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肺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0例在本院接受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分析患者双肺隔离时间、术野暴露情况、心率、血压、插管时间等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插管时间为(1.28±1.05)min,平均双肺隔离时间为(3.56±1.36)min,插管后平均动脉压(MAP)为(75.06±4.21)mmHg、平均心率为(73.98±8.06)次/min,术野暴露优良率为100.00%.结论:实施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操作简单、术野暴露效果好,能缩短双肺隔离时间,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曾慎宝;柯敏;谢德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以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式手术进行胆囊切除,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腹式胆囊及切除手术相比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朱国光;王桂彬;刘大为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锐器损伤发生情况及防护知识.方法: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选取100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锐器伤发生因素、种类分布、处理方式等情况分析,再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注射针头、玻璃碎屑、安瓿均可导致锐器伤,其中常见的为安瓿,所占比例为39.00%.结论:为了预防锐器伤现象发生,还需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作者:李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MHD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仪采集两组的静脉血液样本,测定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血透前,试验组患者的CEA、CA199、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透后,患者的CA125、Ferritin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改变,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能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蒋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阴道产钳助产于分娩困难产妇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分娩困难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1例.常规组给予胎头吸引器助产,研究组给予低位产钳助产.结果:研究组转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掌握助产指征以及操作要点的前提下,采用阴道产钳助产分娩困难产妇的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作者:焦杰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5例本院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以静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实施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14%,与静脉造影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结果有较高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谢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体表软组织包块实施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本科室98例体表软组织包块患者(2016年1月~2018年6月)实施研究,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总结患者鉴别诊断效果.结果: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为88.89%(16/18),特异性为95.00%(76/80),准确率为93.88%(92/98).良性肿块患者边界清晰检出率93.75%明显高于恶性患者27.78%,良性肿块患者后方回声衰减检出率8.75%、血流信号检出率61.25%明显低于恶性患者77.78%、100.00%,恶性肿块有血流信号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28.98±2.45)cm/s、阻力指数(0.78±0.38)明显高于良性肿块患者(16.48±2.35)cm/s、(0.60±0.35),P<0.05.结论:对体表软组织包块实施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良好.
作者:黄雪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的诊断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72例本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检查,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包括2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回顾相关资料,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4例患者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5例患者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靶环征比例比较: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高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P<0.05);阑尾周围积液比例比较: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高于其他急性阑尾炎(P<0.05).不规则包块、阑尾管积液扩张、管腔内强回声、盲端指状包块比例比较: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如超声出现靶环征则为单纯性阑尾炎可能性较大,如阑尾周围积液则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易志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常规内镜检查疑似肿瘤而活检未确诊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并行病理诊断,观察分析全部患者诊断结果,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诊断慢性炎症12例(44.44%)、癌症10例(37.04%)、淋巴瘤5例(18.5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理诊断为终结果,与术前活检结果相比,慢性炎症符合率为60.00% (12/20),癌可疑诊断符合率100.00%(2/2)、淋巴瘤可疑诊断符合率100.00%(5/5).结论:针对常规内镜诊断上消化道疾病可疑患者,若术前组织活检无法准确判断,可经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确诊,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在具体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吴德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方法的诊断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在本院进行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患者108例,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方法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研究组的阳性诊断率为92.59%,而对照组的阳性诊断率为77.78%.因此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方法诊断结果更为精确.结论: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方法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叶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脓毒症组患者的死亡率22.6%(12/53)显著高于SIRS组和对照组4.2%(1/24)、3.0%(1/33),P<0.05 ;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SIRS组和对照组(P<0.05);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降钙素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感染控制的诊断能力显著强于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P<0.05);细菌感染和SIRS的诊断标准分别为治疗前降钙素原>0.34μg/L和<0.34μg/L,感染未控制和控制的诊断标准分别为治疗前降钙素原比值>0.73和<0.73.结论: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情的变化能够在降钙素原水平中得到良好的反映.
