有效地保持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稳定,且转运的过程中发生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率较低,对于转运的重病患者的安全能够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血糖检测仪在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对于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以快速血糖检测仪监测血糖水平的效果.方法:对94例2017年1月~2017年9月医院接诊的妊娠糖尿病产妇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分析.分别取全部产妇适量静脉血,分别以快速血糖检测仪、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糖水平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血糖监测结果、误诊率和患者对检测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产后1d、2d、3d测量到FBG、2hBG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法检查产后3d内的误诊率无明显差异(P>0.05);快速血糖检测仪的患者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全自动生化仪(65.96%),P<0.05.结论:利用快速血糖检测仪检测妊娠糖尿病产妇血糖,是一种操作便捷,测量较为准确,患者满意度良好的检查方法.

    作者:何娆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在老年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治疗老年肺不张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检查、治疗,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内科检查、治疗,探讨纤支镜治疗老年肺不张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病因全部检出,在导致老年肺不张的众多原因中,居首位的是肿瘤(40.13%),第二位是炎症(29.92%),第三位是结核(14.85%),病因检出率100.00%.而对照组没有完全检测出病因,未检测出病因的患者有4例,检出率为90.24%.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治疗老年肺不张能准确快速地诊断出病因且安全有效.

    作者:杜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CT与核磁共振(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在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接受CT(组)与MRI(组)检查,分别给予CT与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经病理检查后78例患者均确诊为股骨头坏死,CT组检查阳性率为79.49%(62/78),MRI组检查阳性率为94.87%(7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0期、1期检出率略低于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髋关节积液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1).结论:MRI对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积液的检出率略高于CT组,但0期、1期的检出率略低,临床可联合应用两种技术诊断疾病.

    作者:杨聪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4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眼压显著低于术前(P<0.05),ACD、AOD500、佳矫正视力、前房角开放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眼压、ACD、AOD500、佳矫正视力、前房角开放度较术后3d均无明显变化(P>0.05);47眼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只术眼(10.64%)在术后7d内有轻度水肿情况,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显著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视力、眼压、房角开放情况等问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王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外固定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骨科疾病治疗中采取外固定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固定方法,观察组则选择外固定器固定,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9±1.2)周,而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1±0.5)周,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折的患者采取外固定器治疗,能够迅速有效地固定骨折肢体,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肢体肿胀情况,另外还可降低感染率,使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胡建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技术难点策略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技术难点及处理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手术,对照组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统计观察组中转开腹手术情况,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转开腹者2例(致密粘连1例,探查不明1例),中转开腹率5.56%(2/3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9.4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肠梗阻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但需注意掌握操作要领,合理把控中转开腹手术指征,以保证手术疗效.

    作者:尹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德国CARL ZEISS OBSERVER D1荧光倒置显微镜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供医技人员提取物质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是贵重的精密的医疗仪器.本文就德国CARL ZEISS OBSERVER D1荧光倒置显微镜的常见故障分析进行简单概述,有利于提高临床工程师对显微镜的维修技术水平.

    作者:杜智洋;冯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分析显微镜下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在临床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中应用显微镜下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的临床实际意义.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86眼)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方式与患者治疗意愿划分组别.联合组(n=43)应用显微镜下病灶切除+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对照组(n=43)应用传统保守治疗.将2组的手术干预成效、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联合组的手术干预成效、视力情况明显取得了比对照组更好的治疗成效(P<0.05);相比于对照组,联合组的并发症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中应用显微镜下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比传统保守治疗更具有代表性,成效可观,可有效提高视力水平,手术安全系数较高,可作为一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式,医学借鉴性高.

    作者:董翠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胃镜电凝止血结合思密达喷洒对胃溃疡出血止血情况与胃肠激素影响

    目的:探讨胃镜电凝止血辅助思密达喷洒治疗胃溃疡出血对胃肠激素和止血情况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接诊的胃溃疡出血患者95例,依据患者胃镜下电凝止血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9例,予以胃镜电凝止血结合思密达喷洒,对照组46例,单纯采取胃镜电凝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和临床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的再出血率(4.08%)、停止黑便时间(3.27±0.24)d、输血量(229.15±12.68)mL以及停止呕血时间(1.28±0.29)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GAS(93.18±7.41)ng/L、MTL(241.09±11.28)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出血患者,可使用思密达喷洒辅助胃镜电凝止血治疗,对改善患者胃肠激素分泌水平有明显作用,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作者:李新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探讨医用液体敷料结合清创机清创治疗糖尿病足伤口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医用液体敷料结合清创机清创治疗糖尿病足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84例2017年5月11日~2018年6月15日糖尿病足伤口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清创机清创治疗,清创+敷料组则采取清创机清创加上医用液体敷料治疗.比较对照组、清创+敷料组疗效;伤口平均换药次数、伤口渗液平均消失时间、伤口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创面相应的炎症检测指标.结果:清创+敷料组疗效、伤口平均换药次数、伤口渗液平均消失时间、伤口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创面相应的炎症检测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清创机清创加上医用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伤口的效果理想.

