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从而降低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存活率.方法:分析并总结85例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死亡原因及生存率.结果:老年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及心力衰竭,主要的死亡原因有营养不良、感染及心血管疾病等.结论:对老年肾衰竭患者实施个体化的透析治疗方案,努力降低其感染几率,同时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较大限度地提升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在参与药物治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根据规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用药对要特别注意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纠正治疗;为主治医师开具处方提供相关药物信息.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地促进临床用药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作者:徐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应用作分析研究,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患者病历50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此50例患者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有42例,使用率为84%,联合用药的有23例,占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比例为54.76%.数据显示,我院心内科中药注射剂存在联合用药率高、超量使用等不合理情况;结论:医院根据中药注射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让用药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雒光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氯丙嗪治疗高热引起的小儿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安定针进行静脉注射,控制惊厥发生,观察组肌注或缓慢静注氯丙嗪1-2mg/kg/次,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临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及复发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高热引起惊厥的患儿采用氯丙嗪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且患儿的临床复发率较低,远期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利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常见病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常见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论: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小儿身体的各个系统发育都不成熟,免疫系统不完善,免疫力不高,防御能力低,正是容易患病染病的阶段.本文着重介绍小儿阶段各种常见疾病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表现.
作者:张熙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偏头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50例,入院后均采取中医内科辨证分析治疗.经过规定疗程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有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所有入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经中医内科治疗2~3个疗程后,控制21例,占42.0%,显效14例,占28.0%,有效11例,占22.0%,无效4例,占8.0%,总有效率为92.0%.且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药物反应.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随访,失访病例为2例,其余未出现复发者.结论:中医内科方法治疗偏头痛患者有着较为明显的的临床疗效,且安全稳定,费用比其他治疗方法低廉,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查代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Sheehan综合征是内分泌科常见病,但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围产期保健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少见病,而且由于垂体及靶腺的受损程度不同,导致本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如不能仔细询问生育月经史,仔细检查阴毛、腋毛等情况,很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尤其是在非内分泌科门急诊患者中.本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误诊,误诊率高达62.5%,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十分重要.
作者:杜学文;李玉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病人在院外的自我护理,促进康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癌症病人的特殊性,对做好其疗程期间的出院指导工作提出了具体实施举措.
作者:陈朝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中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有效率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加针灸综合治疗中风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朝辉;朱涛;康秋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个案研究报告不仅在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在患者的实际治疗中也同样重要.个案报告应对患者的病情、病因、病史进行详细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诊断出患者所患的疾病,找出佳诊断方法.本文以1患者为例,做详细的研究探讨.
作者:冉龙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 2012年12月收治的24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适应症及优缺点.结果: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有效的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92.3%,疗效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判断、合适的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位和恰当的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功能的重要条件.
作者:黄再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药品安全事故把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药价虚高、百姓看病难,吸引到药品安全问题上来.2011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认为,目前我国的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并提出了药品生产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然而,药品生产企业如何承担责任,承担怎样的责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笔者将就药品生产企业缺陷药品侵权责任分析的现状进行初步归纳和总结.
作者:彭燕飞;宋民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旨在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超声对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临床诊断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7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通过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超声表现分型比较、IMT以及斑块积分比较,冠心痛组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超声检查有助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灵侠;刘前进;张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非语言沟通是运用眼神、手势、触摸等多种形式向对方表示思想、情感及说明问题的交流技巧.为了增强患者对医疗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笔者对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传染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周大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门诊老年患者口服用药情况,提高老年患者的口服用药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心血管专科门诊复诊的老年患者138例,通过电脑记录查询既往处方中口服药物的剂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口服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日常服药方式.结果:受访者中,7例(5.1%)有研碎药片服用的习惯;14例(10.1%)有分割药片服用的行为.整体被破坏的药物中含有控缓释制剂,严重影响药物的安全性.结论:对门诊老年患者及照顾者实施正确的服药知识指导,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霍莲枝;陈宙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亢病的131Ⅰ治疗与甲减关系.方法:将2010年7月到2010年10月于我院核医学科诊断甲亢病且采用131Ⅰ治疗的271例患者,根据甲状腺自身抗体分为甲亢病伴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组(实验组)152例,甲亢病伴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组(对照组)119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治疗后甲减发生明显增高.结论:131Ⅰ治疗甲亢时,对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要减少用药量,同时应常规查甲状腺自身抗体,以减少早发甲减的发生.
作者:林枫;史育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治疗20天后进行观察,然后比较分析三组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白介素(IL)-4、IL-5、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分组前,患者的体征和病症无显著差异.而在接受治疗后,对照组和西替利嗪组的疗效明显次于咪唑斯汀组.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中白介素和干扰素水平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健康人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患者的干扰素和血清中白介素水平得到下降.结论:咪唑斯汀治疗血清中白介素的效果优于西替利嗪,且咪唑斯汀治疗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安全可靠,疗效更佳.
作者:冯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在《浅谈阴阳系统论(上)——中医理论之认识论》(以下简称《认识论》)[1]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系统论的一般分析方法.方法:由系统相似性现象追朔到系统的数学本质,从而揭示出任意系统数学描述的同一性;再从阴阳消长态势的数学意义出发,寻找有别于经典动力学之状态变量微分方程法的系统分析方法.结果:找到了一种表达阴阳消长态势的变量:象变量.由此提出了“象变描述法”.结论:“象变描述法”基于系统运动状态之“性质差异”而非“数量差异”,可以准确描述系统整体运动状态的性质,可以作为一种任意系统的一般分析方法,也是中医生理病理学及诊断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作者:金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骨肽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钙、磷、无机钙、无机盐、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辅料为氯化钠.该药是一种含多种骨代谢的活性肽类药物,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治质疏骨松,抗炎、镇痛等作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但我科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该药的过敏率较高,故对30例临床用药病例进行观察.经统计,其过敏率为30%.现就其过敏情况及过敏后的应对及处理做简要介绍.
作者:刘玉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颈髓损伤是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中严重的一类,因损伤平面高而容易引起严重的后遗症,导致高热、呼吸困难、大小便障碍、四肢瘫痪等,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可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如何促进颈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考验.本文对26例颈髓损伤患者康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康复治疗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吴萍;潘华;石子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