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导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靳红霞

关键词:女性病人, 导尿困难, 原因分析, 手术病人, 临床护理工作, 临床工作, 处理方法, 尿潴留, 导尿术, 休克, 昏迷, 报告
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病人需进行导尿术,如:手术病人、休克、昏迷、尿潴留病人,以配合手术及解除病人痛苦,在临床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2000年以来,我院在为女性病人导尿中发现有导尿困难者,经妥善处理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吉林医学(护理版)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导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病人需进行导尿术,如:手术病人、休克、昏迷、尿潴留病人,以配合手术及解除病人痛苦,在临床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2000年以来,我院在为女性病人导尿中发现有导尿困难者,经妥善处理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靳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术后腹腔内CO2残留引发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要点

    气腹腹腔镜术后,腹腔内CO2残留可引发肩部疼痛,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等并发症,需积极处理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李娜;王玉芝;王毓丽;张伟;崔满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浅谈托管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

    目的:改变一所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落后的医院.方法:将医院托负于另一所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医院全面管理,包括护理管理.结果: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使医院的护理工作出现新的局面.结论: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占重要地位,只有规范的管理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才能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梁月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病人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对31例病人术前全面评估,进行健康指导.术后预防脱位、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等.结果:除1例术后出现脱位,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其余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术前术后的护理为治疗成功提供了保证.

    作者:陈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控硬膜外镇痛技术在骨科术后的应用及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骨科术后病人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技术(PCEA)的疗效与副作用,分析疗效不佳及副作用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副作用,增加疗效.方法:530例骨科术后患者采用PCEA,手术结束时开启镇痛泵,负荷量为2ml,持续给药量2ml/h;追加剂量1ml/次;锁定时间20min,保留2~3d,密切了解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操作情况,镇痛泵的工作状况、病人感受,采用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PCEA24h的镇痛效果,分析镇痛不佳、副作用成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镇痛效果优良率95.75%,效果欠佳或无效者占4.25%;疗效不佳的原因包括装置故障或使用不当、副作用的影响.结论:骨科术后应用PCEA安全有效,及时适当的护理可改善PCEA的疗效,减少和缓解副作用.

    作者:苏燕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结核空洞实施外科治疗后的护理

    核空洞实施外科治疗的成功与否,除了与医生高超的技术、合理的用药治疗、护士的病情观察有关外,还与心理护理及指导、术后呼吸道管理、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管理密不可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征;勇丽;池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监测与护理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呼吸及循环功能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各种保护性反射仍未完全恢复,其潜在的危险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时.因此,麻醉恢复期的监测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1].

    作者:安春实;崔成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精神科护士流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控制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流失是国内外各精神病院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人员的流失,加重了精神科其他护士的工作负荷,导致精神科护士的缺乏和护理质量的下降,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流失率增加[1],造成培养经费和卫生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精神科护士的流失是精神病医院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将其流失的相关因素及对策讨论如下.

    作者:王焕英;毛焕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OT-701型输液泵在急性冠状动脉阻塞溶栓疗法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输液泵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一些急救过程中,输液泵更显出其卓越的性能,其灵活、精确、便利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青睐.

    作者:袁久莉;王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抗抑郁药物药量过大引起癫癎持续状态2例报告

    病例1:男,5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20min人院.患者乘车时突发意识不清,四肢强直-阵挛抽搐,抽搐时头向右转,双眼上翻,牙关紧咬,口吐白沫,面色青紫,伴尿失禁,周身大汗.由急救车送入院.既往无癫癎病史,胃溃疡、胆囊炎病史6年,1个月前在市级医院确诊为抑郁症,予博乐欣50mg口服3次/d.半个月前曾出现1次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持续约1~2min后自行缓解,未在意.入院时,查体:T36.5℃,P96次/min,R26次/min,Bp80/60mmHg.

    作者:林旭;立正广;张芳;韩庆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食道贲门癌术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食道贲门癌术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方法:分析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因素,并针对性地密切观察病情,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护理,切实落实各项护理措施预防感染.结果: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认真分析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降低吻合口瘘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雷粤华;廖晓茹;全晓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脾切除术(LS)创伤小、恢复快、疤痕小,近年来发展较快.我院外科自2001年以来,共进行LS6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汤菊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法乐四联症的手术配合

    我院自2002年7月~2003年5月共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法乐四联症外科手术治疗12例,其中根治术10例,中央分流术2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国荣;姜淑杰;闫绍慧;李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期神经梅毒--梅毒性脊前动脉闭塞的护理体会

    二期神经梅毒临床中比较少见,对患者危害性较大,临床表现为截瘫和病变节段以下痛觉消失.由于本病不同于一般疾病,护理上较困难,传染性较大.医护人员对梅毒患者要有正确的认识,不歧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重视心理护理.

    作者:周秀文;田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手术室护士除配合完成择期手术外,还要完成对大量急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因此,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危险因素.

    作者:张斌;张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抽动障碍患儿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抽动障碍(TD)的药物疗法与心理疗法及效果.方法:以1999年6月~2000年12月就诊并接受治疗的58例抽动障碍患儿为对象,分别对不同类TD患者(TTD、CTD、TS三类)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对TTD采用四步心理治疗法,对CTD、TS患者给予小剂量每日1次的氟哌啶醇(视病情变量)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调适.结果:小剂量每日1次服用氟哌啶醇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对CTD、TS有效.四步法心理治疗方案对TTD患儿有效,伴发声性抽动患儿进行心理调适,同时有必要选择性用药.结论:四步心理疗法及新的用药方案有效.

    作者:王艳波;王光;张晓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管,在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护理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呼吸道护理质量,现将自1996年10月~2003年10月共56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常凤辉;熊桂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伴有精神症状的白血病1例护理体会

    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可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但伴有精神症状较罕见.我科曾收治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化疗期间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精神症状消失,白血病缓解出院.

    作者:秦晶;王倩;苗凤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两种营养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营养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分组对照,对体重损失率、血清蛋白、淋巴细胞总数、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及营养所需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体重损失率、血清蛋白二组比较(P>0.05);淋巴细胞总数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毒素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所需费用,肠外营养高于肠内营养.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改变胃肠道术后的营养状况,其中以肠内营养更为实用.

    作者:张英丽;李丽荣;杜庆华;王晓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诊科护士预防和应对压力的体会

    目的:急诊科护士应用相应的压力研究的知识,可以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维持满意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个人应对策略和组织部门的支持,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结果:通过压力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地应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结论:急诊科护士特殊的工作环境决定了特殊的工作压力,通过应用压力应对策略,缓解护士的工作疲惫感,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杨玉芹;宋敏;庄健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吉林医学(护理版)杂志

吉林医学(护理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厅

主办:吉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