    作者:戚晓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目的:探索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后建立一套器械安全管理体系.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医院医疗器械从生产、采购、使用到售后等各个环节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控制体系,防患于未然.结论:医疗器械安全存在隐患,需要建立一套管理体系防控风险发生.

    作者:刘烨斌;仇庆;杨澍钰;龚磊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妇科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妇科疾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超声检查技术在妇科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超声检查技术在妇科病检查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就目前临床上使用频次较多的超声技术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TVS(经阴道超声)技术和TAS(经腹超声)技术.首先介绍了TVS和TAS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超声技术在宫外孕、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早期异位妊娠、卵巢病变、盆腔附件病变、子宫内膜疾病等常见妇科疾病的应用进展情况.

    作者:邹洪庆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为了分析核磁共振临床应用过程中伪影的产生原因以及针对不同类型伪影的应对措施,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出现伪影的8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产生伪影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类型,进而探讨伪影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显示产生伪影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患者因素为56.10%(46/82)、设备因素为34.15%(28/82)、操作人员因素为8.54%(7/82)、环境因素为1.22%(1/82);常见的伪影产生原因包括:化学位移伪影、运动伪影、卷褶伪影、磁敏感伪影、金属异物伪影、部分容积效应伪影、截断伪影、交叉伪影以及设备伪影等.这表明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应该针对伪影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来有效保障核磁共振检查质量.

    作者:林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便携式呼吸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便携式呼吸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需要运转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运转时使用呼吸机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便携式呼吸机,n=88)和对照组(简易呼吸器,n=62),观察两组患者在转运前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情况,以及发生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率.结果: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性高于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率低于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运中能够有效地保持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稳定,且转运的过程中发生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率较低,对于转运的重病患者的安全能够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作者:李吉衡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初步探寻早期食管癌辅助检查法.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诊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就诊后均行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回顾性对比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诊断价值的差异.结果:电子胃镜检查灵敏度(95.00%)、特异度(60.00%)、诊断符合率(93.33%)均高于X射线钡剂造影,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胃镜、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均可作为早期食管癌的辅助诊断方法,电子胃镜检查在灵敏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方面更优于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

    作者:刘文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PCM患者核磁共振成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对其病灶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病灶位置以及区域进行研究.结果:50例患者中病灶总量为52个,按照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特点,将PCM划分为炎症型(18个)、脓包型(14个)以及混合型(20个).30个病灶覆盖范围较广,22个仅处于某一象限之内以及乳晕部分,4个仅存在于乳晕区.扫描强化后,44个病灶可见度有所改善.结论:针对PCM核磁共振成像是较为有效的诊断方式,可为PCM患者分期提供参考.

    作者:冯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所使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采取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指标和临床手术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内的并发症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26.59±4.85)h、进流食时间(2.16±0.64)d、进普食时间(3.76±0.96)d、肠鸣音恢复时间(12.75±1.54)h、肛门排便时间(43.65±3.15)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相比于既往开腹手术,手术成功率更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性更小,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率、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因此,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使用价值十分重要.

    作者:高旭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患侧上肢PICC置管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KPS评分和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将患侧上肢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应用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对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住院的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乳腺癌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128例分成两组,将62例使用传统患侧上肢穿刺置管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将实施超声引导下患侧上肢PICC置管的66作为观察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KPS评分变化,记录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6个月后KPS评分(76.39±3.04)分、(77.42±1.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7.58%)明显比对照组低(17.74%),P<0.05.结论:对于接受了乳腺癌术后化疗治疗的患者,可采取超声引导患侧上肢PICC置管,在改善患者KPS评分,降低并发症产生方面效果明显.

    作者:黄丽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植入单腔心脏起搏器的为对照组,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33/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25/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囊袋血肿1例,肢体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术后出现肢体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性高.

    作者:吴晓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仪的闭环胰岛素泵的研究

    胰岛素泵由泵、小注射器以及与之相连的输液管构成,是一种持续输注胰岛素装置,既安全又方便携带,有助于控制血糖浓度.为了更好地监测血糖,根据人体血糖变化趋势,科学注射胰岛素,本文配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从整体结构设计、系统硬件结构设计与系统软件设计三个方面着手,设计研究新型闭环胰岛素泵.

    作者:穆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