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杰;王章才;姜书传;杨维娟;董昌斌;卓栋;黄群联;黄后宝;程庆水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是妊娠期一种严重的合并症,若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对母婴都有很大威胁,反之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可改善母婴的结局.
作者:周毅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3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10 mg溶于30 ml生理盐水中膀胱灌注,每周一次,连续10周;每两周一次,连续10周;以后每月一次,维持2~3年.结果 1年内复发1例,2年内复发1例,11例3年以上无复发.结论羟基喜树碱用于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的膀胱灌注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而轻.今后应对其药代动力学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韩杰;王章才;姜书传;杨维娟;董昌斌;卓栋;黄群联;黄后宝;程庆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和肾功能损害为特征,亦可出现多系统和多脏器损害.本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将1996年至2001年我科收治的58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汪来水;程泽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科2001年4月~2002年9月期间,在47例体外循环中,超滤浓缩血液8例,占同期手术例数的17%.
作者:聂军;杨小龙;任刚;龚荣福;丁伯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口服耐受(oral tolerance,OT)是指口服抗原后,引起机体对该抗原产生特异性无或低免疫性应答,但对其他抗原仍可产生正常免疫性反应.口服耐受现象的发现已有90多年的历史,首先由Wells和Osbome于1911年报道,他们给动物喂服卵清蛋白(OVA)抗原后,能减轻再次注射OVA时所发生的过敏反应.此后细菌和病毒抗原以及人类自身抗原都被应用于口服耐受的研究[1],通过口服途径诱导免疫耐受为特异性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胶原相关性关节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动物通过口服抗原能够使得原有症状减轻[2].口服耐受形成极其复杂,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
作者:颜辉;陈文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8)、高脂组(HL,n=8)、核黄素组(RF,n=8),均以普通颗粒饲料喂养,后两组加喂胆固醇和猪油,其中RF组增喂核黄素20 mg/天.饲前取血测血脂,尔后每周在HL组及RF组随机抽样复查.饲5周后,取血样测血脂、vWF、NO、MDA水平;取主动脉弓制作光镜标本,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取胸主动脉制作3~4 mm长的血管环,用于血管张力的测定.结果饲前各组血脂水平无差异,2周后,NC组血脂水平无变化,HL组与RF组血脂水平升高,以LDL-C和TC为甚.5周后,HL组、RF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或P<0.01),但RF组明显低于HL组(P<0.05);HL组血浆vWF、MDA水平高于NC组,NO水平低于NC组(P<0.05或P<0.01),RF组除MDA显著高于NC组(P<0.05)外,其他指标与NC组无明显差异;HL组、RF组胸主动脉血管环对ACh舒张反应、对NE的缩血管反应明显小于NC组(P<0.05,或P<0.01),但RF组显著大于HL组(P<0.01或P<0.05);光镜下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主动脉壁结构异常.结论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和提高内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张嘉晴;郭莉群;黄秀峰;左保华;周志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口腔鳞癌标本,9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中MMP-9 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口腔鳞癌中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4.4 %和 42.2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口腔鳞癌低分化组中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③颈淋巴结转移组中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肿瘤发生部位无关.
作者:柳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特点.方法对59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穿刺右侧股动脉按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多角度摄片,采用目测直径法,血管狭窄≥50%为CAG阳性[1].结果 59例病人CAG阳性39例占66.1%,男性39例中阳性31例占79.5%,女性20例中阳性8例占40%.结论 CAG为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及病变特征的重要方法,表明临床诊断冠心病与CAG阳性率符合率较高,尤以男性患者为高.CAG检查阴性的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
作者:纪勤炯;汤圣兴;王安才;曹蘅;俞国华;杨浩;芮世宝;倪薇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面神经的保留率,预防并发症.方法对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2年6月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42例大型听神经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肿瘤全切38例(90.4%),近全切除4例(9.6%),面神经解剖保留31例(73.8%).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入路,熟悉桥小脑角区解剖和熟练手术技巧是术中保留面神经的关键.
