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耐受的机理与应用

颜辉;陈文魁

关键词:口服耐受, 克隆去除, 克隆无能, 主动抑制, 旁路抑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综述文献
摘要:口服耐受(oral tolerance,OT)是指口服抗原后,引起机体对该抗原产生特异性无或低免疫性应答,但对其他抗原仍可产生正常免疫性反应.口服耐受现象的发现已有90多年的历史,首先由Wells和Osbome于1911年报道,他们给动物喂服卵清蛋白(OVA)抗原后,能减轻再次注射OVA时所发生的过敏反应.此后细菌和病毒抗原以及人类自身抗原都被应用于口服耐受的研究[1],通过口服途径诱导免疫耐受为特异性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胶原相关性关节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动物通过口服抗原能够使得原有症状减轻[2].口服耐受形成极其复杂,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6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分析6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机率较高,且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有其相应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是影响此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金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3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10 mg溶于30 ml生理盐水中膀胱灌注,每周一次,连续10周;每两周一次,连续10周;以后每月一次,维持2~3年.结果 1年内复发1例,2年内复发1例,11例3年以上无复发.结论羟基喜树碱用于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的膀胱灌注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而轻.今后应对其药代动力学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韩杰;王章才;姜书传;杨维娟;董昌斌;卓栋;黄群联;黄后宝;程庆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面神经的保留率,预防并发症.方法对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2年6月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42例大型听神经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肿瘤全切38例(90.4%),近全切除4例(9.6%),面神经解剖保留31例(73.8%).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入路,熟悉桥小脑角区解剖和熟练手术技巧是术中保留面神经的关键.

    作者:李真保;徐善水;陶进;许安定;江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服用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年龄、性别、既往出血史、吸烟等因素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对340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上述各因素与Pu并发出血间的关系.结果服用NSAIDs(OR 5.32; 95%CI 3.05~9.27)、高龄(OR 2.71; 95%CI 1.65~4.46)、既往出血史(OR 2.32; 95%CI 1.23~4.38)、吸烟(OR 2.20; 95%CI 1.31~3.74)是Pu出血的高危因素;而 HP感染(OR 0.90; 95%CI 0.56~1.45)及性别因素(OR 1.15; 95%CI 0.68~1.92)与Pu并发出血间无明显关系,但HP感染与服用NSAIDs间有明显的协同效应(OR 6.30; 95%CI2.79~14.23).结论服用NSAIDs、高龄、既往出血史、吸烟是Pu并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HP感染及性别因素对Pu并发出血无明显影响,但HP感染可以增加服用NSAIDs引发溃疡出血的危险.

    作者:陈晖;王承党;潘玉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91例老年性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随着社会高龄人群的扩大,人均寿命逐年提高,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也逐年增加.老年胃癌病人临床以并存病多,致使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为其特点.因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住60岁以上老年胃癌病人91例.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任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内镜金属带膜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气管瘘

    食管-气管瘘是中晚期食管癌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进食饮水呛咳、营养不良,反复肺部感染.患者常因肿瘤局部病变范围广,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不能手术治疗,而放疗、化疗均不能解除食管-气管瘘的症状.我科近年来采用经内镜金属带膜支架置入治疗了8例中晚期食管癌所致食管-气管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鹤鸣;张国政;何池义;汪玉兰;吴万春;韩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4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死亡时间节律分析

    目的揭示脑血管意外死亡的年节律、月相节律以及昼夜节律,为临床及时防治提供时间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用χ2检验及圆形分布法来分析资料.结果①脑出血死亡时间存在向上半夜集中的昼夜节律;②脑梗死死亡时间存在向冬季和下半夜集中的年节律和昼夜节律.结论脑出血死亡存在昼夜节律,脑梗死死亡存在年节律和昼夜节律.

    作者:陈宗胜;程宜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15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是妊娠期一种严重的合并症,若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对母婴都有很大威胁,反之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可改善母婴的结局.

    作者:周毅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妊娠妇女凝血常规、FPS、D-D和vWF检测的临床意义

    本文研究了妊娠期正常晚孕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及非孕期健康妇女的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游离蛋白S(FPS),D-二聚体(D-D)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

    作者:许岩;汤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特点与治疗

    脑卒中后电解质紊乱是常见的并发症,但中枢性低钠血症包括脑盐耗损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相对少见,多伴有病情恶化.本文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卫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口腔鳞癌标本,9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中MMP-9 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口腔鳞癌中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4.4 %和 42.2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口腔鳞癌低分化组中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③颈淋巴结转移组中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肿瘤发生部位无关.

    作者:柳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口腔癌FAK MMP-2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MMP-2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FAK、MMP-2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呈带状分布于生长前沿区细胞,二者具有一致性(P<0.05);FAK 、MMP-2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 MMP-2为FAK的效应分子,二者主要表达于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参与癌细胞的侵袭性行为及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作者:江宏兵;吴非非;陈伟旭;鞠远福;沈志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茶多酚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STZ 60 mg/kg形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测定使用茶多酚后糖尿病大鼠灌服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后0、1及2 h血糖值,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比较.结果茶多酚能降低糖尿病大鼠口服蔗糖及淀粉后1、2 h血糖.结论茶多酚能降低餐后血糖,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可作为糖尿病辅助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陈月平;汤圣兴;俞国华;王安才;黄文革;汪佑霞;程光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鉴别诊断

    目的明确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以妇科腹腔内出血收治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病人包括5种疾病,其中异位妊娠、卵巢破裂、出血性输卵管炎及腹部卒中易相互误诊.本资料150例经手术止血,36例经保守治疗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详细询问病史,血HCG检测和阴道B超检查,后穹窿或腹腔穿刺是简便而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罗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 方法同期选取2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A组)与30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B组),以同一抗痨方案治疗.结果 B组痊愈率高于A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困难,需用细胞内杀菌剂,可辅以免疫增强剂.

    作者:谢家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上腺素灌吸液在白内障术中散瞳效果的观察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方法,要求术前瞳孔散到6~8 mm,并在术中维持散大状态[1].维持术中瞳孔散大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医师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和手术质量.在灌吸液中加入肾上腺素(使成1:1 000 000的浓度),保持术中瞳孔散大.这一技术虽已广泛被采用,但有关效果的比较观察的研究报告不多,为此,笔者对80例病人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通过对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4例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回顾分析其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 3例位于胸椎,1例位于腰椎.X线平片显示单个椎体破坏、变形;CT显示椎体呈膨胀性破坏,病变侵犯一侧附件,并在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及压迫硬脊膜囊;MRI 显示病变椎体呈不均匀信号,相邻椎间隙信号不变.4例尿本-周氏蛋白均为阴性.结论脊柱SPM依赖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作基本定位;CT可显示椎体破坏程度及侵犯范围;MRI反映病变椎体信号变化、椎间盘结构和椎间隙情况.后诊断必须结合局部骨穿和化验室检查.

    作者:陈方满;翟健;刘含秋;潘先文;徐祝军;袁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脑损伤经历时间推断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新技术陆续报道了一些动物实验结果.可喜的是,有些学者已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人体脑损伤的研究中.脑损伤经历时间的推断需要多指标分析判断,寻找一些与损伤经过时间有良好相关性的指标是法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理论运用于脑损伤时间推断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汪枫;李永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源性溃疡97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tic ulcer,Hu),由于肝硬化症状突出,常掩盖溃疡的表现,以致漏诊率较高,延误治疗.现将我院近5年来经胃镜证实的97例肝源性溃疡病例报告并分析如下.

    作者:代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腹手术入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26例体会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作者于1997年10月~2002年2月用经腹手术入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1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名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皖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