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脾损伤患者诊断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

宣洪伟

关键词:超声, 肝脾损伤, 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检查技术应用在肝脾损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肝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接受超声检查,对比手术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准确率(92.00%)与手术检查准确率(100.00%)相差不大(P>0.05).结论:利用超声技术诊断肝脾损伤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条形码在医院医疗器械信息管理中的识别与应用

    根据医院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要求及现状,分析我国流通的医疗器械条形码的常见分类及基本识别方法,以及因条形码的不规范造成的管理弊端.探讨未来医疗器械条形码的发展方向与应用价值.

    作者:康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的诊断特点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的诊断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72例本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检查,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包括2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回顾相关资料,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4例患者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5例患者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靶环征比例比较: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高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P<0.05);阑尾周围积液比例比较: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高于其他急性阑尾炎(P<0.05).不规则包块、阑尾管积液扩张、管腔内强回声、盲端指状包块比例比较: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如超声出现靶环征则为单纯性阑尾炎可能性较大,如阑尾周围积液则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易志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对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预后观察

    目的:探究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对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86例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患者,于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均实施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且按照疾病类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症)、对照组(子宫中隔合并复发性流产),各43例.结果:观察组术前妊娠率与术后数据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与术后妊娠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术后妊娠结局与对照组术后妊娠结局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43例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分娩情况与对照组43例子宫中隔合并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分娩情况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应用于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并发症的基础上改善不孕不育症状.

    作者:宋晓宇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应用血液透析机透析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MHD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仪采集两组的静脉血液样本,测定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血透前,试验组患者的CEA、CA199、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透后,患者的CA125、Ferritin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改变,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能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蒋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疑似或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2月,28例患者均对其实施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160例疑似或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后,其心率快而不成功者4例,重度狭窄或闭塞者28例.28例患者采取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140支冠脉,其中闭塞、重度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及无狭窄的支数分别为8、34、16、18、64支,与CAG显示结果进行对比,其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假阳性有4支,偏高有6支,未出现阴性病例患者,其敏感性为95.2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46%、94.30%,特异度为90.13%.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效果显著.

    作者:魏显敬;谢莲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与并发症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微创手术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鼻窦炎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3%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6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62% ;实验组患者术腔粘连1例,上颌窦口狭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3.8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微创手术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良好、操作方便,且并发症少.

    作者:段文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预防性维护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探讨预防性维护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对本院手术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2017年2月~2018年2月,对本院手术室的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00件医疗设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了预防性维护后,故障发生率仅为4%,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仅为10%,而对照组故障发生率为14%,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4%,观察对比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更好,两组不同管理方式的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院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实施预防性维护管理,能有效的降低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风险,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具有临床护理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陈啸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麻黄平喘汤联合雾化吸入对小儿喘憋性肺炎疗效及改善肺功能作用分析

    目的:对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采取麻黄平喘汤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46例,采取麻黄平喘汤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8.26%,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VC、FEV1、RR、VT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采取麻黄平喘汤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

    作者:尹满满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体外血清检测PCT与CRP蛋白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脓毒症组患者的死亡率22.6%(12/53)显著高于SIRS组和对照组4.2%(1/24)、3.0%(1/33),P<0.05 ;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SIRS组和对照组(P<0.05);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降钙素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感染控制的诊断能力显著强于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P<0.05);细菌感染和SIRS的诊断标准分别为治疗前降钙素原>0.34μg/L和<0.34μg/L,感染未控制和控制的诊断标准分别为治疗前降钙素原比值>0.73和<0.73.结论: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情的变化能够在降钙素原水平中得到良好的反映.

