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固定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胡建宇

关键词:外固定器, 骨科, 骨折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骨科疾病治疗中采取外固定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固定方法,观察组则选择外固定器固定,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9±1.2)周,而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1±0.5)周,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折的患者采取外固定器治疗,能够迅速有效地固定骨折肢体,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肢体肿胀情况,另外还可降低感染率,使患者尽快恢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设备调配中心管理实践及探讨

    围绕急救通用设备资源共享,降低设备购置成本,加强设备集中管理,建立统一顺畅的应急调配保障机制,提高设备使用率及应急调配效率,有效控制设备的使用质量和安全,提高应急设备的经济效益等话题进行探讨.

    作者:龚睿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外固定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骨科疾病治疗中采取外固定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固定方法,观察组则选择外固定器固定,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9±1.2)周,而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1±0.5)周,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折的患者采取外固定器治疗,能够迅速有效地固定骨折肢体,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肢体肿胀情况,另外还可降低感染率,使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胡建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3D高清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我国的3D高清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迅速发展,文章将通过理论分析,综述3D高清腹腔镜对患有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历史追溯、技术发展、可行性分析和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成秉禄;燕伟;王维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效率提升的对策分析

    作为医院重要的医疗服务手段,医疗设备是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完善年度设备采购计划、重视招标文件的制定以及采购电子平台进行市场调研3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黎子衡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探讨血液透析中心集中供液的细菌控制

    血液透析是当前治疗慢性肾病的一种常规手段,由于桶装式的透析液使用成本过高及使用不便等诸多原因,目前逐渐被集中供液的方法所取代.透析液中细菌超标可能对患者造成致命伤害,临床工程师必须做好透析液的监测和维护工作.文章就集中供液的消毒时间、采样方式、循环时间等细菌控制方法及心得来进行探讨,从而达到细菌控制符合行业标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作者:袁董瑶;曹佳浩;顾伟萍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胃镜电凝止血结合思密达喷洒对胃溃疡出血止血情况与胃肠激素影响

    目的:探讨胃镜电凝止血辅助思密达喷洒治疗胃溃疡出血对胃肠激素和止血情况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接诊的胃溃疡出血患者95例,依据患者胃镜下电凝止血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9例,予以胃镜电凝止血结合思密达喷洒,对照组46例,单纯采取胃镜电凝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和临床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的再出血率(4.08%)、停止黑便时间(3.27±0.24)d、输血量(229.15±12.68)mL以及停止呕血时间(1.28±0.29)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GAS(93.18±7.41)ng/L、MTL(241.09±11.28)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出血患者,可使用思密达喷洒辅助胃镜电凝止血治疗,对改善患者胃肠激素分泌水平有明显作用,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作者:李新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100例,均接受MRI与CT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检出情况.结果:MRI检查方法共检出156例病灶,敏感度为98.73%,准确率为96.79%;CT检查方法共检出141例病灶,敏感度为89.24%,准确率为84.40%;MRI早期诊断敏感度高于CT检查,χ2=12.5997,P=0.0004;MRI早期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χ2=13.7739,P=0.0002.结论: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实施MRI检查的早期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

    作者:田玉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辅助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和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对患者治疗效果和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99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植入不同DES进行分组,实验组47例,以可降解涂层DES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2例,以不可降解涂层DE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年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年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高切黏度(4.16±0.35)mPa·s、血浆黏度(1.16±0.14)mPa·s、低切黏度(8.41±1.13)mPa·s均和对照组(3.87±0.57)mPa·s、(1.25±0.12)mPa·s、(8.63±1.36)mPa·s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62%)和对照组(92.31%)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降解DES与不可降解DES均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但相对于不可降解DES而言,可降解DES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率较低.

    作者:于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多次法根管和一次性根管在牙体牙髓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次法或一次性根管应用在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干预中,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1例,按照根管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4),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取多次法根管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0.18±0.04)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时间(4.86±0.87)d、疼痛消失时间(2.15±0.56)d、治疗费用(312.28±11.09)元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P<0.05.结论:相比多次法根管,对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可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赵姝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内镜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并分析选择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进行胃肠道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都选择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进行治疗,评价对于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在对患者手术过程当中不存在有转开腹手术的状况,所有患者手术当中均具有良好的定位,患者没有出现内镜相关操作的并发症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价分析,手术后没有吻合口瘘的症状,患者的切口感染和腹腔内感染情况也无发生.结论:临床将腹腔镜联合内镜应用在胃肠道手术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治疗的效果,这两种技术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了腹腔镜手术对于胃肠道病变的准确定位,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治疗的效率,降低了开腹率.