作者:李真保;徐善水;陶进;许安定;江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genic brain edema,VBE)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实验性ICH模型,免疫组化、组化染色和HE染色分别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内皮细胞粘附因子(CD34)、小胶质细胞、白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①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白细胞浸润及小胶质细胞染色,而CD34阳性微血管数多;ICH 12 h见血肿周围CD34有所下降,72 h达低,7天后缓慢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②于ICH 6 h血肿周围开始表达小胶质细胞,至48 h达高峰,持续2周仍可见其少量表达;③ICH 12 h可见白细胞浸润,48 h数量多,以后逐渐减少,2周时基本消失.各组之间及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④ICH后小胶质细胞和CD34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770,P<0.05).结论 ICH后血肿周围的炎症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继发性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刘春梅;吴家幂;李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文研究了妊娠期正常晚孕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及非孕期健康妇女的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游离蛋白S(FPS),D-二聚体(D-D)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
作者:许岩;汤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社会高龄人群的扩大,人均寿命逐年提高,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也逐年增加.老年胃癌病人临床以并存病多,致使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为其特点.因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住60岁以上老年胃癌病人91例.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任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方法,要求术前瞳孔散到6~8 mm,并在术中维持散大状态[1].维持术中瞳孔散大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医师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和手术质量.在灌吸液中加入肾上腺素(使成1:1 000 000的浓度),保持术中瞳孔散大.这一技术虽已广泛被采用,但有关效果的比较观察的研究报告不多,为此,笔者对80例病人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核黄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用家兔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C),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核黄素预处理组(RBF);4组均于再灌注30 min后立即取结扎线下部位约0.5 cm处心肌组织1 g,制备线粒体悬液之后检测SDH活力、MDA含量及GSH-PX活力.结果与SC组比较,结扎后IR组各时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GSH-PX活力则显著降低(P<0.05),SDH的活力非常显著地下降(P<0.05).与IR组比较,RBF组和IPC组各时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程度明显减轻(P<0.01,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SDH活力明显升高(P<0.01,P<0.05).且RBF组SDH活力明显高于IPC组(P<0.05)及SC组(P<0.05).结论核黄素保护组能较明显地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对再灌注引起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张静;陈冬云;周志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肿瘤的药物治疗是一个崭新而又古老的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根治它.药物种类数不胜数,近年来,生化药物治疗肿瘤已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尤其蛇毒抗肿瘤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蛇毒抗肿瘤作用的机理还没有完全弄清,蛇毒抗肿瘤作用的机理研究作为蛇毒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就机理进展作一回顾.
作者:程明荣;芮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揭示脑血管意外死亡的年节律、月相节律以及昼夜节律,为临床及时防治提供时间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用χ2检验及圆形分布法来分析资料.结果①脑出血死亡时间存在向上半夜集中的昼夜节律;②脑梗死死亡时间存在向冬季和下半夜集中的年节律和昼夜节律.结论脑出血死亡存在昼夜节律,脑梗死死亡存在年节律和昼夜节律.
作者:陈宗胜;程宜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tic ulcer,Hu),由于肝硬化症状突出,常掩盖溃疡的表现,以致漏诊率较高,延误治疗.现将我院近5年来经胃镜证实的97例肝源性溃疡病例报告并分析如下.
作者:代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MMP-2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FAK、MMP-2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呈带状分布于生长前沿区细胞,二者具有一致性(P<0.05);FAK 、MMP-2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 MMP-2为FAK的效应分子,二者主要表达于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参与癌细胞的侵袭性行为及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作者:江宏兵;吴非非;陈伟旭;鞠远福;沈志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卒中后电解质紊乱是常见的并发症,但中枢性低钠血症包括脑盐耗损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相对少见,多伴有病情恶化.本文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卫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损伤经历时间推断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新技术陆续报道了一些动物实验结果.可喜的是,有些学者已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人体脑损伤的研究中.脑损伤经历时间的推断需要多指标分析判断,寻找一些与损伤经过时间有良好相关性的指标是法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理论运用于脑损伤时间推断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汪枫;李永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