    作者:李群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6例,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对照组(46例,应用开放前列腺切除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继发性出血、尿潴留、尿道电切综合征、膀胱痉挛)以及相关治疗指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结果: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继发性出血、尿潴留、尿道电切综合征、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等相关治疗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袁文强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手法乳房按摩对产妇乳汁分泌及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观察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手法乳房按摩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分娩的180例产妇产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单纯乳房穴位按摩组及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手法乳房按摩组(即实验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基础性疾病,每组各60例,各组间患者在年龄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各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结果:泌乳开始时间及乳汁充足时间,实验组明显早于常规护理组及单纯乳房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比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实验组明显轻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手法乳房按摩对产妇分泌乳汁,效果显著.

    作者:吴红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肝脾损伤患者诊断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检查技术应用在肝脾损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肝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接受超声检查,对比手术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准确率(92.00%)与手术检查准确率(100.00%)相差不大(P>0.05).结论:利用超声技术诊断肝脾损伤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作者:宣洪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诊断孕期胎儿畸形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诊断孕期胎儿畸形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不同孕期患者1488例,对其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予以检查,观察对比不同孕周胎儿畸形检出情况.结果:本次共检测出55例畸形胎儿,其中孕周为20~27w的检出例数高,孕周为28~36w的检测率低,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检出胎儿畸形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作者:郑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可控性腰椎穿刺置管引流器针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所致并发症的疗效分析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的基础上套接可控性液位传感引流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行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只有76.7%(66/86)的患者取得了治愈和好转的治疗效果.其中有20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损伤患者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引流而导致并发症的患者亦很多见,且持续引流无形中增加了医护工作者人工监测的工作量和护理负担.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的基础上套接可控性液位传感引流器治疗颅脑损伤不但规避了引流治疗所致的并发症,而且减少了护理盲目性和危险性.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简捷有效.

    作者:杨栋;万廷信;赵著华;马梓欣;张韩斌;牛子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观察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佩戴踝足矫形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步长、步频、步速、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佩戴踝足矫形器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永跃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腹部CT联合超声检查的操作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腹部CT联合超声检查的操作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100例,于2016年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全部患者均进行腹部CT联合超声检查,检查期间需注意收腹、吸气、交替探查以及重压等操作,统计分析腹部CT联合超声检查的效果.结果:10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中,双侧输尿管结石97例(97.00%),单侧输尿管结石3例(3.00%);下段输尿管结石37例(37.00%),中段输尿管结石63例(63.00%);无积水4例,轻度积水91例,中度积水3例,重度积水2例;结石直径<5mm有62例,5~10mm有27例,>10mm有11例.结论:腹部CT联合超声检查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而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操作方便、方法简单.

    作者:秦博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C型臂下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给予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探究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次数为96次,平均接受治疗的次数为3次,患者中有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占总数的62.5% ;患者经过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为87.5%、1年为68.75%、2年为40.63%、3年为12.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存活时间.

    作者:高超;刘盼;肖凌;黄国军;杜张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三类医疗器械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发展

    目前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将从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终给出一些解决思路.

    作者:李江浩;段晓蒙;罗培;李振红;杜美;鲁清月;付光宇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需要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麻醉,实验组患者接受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后的相关功能、完全阻滞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完全阻滞时间以及麻醉开始作用时间显著多于实验组患者,P<0.05 ;麻醉后,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P<0.05,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接受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更好.

    作者:洪丽琼;代景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微量泵阻塞报警时间推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目的:分析微量泵阻塞报警时间推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选择三通人为制造微量泵泵注阻塞模型和2×2×3×3析因设计,将微量泵阻塞报警压力、泵用延长管材质、注射器规格、泵注速度当成变量,对各种条件下的微量泵阻塞报警推迟时间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则选择析因方差分析法来完成.结果:微量泵阻塞报警推迟在各种条件下均存在,推迟时间为几十秒到1h以上不等;顺应性理想的泵用延长管、微量泵阻塞报警压力界限高、大规格注射器、泵注速度慢会增加阻塞报警的推迟时间.结论:阻塞报警的阈值设置,泵用延长管的选择,微量泵泵注速度以及注射器的规格是影响微量泵阻塞报警的推迟时间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不断提高微量泵的使用安全性.

    作者:闫琴;邓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