    作者:安迪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分析

    目的:了解使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进行诊疗的64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超声诊断方式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而后将其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总体符合率达90.63%,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检出准确率94.12%,子宫内膜增生检出准确率93.33%,黏膜下肌瘤检出准确率89.47%,子宫内膜癌检出准确率为84.62%.结论:使用超声诊断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能够得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扩散张量成像对健康人群腰骶神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分析健康人群腰骶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显示腰骶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行常规腰骶椎磁共振平扫及DTI扫描,测量并比较各节段腰骶神经的FA值,运用DTT技术对神经根进行纤维束示踪成像.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各节段神经根的平均FA值为0.188±0.020,各节段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H=3.016,P=0.389),纤维束示踪图像能清晰显示腰骶神经的走行和形态.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可以观测腰骶神经的FA值,DTT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腰骶部脊神经的走行和形态.

    作者:俞立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已经确诊的120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经腹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经阴道彩超检查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6.23%,子宫腺肌症诊断准确率为93.48%,子宫腺肌瘤诊断准确率为85.71%,与经腹部彩超诊断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子宫组织结构,诊断鉴别中可以利用血流动力学特征和超声影像信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吴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编写规范探讨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基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注册技术审评的经验对医疗器械说明书的法律法规、常见问题、变更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张龚敏;赖锦坝;李风梅;何泽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血流动力学和视觉功能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眼底激光结合羟苯磺酸钙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与视觉功能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受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方案)67例129眼和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方案)53例102眼.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4个月,观察组BCVA(5.11±1.25)、CRV-PSV(8.92±1.21)cm/s、CRV-EDV(2.12±0.55)cm/s、OA-PSV(27.15±6.72)cm/s、OA-EDV(5.11±1.25)cm/s检测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明显,可以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及眼部血液循环.

    作者:张新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氧化锆陶瓷与钴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对比观察

    观察比较氧化钴陶瓷与钴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氧化锆陶瓷、钴铬合金10块,分别制成3.0cm×3.0cm×0.3cm的板片.再将两种材料等分成两份,分别进行抛光处理和上釉处理.另将变形链球菌浮液分别加入到4组材料表面,于48h培养后检测各组细菌黏附数量;另比较氧化钴陶瓷与钴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相关性.结果:氧化锆陶瓷抛光组、钴铬合金抛光组、氧化锆陶瓷上釉组、钴铬合金上釉组的细菌黏附量(对数)分别为6.615±1.947,13.036±2.739,5.844±1.802,6.215±1.931.氧化锆陶瓷抛光组细菌黏附量低于钴铬合金抛光组(t=3.93,P<0.000),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氧化锆陶瓷上釉组、钴铬合金上釉组细菌黏附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1,P>0.05);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成正比,细菌黏附性越强,其生物亲和性越好,且氧化钴陶瓷材料与钴铬合金材料相比较,在同一细菌黏附性条件下,具有更强的生物亲和力.结论:氧化钴陶器材料较钴铬合金材料更适合作为口腔材料.

    作者:刘晓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价值探讨

    目的:总结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500例患者尿液标本,采取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人工镜检对其予以检测,比对三种检测结果.结果:以人工镜检予以对照,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出红细胞灵敏度为98.0%,特异度97.0%,Kappa 0.98;检测白细胞分别为98.0%、95.0%、0.96;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检出红细胞灵敏度99.0%,特异度96.0%,Kappa 0.97;检测白细胞分别为77.0%、74.0%、0.63.结论:采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监测患者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具有较好效果,优势体现在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率高,但现阶段仍无法完全取代人工镜检,需通过二者联合方可获得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金智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疗设备维修的移动信息化管理工作探讨

    医疗设备的维修是保障医疗机构高效、稳定、正常运行的关键,而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医疗与医疗相关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以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正处于发轫之始,本文通过总结本院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化初步探索,对医疗设备维修移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作者:陈旭东;阎嶂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CT与核磁共振(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在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接受CT(组)与MRI(组)检查,分别给予CT与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经病理检查后78例患者均确诊为股骨头坏死,CT组检查阳性率为79.49%(62/78),MRI组检查阳性率为94.87%(7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0期、1期检出率略低于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髋关节积液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1).结论:MRI对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积液的检出率略高于CT组,但0期、1期的检出率略低,临床可联合应用两种技术诊断疾病.

    作者:杨聪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目的:体会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进行液体管理,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参数对比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超声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既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参数、临床指标,又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柳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