作者:李群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采用消化内镜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4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都存在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表现,都接受消化内镜检查,并对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予以总结.结果:全部患者中,病理活检结果诊断有克罗恩病10例,溃疡性结肠炎36例,消化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克罗恩病7例,符合率70.00%,溃疡性结肠炎33例,符合率86.8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有34例患者予以药物治疗,2例患者予以手术治疗,克罗恩病患者都有一定的并发症,对患者进行病变切除术治疗,其中治疗显效27例,有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结论:炎症性肠病采用消化内镜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显著,可使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
作者:姜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抗苗勒管激素(AMH)是由卵泡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种二聚体糖蛋白,是调控卵泡发育成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激素之一.目前AMH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与胚胎发育潜能较新较好的指标.AMH不仅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巢肿瘤等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还与其他一些内分泌疾病有一定联系.AMH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张倩岚;应春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对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采取麻黄平喘汤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46例,采取麻黄平喘汤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8.26%,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VC、FEV1、RR、VT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采取麻黄平喘汤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
作者:尹满满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析胃镜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活检病理检查诊断相比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使用胃镜检查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90例,将此90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按照不同检查的结果进行分组:检查发现血管透见的22例患者归为A组,胃镜表现为黏膜呈现出结节或者颗粒状的30例患者归为B组,以上两种表现均有的38例患者归为A+B组.计算观察病理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以及不同的胃镜表现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的相关性.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67例,符合率为74.4%,其中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有21例,肠上皮化生的患者有46例,胃镜表现为黏膜红色和白色相间,主要为白相,黏膜的皱襞消失或变平.A组患者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40.9%,B组患者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6.7%,A+B组患者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2.1%,且A+B组胃镜表现患者的符合率相比于A组和B组较高,B组胃镜表现的符合率相比于A组较高,统计学显示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使用胃镜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其诊断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胃镜表现为黏膜红色和白色相间,主要为白相,黏膜的皱襞消失或变平与黏膜呈现出结节或者颗粒状均有的符合率较高,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诊断时为了提高其准确率应将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相结合.
作者:尚月华;李岩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导管血流感染中应用碘伏消毒的预防价值.方法:依照乱数表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手术患者67例进行对比研究,34例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消毒措施,另33例实验组患者采取碘伏消毒,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长为(6.12±1.23)d,对照组则为(9.45±1.15)d,与此同时,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20.6%,P<0.05.结论:在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应用碘伏消毒进行预防可有效提高患者导管留置时长,减少感染发生率.
作者:姚建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三组,急性期针灸组25例,静止期针灸30例,恢复期针灸25例,对各组患者实施针灸,比较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急性期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静止期为70.0%,恢复期为52.0% ;治疗后三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提高,急性期优于静止期和恢复期.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应早期实施针灸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余时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9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采用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与实验组46例(采用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采用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操作比较简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后康复时间比较短,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当前,有限元分析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脊柱外科领域中,应用的成效也是相对良好的,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问题,诸如软硬件获取受限、通用模型匮乏以及非骨性结构建模缺少精准度等,属于对其发展构成影响的重要方面.在此文中,对于有限元分析法应用于我国脊柱外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医工合作前景的展望.
作者:高军伟;夏英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在血液检验中酶标仪的具体应用.方法:在临床化学检验规范操作流程的标准上,进行相应工作程序的设置,完成采血、检测、结果打印、超微量化学检验的全部过程,对酶标仪在血液检验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以艾滋病为例,对三份血清进行批内、批间20次的重复检测,酶标仪批内精密度及批间精密度均显著高于血液分析仪(P<0.05);以艾滋病血清作为试验标本,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临界值为160卡门单位,当艾滋病活性达到上述标准后可通过等渗盐水将其稀释,并完成检测;在三份已确认的艾滋病单位中加入艾滋病,混合后按照艾滋病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酶标仪的标本平均回收率为98.2%,显著高于血液分析仪(P<0.05);在一份艾滋病血清标本进行NaOH的添加,浓度为0.4mmol/L,在显色后的不同时间进行比色,结果表明,10~90min之间显色较为稳定,显色10min后比色情况较好.结论:应用酶标仪对艾滋病的血液检验进行测定,具有准确、微量、简便、稳定、快速等优势,检验效果理想、效率高、成本低、消耗少.
作者:马天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